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070|回复: 5

法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8 13: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法器有个名堂,称之为“静卧的鱼子,对口的铛子,定心的铃子,开心的钗子,朝天的钹,旋转的铙,不敢摸的鼓,值钱的磬”,坛场法器摆法也有讲究,一般是:大磬→铙→铛子→铃子→单磬→木鱼→钗子→钹→钟鼓,

道教法器之一,用於诵经敲打之用,形圆如鱼,故讳木鱼。又一种说法,木鱼造形,类似人的头形。诵经的磬和木鱼配用,磬敲响若「醒」的声音,木鱼打下去若「觉」的声音。《无上秘要》说:「木鱼清磬,振醒尘寰。」

铙钹,道场击乐,亦法器也。《太清玉册》说:「蚩尤驱虎豹与黄帝战,黄帝击铙钹以破之,虎豹畏铙钹之声故也。《夷宝经注》说:「太乙救苦天尊,跨九头狮子,其吼声如铙钹之音,响彻地狱而惊破之。」

云铛、乐器名,《元史》说:云铛以铜为小锣形,有一外架,连有长柄,左手持,右手以小竹根镶象牙珠击之,跟随念经节拍敲打,亦名云锣,又称云璈。《道书援神契》说:「古者祭祀有乐,此仿之也,手执者象天乐,可游行而奏也,故道士用之。」

道教斋醮科仪中用笏的由来: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道教科仪中常用法器之一种。中国古代就有笏。《释名》称,「笏,忽也。君有教命,有所启白,则书其上,备忽忘也」。意指笏乃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以笏为纸,直书其上,以防遗忘。《礼记》的《玉藻》称,「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杀六分而去一」。唐代武德四年(621年)以後,五品官以上用象牙制作的笏,六品以下官用竹本笏。三品以上的笏,前拙後直。五品以上,前拙後屈,後又改为上圆下方。《舆服杂事》称,「古者贵贱皆执圭,书君上之政令。有事,则搢之於腰带中。五代以来,唯八座尚书执笏者,白笔缀手板头,以紫囊裹之。其馀王公卿士,但执手板,板主於敬,不执笏,示非记事官也」。早期道教仪礼并无执笏之礼,後来受朝礼的影响才有用朝板的。今道教科仪中仍有用笏的。道士之笏,大多是竹木制品。只有高功法师仍有使用象牙制作的朝板。


作用:道士在科仪中用笏只是朝礼。《道书援神契》称,「古之公侯皆执圭。《周礼》有恒圭、信圭、躬圭。《礼记》云:士执鱼须、文竹、木简之类也」。因此道教科仪中用笏,只表示对神灵的尊敬。「敬上尊贤,贵不逾常。用制斯器,备对遗忘」道书称,「太上敕陵,阳监受教,稽首而起,执笏户东,面西而立」。

令牌的来由:令牌是道教斋醮科仪中常用法器。道教法器令牌起源於中国古代军队发号施令用的虎符。《道书援神契》有「令牌」项称,「《周礼》,牙璋以起军旅。汉铜虎符上圆下方,刻五牙文,若垂露状。背文作一坐虎,形铭其旁曰:如古牙璋,作虎符。近召将用令牌,此法也」。


作用:道教的令牌多以木材或金属制作,长方形,块状,六面均雕有或铸有图形和文字。明代《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中有五雷号令牌的图文。其图之正面雕有龙蟠剑身,背面有雷令符文云:右令牌,取雷击枣木造成,长五寸五分,阔二寸四分,厚五分。选择吉日,依式造之,四侧周围刊二十八宿名,以锦囊盛之。道士在科仪行法时,常於仪坛上猛击令牌,以代表天神或者天师,发布号令,呼风唤雨,召神遣将,或降临法坛,或护送亡魂,或驱邪镇魔。

法印的由来:法印是道教斋醮科仪中常用法器的一种。中国古代很早就开始使用印。《释名》称,「印,信也,所以封物以为验也。亦言因也,封物相因付也」。印信当是验付的一种标记。古时,印信还有等级规定。战国时,君王之印信称为玺,臣下的称为印。《汉旧仪》称,诸侯王印,黄金橐驼钮,文曰玺;列侯,黄金印龟钮,文曰印;丞相、将军,黄金印龟钮,文曰章;中二千石,银印龟钮,文曰章;千石、六百石、四百石,铜印鼻钮,文曰印。宋以後,印又有金印、镀金印、银印等区别。晋傅玄有《印铭》称,印能「作信万国,取象晷度,是铭是刻,文明慎密」。早期道教之一的五斗米道区分巴蜀为二十四治时,相传祖天师张陵就使用「阳平治都功印」,其功用相当於衙门公章。斋醮科仪中使用印信大约是从南北朝开始的。随著科仪名目的繁衍,印信的品类和内容也逐步增多。明代《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的「灵宝印令品」就收有科仪常用印信四十六种,如「灵宝大法师印」,「灵宝玄坛印」等等。


