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操的快速反应部队“虎豹骑”:; G- ~7 u! s: }1 T- j0 J( S) _
; D$ t, g7 b0 |# G4 n$ R
虎豹骑
: F! r+ r, z8 y$ i0 g+ p5000人
6 K& h0 S* ^! u( h' m; V. N" f0 U6 J7 t
统领先后分别是曹真,曹休,曹纯和曹操
* v( f y9 X5 U, [虎豹骑这5千人的部队是从全天下招募的精锐骑兵,每个士兵都是百里挑一,每个士兵皆身强力壮,俯冲攻击凶猛快速“如虎似豹”,每个士兵“铁甲遮面”,手持长枪,后心背刀,马上带钩,后备补充兵皆为“百人将”,善于长途奔袭,一说是重装骑兵,一说是轻装骑兵。在南皮之战中,虎豹骑在战场上杀死袁谭(袁绍长子)。后北征乌桓,千里奔袭,在战场上杀死乌桓单于蹋顿。曹操大军南下时“虎豹骑”作为前锋追击刘备大军,日行三百里,最后双方在长坂坡交锋,几乎将十余万刘备军民全部杀完,并夺走刘备的两女一子(此子后又被赵云抢回),并迫使荆州军投降。在公元211年击败马超的关西军,后来又击败张飞和吴兰的军队。
% Q# Q5 A+ O4 M( I. [/ C3 T
# v" W+ [6 o1 X% W* P后期关于虎豹骑的记载和描述便销声匿迹了,一说是编入曹魏精锐五营:武卫营、中垒营、中坚营、骁骑营、游击营。# L6 @. A' ^8 A. i% _2 Q
( F7 f" @* T, _7 f# Z+ m: c虎豹骑是《三国志》中提到次数较多的一个军种,小说《三国演义》中并无描述。其作战距离之长,移动速度之快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在长坂坡大战之前,诸葛亮称曹操先锋军日行三百里则已为“强弩之末”,结果这支诸葛亮所谓的强弩之末却将刘备的老本全部打完。在长距离奔袭之后仍然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实在是让人惊讶。“虎豹骑”成为天下诸侯闻之色变的军队。
7 |) D( b P4 }4 t+ \0 c; u: @
, [( S" B! S; |: O5 ]
0 G5 I- P0 n, t
1 |6 D% }, ?/ B
* ?: ~0 o3 m/ I0 G3 t( [8 ^公孙瓒的品牌形象部队“白马义从”
) J$ W& Y6 P: g* Y c* {
4 F: P2 T& g9 X( T# A9 x白马义从- h8 J8 ?- \9 U d( X3 C7 W5 ]
3000人
8 o+ N# T9 K# u统领 公孙瓒
" [0 {+ j) t* Q: o$ E# c起初只是公孙瓒与喜欢骑射的十多人组成,每人皆骑白马,自号为“白马义从”,后逐渐扩大到三千人,其规模成为一支有强大作战力量的军队。所有骑兵皆白甲白马。这支白马军在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小规模战斗中无往不利,威震塞外。据说乌桓国更是举国搬迁,避白马之军。' }4 G3 w% u. o+ l5 w+ x
后在公孙瓒与袁绍交战中,“白马义从”与袁绍的“先登死士”交锋中失利,精锐尽失,大败而归,后逐渐消亡。(一说赵云是早期数十骑白马义从之一)& {! ` M8 @# ?# _( B) b, N
' X# R1 h O! e6 j- P2 v8 h“白马义从”现在看感觉这支部队作秀的成分较多,似乎更看重形象和气势。3 L8 b* r9 L' e$ I( g! z
5 b$ Z6 ^6 O" [2 X0 }5 E" i8 g- h$ q! l( p8 @1 Y7 @; m
