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12 23: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辑 大国崛起(71)
--------------------------------------------------------------------------------
晋文公的夫人文赢,是秦穆公的女儿,她对襄公说:“这三人挑拨我们两国国君的关系,穆公对三人恨入骨髓。你何必自己去杀他们呢?不如放他们回去,让穆公去将他们煮死!”晋襄公同意了。秦穆公穿了素服,哭看到郊外迎接孟明视等人,说:“我不听从百里奚和蹇叔的话,使你们三位遭受耻辱,你们有什么错?你们要专心谋划报仇雪耻,不可懈怠!”恢复了三人的官职,对他们更加信任了。
穆公三十四年(前626年),秦穆公又派孟明视等带兵东向,与晋军战于彭衙(今陕西白水东北),秦军再次失败。两次较量,秦东进的路被晋牢牢地扼住,只得转而向西发展。穆公三十六年(前624年),秦穆公亲自率兵讨伐晋国,渡过黄河以后,将渡船全部焚毁,表示誓死克敌的决心。秦军夺得王官(今山西闻喜西)和郊。晋军不敢出战,秦军从茅津渡过黄河,到南岸崤地,在当年的战场为战死的将士堆土树立标记,然后回国。三十七年(前623年),秦军出征西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绵诸,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绵诸王。秦穆公乘胜前进,二十多个戎狄小国先后归服了秦国。秦国辟地千里,国界南至秦岭,西达狄道(今甘肃临洮),北至朐衍戎(今宁夏盐池),东到黄河,史称“秦穆公霸西戎”。周襄王派遣召公过带了金鼓送给秦穆公,以表示祝贺。
东进梦灭
晋献公末年,晋国发生了著名的骊姬之乱,杀死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二人出逃。不久晋献公死,晋国大臣不能接受骊姬的儿子做国君,晋大夫里克设计杀死了骊姬的儿子奚齐、卓子,一时晋国无君。秦穆公认为此时是个好时机,如能在重耳、夷吾二人中间选立一人,做了国君,就能受秦国节制,对秦国的东进大有好处。于是秦穆公派公子挚以吊唁为名,到狄国见了重耳,至梁见了夷吾。夷吾对秦公子许诺,愿意以河东列城五座作为报答。并悄悄地送了秦公子挚“黄金四十镒,白玉之珩六双”。秦穆公对夷吾此举很是不肖和鄙视,公子挚说:“君若求置晋君以成名于天下,则不如置不仁以猾其中,且可以进退。”秦穆公听了公子挚的建议,便决定立不仁的夷吾为晋国国君,于是夷吾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即位,他就是晋惠公。
谁知晋惠公回国后便食言,拒绝了原先答应给秦国的“列城五”,并且不愿意和秦国合作。公元前647年,晋荐饥,使乞籴于秦。秦国便输粟于晋。第二年,秦国发生饥荒,使乞籴于晋,晋国竟然不肯。于是秦国为报复晋人,便派兵攻打晋国,秦国之间发生了韩原大战,晋国大败,晋惠公都被活捉去了。
晋惠公被活捉,完全是咎由自取。先一年,晋国大饥荒,向秦国求救,秦穆公舍弃前嫌,卖粮给晋国,使晋国百姓得以度过饥荒;转眼第二年,秦国大饥荒,向晋国求援,晋惠公竟然不肯,这就犯了两个大错:一是背恩忘义,让秦国百姓切齿;二是无亲不仁,让晋国百姓含羞。秦穆公趁此机会,倾全国之力,誓师伐晋,秦国百姓众志成城、发扬“与子同仇”的气慨,战斗力倍增;相反,晋国军民因为自己国君背德,而不肯努力与当年有过救命之恩的秦国作战。
公元前645年,秦穆公十五年,晋惠公六年,秦穆公亲率全军主力东向伐晋,三战三捷,连续击败晋的边防部队,突破了河西防线,渡过黄河,深入晋之腹地。晋惠公亦倾起全军精锐迎战,两军会于韩原(今山西河津东),秦晋大战全面爆发。韩原大战,双方力量对比是秦军少而晋军多。但战斗力却颠倒了。晋国大夫韩简侦探敌情后说了四个字:“我怠,秦奋。”晋军人数虽然众多,但士气低落;秦军人数虽少,但战斗力高昂。战前晋国巫师照例要进行占卜,结果也显示不祥。
然而,晋惠公别无选择,“一夫不可狃,况国乎?”明知理亏且得胜的把握不大,也只能硬着头皮与秦穆公展开决战。开战以后,晋惠公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结果却因冲锋过猛,适得其反,把大部队远远甩在了后面,接着他的战车还陷进了泥泞之中,盘旋久久不出。晋惠公只得高声呼叫最近的大夫庆郑来救驾,庆郑却因为自己曾经几次进谏没有被晋惠公采纳,而心怀怨恨,不但不救,关键时刻还说起了风凉话:“是你自己不听人言,不从占卜,自求失败,干嘛还要逃?”竟然毫不理会晋惠公的死活,大摇大摆地走开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