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F$ Y. L( g# {6 t+ h
* r; q1 N4 m3 Q 太白先生这首《侠客行》,每次都让我看得热血沸腾。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的是无数个千古侠客的影子。中国是个讲究行侠仗义的国度,侠义文化在几千年的文化底蕴里隐约可见,历代文人都曾为侠客挥笔泼墨,最著名的当归太史公的《刺客列传》。我在敬仰先烈英雄事迹的时候,不经意把那些惊天动地的古代侠客们归类到了一起,美其名曰:刺客名人堂。里面究竟供了什么人?让我一一为你揭晓。
2 m% K. i5 Q: ^8 H; I. V
3 Y; {1 k0 z8 X4 s 一、最佳上镜刺客:荆柯" Q1 Z( f: T$ O# ?& d7 a: R
4 e9 P+ G7 H/ N9 V6 q2 ]- n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柯无疑是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刺客,世代为人所颂扬,可谓妇幼皆知,就连现代的两大名导也不放过这个题材。评荆柯为最上镜刺客,可谓名至实归,众心所向。
2 B) ~/ l& b. `& G# B/ S c9 l
" u& w' Y- G( U- ~ A 二、最佳创意刺客:专诸5 A* `; Q Z7 Z: r! C3 Y
! ?5 ~8 j" C: y9 c+ x1 B 专诸,春秋时期吴国人氏,为吴国公子光 所雇,用来刺杀王位竞争对手吴王僚。0 k/ S: P+ E. o' h9 D/ h- P
" o3 T# C9 O% U. S; } 话说事发当日,公子光宴请王僚,私下埋伏甲兵于室内。王僚也早有防范,命人沿途布满兵卒,门窗台阶左右也都部署上自己的亲信,夹道而立的侍卫,皆手持长铍。酒酣耳热之时,公子光佯装有足疾,退入内室。这时专诸闪亮登场了!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把匕首藏在鱼腹中,佯装为王僚献菜。等走到王僚跟前,说时迟那时快!专诸突然撕开鱼腹,拿出匕首刺向王僚!王僚当场毙命。遗憾的是,专诸当即也被侍卫杀死。公子光趁对方群龙无首,速命埋伏的甲士攻击王僚的侍从,尽数将其诛杀。为感念专诸,吴王阖闾加封专诸之子为上卿。$ u5 _- N0 ^, r7 D$ }
" L. P) A# ~( D" B5 ~) b2 X, W4 d 三、最佳悲情刺客:要离 r0 ?9 }$ |6 n- `% ~8 I) b/ Y# P
9 P/ k# d$ W8 m7 k
话说吴王阖闾登上王位后,王僚的儿子庆忌逃往卫国。庆忌此人甚是了得,有万夫莫当之勇,在吴国号称第一勇士;现在卫国招兵买马,伺机为父报仇。阖闾获悉此事后茶饭不思,日夜寻思除去这个心头大患,于是觅得一壮士。此人名唤要离。7 W8 ~% \: H, }8 o: P! |
& I& u1 j7 v0 T; h9 i 经过策谋,要离决定采用苦肉计。某日要离在王宫与阖闾斗剑时,故意先用竹剑刺伤阖闾的手腕,再取真剑斩断自己的右臂,投奔卫国找庆忌去了。要离走后,阖闾还依计杀掉了他的妻子。庆忌探得事实,便对要离深信不疑,视为心腹,委他训练士兵,同谋举事。三月之后,庆忌出征吴国,与要离同坐一条战舰。某晚,夜色迷人,要离乘庆忌在船头畅饮之机,迎着月光独臂猛刺庆忌,透入心窝,穿出背外。庆忌诧异之极,叹曰:“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于这样刺我!”此时左右卫兵举刀欲杀要离,庆忌摇着手说:“此乃天下勇士,怎么可以一日杀死两个天下勇士呢!还是放他回国,成全他吧!”
