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裔神枪手沈比利
6 a* i- x# I6 x, A) d. a- d5 L, h" n3 a; {
他叫沈比利(Billy Sing,全名William Edward Sing),华裔,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中部的一个采矿小镇克勒蒙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击中目标最多的狙击手。
6 ?7 [% i/ }' Q5 C" A8 \9 ]+ \( U
6 N6 ^; ^3 ^9 J# v5 @% ~4 ] “他简直是将战场上的对手玩弄于股掌之上,常常声称胜得太轻松,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他常常抱着步枪在掩伏点坐着休息,而他的助手观察员则用望远镜为他寻找目标。如果敌兵刚刚伸个脑袋出来,沈比利常常是龇牙笑一笑而置之不理,他要迟些再下手。敌兵看看没事觉得安全了,就会慢慢地把肩膀乃至上半身都探出来,这就是动手的时候。观察员一声‘好了’,紧接着一声枪响,又一个敌人就这样报销掉了。”一个战友这样描述他们眼中的“加里波利杀手”。
$ R% x& b# k' Y0 W: `2 |& q
* I+ `- T! D3 h$ S$ f/ r4 m3 E 神枪手原是马车夫
1 H# E6 w$ _# J0 r: y+ O- C" O( m& j+ j% F
其实这对沈比利来说并不算什么。虽然一战前沈比利只是在家乡赶过大车、砍过甘蔗、干过农活,但很早就以枪法出众闻名。据说他小时候就可以用22毫米口径的步枪在25码外打断小猪的尾巴。他不但是当地射击俱乐部的会员,还是一个有名的袋鼠猎手。 7 }6 q% E) e ?; k. n. |
4 A9 I- Z$ t/ h; W8 D
当然,沈比利也搞不懂自己精准的枪法是不是有华人血缘的因素。他父亲沈约翰生于上海,赴澳前在上海是一名郊区菜农。母亲玛丽安是一名护士。1886年3月2日出生的沈比利在小学二年级时曾得到学校发的优良证书,教育部的调查报告里说他“聪明伶俐、有教养”。
' @7 Y- U8 d. _" L$ \! u7 l& h M: T+ e+ Q
1914年圣诞节前,28岁的沈比利加入了澳大利亚远征军,隶属第五轻装骑兵团。他在抵达欧洲加里波利半岛后被派驻临海的波尔顿岭,狙击点设在岭上一个叫做切森高地的地方,对手是土耳其人。在这里他展示了惊人的狙击天赋。 4 I3 C4 S& H$ p- g5 K
" a `/ M, }0 V. q
不靠瞄准镜百发百中
8 Q6 W9 o, i8 Z! h% \
6 N0 x7 [) R! j* b9 [6 L' I 据战友们回忆,“小个子,黑皮肤,上唇留八字须,下巴一撮山羊胡”的沈比利耐性特别好,可以长时间端枪瞄准而不感到疲倦。还有一个特长就是视力特佳,别人用望远镜才能看清的东西他用肉眼就可看清。他用来狙击的是普通制式步枪,而且是不装瞄准镜的。
m! b3 E: ?# t! H9 q: t
3 C% E! B& {* Y; e% [ 沈比利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总司令官伯得伍德将军曾有一次亲临沈比利的狙击掩体为他作观察员。沈比利瞄准之后开了一枪,结果正好一阵风刮过将子弹吹偏了少许,打中了目标身边的另一个敌兵。旁边的伯得伍德将军欢呼:“打中了!打中了!”沈比利平静地说:“我瞄准的不是倒下的那个,所以这一枪不能算。” # S8 J: r8 h0 F" p! o8 h* u
9 q4 X0 J$ }$ `% y
战场上的对手接二连三地倒在了沈比利的枪口下,这消息像最新的球赛比分一样在盟军战壕里流传,他的事迹非但登上了盟军战报,连伦敦的每日电讯报和美国的几家报纸也都有报道。这个澳大利亚的马车夫一时间名扬全球。 " d: b' d4 _6 o8 }
3 P. B" S& d# S2 }
