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鹣鲽

道符溯源(刘仲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2 19: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肯定地说,当时的巫师和道士画符时有自身的思维轨迹和逻辑规则。由于它们是神秘主义思维的产物,当时的制造者自称神授,不肯将其思考和炮制过程全盘托出,因此就使得今天的研究十分困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2 19: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其构字的原理,班固曾概括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为“六书”。道士造符,也有自己的“六书”。其中的“象形”,所象为宗教幻想中的形象;“折事”所指为想象世界中的种种相互作用和关系。常人对其形、其事不熟悉甚至根本不了解,会意以下更无从谈起。不过,根据一些早期的符图,我们仍可对造符者头脑中的原理、规则作些解析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2 19: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5 道符溯源(刘仲宇)  

  倘若我们追寻造符者的思维轨迹,便会发现早期造符者的观念和思维取向,基本上同于他们所继承的巫文化。造符的基本思路系从古代巫术中的祝诅脱胎而来。祝诅的起源很一早,传说上一占便有一首祝辞《伊省氏之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 ( 《礼记·郊特牲》 ) 这种祝诅即咒语,是对语言魔力的崇拜,企图通过语言将对鬼神和自然物的命令、威胁、祈求,直接传达出来。符和咒往往连称,因为它们经常一起出现。其实,有些符本身就是咒。以咒构成符,可以读出句子,是其构图中思维痕迹最显豁的一种。附图六所引的都匠符,山“合明天帝口”五字组成,五字实构成一句咒语 ( 或咒语的一个片断 ) ,意为汇合了天帝和太阳的光明,潜台词则是阳气旺盛,无阴不烛。宋代改为“镇心符”后下面添一“救”字作“合明天帝日救”,其咒语性质更明显。《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载有一符,由“太上元始救命火急奔冲三天”构成 ( 见附图七 ) ,其为咒语是明明自白的。但是这类符我们能读出的很少,因为大多数符的宁形都经过扭曲变化,而许多字又勾心斗角,此结盘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2 19: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上述实例中一可看出,祈使、敕令是造符者的一个重要思路。这种以咒为符的做法,在道符的前身—巫符中表现得更为明显。阳嘉二年解除瓶上解除文云:“天帝使者,谨为曹伯鲁之家移殃去咎,远之千里,咎口大桃不得留,口口至之鬼所,徐口口,生人得九,死人得五,生死异路相去万里。从今长保孙子,寿如金石,终无凶”,文末著“如律令”三字,为一首咒语无疑。解除文后有一符,由时、日、月、尾、鬼诸字拼成。日月运行,即成时序推移夕而日象阳间,月为太阴,‘性出有日,死极有月”, ( 王充《论衡·商虫篇》 ) 为汉人通行 1 的观念,此几字入符,与《解除文》中“生死异路”之辞相应。尾、鬼二字为星宿名,均为二十八宿之一。尾属天后宫,由九颗小星组成,所以《 _ 史记·天官书》称“尾为九子”,汉人认为它为“兼子”,即主管生育之事,鬼为舆鬼之省,由五星合成,汉人认为它主丧事祠祀。所以尾、鬼二字合于一起,正是表示生人应得具有九子的尾宿佑护,即解除文中“生人得九”,鬼魂宜服五星组成的舆鬼管辖,即解除文中说的“死人得五” ( 均参看王育成《东汉道符释例》 ) 。这样人鬼分途,自然可以“长保孙子”夕“终无凶”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符与咒相应,是咒的符号化、图象化。道教的以咒为符,正源于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2 19: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造符的另一个重要思路,是揭破邪魅名字真相。比如有一《治腹痛符》 ( 见附图八 ) 。按此符实为“魅”字的变形,《玉篇》有“录”,解为“古文魅字”。其构形中“三”应为鬼头之形,“朱”指出一“魅”为居于山间水泽的鬼。而上符乃明示一鬼躲于山间水中,一与“录” ( 魅 ) 的字形不同,造字思路却是一致的。为什么要造出这样的符呢 ? 原来道士认为“子知鬼名姓,鬼自趋走,不敢害人”。 ( 《道要灵抵神鬼品经》 ) 所以在驱鬼的咒语中多有自称“知汝姓名”,以威胁鬼赶快逃离。看来古人认为鬼魅终究为阴物,是不敢以真面目示人的,一如躲藏在暗处的盗贼,一旦被人叫破真名,便无法再掩人耳目。这种社会心态,正是构筑此类灵符的心理背景。有些符在鬼魅名称上加上“明”字、“见”字,揭露鬼魅的用心更加明确。比如古人将某些传染病称为“尸注”、“飞尸”,有一道“治卒中恶欲死”即治得了急性传染病的符,取蜚 ( 同飞 ) 字上半截拼合“尸注鬼”三字构成,显然是以叫破真形为思路的。与它相近的一符乃为在尸注鬼上加明字 ( 见附图九、仿照茅山镇心符,知明字可由并列的两个日字构成 ) ,是说洞照鬼形,使之无可逃遁了。另有一符,上部显然为蜚字变形,下为鬼字,合之则为'“蜚尸鬼” ( 符治“腹痛肠胀气欲绝如蜚尸状”可证 ) ,中夹一“见”字 ( 见附图十 ) ,显然也是表示已见其真相,撵它滚开。相信能知鬼魅姓名便掌握了制服它们的利器的观念和巫术行为,其起源也是极古的。传说黄帝时有神兽白泽,能言精怪名字和形象,后人著为《白泽图》,其中多记各处精怪少州牛除之方,一与《山海经》一样都是古代巫文化的结品,《白泽图》,卜载的多数精怪都是“呼之即去”,如“厕精”,“名曰依倚,青衣,持曰杖,知其名呼之者除,不知笃名则死”。 ( 《图书集成·神异典》第 315 卷 ) 以鬼名入符,正是这类巫术行为和观念结合生活中的权力崇拜构想、造作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2 19: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6 道符溯源(刘仲宇)  

