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872|回复: 2

道教方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4 21: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教方术之行气术
   行气亦称炼气、食气、服气。道教早期修炼方术之一。是指一种以呼吸吐纳为主, 而往往辅以导引、按摩的养生内修方法。一般又分外息法和内息法两大类。其重点在以 我之心,使我之气,养我之体,攻我之疾,从而延年益寿。 道教十分重视气对人体的作用,《太平经》卷四十二说:

 “神者乘气而行,故人有气则有神,有神则有气,神去则气绝,气亡则神去。故无 神亦死,无气亦死。”卷五十六至六十四认为:“元气,阳也,主生,自然而化,阴也, 主养凡物。”①《云笈七籤》卷五十六《元气论》认为:“人与物类皆禀一元之气而得 生成,生成长养,最尊最贵者莫过人之气也。”②由此道教形成了一整套的行气法。这 套行气法也是对古代方士行气的继承和发展。现存战国时的石刻文《行气玉佩铭》记载 了古代方士的行气法,郭沫若用今天通用的文字译述为:“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 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顺则生,逆则死。” 并指出:

  “这是古人所说的‘道引’,今人所说的气功。”③《庄子·刻意篇》:“吹呴呼 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④可证战国时代,确实有这一派讲究气功的养生家。蒙文通先生在《晚周仙道分三派考》 中认为:古之仙道,大别为三,即行气、药饵、宝精 其中以王乔、赤松为代表的行气 派“于古为最显”。⑤道教行气即承此派而来。

  《太平经》卷四十二提到“食气”,认为:“夫人,天且使其和调气,必先食气; 故上士将入道,先不食有形而食气,是且与元气合。”⑥此所谓调气、食气即早期道教 的行气法。到晋代,道教对行气的论述愈益增多。《抱朴子内篇·至理》论行气的功用 时说:“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理 者,亦得数百岁。……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却恶……。吴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 验,多气耳。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与病人同床而不染。⑦《抱朴子内篇·释滞》也 说:“欲求神仙,唯当得其至要,至要者在于宝精行气,服一大药便足”;“行气或可 以治百病,或可以入瘟疫,或可以禁蛇虎,或可以止疮血,或可以居水中,或可以行水 上,或可以辟饥渴,或可以延年命。”⑧《释滞》篇还讲了行气的具体方法、行气的时 间以及注意事项。它说:行气的大要在于胎息。“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呼吸,如在胞 胎之中,则道成矣。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 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放于鼻口之上,吐气而鸿 毛不动为候也。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行气当以生气之时,勿以死气之 时也。……一日一夜有十二时,其从半夜以至日中六时为生气,从日中至夜半六时为死 气,死气之时,行气无益也”,“行气大要,不欲多食,及食生菜肥鲜之物,令人强气 难闭。又禁恚怒,多恚怒则气乱”。⑨魏晋至隋唐,是道教行气术最盛行的时期,出了 许多著名气功家,创造了许多行气法。仅《云笈七签》即用了七卷的篇幅收载宋以前诸 家气法,加上《道藏》的其他气法书,数量甚多。现择数种略述于后,以见一斑:

         (一)陶弘景六字诀。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云:“凡行气,以鼻纳 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

  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咽, 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温可呼, 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凡人极 者,则多嘘呬,道家行气,多不欲嘘呬”;“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呼、吸二气出之。 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疼闷,唏气出之。肝脏 病者,眼痛,忧愁不乐,呵气出之。……此即愈病长生要术也。”这是道教以疗病为 目的的行气法,且种类甚多。

  (二)龟鳖行气法。《云笈七签》卷三十四载此法为:“以农复口鼻,不息,九通, 正卧,微微鼻出气,愈塞不通,反两手据膝上,仰头,像鳖取气,致元气至丹田。…… 大拇指急捻鼻孔,不息,即气上行,致泥丸脑中,令……血脉气各流其根,闭巨阳之气, 使阴不溢信明,皆利阴阳之道也。”这是模仿动物的行气法。另外还有虾蟆行气法、 雁行气法、龙行气法等。