1915年5月至9月,仅在加里波利战役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他经观察手证实的狙杀成果为150人。加上他独自行动时未列入统计的收获,伯得伍德将军在1915年10月对沈比利通报嘉奖时将他的狙击成果认定为201人,而英美报纸在刊登他的事迹时也写的是201人。 ' L: x R6 J, |
4 @ @8 B9 L8 e 王牌对王牌,比利胜
; Z% z4 `, S; q+ x) V
# c4 {1 d/ D, D 用狙击手对付狙击手乃是最有效的战术。土耳其人派出了他们王牌中的王牌来对付沈比利。这是一名身经百战的奥斯曼近卫军狙击手,倒在他枪口下的有俄国人、希腊人、保加利亚人和阿拉伯人。奥斯曼帝国苏丹哈密德二世曾亲手为他颁发勋章。他的步枪被近卫军士兵们尊称为“死亡之母”,澳军士兵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做“可怕的阿布都尔”。 & X( N6 a0 [/ |! L) T
+ o; ?' A9 q m5 S1 ]& y$ D 阿布都尔知道,最难对付的敌人是对面澳军的那个狙击高手。为了发现对手的狙击点,他像一个精明的侦探一样寻找蛛丝马迹。终于有一天傍晚他向长官报告,对方高手的狙击点就设在切森高地上,确切位置已被他发现,明天日落前这个讨厌的澳大利亚人就会被除掉。
7 K1 U. u- t5 y0 a z4 P' @0 M8 [7 Y) M# ]) K; H) ]& v
第二天,沈比利和他的观察员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进入了自己的狙击掩体。沈比利的精神不太好,抱着步枪一边打哈欠一边伸懒腰。 # C$ A% w/ Z. I
7 U; N4 V* Q. `1 C6 [1 A! ` 观察员开始瞭望工作不久就突然发出一声惊呼:“天哪,快来看!”
]7 s6 [: e( F' z) y# b/ \$ A" [" D3 z9 \9 [
沈比利一下子警觉起来,他接过望远镜按观察员示意的方向看过去,只见一张涂满泥土的脸,鹰钩鼻,两只大眼睛,还有一个黑洞洞的枪口。前面有那么多的土军阵地,阿布都尔又隐蔽得那么好,但还是被观察员一下子就发现了。 2 I' I& O0 g: }/ l8 z$ i9 h& d6 H+ l
# I3 Z# d" c& l% J- F
“当心点”,观察员说道,“他的眼睛就像老鹰一样,而且他正盯着我们这儿。” 4 D1 Y" b" ^( e- k1 P& a# S9 [
/ }9 C8 M" s! ?! B& S4 W P/ n0 O) Y2 L 沈比利嘀咕了一句:“不是他死就是我活。” 7 Z1 e3 g& |. r$ r3 _. i5 G4 b. \
+ z$ y! b( p$ y$ p
沈比利侧着身子将枪眼前的障碍物慢慢地挪开寸许,这样即使敌方开枪也打不到他。阿布都尔并不知道沈比利已经发现他了,他的手指已扣住扳机,准备将障碍物再挪开一点点就开枪。就在此时,沈比利的枪口喷火了,子弹正中阿布都尔的眉心。 , m$ K h5 S5 a e) l- \
7 L" Y- u+ Z3 R1 e 豁达乐观,死于孤单 7 [& f2 j1 l8 F3 U: U4 O) T- [# c
/ ?: d' G9 k8 N8 A' j
尽管沈比利射杀了那么多的目标,但他对敌人并没有太多的仇恨,认为自己只是尽忠职守而已。在沈比利的眼里,敌军掩体后的人头可能和澳大利亚丛林里的袋鼠头没有什么分别,整个战争只是一场大规模的狩猎游戏而已。
$ _' b1 ?* H* e# w. q0 v* ]0 G) D7 O) |3 h3 n
一战结束12天后沈比利就退役了,从耀眼的神枪手重归平民生涯。此后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以淘金为生,从中人们可以看到他在战场上较少展现的豁达、乐观、敏捷和幽默。
& E% M# W6 L% U W) e( b' h. N& H" I1 u0 q3 ~4 M; u
1943年5月19日清晨,年仅57岁的沈比利被人发现死在他租住的廉价旅馆里。曾经一度名满天下的王牌狙击手就这样孤零零地告别了人间。他去世的地方今日是个电脑维修店,门前设立了一块铭牌,告知世人曾经有一位英雄在此逝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