i/ R! M5 }* z, @
8 |4 X* p: i4 K! d% a5 J: R 要离回国后,阖闾金殿庆封要离。要离辞谢不受,说:“我杀庆忌,不为做官,而是为了吴国的安宁,让百姓能安居乐业。”说完自刎于金殿。好一个悲情壮士,为主卖命,竟弄了个家毁人亡!5 D6 j& q/ ?! s/ A! J3 r
, f) @+ J: G4 S: k/ h V 四、最佳震撼刺客:聂氏姐弟& z- M$ ]% c) ]- h: w8 g' D, D
E. g7 ~1 q4 M2 B
聂政本是屠夫,当侠客实属业余爱好。然而聂政天生是一块刺客的料,小露拳脚后便名满江湖,前来联系业务的客户络绎不绝。某日,韩国贵族严仲子带着黄金和诚意跑来找他,要他除掉韩国首相侠累。聂政婉言辞谢。严仲子不悦:“汝耍大牌乎?”政曰:“非也,只因..在世,姐姐未嫁,我不能死也。”不久,聂政母亲去世,严仲子前来吊孝,执亲子之礼。聂政深受感动。在厚葬完母亲之后,聂政火速将姐姐出嫁,跟随仲子刺杀侠累。- E( t1 l' d, l" A) T
9 g: [2 L& J8 D
英雄一出手,果然不同凡响。侠累身为首相,空有几十名警卫,竟然被武功高强的聂政从容地从首相府门外一直杀进大厅,被一剑刺了个透心凉。这时,警卫们才围了上来。聂政眼看无法脱逃,决定举剑自杀。在咽气之前,他用长剑将自己的眼珠挖出,把自己的脸划成一堆肉泥。英雄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不让人们认出他,以免连累他那亲爱而苦命的姐姐!6 X) B8 i! g/ `; X( Y- |" F
7 H# x7 O+ H1 s; }: c. f' t 韩国*为了知道刺客是谁,贴出告示说凡是能认出这具尸体的,赏金千两。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后,断定是弟弟所为,不顾一切来到聂政的尸体旁放声大哭。官员问她,你不怕被牵连吗?聂荣说:“我弟弟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不让你们认出他,以便保全我。可这样一来,他的英名不就被埋没了吗?我岂能为了保全自己而让英勇的弟弟死得默默无闻呢?”说罢,聂荣大叫三声天啦,在弟弟的身边气绝身亡。 3 Q3 h+ y' G2 A, P$ M$ K# n
; E/ i" @, l) L' k6 M8 |9 u
五、最佳绩效刺客:曹沫
8 [# l5 o( o$ j. E% g& B7 H
; m9 I* y+ N4 P& G0 `$ m4 W Q- u 曹沫,鲁国人氏,以力大勇敢著称。鲁公对他很欣赏,任命他为将军,同齐国交战。未料三战皆败,鲁公心怯,赶紧商议割地求和。但是并未责怪曹沫,仍用他为将。3 O/ R7 U" v% {' x) P* K
; u& s6 H' I. |- T% t$ U 齐桓公答应和鲁在柯地会盟。正当鲁公与桓公即将达成屈辱协议之时,曹沫手执匕首冲上前去,劫持了齐桓公。桓公左右恐伤到主公,不敢动作。桓公问:“你想怎样?”曹沫说:“齐强鲁弱,您恃强凌弱太过分了。大王您认为该怎么办呢?”桓公被迫答应尽数归还侵夺鲁国的土地。得到承诺后,曹沫扔下匕首重新站在群臣之中,面不改色,辞令如故。桓公恼羞成怒,想毁约食言,被管仲劝止。于是,不费吹灰之力,曹沫三战所失的土地又都被全数归还。
- x7 `# z/ f) M3 i* [2 m# R. y, [/ _5 a2 i
曹沫以其忠诚勇气和不烂之舌,既要回了土地,又保全了性命,可谓绩效显著。+ W7 d3 D0 G8 F8 V
' @/ l- k- y( q2 R) x* p2 Z7 ^
六、最佳谋略刺客:侯赢、朱亥
/ z" } V0 e+ o8 w$ ` 8 C4 z1 y/ s5 z0 h. v# R
侯嬴,战国时期魏国人。最初为看守城门的一个保安,直到七十岁才被信陵君奉为上宾。朱亥,杀猪专业户,是位奇人,隐于市井之间。此2人为协助信陵君救赵,起到了关键作用。
$ s3 B6 c; O6 t1 m \) A9 h( c ) J# P; x" |9 F8 G [8 m
