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694|回复: 1

汉长安城考古新发现 千年前皇帝专用“驰道”重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 19: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城门南门道下保存完好的排水涵洞。

    ●硫化状建筑遗存记录毁城烈火

    ●千年前皇帝专用“驰道”重现世间

    日前,汉长安城考古工作又取得重大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在直城门遗址首次揭露出“驰道”遗存,搞清了直城门和西安门的结构,发现了保存十分完美的排水涵洞,同时发掘出土了大量汉代硫化状建筑物遗存。

    门道下千年涵道保存完好

    从今年5月开始,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为配合西安市遗址保护工程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对汉长安城直城门遗址进行了发掘,目前田野发掘工作刚刚完成。

    汉长安城共有12个城门,每面3个,直城门是城西中间的城门,遗址位于今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街道办周家湾村北,进入直城门南边不远是未央宫,北边是桂宫。直城门是长安城向西方向的主要出入口,有学者认为,史上赫赫有名的张骞出使西域就是从直城门出发的。三国薛综注《西京赋》云:“一面三门,门三道,故云三途,途容四轨,故方十二轨。”这是对汉长安城城门最详细的记载。

    这次发掘表明,直城门面宽32米左右,进深20米,共有3个门道,每个门道宽8米左右,相邻的两个门道间有4米宽左右夯筑而成的隔墙,门道两侧夯土壁外都置有础石,础石上放东西向方木,方木上立有木排叉柱。在门道内外还发掘出土了大量硫化状烧结的土坯、夯土等建筑物遗存,很多被大火烧成奇形怪状,专家认为,这说明王莽末年至东汉初年长安城城门被战火烧毁时火势极大、温度极高。

    另外,在南门道中部地面以下3米处发现了保存完好的东西向砖筑地下排水涵洞,涵洞东西两壁用条砖砌成,上部用子木砖券顶,涵洞高约1.3米,经过两千多年变迁依然完好,足见当时工艺之精细。北门道下也发现有地下排水涵洞,但由于东汉初城门被毁后南门道、中门道被废弃,北门道经过清理后经十六国、西魏、北周沿用至隋初,所以北门道下的排水涵洞使用过程中有过多次维修,有些地方还用上了当年被毁城门的废弃物,因此远没有南门道下那般精致。

    汉代城门形制基本摸清

    据历史文献记载,汉长安城三个门道中的中门道是专供皇帝使用的“驰道”,其他人出入只能使用两旁的门道。这次发掘证实了文献记载的真实,湮没千年的“驰道”真容首次重现于人们面前。

    发掘表明,南门道由于车辆行人大量使用,路面已经凸凹不平,北门道沿用时间很长,破损更加严重,而中门道却平展如新,连路面上涂抹的一层草泥都保存完好。专家认为,这说明中门道很少使用并经常维护,这就是皇帝专用的“驰道”。

    西安门是汉长安城南面城墙最西的一个城门,1957年曾经发掘过,这次是对遗址的第二次清理。西安门面宽52米左右,进深19到20米,现仅存东门道和中门道,西门道被现代水渠破坏。另外,在城门东侧城墙以北还发现了一排房子,现仅存5间,西边4间应该是守卫人员的居住和工作场所,最东一间地面东部呈斜坡状,自西向东逐渐升高,应该是登上城墙的马道。直城门和西安门都始建于汉初惠帝时期,毁于王莽末年到东汉初年的战火。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队长刘振东告诉记者,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可以推测汉代城门形制应该是门道两侧础石上放置方木两排,方木上密设排叉柱,柱顶设置梁架,支撑上面的夯土,夯土上面修建门楼。

    汉长安城直城门和西安门的发掘,基本搞清了汉代城门的形制,证实了“驰道”的记载并首次看到了“驰道”的真容,对研究汉代社会生活、城市结构、建筑风格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发表于 2008-11-3 23: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像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5 15: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