  (三)服元气。《云笈七签》卷五十八《尹真人服元气术》云:“人身中之元气, 常从口鼻而出,今制之令不出,便满丹田。丹田满即不饥渴,不饥渴盖神人矣。”同 卷《服元气法》云:“服元气于气海,气海者是受气之初,传形之始,当脐下三寸是也。

  气海者与肾相连,属于癸水,水归于海,故名气海。气以水为母,水为阴,阴不能独生 成,必以阳相配。心属南方丙丁火,是盛阳之主。既知气海,以心守之,阳既下临,阴 即上报,是以化为云雾,蒸熏百骸九窍,无所不达,亦能为津液如甘雨,以润草木,正 气流行,他气自匿。”卷六十《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法·行气诀》云:“每三连咽, 即速存下丹田,所得内元气,以意送之,令入二穴,因想见两条白气,夹脊双引直入泥 丸,熏蒸诸宫,……想身中浊恶结滞邪气瘀血,被正荣气荡涤,皆从手足指端出去,谓 之散气。……如此一度则是一通,通则无疾。则复调之……如前闭气鼓咽至三十六息, 谓之小成。……至一千二百咽,谓之大成,谓之大胎息。”这是与存思结合的行气法。 (四)墨子闭气行气法。《云笈七签》卷五十九载:“长生之道,唯在行气。

  行气名炼气,一名长息。其法:正偃卧,握固,漱口咽之,三日,行气,鼻但纳气,口 但出气,…… 初为之时入五息已一息可吐也,每口吐气欲止,辄一咽之,乃复鼻内气,……凡内 气则气上升,吐气则气下流。”。

道教方术之服食术
    服食又名服饵,指服食药物以养生。道教认为,世间和非世间有某些药物,人食之 可以祛病延年,乃至长生不死。葛洪引《神农四经》说: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 中药养性,下药除病。①道士在这种信念的驱动下,在实践中逐渐积累起一套采集、制 作和服食长生药的方术,即为服食术。

  服食术起源于战国神仙家,为晚周仙道三流派之一。《史记·封禅书》载,神仙家 倡言: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药”,人如求得此药服之, 可长生不死。于是齐威王、宣王、燕昭王派方士入海求之,不得。其后,秦始皇派人率 童男女入海求之,未能至。再后,汉武帝除继续“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外, 又听方士李少君的怂恿,“亲祠灶”、“而事化丹砂诸药齐(剂)为黄金”,即令方士 从事炉火烧炼,企图用人工炼制出不死药,③促成了炼丹术的产生。从此,“不死药” 即包括人迹罕到之处的奇药(实即野生菌类、草木药),又包括金石药和用金石炼成的 丹药(道士称金丹)。《汉书·艺文志》著录《黄帝杂子芝菌》十八卷,《太乙杂子黄 冶》三十一卷,就是当时服食著作的代表。

  道教承袭此术,不少道士皆修服食。《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九和三十载,韦 节“卜居华山之阳,……饵黄精、白术、胡麻、茯苓、丹砂、雄黄” 田仕文“常饵服 白术、茯苓,久而有益”;梁谌“广索丹砂,还而为饵”;马俭“断谷服水,饵枣膏、 天门(冬)”;尹通“服黄精、雄黄、天门冬数十年,体渐清爽”;王延“唯松餐涧饮, 以希真理”;于章“啸咏林泉,饵黄精、茯苓、山地黄”。④《南史·隐逸传》载,刘 凝之隐居衡山之阳,“采药服食,妻子皆从其志”;顾欢“晚节服食,不与人通”。⑤ 入唐以后,道士除服草木药和金石单味药外,又多服金石烧炼而成的丹药。此风还普及 于上层社会,不少皇帝如太宗、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和大臣杜伏威、李抱 真、李虚中,以及许多文士都争相服食丹药。但多数丹药皆有毒,致使很多服食者中毒 而死。因此引起很多人的反对,唐以后,外丹术和服食外丹之风逐渐衰落,而服食草木 药和单味金石药则继续流传。