* r: c# y) O. S
( e6 q9 P$ L4 C) C吕布的机械化冲击部队“陷阵营”' q. L8 G/ O2 r0 t+ [
4 H3 o) M* o" s9 }陷阵营
; [2 L* f, `$ Y6 O, F700人
3 Z* m- Y+ [/ p: h7 k0 }统领 高顺
6 }! D, O, |: V# A! Y, V0 S7 _- T陷阵营数量只有700人,自称千人。是三国时期一支比较独特的部队,人数不多,但装备铠甲以及兵器都比较全面,每个士兵战甲装束以及兵器行动时都整齐一致,军容整齐,整体作战能力都以勇猛著称。吕布常使其作为冲锋陷阵之用,所到之处无不避其锋芒,每次攻击都能轻易击破敌人的军队。(一说吕布之勇猛实为其陷阵营之勇猛): R" N: S# I8 m7 F/ M1 k0 `
后吕布败于曹操,其军瓦解。
" N9 k2 O" z, @/ ~3 K+ k; }
7 F. v0 s/ |# b% ~1 q与其说“陷阵营”是特种部队不如说它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军容整齐,训练强度较大,而且有多次作战经验。整部《三国志》内容写的简单,即使是蜀汉诸大将,东吴诸都督,诸曹将诸夏侯,也都没有单独立传。但对描述不多的高顺,却把他的“陷阵营”也写了进去,而且是“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在三国初期,有这样的部队实在是难得。难怪唯一不让吕布失望的部队就是他的“陷阵营”。但吕布的最终悲剧也成了这支训练有素的部队的最终悲剧,实在可惜。& R; D C4 v2 L# g! z
# G* b2 ?1 o. Z' j
2 O8 e5 e3 w7 ~& N& z* o( f; A6 R+ i% j' _2 y/ G+ V
: \# o1 A+ X, e' L* {! J刘备的贴身卫队“近卫营”
2 F3 A% o/ C8 B5 w, ], G) |' d% m
近卫营(一说是“白耳兵”)* B! ^4 y1 q% \$ {/ ]2 |, d* J& Z, Q
300人' p" }: R# N( Q* H5 b
统领:赵云 陈到
, S5 W4 K. F" o" D; O/ |, i. g由刘备和赵云亲自从部队精锐中亲点选成,每个士兵都参加过数十次甚至上百次大大小小的战斗,心理素质过硬,临阵应变能力较强,作战手段老练,而且对蜀汉绝对忠诚,以在战争中保卫刘备的及其其他重要人物为主要职责,经历过长坂坡之战。后夷陵之战前,近卫军被派到永安驻守接应。刘备夷陵战败后被东吴数万大军追赶,在几无可用之兵的情况下,陈到率领300近卫营与百倍于己之敌血战,刘备方得逃脱。(关于这一战《三国演义》小说中居然没有描述,实在是遗憾。。。)6 h+ b- ?! q1 L- L2 r3 s
. X( b5 m& [$ [' c+ E后期没有关于近卫营的记载,一说全部战死,一说划归蜀汉禁军编制。
/ y- f& I# ^2 h! `没有什么说的,斯巴达三百勇士的中国版,使命决定勇气。
( x- r3 |+ u* g0 u9 p
& `% {! r" L2 k; m( T+ h; E
& J" F; z2 }7 D2 p2 g: l n' f. a9 l' H0 }' E* x
! K, }; q% T# r7 U& G8 [1 @+ r
袁绍的强弩弓箭部队“先登死士”7 i" M. m3 N7 c# o: l% U8 i
800--1000人, M/ f) T/ C4 `- F( e+ ~
统领:黮义. n/ f6 J4 w) t
