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68|回复: 0

造起信论,劝人求生极乐净土的马鸣尊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2 19: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诸佛出兴于世,只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最终究竟成佛而已。诸大菩萨祖师亦秉遵佛意,阐经演教,灯灯相传,薪火不灭。生于佛灭度后六百余年的马鸣菩萨就是这样一位传佛心印、续佛慧命的大祖师。   一、佛门龙象马鸣,梵语阿湿矩沙,东天竺桑岐多国婆罗门种姓。根据各种传记记载,马鸣之称谓的由来有三种解释:一是菩萨初生时,感动群马悲鸣不已。二是菩萨善能抚琴,以宣法音,群马闻已,咸悉悲鸣。三是菩萨善能说法,能令马闻,悲鸣垂泪,七日不食,故立此名。又据《摩诃摩耶经》云:“如来灭后六百岁已,九十六种诸外道等,邪见竞兴,毁灭佛法,有一比丘,名曰马鸣,善说法要,降伏一切诸外道辈。”可见马鸣菩萨是如来悬记之人。马鸣菩萨得法于夜奢尊者,后付法于迦毗摩罗尊者,自己证入龙奋迅三昧,挺身虚空,如日轮相,还复本位,而取涅槃。   

二、悲心造论佛涅槃六百年之际,诸种外道邪见竞兴,破灭佛法。马鸣菩萨有感于此情形,遂依百部大乘经典,造《大乘起信论》。《大乘起信论》有两种译本,一是西印度三藏法师波罗末陀(汉译真谛)与扬州沙门智恺共译的译本,二是于阗国三藏法师实叉难陀译本,以前者流通较广,本文亦主要以真谛法师译本为依。《大乘起信论》自译出以来,备受推重,参与翻译的智恺法师亲自撰序,认为“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无边,与凡圣为依,众法之本”。天台、净土两宗祖师灵峰蕅益大师根据两种译本,撰有《大乘起信论裂网疏》,赞叹《大乘起信论》为“佛祖传心之正印,法性法相之总持”。 


  三、《大乘起信论》撮要《大乘起信论》的主要内容为五分:


一、因缘分。二、立义分。三、解释分。四、修行信心分。五、劝修利益分。一者、因缘分。马鸣菩萨在这里主要阐述作《大乘起信论》的发心:“一者、因缘总相,所谓为令众生离一切苦得究竟乐,非求世间名利恭敬故。二者、为欲解释如来根本之义,令诸众生正解不谬故。三者、为令善根成熟众生于摩诃衍法堪任不退信故。四者、为令善根微少众生修习信心故。五者、为示方便消恶业障善护其心,远离痴慢出邪网故。六者、为示修习止观,对治凡夫二乘心过故。七者、为示专念方便,生于佛前必定不退信心故。八者、为示利益劝修行故。”针对“修多罗中具有此法,何须重说”之问,马鸣菩萨回答,众生的根行不等,受解缘别,佛灭度后,众生闻解情形多端,“欲总摄如来广大深法无边义故,应说此论”。马鸣菩萨观察时节因缘的智慧,以及不为自己求安乐、只为众生得离苦的慈悲,千百年后读之,犹使人动容。二者、立义分。从法、义两个方面总说摩诃衍。从法来说,心的真如相,是摩诃衍之体;心的生灭因缘相,是摩诃衍之相用。从义来说,论有“三大”:“

一者、体大,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

二者、相大,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

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

一切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地故。”三者、解释分。此分有三,一、显示正义。二、对治邪执。三、分别发趣道相。显示正义,分真如门、生灭门二种。关于真如门,马鸣菩萨云:“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但随妄念不可得故。”真如门又有二种义,即如实空、如实不空。关于生灭门,马鸣菩萨云:“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梨耶识。”生灭门又有二种义,即觉义、不觉义。对治邪执,马鸣菩萨云:“一切邪执皆依我见,若离于我则无邪执。”我见又分二种,即人我见、法我见。马鸣菩萨最后总结:“究竟离妄执者,当知染法、净法皆悉相待,无有自相可说,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非色非心、非智非识、非有非无,毕竟不可说相。而有言说者,当知如来善巧方便,假以言说引导众生,其旨趣者皆为离念归于真如,以念一切法令心生灭不入实智故。”分别发趣道相,马鸣菩萨云:“谓一切诸佛所证之道,一切菩萨发心修行趣向义故。”略说发心有三种,即信成就发心、解行发心、证发心。发心亦各有微细之相,限于篇幅,兹不备述。四、修行信心分。略说信心有四种,马鸣菩萨云:“一者、信根本,所谓乐念真如法故。二者、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愿求一切智故。