  与上述服食术发展情况相适应,服食书在历代不断出现。 《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有《木芝图》《菌芝图》《肉芝图》《石芝图》《大魄 杂芝图》各一卷,《服食禁忌经》一卷,《小饵经》一卷,《采神药治作秘法》三卷。 《隋书·经籍志》医方类著录《神仙服食经》《神仙服食方》《论服饵》等二十余种。 《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除著录多种外丹烧炼书外,又著录服食书《太 清神仙服食经》《神仙服食药方》《太清诸草木方集要》等十余种。《通志·艺文略》 著录《神仙长生药诀》《服饵保真要诀》《古今服食药方》《摄生服食禁忌》等四五十 种。《正统道藏》收载《神仙服食灵草菖蒲丸方》《种芝草法》《神仙服饵丹石行药法》 《太上肘后玉经方》各一卷,《云笈七签》卷七十四至七十八专列《方药部》。

  用作服食的草木药,据《抱朴子·仙药》篇记述,有五芝(其中之一为灵芝草)、 茯苓、地黄、麦门冬、木巨胜、重楼、黄连、石韦、楮实、枸杞、天门冬、黄精、甘菊、 松柏脂、松实、术、菖蒲、桂、胡麻、柠木实、槐子、远志、泽泻、五味子等。其他书 中还有人参、甘草、大枣、杏仁、桃仁、竹实、苁蓉、干姜、覆盆子等。前苏联学者用 电子计算机对中草药成分配方进行研究,筛选出其中最有价值的三十种,⑥绝大多数都 包括在《抱朴子·仙药》篇所举草木药中。以上诸药大都可单服,《千金要方》卷十二 “服地黄方”、卷十四“造生干地黄法”、“造熟地黄法”即载地黄的制法、服法。 《千金翼方》卷十二“服天门冬丸方”又载天门冬的制法、服法。诸草木药又可复 方配伍服食,如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服药论》列有“安和脏腑丸方”、“治润气液 膏方”即为草木药复方。唐人卢遵元《太上肘后玉经方》亦为草木药复方配方,它按乾、 坤、艮、巽、离、兑、坎、震等八卦次序,列出八个服食方,绝大多数为草木药之复方 配方,药性大都平和,极少或没有副作用。

  用于服食的金石药,常见的有丹砂、雄黄、雌黄、石硫黄、曾青、礜石、云母、慈 石、戎盐、石英、钟乳石、赤石脂、太乙禹余粮等。以上诸药有单服者。隋人京里(或 作京黑)先生《神仙服饵丹石行药法》即载有丹砂、雄黄、石钟乳、石脂等单方的制法 与服法,其中饵服丹砂二十一方,饵服雄黄十一方。《云笈七签》卷七十五载“炼云母 法”十方,“服云母法”二十六方。孙思邈《枕中记》又载“饵云母法”、“饵雄黄法”。 此外,又有将诸金石药配伍服食者,较早的有魏晋名士普遍服用的“五石散”,又名 “寒食散”,为五种未经烧炼的石药⑦合研而成的散剂,主要成分为砷类化合物,有兴 奋末梢神经、引发性冲动的作用。最多的是若干石药经烧炼而成的丹药(金丹),其配 方、制法散见于众多外丹书中,《云笈七签·方药部》所列诸方,亦多为此类金石药复 方。

  作为冀图长生不死的道教服食术,已成为历史陈迹,但它所积累的众多服食方,尤 其是草木药方,仍具有可供药用的研究价值。据《动物学杂志》1959年第4期载文称:1 959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从《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本草纲目》 等二十余种道书、中医药典中,筛选出抗衰延年药方一百五十余种,按功用分为十二类, 计耳目单方类十一种,耳目复方类八种,齿发单方类六种,齿发复方类十八种,诸风单 方类六种,诸风复方类二种,悦泽方类八种,补虚单方类八种,补虚复方类四十种,延 年不老单方类六种,延年不老复方类三十六种,其他二种。可谓我国古代服食养生药研究的一种总结。