“先登死士”多是从袁绍军中挑选的身强力大之人,其军皆为强弓硬弩组成,平时在战争中多作为辅助配合步兵作战。在袁绍和公孙瓒的作战中,袁绍为破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而单独将自己“先登死士”作为主力部队使用。数千“先登死士”在界桥之战击败公孙瓒近万骑,其中包括白马义从。' _* i! P3 `. O7 h8 P
7 V- P4 B& |# z6 U- @" u4 S9 b本来用弓箭对骑兵是很吃亏的事情,公孙瓒也很明白,于是放心的让骑兵往前冲。只可惜黮义事先研究了作战地形并且灵活的运用了战术。先将大部分弩兵伏于地上,等骑兵到面前还有十几步的地方突然全部站起来并强弩齐射,第一次齐射就将最前面的几批骑兵(近千骑)全部射倒,骑兵没有反应过来,人和马都极其恐慌于是失去阵型便不战自乱。黮义的士兵在齐射几轮之后转防守为进攻冲击已经散乱的骑兵阵,从而彻底赢了战争。与此类似的一场战争就是欧洲的滑铁卢战役,英国军队先将一千五百名士兵全部排成一排伏于小山后面,等到拿破仑最后将最精锐的五千步兵团全部走到伏兵面前只有十几步的时候,全体英军突然全部站起来两轮齐射,于是最初的几秒钟之内这五千人就倒下了一半,而剩下的一半这时候甚至还没有被突然站起来的一片敌人反应过来,这也成为拿破仑彻底失败的原因。这两战战术极其简单又极为相似,只不过中国人比英国人早一千多年先使用。但是使用这种“准肉搏战”的一方士兵要有必死的决心,十几步内击不退敌人你就必定被就在面前的敌人杀死,故名“死士”。8 `% X7 R4 M. i- [
3 f |% J3 ?. v1 m1 w, G
# Q3 O' D: P6 p4 }/ P( L, K" ]) W$ a$ p- [5 F
$ Y2 K! [9 _+ t! t3 h马超的重装甲部队“西凉铁骑”
. M/ ^4 }# D2 `9 b& h4 l% a: f7 H: _8 |2 F, m' g
10000人& @- x2 K, U* K3 o. ~
统领:马腾,马超
* F& m$ Y% s2 K/ K& X“西凉铁骑”是三国时期比较出名的一支重装骑兵。关于西凉铁骑的来源比较神秘,历史记载在罗马帝国远征时曾有一支精锐骑兵神秘消失,而之后这支罗马骑兵却在中国的三国战场上出现了(应该是后裔)。这支马腾的“西凉铁骑”士兵碧眼高鼻,重装铁马,从人到马都包裹着战甲,手持长枪,在战场上呈方阵型整体攻击,往往靠近敌人之后开始冲刺,杀伤力惊人。马超用“西凉铁骑”作战威名天下“勇冠吕布”,“西凉铁骑”曾大败曹操大军,《三国演义》里面称曹操被马超追的斩袍割须。后“西凉铁骑”败于曹操的“虎豹骑”,几近全军覆没。马超归蜀后重组“西凉铁骑”镇守关西,刘备更是对“西凉铁骑”称赞不已。关西少数民族军队闻马超“西凉铁骑”无人敢与之战,蜀汉西北地区也因此一直相安无事。4 z3 {" j% m2 k. R
' E& p' m; D+ t) S) O2 K西凉铁骑一直是比较强的骑兵,但在跟曹操的“虎豹骑”作战中却是败的一塌糊涂,骑兵跟骑兵的对决中防御固然重要,然而攻击速度才是王道。重装甲骑兵重视防御和冲撞时的冲击力,但是这样的话就需要厚重的装甲和沉重的长枪为武器,无形中增加了人和马的负担,减慢了作战速度,打赢时追不上,打输了又跑不掉,转换攻击目标时行动缓慢,而轻骑兵却能轻松的快速攻击和撤退,能够快速穿插包围分割。估计这也是“西凉铁骑”败给“虎豹骑”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其实重骑兵和轻骑兵的对决中都是败多胜少。后来成吉思汗西征时,欧洲重装军队面对蒙古突骑的快速穿插,回射,分割,迂回,冲刺时无不是败阵而归。
