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导大师(公元613~681年)唐朝高僧,为净土宗之集大成者,世称“弥陀化身”,大师每念佛一声,便有一道光明从其口出,声声佛号,声声光明,因此,也被后世称为“光明和尚。
善导大师俗姓朱,山东省临淄县人(一说安徽省泗县),年少出家,师事密州之明胜法师,早年修习《法华经》、《维摩诘经》等大乘经典,后见「西方变相图」与《观无量寿佛经》,心生欢喜,欣慕西方极乐世界。
贞观十五年,善导大师二十九岁,至西河石壁谷玄中寺,见道绰禅师,蒙授《无量寿经》。见净土九品道场,善导大师大喜曰:「此真入佛之津要,修余行业,迂僻难成,唯此法门,速超生死。」于是勤笃精苦,昼夜礼诵,如救头燃。善导大师每入室长跪唱佛,不到力尽,终不休歇。寒冰天气念佛,亦要念到汗湿衣襟才止息。出则演说净土法门,三十余年,未尝睡眠。护持戒品,纤毫不犯。心绝念于名闻利禄,从不举目而见女人。律己峻严,待人慈爱宽恕。凡美味佳肴都供养大众,粗粝饭食则留给自己。佛前灯常年不熄,三衣瓶钵,躬自持洗。从不与人聚谈世俗之事,恐怕耽误净业。善导大师念佛功深,成就殊胜。念一声佛,则有一道光明从其口出;念十百千声,便有十百千道光明从其口出,自证境界不可思议。
善导大师自利成就,悲心不舍众生,几十年来,孜孜弘扬净土法门,所有的供奉都用来写《阿弥陀经》,达十万余卷,画西方净土变相三百余处。善导大师少时,偶见西方净土变相而引起愿生之心,推己及人,了知艺术的感染力与渗透力甚大,故致力于净宗艺术性的弘扬。敦煌千佛洞中《观无量寿佛经》曼荼罗的成立,即是善导大师亲自作画,流传于世。举世共仰的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据考即为善导大师之所监造。
由于善导大师净土信念诚挚,德业隆盛,故四众弟子受其感化,而归心净土者不胜计数。善导大师的弟子中,有诵《阿弥陀经》十万至五十万遍者,有日课佛名自一万至十万者,其间得念佛三昧成就往生净土者,不可记述。
大师于唐高宗永隆二年(公元681年)三月十四日示寂,享寿六十九岁。有关善导大师示寂的记载,据《佛祖统纪·乐邦文类》记述:“(善导)忽一日谓人曰:‘此身可厌,吾将西归’。乃登寺前柳树向西祝曰:‘愿佛接我,菩萨助我,令我不失正念,不存恐惧,得生赡养’。言已投身而逝”。另据元代优昙普度所著《莲宗宝鉴》卷四云:“(善导)乃登所居寺前柳树西向愿曰……,愿毕于其树上端身立化”。又据《香光阁随笔》所记“(善导)忽示微疾,掩屋怡然而逝,春秋六十九,时维高宗永隆二年(681)三月十四日”。
以上各种记述,皆可明见大师自知时至,预期往生之迹象。大师圆寂后“身体柔软,面色如常,众人闻到香味,久久方才消失”,其弟子怀恽等将大师的遗骸埋葬在长安终南山麓神禾原,立灵塔名崇灵塔,并于塔旁建寺名香积寺,作为永志之所。唐高宗以师念佛口出光明,神异无比,故赐额为“光明寺”,后世学人也因而称师为“光明和尚”。
善导大师往生之后,有一次,少康大师到白马寺,在大殿里看到有经文放光,原来是善导大师写的《西方化导文》。少康大师非常感动,发愿说:“如果我与净土有缘,惟愿此文,再现光明。”《西方化导文》又再度光明闪烁,而且有佛菩萨化现,少康大师遂立誓:“劫石可移,我愿无易矣!”这一段记载在《善导大师全集》之〈善导大师略传〉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