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烦恼过患极大,当下身心热恼,未来更会集业感苦。但断除烦恼极为困难,在与烦恼斗争的过程中,学人常会缴械投降。应如何思维,对于断烦恼发起勇悍之心?
【能感现后二世纯大罪苦,谓与他斗争,然于尔时一切众苦,舍命强忍,其伤疤等返自显示,谓此即彼时所伤。若断烦恼发精进时,忍耐苦行,极为应理。】能引生现后二世纯一大罪及痛苦的,即是与他斗争,但彼时的一切众苦都舍命强忍,斗争时被敌所伤留下的疤痕等常拿来在人前炫耀:这就是我那时作战时受的伤。那么如果是断除烦恼发起精进之时,忍耐苦行就极为应理了。这段是以世间斗争为喻,对比显明勤断烦恼之时应当忍苦。首先举出一种世间的事例做比较,这种事例没有实义,但我们却忍苦趣入;那在断烦恼这一具大义之事上,为何不能忍苦?这样自然激发学人忍苦的善心。
(一)比喻首先是所对比的事例,姑且说为喻,实际不是通常的比喻。这里是以世间斗争为例,世人会与他人打架、战斗等,这就是世间斗争,可从三点抓住关键:斗争无义、舍命忍苦、夸耀伤疤。
1. 斗争无义“能感现后二世纯大罪苦,谓与他斗争”,能引生现后二世纯一重大罪苦的,即是与他斗争。这里“罪苦”就是罪业和痛苦,分别从因和果上讲。“现后二世”即现世和后世。“感”,藏文直译是生。合一起是说,能引生现后二世纯一重大罪恶及苦的,就是与他人斗争。比如战斗时双方厮杀,或者日常与人发生口角而争斗,双方捶打。这样的斗争毫无实义,只会带来损害。具体有怎样的损害?即前一句所讲:“能感现后二世纯大罪苦。”首先它给现世带来极重的罪业。斗争时双方是以嗔恨心彼此争斗、谩骂,所造都是恶业,没有善法可言。由恶业只会感得现生来世的各种苦患衰损,不会引发利乐。我们知道,就是因为战争等造集深重恶业,参与之人多数都今生衰败、后世落入恶趣感受极大痛苦。斗争引发的纯一是重大罪苦,因此是无义有损之事,但我们却勇悍趣入、忍苦夸耀。下面就讲我们的心态。
2. 舍命忍苦“然于尔时一切众苦,舍命强忍”,虽然斗争无义有害,但我们却对斗争时的一切苦舍命强忍。比如战斗时要以刀剑等拼杀,双方都有受伤的机会,就要忍耐被割截的大痛苦。但是人们宁可舍弃性命也要强忍痛苦、勇敢作战,把斗争看得极其重要,毫不畏惧、顽强地跟敌人作战,这是一般凡愚的心态。世人将战斗视为荣耀功德,从法道眼光看这一无是处。此处不是肯定这种做法,而是教诫将面对世间斗争的心态推到法道上,以此激发学人与烦恼作战的斗志,忍苦对治烦恼。在这个事例上能看到,在种种战争场合下,被视为英雄的都是舍命强忍一切苦、勇悍作战的人。
3. 夸耀伤疤若作战受伤,留有伤疤,日后也引以为荣,时不时拿出来向人炫耀。“其伤疤等返自显示,谓此即彼时所伤”,战斗时受伤留下疤痕,反而常常拿出来炫耀,说我这个伤疤就是那时跟敌军作战留下的,引以为豪。这种情况现在也能看到,比如很多老兵当年曾被刀刺穿或者中弹,身上留下疤痕,当有记者采访时就很自豪地把衣服掀起,对着镜头说:“这就是当年打仗时留下的,当时……”,记得清清楚楚,讲得也很带劲,手舞足蹈的,说明他将此视为无上荣耀。世人都认为这很勇敢,跟敌人作战不怕死,受伤后舍命强忍继续做战,最后消灭敌人,可称为英雄。当然这是凡庸的逻辑,祖师是以凡庸的逻辑激发我们与烦恼作战的志气。
