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
即是人中芬陀利花。
——《佛说观无量寿经》
01. 人中龙凤
今天是农历三月二十一,二十一是普贤菩萨的日子,大家会聚在温州。我后面头顶上的这幅字——“嗡阿惹巴匝纳德”,是乘清老和尚一百零九岁圆寂那年写的。
一百零九岁,这是我们人中瑞寿啊!老和尚不仅寿命长,还是一个很善良的人,是佛教的善知识,是人间的圣贤。他此生的岁月充满了这种吉祥特质的福德资粮。
我们中国文化把具备这些美好特质的人尊为“人中龙凤”,中国文化里是有圣贤标准的。如果是凤,就会百鸟朝凤;如果是龙,就会出神入化。
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美好的文化都会伴随着吉祥的能量,这种能量是人类一种共同的价值。所以,中国人的做人标准并不低。
02. 业力的分类
业力有三种:善业、恶业、无记业。一个没有信仰、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约束的人,对自身也没有较高的要求,往往善业、恶业、无记业的比例是很不乐观的,恶业多,善业少。
善业和恶业的中间部分叫无记业,无记业最后也会归到恶业。无记业就是不善不恶。做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得一个人身是很不容易的,浪费了宝贵的人身,也是造恶业。
此外,业还有无漏业和有漏业。佛法的业叫无漏业,世间法的业是有漏业。无漏业是关于解脱的,此生修无漏业才能中断轮回,才算英雄好汉;有漏业是关于轮回的,在无边无际的轮回中,此生又制造了轮回,自己将是自己的敌人。
所以,只有我们才能决定自己是轮回还是解脱,这是佛也没办法帮我们决定的。
03. 佛性的大平等
世俗的财富、劳动的结果是不均等的,不同的劳动能力会获得不同的报酬,这是平等的,也是合理的。什么样的财富可以共享呢?阳光、空气、善良的品格、我们的佛性,这些是平等的,是清净的,是可以共享的。
也就是说,精神层面可以追求平等,物质层面是有差异的;道德层面是可以统一的,文化层面是有差异的。在这个认知上,佛教就叫大平等——佛性是平等的,在佛不增,在生不减。
虽然我们在佛性上跟佛是一样的,但我们还没有觉悟,所以我们还是凡夫,而佛已经圆满正等觉了,福慧两足尊了。
首先,我们要肯定自我的优点,每个众生都是有佛性的,这是我们所共同的、平等的,甚至天地对我们的恩德也是平等的,天覆地载,长养万物,当然也包括我们在内。
其次,我们是有业障的,那就要忏悔,这是不能代替的。就像吃饭、喝水是不能代替的,我们的业力要自己忏悔,我们没有福报、福禄寿不够丰厚,也是要自己去修的。每个人如是因、如是果,错乱不了的,这是天地法则,是宇宙规律。
每个人都能认识自己的不足,能够奋进、自我改变,这不仅是对自己、对家庭的一份贡献,也是对社会,乃至对国家、对整个人类文明、对所有地球文明的一份贡献。这才是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所以,觉悟很重要,觉悟本身就是我们人类的一种财富。我们说文化是有价值的,道德是有价值的,正确的世界观是有价值的,那学佛对社会来说,也是有价值的
04. “人间福田”是修出来的
我们出家人修寺院,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建设者,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精神文明的建设者。这也是我们对劳动节的一个思考,我们要做一个勤劳的人,做一个勇于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因为只有我们的命运是自己去创造的,没有人能替代。你创造了,你奉献了,就会收获属于你自己的果实。
我们出家人叫“人天福田”,怎么样让自己变得有福报,让跟我们结缘的人也变得有福报,令自己是别人生命的一个增上缘?这是要努力修出来的,不是简单地有了出家人的形象,就自然有阿罗汉的德了,有菩萨的德了,有佛的德了。
佛也是祂自己修得福慧圆满之后,才具有佛的德的;菩萨也是自己积累无边资粮才有菩萨的功德的,罗汉也是证得漏尽通了,才有阿罗汉的功德的。这都是很科学的,是实事求是的,不能错乱的,不是贴标签贴出来的,而是要真实不虚地修出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