  与上述揭破鬼魅真形的思路相近的一种构符法,是在鬼魅之上加以镇压、厌胜之物。这类厌胜之物有星图、缚鬼的苇索、五石、弓矢等等。星图,东汉解注瓶上巫符中曾见“太一峰”星图,而道符中既有用太一锋的,更多的是北斗星象,如“理寒热符”中有一幅以斗象和云气为标志可证。北斗星象在中国天文学中具有突出地位,因为古人视北极为天极,居中不动,而北斗之柄所指四季不同,曾一度被视作时令的指示坐标。西汉末对北斗的崇拜已很盛,王莽便仿北斗之形用五石合铜铸了个“威斗”“欲以厌胜众兵”。“既成,令司命负之,莽出在前,入在御旁。” ( 《汉书·王莽传下》 ) 后来由北斗之象扩展开东、西、南、北、中五斗,都是同一机杆。在符图上常见到的另一种厌胜物是弓。有一符为三弓厌三尸鬼 ( 见附图十一 ) 。为什么以弓对付鬼 ? 原来古人认为桑木做的弓,有特殊的厌胜作用,所以专门造了个“糜”字,标为糜弧。《史记·周本纪》引周末童谣“糜弧箕服,实亡周国,”《集解》引韦昭注云:《礼记》:“男子初生,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这是驱邪保命的措施。这种观念被搬到道符上,便有以弓对付鬼魅的符图。这种厌胜物也可单独成符,比如《理寒热符》中有一幅含有弓字的符 ( 见附图十二 ) 。此符朱下阳实为四个日字拼缩而成,为明字,全符为朱明弓三个字。弓的功能如上述,“朱明”则指阳和之气,汉代《郊祀歌》中有《朱明》,夏季之曲,首二句曰:“朱明盛长,喜与万物”。注曰:“夏为朱明”。此曲的内容,在汉代曾发生过重要影响,汉代元旦有服“枣于散”“辟鬼丸”的习俗,剪于即此枣与,义为“开舒”,乃承上述朱明而来,朱明气盛,乃使万物生长,为阳气发舒之兆,元旦与辟鬼丸同服,显然是出于扶阳折阴的目的。以朱明与弓拼合,便是将摧伏阴邪的盛阳之气与鬼物害怕的弧矢放在一起,自然是百鬼畏服,阴邪藏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2 19: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厌胜物入符的构图法中,有特殊的一种,是以神灵的名讳乃至图像入符。这类例子极多。最普遍的,即是绘有张道陵形象拼合符字的《天师符》。以神名或神形入符,显然含有借助神威,威吓鬼魅的用意。这种做法,同样承自古代巫术。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中有一幅神象图上绘有神、龙等象。边上文字 ( 已残缺 ) 有“禁”“祝曰”“莫敢我向”,“我有百兵毋动”,有人释为《符禁图》,但其上有咒无符,确切点说应为《禁咒图》,乃“禁咒之法”的法宝之一。这些神为南方崇拜的各种神灵,画在图上,显然是作为禁咒法的靠山看待的。道符中用神形和神名,其功能亦与之相似。不过,道教以神入符除上述用意外,又产生了新的含义,并产生出一种新的品种—篆。原来,道教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自以为修道有得后,随道力、道阶的高低可以召唤相应的神灵为自己服役。将此类神灵画出来注明名讳及所管领“神兵”的数量、职司等等,再配以符,便是篆的通常制作方法。我们在巫术中看到有依托神灵下降的、有模仿神灵形象 ( 如驱摊中扮方弼方相一类 ) 赶鬼的夕但尚未看到直接使神灵为之服役的。而道箓的出现,则表现了从“仰仗神灵”向“支配神灵”的观念的转变。因此,箓与符是一对娈生兄弟,后世符箓并称,不是偶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2 19: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说的,都是以可以识别的隶字和由它们配合星图、糜弧等厌胜物以及神名神形的道符,而由篆体符字构成的道符则没有述及。原因很简单,这些篆体符字目前无由解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们本身具有符图的性质,又可离合搭配形成新的道符。比如《三皇文》可以离合成《东西禁文》,唐张万福已经言及。笔者近时对比《三皇文》和洞神经系统的《洞神八帝妙精经》中的符图,发现后者中多有《三皇文》符字及符字的构成部分,可以推定系由《三皇文》符字离析拼合而成。看来用字拼成符,是道符制作的通例,在制作中遵循一定的宗教思维历程,并非胡乱涂鸦。道士们在造符时也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从上面的征引分析来看,其逻辑规则与常人并无根本不同,然而所形成的符却不为常人所理解,那原因在于出发点是想象的鬼神世界,整个思维过程局限于信仰领域。在不信道教的普通人视作不真的逻辑命题,正是他们的出发点,整个逻辑的产物的虚幻不实,不在于逻辑形式的错讹,而是思维内容的不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2 05: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