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地属亚热带气候,虽然濒海临江,但市区内缩,每年总会有一个炎热的夏天。往昔“电”还没有引进时,连电灯都没有,自然也不会有电扇。后来有了电扇,不过这东西在当时属于高档消费,不是每个市民家庭都能添置的。至于“冷气设备”,四十年代虽己出现,但只在极少数的特殊场所(如最高级的饭店、电影院)才会有限地使用。
7 J- s% ^! K/ O# S6 w1 v/ [ 那么,上海人如何熬过三伏天呢?有钱有见识的人或北上青岛、北戴河海滨,或遁入庐山、莫干山的林中,避暑消夏,而普通人家以及不愿离开上海的各色人等,想在这个城市里多得到一些凉气,自需寻寻觅觅了。
8 x$ D* Y+ P, O2 W3 [" v
% R R( l" G8 p: ^; c; R* ~) q19世纪末上海滩的四轮马车
2 V7 v6 }5 m& u1 Z8 y* N3 i" ^- T5 @& m
马车兜风好气派 $ _4 X5 D) D3 l6 e7 | P4 w7 o, Q8 a. s
; u! Z. j* ~# l- S 继1850年和1854年两个跑马场先后废弃,1862年,西人又在今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处开辟了第三跑马场(即后来习称的“跑马厅”),并向西远至名胜静安古寺,辟建了一条绿树相夹的“静安寺路”。自此,在这一带跑马便成为他们的常事了。渐渐地,马车也作为一种日常的交通工具在上海流行起来。
; u3 i1 M, }& u' _) a8 X 这马车已不是中国传统的样式,而是充满了西洋的情调。车有单马双轮的,有双马四轮的,车身敞开,上面支起一顶漂亮的遮篷。后者两边各是两个高大的钢丝轮子,中间托起长方形的宽大车厢。这车厢分前后两厢,前厢两排位子相对,可坐4至6人,后厢一排位子,可坐2至3人。车夫坐在前厢之前的单独位置上,驾车前行。/ ]' x4 }! Q& x1 ?
富商大贾自家有马车,社会上则有行业性的马车行,“专备游人雇佣忙”。游客多是沿着这条风景如画的静安寺路,去游访静安古寺以及光绪年间先后开辟的西郊园林——申园、张园、愚园。$ h# \ d4 K7 i3 Z" r- V: e
在当时,马车毕竟是上海滩稀罕之物,敞篷坐于其内,招摇过市,路人注目,坐者不免自觉身价百倍。乘马车兜风因而成为沪上的一大时尚:“一至阳乌西匿,宝月东升,团扇轻衫,结队而至。或携仙眷,或挟雏姬,绣?业衤郑?络绎道路。”/ {' a1 Q; c5 a$ a2 Z
夏季时分的兜风夜游,尤令人神往。车夫响鞭一甩,双马奔腾,疾驶如飞,阵阵快风扑面而来,一天暑气顿时全消。乐此者,甚而会通宵达旦,如“夜游神”。静安寺路上每晚老是车辚辚、马萧萧的,吵扰了两边的洋人住户,于是他们向当局提出要禁止此项活动。捕房只得派人守在中泥城桥畔,一过夜半12时,就不准马车向静安寺路西行。但欲行者仍源源不断,只是路线绕至新闸再向西,兜风的喧闹声便向北移刭了苏州河的南岸边。; S- h# B" h7 c) u
[" ?, p M; x# r 汽车兜风更新潮
+ y4 `4 `6 n6 o( a' R* R" x$ Q* Y L! V- G# W) M |
1901年,一个匈牙利人将汽车引进上海。这一交通工具与马车相比,速度更快且平平稳稳,无惊马、翻车的意外之险。在都市交通越来越需要舒适、安全的形势下,畜力型的马车自然要被动力型的汽车所代替,马车兜风也就改成了汽车兜风。 ( j: s3 Q" Y( c5 A& b) ~" U j
富家巨室以重金自购汽车,称为“自备汽车”。一般人用车则可向专门的汽车行租借,每小时3至4元钱。因一辆汽车最多能乘6、7个人,一家男女老少,如不是人口太多,可以一起挤上;数个朋友邀集一起,常常就嬉笑塞满一车。一小时中,汽车能从沪东到沪西兜上一大圈。0 S3 r( t6 \' Y8 }2 F5 ~# q