作用:道教科仪用法印,有二种作用。一是为洞达杳冥,南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称,「隆古盛时,人鬼各安其所,阴阳不杂其伦,故道之用,唯见於修真炼本,以致轻举飞升。中古以降,慢真日益,正道日晦,邪伪交驰,上下返覆,於是出法以救其弊,表章以达其忱,付降印篆以为信志。故用印之义近同世俗,亦道运因时损益者也」。例如,「灵宝大法师印」就在建坛前,在科仪所用一行文书上加盖,以使文书上达天界,下通幽冥。南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称通章印用「以此印通诚祖师也」。神虎总印,「七玉女之名也,用以印招魂幡而已」。二是为修道人检束身心,《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称,「行法以印,因以检束身心。後世无知,故心劳力屈。盖古人印心,今人印木,立之法印,以统法职,庶执印而有所皈依,下印而有所属隶」。「未悟之前,须假木印;既悟之後,惟在心印。故曰:天有印,则三光皎然;人有印,则神室清明」。

   

麈尾,拂尘也。古时谈道者,取麈尾为拂子,所以指教授听众也。《晋书五衍传》:“衍既有盛才美德,明悟若神,妙善玄言,唯谈为事,每提玉柄麈尾,与手同色。”麈,兽之一类,产於宁古塔,乌苏里江等处,头如鹿,脚类牛,尾类驴,项背类骆驼,所以俗称四不像。


   坛 场 法 器 - 法 剑   法 剑 使 用 的 由 来 :法 剑 是 道 教 斋 醮 科 仪 中 常 用 的 法 器 。 剑 是 古 代 中 国 重 要 的 兵 器 。 相 传 在 黄 帝 时 代 , 蚩 尤 就 在 葛 天 卢 之 山 冶 炼 制 剑 。 战 国 时 期 又 有 干 将 、 莫 邪 等 铸 剑 名 家 的 故 事 。 古 代 制 度 规 定 , 天 子 二 十 而 冠 , 带 剑 ; 诸 侯 三 十 而 冠 , 带 剑 ; 大 夫 四 十 而 冠 , 带 剑 。 隶 人 不 得 冠 。 庶 人 有 事 可 带 剑 , 无 事 不 可 带 剑 。 汉 代 的 制 度 , 群 臣 上 朝 , 带 剑 者 至 殿 阶 解 剑 。 至 晋 代 , 才 有 以 木 剑 代 之 , 还 以 金 银 玉 等 装 饰 剑 。 大 约 在 南 朝 刘 宋 时 期 , 道 教 斋 醮 科 仪 中 就 开 始 使 用 剑 作 为 法 器 。
作 用 : 南 朝 时 成 书 的 《 洞 玄 灵 宝 道 学 科 仪 》 中 有 「 作 神 剑 法 品 」 。 内 称 「 凡 是 道 学 , 当 知 作 大 剑 法 。 斋 戒 百 日 , 乃 使 锻 人 用 七 月 庚 申 日 、 八 月 辛 酉 日 , 用 好 铤 若 快 铁 , 作 精 利 剑 , 环 圆 二 寸 六 分 , 柄 长 一 尺 一 寸 七 分 , 剑 刃 长 二 尺 四 寸 七 分 , 合 长 三 尺 九 寸 」 。 制 剑 时 , 「 密 咒 剑 环 之 中 」 , 并 在 剑 身 刻 以 斗 星 星 象 , 「 分 明 均 调 , 布 满 剑 身 之 中 」 。 以 此 神 剑 常 置 身 边 , 恒 不 离 身 , 就 可 以 逐 辟 邪 魔 万 精 。 隋 唐 以 後 , 道 教 科 仪 中 普 遍 使 用 桃 木 制 作 的 法 剑 , 以 敕 召 天 将 、 破 狱 度 亡 和 驱 邪 镇 魔 。
发表于 2008-12-28 1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少了N多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8 14: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图片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8 14: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雷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8 15: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又不是专业人士只不过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7 02: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器

不要被这些粗制滥造的东西蒙蔽自己的眼睛.......要认识真正古代遗留精妙绝伦的法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2-1 10: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