(二)意义在世间无义有害的斗争事上,凡愚能舍命强忍痛苦,后来将伤疤视为庄严,向人显示夸耀,下面据此教诫断烦恼理应忍苦。“若断烦恼发精进时,忍耐苦行,极为应理”,那么在断除烦恼发起精进之时,忍耐苦行就极为应理。“若断烦恼发精进时”,就是中士道这里,要精勤断除烦恼时,这是修道的一个重心所在。此时理应忍耐苦行,这是此处的教诫。为什么?这有两点,首先要看到断惑具义。我们就是被烦恼所害才流转生死,感受无边衰损,一切生死过患皆是由烦恼所引发,断除烦恼就能从漫无边际的生死苦海中超脱,获得永久大安。断除了烦恼,今生能成就修道功德、身心安稳,后世获得解脱等,因此是具大义之事。世间斗争则不然,它现前当来纯一是苦,正斗争时自己就受很大伤害,或者直接断命根,或者身肢被截断;由此还造下恶业,现生来世都有各种衰损,纯一是痛苦。我们在世间无义有害的斗争上尚且勇悍趣入,拼命忍一切苦,为什么在具大义的断烦恼上不应忍苦呢?绝对应当忍耐众苦。
这就是第二点理应忍苦,“忍耐苦行,极为应理”,此时忍耐一切苦行极为应理。道理刚刚已经解释,世间斗争无义,我们尚且能忍一切苦,那在具大义的断烦恼事上,理应忍苦。这样就会发起忍耐苦行的志愿,克服一切困难,勇悍趣入对治烦恼。我们也要这样思维,发起忍苦的决心。下面再引教证,这样的法义出自大论。
【《入行论》云:“无义被敌所毁伤,若尚爱为身庄严,为大义故正精进,小苦于我岂为损?”】
《入行论》说:毫无实义被怨敌毁伤留下疤痕,对此如果尚且爱执为身体的庄严,那为了大义之故发起真实精进,所受小苦对我来说又岂会有损害?这里前二句是举世间事为例,后二句据此策励自心忍耐痛苦,含义与上面宗大师的开演相通,大师就是依《入行论》作的开演。“无义被敌所毁伤”,与怨敌斗争时被刺伤,这没有丝毫实义,现前当来纯是罪苦。作战时内心被嗔恨所自在,当下就处在热恼中;厮杀为彼此都带来深重大苦,身心都处在痛苦中;作战造下深重恶业,今生来世都落入衰败,又是大苦。
其中没有丝毫利益可得,所以是“无义”。当然世人不认为无实义,他认为战胜有天大的意义。他的眼光只有一点,因此会这样认为。但此处是按法道眼光看,所以说没有实义。这要分清,否则现代人就会以此说事,说这是不爱国,反民族、反国家等。没有这个过失,佛教是以更高的眼光看世间事,如果随顺世间说有意义也可以,但从更高来说,无有实义。在无义中“被敌所毁伤”,被怨敌刺伤、毁伤。
比如作战时身体被划破、穿透,或者被子弹击中等。这时会留下伤疤,“若尚爱为身庄严”,对此伤疤如果尚且爱执为身体的庄严,就会在人前显耀,说“这是我作战时留下来的,那时我很勇敢”,将伤疤视为荣耀或庄严。这代表他战斗时轻蔑受苦,能够忍耐。如果胆小,受了伤不会视为庄严,会觉得非常痛苦、很倒霉等。本来被敌人刀枪等所伤是很痛苦的事,引发苦受,但后来能将伤疤视为庄严,代表他能忍苦,这里就是取此义。为什么能忍苦?这是内在的见解所致,视战斗受伤为荣耀等。下面据此教诫,精进对治烦恼时理应忍苦。“为大义故正精进”,为解脱和成佛的大义而发起真实精进。此处“大义”有各种祖师的解释,多解释为解脱和成佛,主要是为了众生的利益,相扣此处可理解为对治烦恼、获得解脱菩提的大义,为此发起真实精进,即精勤地断除烦恼。“小苦于我岂为损?”此时要忍受小小困苦,对我来说岂会有损害?不算什么,我理应忍耐。此时要忍受什么苦?精勤断惑要付出辛劳,会有饥寒劳累等苦;对治不了会产生失落等苦,即前面所讲修行要忍受各种困苦。这都是小苦,与作战被敌所伤的苦相比不算什么,对我来说有什么损害?为了具大义的修行我受点小苦不在话下,根本不觉得是受苦,理应忍受。世间与怨敌战斗被刺伤等都能忍受,不觉得苦,为什么对治烦恼、精进修行,稍有小苦就觉得苦?这极其颠倒,理应忍受。
恭摘|归乡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