* w( `; a$ M/ O }( I; Z8 e5 V! C- d h
% ^5 L& G8 D) l8 @ x1 i& K! R) r2 A& C# Y
' j: I9 ^4 p a3 u8 l c5 _$ L3 u4 i; o* t0 P7 j. d
诸葛亮的山地战部队“无当飞军”/ P Q) B: }& ~5 D' E2 } U
4 Y4 G8 G6 N( q6 n' N
无当飞军) ]) _* u) A9 K9 m3 {
3000人
1 p- f B8 q3 V' L: M2 c统领:王平 张嶷
8 K4 g& D9 B+ R; c# T) O, F" v无当飞军是诸葛亮在南征后,利用当地少数民族优秀兵源建立的一支区别于传统部队的特殊部队,历史上农耕民族普遍缺乏果毅精神,而游牧,渔猎民族则往往好勇斗狠。诸葛亮恰恰看中他们的个体身体优势,于是组建了中国古代历史里面早期的这支“山地战部队”。 因为能在高山峻岭和森林间快速穿梭,所以被称为“无当之飞军”,士兵多善于使用短刀,短剑,长弓,连弩和毒箭,尤其精于近距离防守作战。因为是举家迁移,所以俗以蛮姑为舞,皆团牌辟(披)发号啸而进。$ o) z [ O( Y- i8 W
0 S" ~- f1 y% N3 ]$ Z/ G, U/ Z1 Z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无当飞军就参加了街亭之战,马谡的主力作战部队被魏军消灭,而王平的无当飞军却以少战多,在几次作战中小胜。第四次北伐中,只有三千人的飞军在山林中以少胜多击败了张颌几万大军。诸葛亮死后曾命无当飞军守剑阁,姜维时期将其调回并参与北伐。后无当飞军掩护姜维大军撤退时与魏国大军交战全军覆没。 后来蜀汉又重组“无当飞军”并参与了在汉嘉平叛的战斗。
! g: R7 I, j( A) ~* o/ B* y4 b; F& y4 V+ H
“无当飞军”的作战能力在现在看来应该是非常强悍的,只可惜当时的作战思想与“无当飞军”无法较为有效的结合搭配,最后导致尖刀覆灭的悲剧。 Y, ]) M# O1 G/ w
; M/ \; y7 H1 ?
" W' M. A/ m( u' W4 p9 f
. _" O |' [: w8 A' x6 p0 c+ R
7 P2 L- x' I- C. n) u2 G
0 s4 q$ r1 `3 q5 |. w6 f2 M2 y兀突骨的未来单兵作战系统“藤甲军”
! D% s6 J# ]2 g( ^4 f) S) I3 x; S6 w$ {
藤甲军0 _& Q' e+ h* Y& u# v% W
3000人(一说30000人)
6 [/ Y9 H: B$ \ v统领:兀突骨
- X* [# ]3 H# i: ~; P+ \历史上关于“藤甲军”记载不多但确有其事,诸葛亮南征时击败孟获,孟获请来笮地的乌戈国国主兀突骨率三千藤甲军助战。藤甲军其藤甲采用老藤枝蔓浸油后扭编而成,质地轻盈,坚实硬韧,刀枪不入,卸甲之后可渡水。兵器多为弯刀短剑,专用于近距离格斗。初期藤甲军在和魏延的交战中小胜,后在盘蛇谷被蜀军包围,败于火攻。$ g$ v; x( j# b7 _% ]9 B
/ P1 F1 J f2 Z& j- R7 B1 t5 I+ S兀突骨太过于重视士兵的装备条件,反而忽视了战场上可能出现的其他威胁,在战略战术上过分追求单对单硬碰硬,最终却使他苦心经营的精锐藤甲军战败。
! k1 v0 c D( R- P. m
. u S8 e$ |- J& Q4 t0 C7 O& Q
# q2 j) l8 Z* @以上作战部队历史记载都不多,不一定符合真实历史,仅做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