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有疑惑不解或身心问题上难以抉择的时候,总会寻找甚多方法如:算命、求神问卜、与人商讨、、等等方式来解决其疑难问题。其中求筊是一种亙古不变的方式,也是道教信徒与圣尊沟通的方式之一,啟肇於后汉时期 张府道陵天师所创订。
早期人们已用竹头或竹片削成半月形,一面為凸面、一面為平面。近代也有用檜木、樟木、黑檀木、红木製成,工业的进步演变出新產物-塑胶筊,因不符合需求性,而渐渐被淘汰。筊之涵义有:允筊-呈一面阴(平面)一面阳(凸面)之象,代表可行、可為之意;笑筊-呈双面為阴(平面)之象,代表未定、喜欢之意;否筊-成双面阳(凸面)之象,代表不可行、不可為之意。甚多信眾对「求筊」的不解而產生许多问题,导致对求筊之举,望之却步。其实求筊并非难事,只要心诚意正,方式正确,必定有意想不到的解惑方法,其方式如下:
一、虔诚上香稟明所求之人、事、物。(必须将所求者之农历生辰、地址详细稟明清楚。)
二、待五至十分鐘,再双手拱筊,请示圣尊是否已降临,若未降临,再等待之,千万勿心浮气燥。如圣尊以降临(三允筊)则详细稟明所求之事。求筊时,要以正确的「对与不对」来掷筊。例如:若要请示是否可创业?则说:「若可以自己来创业恭请圣尊赐允筊。」再掷筊。这才是正确的请示语词,而不是:「可不可以自己来创业请圣裁?」就掷筊,这答案必定是模稜两可的,因為语词中已说「可」也说「不可」,这样圣尊是无从裁示。
三、掷筊时切勿用丢的方式,而是用双手拱筊於胸前,在轻抛往下掷圣筊,不可轻慢无礼。允筊的次数,若是求圣尊圣裁时,必须连允三筊為準;若是求家中祖先或先灵裁示时,则以一允筊即可。
四、求筊过程中,不要用勉强的心来求心中想要的结果,这样就会演变成俗语说:「想筊,想筊了。」也就是本身之意而非圣尊之意了。
求筊中若只求得一或二次允筊,这表示圣尊认為可行但是还有更好的方法可行。如此就须想想其他语词或方式与圣尊商讨。若是还不了解如何求答之时,那就请庙祝或懂得如何与圣尊商讨方式者帮忙求筊了。
五、求运籤时,必须将所求者之农历生辰、地址及所求之事详细稟明清楚,并以一事一籤為準,切记,不可多事求一籤,那是不会準确的。先求得圣尊是否愿赐运籤,求得连赐三允筊后,再抽运籤。抽取竹籤后,将竹籤放置案桌上,再稟明竹籤上之干支或号码是否為圣意所赐。若非圣意时,勿将原有竹籤放回籤桶内,这样会造成重复,需将其籤放於案桌旁,另抽竹籤再请示是否為此籤,直到圣尊连赐三允筊才算数。若对籤诗中的涵义不了解时,可请庙祝或懂得解籤诗者帮忙解释清楚,才不会误解圣意。
站在人生旅程十字路口,总有难以抉择的时候,求筊只是增强信心,求神帮你背书而已,真正要能心想事成,还得靠自己努力,决不是守株待兔,圣尊慈悲只能助你,而不能替你受。
【注】求爻(筊) 爻為古字,古语说:「求爻」。今则大家通用為「求筊」,爻,易卦也。说文解字:「爻,交也,象易六爻头交也。」古时候,求爻用具以竹头削而為之。
筊者,说文解字:「竹索也,析竹皮為绳索。」
筊者也是竹子的嫩芽部分,不能做求爻之用具。所以应為求「爻」,而非求「筊」,但今已沿用成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