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35|回复: 0

菩提心含义、生起菩提心的四种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7 11: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诸苦由我受,众福归有情,愿此福德力,普皆证佛果。」希望一切痛苦都由我领受,所有福德都要归于一切有情,分享给一切有情,希望以此福德力,让一切生都能证佛果。

以上这些偈颂,间接教导了慈悲的方法,也就是菩提心的因,也带出了菩提心的果,就是「自他交换法」。        

  「慈心」就是希望众生得到快乐的心。在《宝鬘集》中提到很多慈心的功德,包括受到天人保护、受到众人尊敬、无需努力即能得到成就、能够投生梵天果位等等。         

「悲心」就是想着众生能远离一切痛苦,这就是悲心。一个人具备悲心,就具备了无量功德。就像〈佛赞观音颂〉说:「若人具一法,即具一切法,此法即大悲。」如果我们能提醒自己随时自然、不造作地具足慈心及悲心,可以说就是具足了菩提心。菩提心又分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而行菩提心的具体实践,就是「自他交换法」。   

     「菩提心」是什么意思呢?《现观庄严论》中提到菩提心即是「发心为利他,欲正等菩提。」菩提心可以分为三种角度来讨论:   

     (一) 比喻:《现观庄严论中》提到菩提心的二十二种比喻,如大地、黄金、上弦月、火、珍宝等等。     

    (二) 分际:有四种:        

1、意乐的发心,        2、热诚的发心,        3、异熟的发心,        4、除覆障的发心。   

      (三) 定义:       
  1、胜义菩提心:它是悲心和空性的结合,清晰不动,远离戏论边,这就是胜义菩提心。经典中形容这种菩提心说,它是出世间、离戏、清晰、无垢、不动,如无风的明灯。       

  2、世俗菩提心:就是前面所提的「为利众生愿成佛」这样一种符合大乘的发心。世俗菩提心主要有两种,就是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两种,这在《入菩萨行论》都曾提到。        

这两种菩提心的差别有很多种说法,主要有两种传承:一个是文殊菩萨传给龙树菩萨,再传给寂天菩萨;另一个传承是弥勒菩萨传给无着菩萨,再传给金洲大师。         

寂天菩萨的传承:愿菩提心是为利众生愿成佛这样一个发心,就如同「想要去某个地方」的发心,而行菩提心指为了达成这样的目的而作的行持与实践,就像「实际启程」一样。   

      由慈氏(弥勒菩萨)传下的传承:愿菩提心是「为利众生愿成佛」的发心,这是指对于结果的承诺;而行菩提心是为了利益众生成佛而做的六度等一切菩萨行持,这是因上的承诺。     

    以上是大略讲说菩提心。总的来说,我们要尽力生起菩提心,因为尽虚空一切有情都当过我们父母,如果我们把他们弃之不顾,是很糟糕的行为。就像有句话说:“外道与佛教的差别,就在于皈依;小乘与大乘的差别,就在于菩提心。”     

    菩提心既然这么重要,就非生起不可。但要怎么生起呢?经论上说有四种因可以生起菩提心,《菩萨地经》说:“一是种姓圆满,二是得上师善知识摄受,三是对众生具有大悲心,四是为利众生而受苦无间亦不惧。”我们应该尽力的生起这四种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3 16: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