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节日和习俗】
太平军生日
清末民初,海宁硖石镇横头一带,每逢八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烧红糖芋艿粥吃,据说是给太平军做“生日”。相传,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队伍攻硖石,八月二十三日进驻硖石,因曾救产妇和婴儿,以后当地百姓就把八月二十三日定为“太平军生日”,烧红糖芋艿粥吃,此俗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前夕。此俗的来源据口碑调查,是否另有含意,无从深考。
腊月敲更
又称“叫火烛”。嘉兴各地,每年冬天黄昏,有人沿街巷敲粗竹杠,高声喊:“寒天腊月,火烛小心,谨防盗贼,门户要紧,前门关关,后门撑撑,柴间看看,灰堆畚畚,灶前灶后,火烛小心”。提醒住户防火防盗,到除夕夜,各户捐一些钱给他以示酬谢,此俗今仍有传承.
【庙会】
南皋峰庙会
南皋峰为嘉兴南堰一所庙宇,过去每年举行庙会,于清雍正至民国时最盛,庙本名“刘猛将军庙”,俗称“南皋峰庙”。按:“皋峰”应是“高丰”,唐代在嘉兴屯田,名高丰屯,获大丰收,建高丰庙,此庙可能是当时所建,与唐代嘉兴屯田有关,后被文人雅称为“皋峰”。旧俗每年正月十三,南堰皋峰庙演戏酬神,市民倾城而出,观戏娱乐。建国后废。
徐王庙庙会
城区秀水乡徐王村,旧时有徐王庙,每年正月初八举行庙会。据《嘉兴府志》(卷34·风俗)记载:“八日乡人蚁舟集徐王庙,为赛神之会”。又据《古禾杂识》记载:“初八日烧八寺香,北郊外徐王庙最闹。市井人丛集,有换元宝还元宝等名”。另据《嘉兴府典故纂要》记载:“徐偃王逃之会稽,其宗族有散在邑者,后世思王功德,立庙以祀焉”。按:徐王又名徐偃王、,据考春秋时为山东东夷族首领,战败,逃至江南,后世,各地建庙祭祀甚多。清代朱彝尊《鸳鸯湖掉歌》有“不待上元灯火夜,徐王庙下鼓冬冬”诗句。
正月初八又为“谷日”,民国时期为“佛生日”,乡人视“徐王”为“谷神”,祭祀甚恭,此俗延续至50年代,后渐废。
王江泾庙会
旧俗二月初八为张大帝生日,多风雨。有“请客风送客雨”之谣。据《古禾杂识》记载:南宋时已有“二月初八张大帝生日”一说。民国时期,二月初八、初九,为王江泾庙会,当时轮船公司每年于初六、初七两日增开班船至王江泾运客。
网船会
民国时期,清明节、中秋节前后为嘉兴连四荡网船会之期,江浙两省附近船户乡民成千上万聚集于连四荡刘王庙,迎神赛会。刘王庙在今郊区荷花乡民主村,民国时期各地船民相继建立供奉刘王的宗教团体,如上海新公门、老公门和江浙一带的八仙社等。1958年,网船会中止举行,刘王庙拆除改建为丝织厂,但外地来祭者仍络绎不绝,1979年即有五万多人,1986年又增至十余万,烧香者多妇女及船民。江苏一带农民专程乘轮船前来。荷花乡政府于1986年6月在原庙址建“刘公园”,意在对这一旧俗赋以新的教育意义,并突出经济文化活动的功能(参阅本志《市区》篇)。旧时刘王庙附近还有石桥头庙,网船会期间也举行庙会。
轧太平
盛于海宁皇岗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方圆十里的乡民齐集太平广福寺赶庙会,称“皇岗轧太平”,庙会延续至今。80年代后,商品经济发展,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采。
曹王庙庙会
曹王庙在郊区余新乡,旧时庙会极盛,明末清初,每逢春天庙会之时,城区仕女往游者数以万计。解放后,庙会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