|
齋與醮
明《正統道藏》中威儀類的經書,包括齋儀.懺儀.醮儀等內容。齋.懺.醮都屬法事或稱道場的範疇,亦都是宗教祭祀祈禱活動。由於齋和醮密切關係,齋是指祭禱中必須整潔身心,醮是指祭禱活動,故齋醮往往連稱。又由於道教建醮(作法事)要設壇.經師們在道壇上如儀進行,故建壇又稱壇醮。雖然懺重謝罪懺悔,醮重上章祈求,但兩者往往合而行之,故道教徒往往把祭祀祈禱活動,簡稱壇醮。 由於種種壇醮的名稱不同.內容不同,道書對其儀式程序.宣詞上章之文書表章格式,都有規定,故道教又有所謂法事如式之儀,簡稱之為醮儀。
何謂醮?
《隋書.經籍誌》有一段解釋: ……又有諸消災度厄之法,依陰陽五行數術,推人年命書之,如章表之儀,並具贄幣,燒香陳讀,云奏上天曹,請為除厄,謂之上章。夜中於星辰之下,陳設酒脯餅餌幣物,歷祀天皇太一,祀五星列宿,為書如上章之儀以奏之,名之為醮。
壇醮的程序,一般為設壇.上供.燒香.升壇.存師存念如法.高功宣衛靈咒.鳴鼓.發爐.降神.迎駕.奏樂.獻茶.散花.步虛.贊誦.宣詞,復爐.唱禮.祝神.送神等等。五代社光庭刪定《道門科範大全集》卷五五《北斗延生清醮儀》中對醮儀的要求說:凡奉事上真,或不能法天象地,隨斗杓而建壇舛,先違道訓也,不如不修之為愈。建壇之人,非內境清明,召魂集神,聽吾命而造化,形止極以伸懇焉,則不足以昭格物,雖豐而無益也。述及程序則說:故以祝香為先,次以敘事次之。既述聖已,不陳詞則誠不立,故以宣詞次之。然其陳情請福禳災,苟非行道發願,後己先人,無以契合聖意,故以三上香次之,既上香已,則吾之宿業重罪不可不懺,玄功妙善不可不勉,不如是則罪不滅而福不降矣,故以懺悔次之。既懺悔已,又當思惟七元之德,誠如在焉,乃可以倚其佑助,故贊德次之。既贊德已,又當皈依以罄吾之誠意,庶倚神必饗焉,故以七皈依次之。既皈依已,可以酌醪之禮表心,故以三獻之。既三獻已,威儀既備,思貺卒獲,言功送神,仰空存慕, 不可以有加也,故以散壇終焉。
按道教壇醮,來源於我國古代社會的壇祭。所謂壇,即在平坦的地上,用土築高台。古代以壇為祭祀天神及遠祖的場所。《禮.祭法》:燔柴於泰壇,祭天也。《書經》中有所謂三壇,是太王,王季和文王祭天的地方。醮即祭祀,戰國楚宋玉《高唐賦》:醮諸神,禮太一。《竹書紀年》上:黃帝遊於洛水之上,見大魚,殺五牲以醮之。《周禮.春官》有祭祀便負責四郊壇廟的祭祀。張道陵開創道教時便已初具壇醮之儀。《魏書.釋老誌》:及張陵受道於鵠鳴,因傳《天官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大行,齋詞跪拜,各成法道。到北魏時,道教的壇醮便已有很大規模了。
道教壇醮是道教活動中最為龐雜的部份,其傳統的壇醮儀式,大都載於明《正統道藏》中。其中有大量贊頌詞章,近人劉師培《讀道藏禮記》中評論宋太宗.真宗.徽宗所制贊頌說:雖系道場所諷,然詞藻雅麗,于宋詩尚稱佳什。這對研究文學及音韻學,可能有些價值。又由於壇醮中詠誦詞章,皆配有步虛韻調,使用多種樂器伴奏,故壇醮音樂的內容也相當豐富,既留傳有古樂,也含有各地方曲調之特色,對於研究我國古樂.地方樂.宗教音樂亦頗有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