三者、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诸波罗蜜故。

四者、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

常乐亲近诸菩萨众,求学如实行故。”紧接着阐述修行有五门,能成就此信,五门为施门、戒门、忍门、进门、止观门。五、劝修利益分。马鸣菩萨云:“如是摩诃衍诸佛秘藏,我已总说。若有众生,欲于如来甚深境界得生正信,远离诽谤入大乘道,当持此论思量修习,究竟能至无上之道。若人闻是法已不生怯弱,当知此人定绍佛种,必为诸佛之所授记。”“当知过去菩萨已依此法得成净信,现在菩萨今依此法得成净信,未来菩萨当依此法得成净信,是故众生应勤修学。”  


 四、偏赞净土“修行信心分”中,马鸣菩萨在具述修行五门之后,针对欲求正信的怯弱众生,又拈出一特殊方便:“复次,众生初学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以住于此娑婆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诸佛、亲承供养。惧谓信心难可成就,意欲退者,当知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谓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佛土,常见于佛永离恶道。如修多罗说,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见佛故,终无有退。若观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习毕竟得生,住正定故。”实叉难陀法师译本对此段内容翻译稍详:“复次,初学菩萨,住此娑婆世界,或值寒热,风雨不时,饥馑等苦。或见不善可畏众生,三毒所缠,邪见颠倒,弃背善道,习行恶法。菩萨在中,心生怯弱,恐不可值遇诸佛菩萨,恐不能成就清净信心,生疑欲退者,应作是念:十方所有诸佛菩萨皆得大神通,无有障碍,能以种种善巧方便,救拔一切险厄众生。作是念已,发大誓愿,一心专念佛及菩萨。以生如是决定心故,于此命终,必得往生余佛刹中,见佛菩萨,信心成就,永离恶趣。如经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诸善根回向愿生,决定得生,常见彼佛,信心增长,永不退转。于彼闻法,观佛法身,渐次修行,得入正位。”马鸣菩萨慧眼预见到末法时代环境恶劣,众生善根浅薄,心生怯弱,修习止观不能保其无退,特为拣示念佛胜异方便法门,令我辈仗自心中之他佛接引,往生净土,度脱佛心中之自身。而于念佛法门之中,又特劝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更是契合诸佛本怀。蕅益大师在《大乘起信论裂网疏》里指出马鸣菩萨特别指归西方极乐世界的四种原因:一者,阿弥陀佛与娑婆世界众生最有缘。世界各地甚至于穷乡僻壤的无论男女老少、贵贱贤愚,都知道或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二者,法藏比丘愿力胜故。诸佛果地功德平等,但佛以愿力摄受众生,无差别中而有差别。三者,令人系念得专心故。众生若不专念一佛,又想生西,又想生东,内心不定而净业难成。所以十方诸佛皆出广长舌相赞叹此门,令人专心忆念。四者,阿弥陀佛即是法界藏身,极乐世界即是莲华藏海。所以见一佛,即是见无量诸佛;生一土,即是生无量诸佛刹土。我辈应对所处之时代环境和自身根器有清醒的认识,谛信佛言祖语,深信切愿,一心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才能“常见彼佛,信心增长,永不退转。于彼闻法,观佛法身,渐次修行,得入正位”,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度脱多生累劫以来如父如母的苦难众生。   五、余话行文至此,遥想庚午(一九九〇)初夏,末学正值人生所遇第一次挫折,内外交困,身心俱疲,因缘所致去小城附近的寺院散心。承蒙寺里一位老师父示《大乘起信论》一册翻阅,当时顿感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身心得大清凉,欢喜莫名。是为此一期生命第一次读诵佛教经论,记忆特深,惜未能通读全论,更未能读到上述专劝信修信愿念佛之胜异方便,使无上殊胜法门,觌面错过,可惜至极。后因尘缘未了,业风浩荡,在五欲尘劳中翻滚,三十年来,悠悠泛泛,盲修瞎练,无修无证,今因撰此文,再读此论,殊觉惭愧莫名,忏悔不已。现已年届耳顺,来日无多,当生殷重惭愧心,发大誓愿,厌离娑婆,欣慕极乐,以马鸣菩萨及历代祖师所指示之胜异方便净土念佛法门为依为救,自行劝他,同生极乐,以报佛恩、祖恩及所遇诸大善知识之恩德于万一。今以撰写本文之机缘,虔愿与诸有缘同信净土法门,同愿往生极乐,同念弥陀名号,同证无生法忍,同返娑婆世界,同度有缘众生。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2 15: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