汽车作为又一新奇事物,早先同样招摇过市,引人注目。不过汽车兜风一般要在晚上8、9时才出行,且特意避开人多的闹市区,专向那僻静地方驶去。那沪西的静安寺、曹家渡、徐家汇、北新泾、沪东的杨树浦、引翔港,远至东北的吴淞口,都是兜风的好去处。这些地方夜深人稀,路两侧还有大片的农田荒地。林木簇簇,灯火点点,车行其间,风自天地来,凉气腋下生,兜风之乐真是无法形容了。 公园纳凉最便捷 ' n5 M6 `- k+ ^; I9 V" t" b3 t Z
+ R/ p7 h; C4 I2 g8 j9 u
1928年起租界公园对华人开放,公园便成为市民夏日夜晚喜去的纳凉之地。一般来说,市民都是就近入园:西区的人多去兆丰公园(今中山公园),法租界的人多去顾家宅公园(今复兴公园),公共租界北区、东区的人多去虹口公园,至于中心区、东区的人则多去外滩公园。
- W# U7 d- j0 z9 i
2 D8 Q6 F/ e$ }; B M
" r. D9 Z2 W* [1920年顾家宅公园(今复兴公园)刚扩建后的景色 / _1 @. ^7 M& g! b. }; P7 y5 Z
4 `6 X% j6 u! I5 ] 公园内土地开阔,一般都有气息清新的草地,还有片片树林,间有碧湖清流。尤其是外滩公园,它濒临一江一河(黄浦江、苏州河),在此纵目望去,外滩雄伟的弧形建筑带,灯火烁烁的江景、河景,令人久久不愿离去。沿江设有许多靠椅,但位子总被占据一空,后来者很难插人其间。
( r4 N# h) W7 o 园内还建有喷水池、茅草、音乐亭。音乐亭一般每星期有两个晚上举行音乐会。面对清风美景,听着轻快的音乐,几乎忘却自己正处于难熬的盛夏季节中。/ j0 i8 h; r! J5 N9 ]
! s5 z, j+ ~7 [7 W/ c 屋顶花园多情趣 6 g% p! H2 ]" n- w
6 x) G& V$ c* D: z0 z 高楼楼顶居高临下,纵目四望,大上海尽收眼底。一些有心人利用这一优点,开辟了高楼屋顶游戏场;因为它们是露天的,便成为市民夏夜游乐兼乘凉的新去处。 7 M. c! x9 G h
首先被辟作屋顶花园的是新新舞台(今南京东路、浙江中路交界处)的楼顶,名“楼外楼”,1912年建,在屋顶平台上加了一个玻璃棚,有小电梯从下将游客升至场内,仅此一点,在当时就叫人大开眼界了。以后,先施公司办屋顶花园,园内遍设花卉盆景,有多种游戏,入场票价每人4角,有时还买一送一。新新公司屋顶也开了新新花园。永安公司在楼顶辟“天韵楼”,环境比其他地方更高雅,演出有说书、大鼓、滩簧、戏法、杂技、滑稽、女子新剧等,花样更杂,故游客最多。9 U/ f- c4 l u, R9 j7 q, N9 A! C
观景、看戏、享受阵阵凉风,夏季于此盘桓半夜,不免有天上人间之感。
5 U! h2 R) @$ `1 \. b& g% v3 r6 k( B0 C) m
游泳池里泡冷波 5 Y( z3 M4 Z/ R1 o% s+ Y& }
, Q, q- g4 @+ L0 K 从晚清到三十年代,上海市内游泳池最多达到了20个左右。它们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类是公办的公共游泳池。如最大的虹口游泳池,由工部局建于1922年,系上海第一个公共游泳池。1935年,上海市政府在江湾市中心区,与体育场一起,也造了一个规模较大的露天游泳池。第二类是团体所办。光绪三十一年,划船总会在苏州河河口办了一个室内游泳池;以后上海青年会、西侨青年会、法国总会等也辟建了室内游泳池。第三类是学校所办。如圣约翰大学、交通大学、沪江大学等,都有校内游泳池。第四类是私人所办,如法租界的兰园游泳池、公共租界的大陆游泳池等。* l% X( @' }2 l2 J$ ~
游泳池到夏季是整日开放。以虹口游泳池为例,每年约始于5月15日左右,闭于9月30日。每日从上午6时起至下午8时止。星期三、日下午2时至5日寸还有为妇女、儿童开设的专场。入门资费每人平时4角,周末5角。