道教方术之符咒术
      符咒术是道教应用咒语祈请神明、诅咒鬼蜮的一种方术。被认为可以感通天帝,役使 鬼神,达到除邪消灾、逢凶化吉的目的。

  咒语导源于巫觋。《尚书·无逸》有“厥口诅祝”,《正义》曰:“以言告神谓之 祝,请神加殃谓之诅。”①其书面形式,最初发现于东汉墓葬中,与符箓连为一纸,表 明在东汉时符箓与咒语已经合并使用。故道教在承袭符箓术时,同时也承袭咒术,此后 道士作法时,符咒并用一直成为定制。道教在长期传习过程中,对咒语作了很大的发展, 创制了各式各样用于各种场合的咒语。它们散见于众多的符箓、道法书中,又有一些咒 语专书加以结集。如《太上三洞神咒》十二卷,即收有长短咒语七百三十六首,数量是 很多的。

  道教咒语与符箓一样,使用十分广泛。有用于治病者,加《咒枣治病咒》《咒水治 咽喉咒》《治寒病咒》等。有用于内丹修炼者,如《净口咒》《净身咒》《净天地咒》 《安魂定魄咒》《坐炼咒》等。有用于驱逐邪祟者,如《六合咒》《役遣咒》《禳童稚 多灾符咒》等。有用于雷法者,如《起风咒》《起云咒》《起雨咒》《起雷咒》等。就 其语言内容而言,有向天神或大神祈求者,大多为陈述心愿、颂扬威德之词;有向一般 神灵进行呼召役遣者,大多为命令之语;有向鬼蜮进行诅咒、呵责者,大多为斥责,威 吓之词。其语言形式,大多为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组成的韵语(以四言为最多), 少数为长短不齐的无韵语,还有一些夹有梵文译音或纯为梵文译音的咒语,如“唎吽啰 吒”等。咒语的文末,一般都以“急急如律令”作结。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说: “急急如律令,汉之公移常语,犹今云符到奉行。张天师,汉人,故承用之,而道家遂 得祖述”。②兹举道书所载数例,以见一斑:

  《天蓬敕咒》:天蓬天蓬,万神之宗。威严大道,游行太空。坐南斗内,立北斗中。 紫微大帅,天皇赐功。……金阙玉房,大有神功。怒动天地,日月失光。气吞五岳,倾 摧四方。顺吾咒者,速来伏降。违吾咒者,倾死灭亡。急急如律令。③《净身神咒》: 灵宝天尊,安慰身形。弟子魂魄,五藏玄冥。青龙白虎,队仗纷纭。朱雀玄武,侍卫我 真。④《致雨咒》:五帝五龙,降光行风。广布润泽,辅佐雷公。

  五湖四海,水最朝宗。神符命汝,常川听从。敢有违者,雷斧不容。急急如律令。 ⑤道士念咒,有出声的念,有不出声的默念(称心咒、密咒)。念咒时,常配合掐诀。 所谓掐诀,即将手指的指根、指节、指头、指甲背等处,分别与天干、地支、五行、七 政、八卦、二十八宿相配,按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或模仿某种形象,作出伸、屈、拉、 勾、交等各种手势,即成各种诀。《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二十六云:“诀有七百 余目”,“凡掐诀者,所以通真制邪,役将治事。”⑥意谓以此手诀,上通神真,役使 神将,治伏群邪。

  咒语的思想基础,与符箓一样是鬼神论。但也有人认为气功师如运用这一形式与存 思,行气相配合,或许有助于集中精力,诱导意念,使其容易进入气功能状态。
发表于 2009-1-4 21: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教方术之行气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5 11: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练丹的法术,我最希望练成长生不老丹了,哈哈,老而不骨稀,多好耍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3 18: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