事情的发生是这样的。公元前257年,秦王派大军围攻赵国,赵国危在旦夕,派信使来魏国求援,魏国便派晋鄙率十万大军前去增援。秦王知道消息后,开始威胁魏王。魏王害怕了,急命走到中途的晋鄙停止前进。信陵君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几次促请魏王坚持出兵救赵,魏王就是按兵不动。信陵君不愿坐以待毙,就自已筹集了车马,带着门客们前去援赵。经过城门的时候,侯嬴把他止住,面授机宜:公子切勿鲁莽行事,我有妙计一策。信陵君依计而行,从魏王的宠姬那里窃来了虎符,把朱亥带着到晋鄙那里夺取兵权,朱亥同志当场把不听调遣的晋鄙一铁锤锤死。于是信陵君顺利夺取了兵权,指挥大军前往救赵,终于击退了秦军,保全了赵国。整个计划环环相扣,缜密有序,是一个绝佳的策划案。 7 v' c9 [% h! E7 g: C8 y
Q! o( W5 _& e; B1 J4 I4 k! L 七、最佳敬业刺客:豫让" i7 R/ O# X+ ~6 _
6 E' s4 O3 x, m+ V) S" g 豫让是春秋时期晋国人,屡不得志,投*智伯后,受到重视。后来智伯被仇家赵襄子所杀,赵襄子还拿他的头骨拿来当酒杯。豫让出离愤怒,“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荣。”豫让决定誓报此仇。
/ s& E$ x* Y5 \ : Y9 ]- E" H1 _; P2 r+ ]1 k
他先是改变姓名,冒充罪犯,混进宫廷,企图藉借整修厕所之机,用匕首刺杀赵襄子。结果未遂。赵襄子考虑到豫让肯为故主报仇,是个有义之人,便将他释放。
7 Z2 _ i0 E( e" k# {* T- X7 w
8 a4 O6 u8 N, u k 豫让仍不死心,不惜以身涂抹油漆变相、口吞煤炭变声来乔装自己,找机会报仇。机会来了,豫让事先埋伏在一座桥下,准备在赵襄子经过的时候刺杀他。没曾想赵襄子的马却突然惊跳起来,使得豫让的计划又再次失败。豫让自知此劫难逃,便恳求赵襄子:“希望你能让我完成最后一个心愿:把你的衣服脱下来,让我刺穿;这样,即使我死了,也不会有遗憾。”赵襄子答应了他,豫让拔剑,在赵襄子的衣服上连刺了三次,然后就自杀了。
9 u6 K8 n& W' A+ m( x
8 d+ f5 V* X" M5 |- U 很显然,豫让算不上业务熟练,但他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敬业的刺客。他让我想起了毛爷爷的一句名言:世上就怕认真两字!
* H9 _3 }6 B! S, ~ C
- @2 C) j. ^& o 八、最失职的刺客——鉏鸒刺赵盾
6 g* R2 x0 V" {6 @5 ], Q $ b1 {1 W5 A- W) I
鉏鸒,春秋晋国人,(--前607年) e1 i* u9 ?6 w' E5 U3 Y! k
# X6 W; F" d% z8 L1 F; ]6 u2 C 一些人不认为鉏鸒是刺客,因为他根本没有行刺,用现在的话说是犯罪终止。但鉏鸒的历史身份的确是刺客,且我个人认为鉏鸒还具备更多的义士品质。由于他主动放弃行刺,所未成大名,但在《左传》里却有精彩的记载.
\( W$ u2 N$ H2 {( v- i# o 4 ~& z$ I. c; T8 n: e
当时晋国君晋灵公,荒淫暴虐,厚敛于民,广兴土木,晋国民怨沸腾。宰相赵盾屡屡进谏劝灵公改正,灵公全然不听,反有厌恶之意。
, ^' \2 q( u8 D; u7 @ V , Z% H: f% T! y" ~- z) X0 ~' w9 S
前607年,灵公宠任的一位大夫屠岸贾献计加害赵盾,曰:“臣有客鉏鸒者,家贫,臣常接济之,其感臣之惠,愿效死力,可使行刺相国!”
. Q6 {0 @+ P8 l w+ y; h4 @ ; N7 I* C7 B% p [
是夜,灵公和屠岸贾密召鉏鸒,赐酒食,告以“赵盾专权欺主,今使汝往刺,不可误事。”& j) |- R4 k. \0 x! D& Q" S8 U" }
: C2 j3 \/ G( F, | O$ K& D 鉏鸒领命后潜伏赵府左右。五更,见重门洞开,鉏鸒进中门,看到堂上灯光影影,赵盾朝衣朝冠,垂绅正笏,端然于堂上坐以待旦上朝。鉏鸒大惊,退出门外,叹曰:“恭敬如此,忠义之臣也!刺杀忠臣,则为不义;受君命而弃之,则为不信。不信不义,何以立于天地之间哉?”乃呼于门曰:“我,鉏鸒也,宁违君命,不忍杀忠臣,我今自杀!恐有后来者,相国谨防之!”言罢,向门前一株大槐一头触去,脑浆迸裂而死。时惊动了守门人,报知赵盾,赵盾叹息不已,吩咐暂将鉏鸒浅埋于槐树之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