/ i A, k4 e' n0 M 夏日到游泳池去游泳、嬉水、洗冷水浴,是比其他方法更直接的取凉之法。喜水者在游泳池可以泡上数小时,甚至一整天。对他们来说,炎热的夏天,反而成了快乐的日子。; I- ^# ~. N" p; m2 w
" j/ N! X: d2 m. w7 \# l. o* D* p/ ^1 i7 \4 i4 H5 r
建成于1922年的虹口游泳池
* N) D L5 T2 h6 v! V
( \: a& q/ Q8 `, Y# \1 X 露天影院受欢迎 5 Q/ p. P% g0 P& h n$ {) @
' W. f7 v2 w u3 Y9 V2 J 上海市内曾有几处露天电影场所。如静安寺路上的圣乔治饭店,1924年在花园中开办了圣乔治露天影戏院。1925年,大华饭店也开设了一家露天放映场。在法租界,霞飞路(今淮海中路)、迈尔西爱路(今茂名南路)口有一家光陆露天影院,专演美国派拉蒙公司出产的影片。
@. I2 ^' O- g7 a- ~9 g! m 这些地方,场内中央张起一幅大白布,观众位子多面向银幕,但也可随意地在两侧和后边的空处席地而坐。
1 X* h& u/ X* Z9 g+ h( V3 f 这些电影院只在夏季开放,因场子开阔,且处于花园内,空气清新,环境宜人,故一到天黑,常常人满为患。乘凉加欣赏电影,一举而两得。
0 r2 j/ p8 r3 c2 Q+ O
# t3 T6 b2 S, j+ N5 j0 z 吴淞“看海”洗热尘
# p8 U6 f6 E8 i0 [5 k/ q. M* T5 B) g0 N+ L0 \
吴淞地当黄浦江和长江的交汇处,但上海人多以为其面海,因此被看作海滨,有“吴淞看海”之说。
, p* U) ]" e, c+ N 吴凇既有景可看,气温又明显要比市内低几度,从上海市内去吴凇,往昔交通也并不太困难,既有公交汽车,也有小火车,还可采用前述的兜风之法。这样,它便成了肯稍微跑得远一些的人的消夏之地。5 `% f5 _7 }: v( H: L
此地虽无游泳设施,但白天在浩浩水流边散步,如有兴趣,尽可胆下水,一洗从市内带来的热尘。晚上,“海风”从远处刮来,身上衣单,还颇有点寒意哩。
- w0 z G! N, W& W2 L' P% [& ?. K: C( H( L 以前岸边还曾开有一家“炮台旅馆”,据说主人是位英国船主。盛暑期间,市内有钱人也会带着家人,到此住上一晚。旅馆中有一个小花园,在不很明亮的彩色小灯下,游客喝酒、吃菜、“看海”、乘凉,其情调颇带一点西方式的浪漫了。
. q& \; ~1 q& L2 x4 ^) [0 V
* e5 |- A' u" F" x' a 高桥浴海真惬意% O. v* P/ B. a
4 b% O* ]# k; c" s2 F/ E0 g 高桥处浦东长江的入海口,这里尚可称为海滨。1931年,市政府在此开辟海滨浴场,以供市民进巷、避都市喧嚣之需。' v6 U- M& i$ N4 k# T0 r8 s3 M
海边地势平坦,海滩辟作浴场的沙子,都用筛子去除了夹杂的小石子。滩边设置了许多帆布篷帐,还造了不少小凉房,供出租休憩、住夜。岸边筑有大型的餐厅,可同时容纳几百人就餐,又建有一蒙古包和一草厅,内也供膳,亦可休息。7 x% _ N+ N! p6 K
从这些处所向外看,都是水天茫茫、潮涨潮胳之景。沐浴阵阵海风,时息沙滩,时下碧波,那种松快舒适之意是可以想象的。
+ c( x% ^4 K4 S3 \7 R 高桥离市区约有20公里,又有黄浦江之隔,市轮渡管理处为接送游客来往,7、8月里每晚开行乘凉航班,星期六一天中则数轮并行。轮上顶有露天甲板,坐在靠椅上,一路尽览江、岸风光。无线电波送音乐,舱内还放电影。至于饮料、食品的充足供应,自不在话下。5 X4 H8 T/ \. F8 \3 r; i
在市内所有的消暑方法中,这一高桥看海、浴海,算得上是最大的一个项目了
4 E9 X! \3 V6 t! W
& N+ [5 E% Z% j3 K1 L2 i& z* ]
% P7 S% x s: t* j" s'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