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的一些梦具有超感知能力,也许这已经是个事实,并在对梦的研究中不断发现客观实际性。科学对意识的关注其实少之又少,从而忽视了它的微妙,如果用硬直的科学理论已经不在能够解释了,就连佛咯依德也不能够完全释义心灵感应现象是否存在,他曾对梦的超感知能力做过解释,但由于为了保守科学的权威性不得不引入精神分析与潜意识理论去讨论这一类现象。我们真的不该用“巧合”“暗示”这些语句去形容这类现象。现代心理学对意识的认识充其量也不过象在牛顿前时代的物理学。科学家只是对生命起源与生命体的工作原理更重视,而把精神与意识归为人脑的直接产物了事了,梦也只不过是大脑对白天所经历的事件整合的结果,在一系列科学实验中,科学家发现人在睡眠状态中做梦时会出现部分大脑仍在活动,并初步认为大脑利用夜间对信息的整合,而无其它特殊因素等等。心理学本起源于哲学,它的发展历史也极短,本来就是一个小娃娃,其实我们也对意识一无所知,它们逐渐变成了一门科学,也随着科学理论进一步的发展,也具有了科学分析的一些特质,从一些现象中寻求科学的解释,他们的解释总是与传统观念为依据,用科学教条来显示他们的权威。相对论被认为是爱因斯坦最伟大的理论,它原先也是推论出来的,然而最初是却有许多人反对,直到被实际证明与证实实验结果数次才被公认,并且实验被证明在连续进行后毫无差错。在这一过程中,相对论推论到被证实后而被承认为科学理论。但在意识与灵性这一并非完全物理的领域中,这一套程序是否还真的适用呢?关于人类的超感知是否每时每刻都不断地进行呢?可证性在哪?我们可以推断也可以例证,但却不可重复的被再证,我们不得去不用统计学来估计结果,从而用数学方法来证实它的存在,但这并没有对科学界带来什么影响,一门科学理论被确定下来后。科学便不会去再考虑它,因此同样不可被确定的超心理领域也被科学确定了下来,并甩在一边不再理睬。其实在我们的梦类型中超感知梦少之又少,之所以人们总是会保持着一种怀疑态度,其实人们在根深蒂固的观念中仍然排斥着一些不可解释或现在暂不能理解的事物,即使它们出现,仍然要用最精确最严谨可靠的东西来论证它。
爱因斯坦曾经受邀为其德文版撰写了一篇似乎是支持超感官知觉(ESP)的序言。 爱因斯坦与辛克莱是朋友,以爱氏的为人,他总是尽可能帮助朋友,为朋友的著作写序是经常的事情。序中爱因斯坦说:“于是,这里呈现的现象如果并非基于某种传心术,而是基于人对人的某种无意识的催眠效应的话,这在心理学上仍将是很有趣的。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学者不应当匆忙放过这部著作。” 超心理学家经常引述这个序言,以表明爱因斯坦相信ESP,如麦克康(R.A.McConnell)1976年在《超心理学杂志》的文章“超心理学与物理学家”中,把爱因斯坦与克鲁克斯、洛奇等并列,视为同情特异功能研究的重量级人物。普索夫与塔格合写的研究盖勒的专著《心灵研究》(Mind-Reach) 在第7章也长篇引用了爱因斯坦那篇序言。那么爱因斯坦对灵学、特异功能,到底是什么态度呢?1946年5月13日爱因斯坦给精神分析医生爱仑沃德(Dr. Ehrenwald)的信件解开了这个谜。1946年爱仑沃德送给爱因斯坦一部《心灵传感与医学心理学》,爱因斯坦在回信中写道:“若干年前我读过莱因的书。我一直不能对他所列举的事实找到一种解释。(心灵传递)主体之间的空间距离与统计实验的成功没有关联,我认为这是非常奇怪的事情。这使我得到一种很强的印象,这里面可能混入了某种未能察觉的系统误差。“我为辛克莱的书写序,是因为我与他之间的个人友谊,我那样做时没有说明我不相信,也没有不诚实。我坦率地承认,我对所有此类信念和理论持一种怀疑的观点,此种怀疑并不是由于对相关的实验事实的足够充分的认识的结果,而是基于我长期的物理学工作。进而我也愿意说明,在我个人一生中,我从未有任何经验,可用于支持人类之间可以不基于正常的心灵过程而通讯的可能性。我应当加上一点,因为公众趋向于对我所说的每句话都给予过高的权重,由于我在许多领域的无知,我感觉到我应当就当下讨论的领域保持极度的谨慎。不过,我很高兴您送我这部书。” 可见爱因斯坦对超心理学是保持一种中立态度的。他并没有象其他科学家一样“感情用事”的将这一领域排斥在外。
关于一些超感知的梦,我们知道的其实少之又少。心灵感应是否会在某个人梦中实现?但我们更应该重视每一个感知者的证言与他们要表达的相关的内容并进一步的对其每个细节进行研究与归纳,我并不把人是否具有超意识这一事件归为神秘主义与宗教迷信,因为后者是人类愚昧的表现。而梦的预示是要告诉我们,我们中是否某些人的确是可以进入未来的某个阶段的,超意识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这也说明梦的确不会受意识控制而实体物质所做不到的事实:心灵感应或遥知功能。人类思想甚至可以通过梦的形式传递与感知的,甚至从古代记载中也有过一些事实说明。未来的人类更应该对自身无限的潜能进行关注,而不只是注意在物质实体身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