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563|回复: 0

读《中日航母军备竞赛》 (2013-06-21 14:55:4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 12: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50年前,中国进行了一场洋务运动。经过与日本的一场海战30年的努力前功尽弃。甲午海战的失败,使中国最终丧失海权。甲午海战中,日本海军战胜中国海军是因为中国海军的腐败,已经成为一般中国人的基本常识。但并非像冯小宁的《甲午大海战》中所说的:在甲板上晾晒衣服,在甲板上晾晒衣服在世界各国海军是被允许的,并不能算作腐败现象。当时军舰的动力依靠的是燃煤。本来舰艇的燃料供应应该是最好的燃煤(关系到航速和锅炉的使用寿命——就像汽车的燃油一样),但供应北洋海军的开平煤矿却将好的燃煤出口赚外汇,赚得的钱用来给作为股东的政府要员们分红的。北洋海军只能得到最差的劣质燃煤,直接影响到航速和锅炉的使用寿命,而且烟尘大,容易暴露(在大东沟海战中,由于烟尘太大,使日本联合舰队提前两个钟头就发现了中国舰队)。发展经济是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同时,发展经济又是维护稳定的重要保证。清王朝政府是如此,现今的中国政府又何尝不是?中国人很会转移视线,比如,中国的媒体总是告诉受众:甲午海战中,中国海军战败的原因是由于美国人卖给中国海军的炮弹是掺了沙子的,美国人可以告你个诬告诽谤罪。炮弹不响有很多原因:也许买的就是教练弹而并非爆破弹(为了节省经费中饱私囊);也许由于炮弹保管不好受了潮(露天存放而不是放在恒温干燥的库房,也是为了节省经费中饱私囊);也许由于经费紧张,加上工艺水平达不到,中国海军只能使用没有什么破坏力和杀伤力的实心炮弹(日本海军则全部使用的是开花炮弹)。为什么中国海军会经费缺乏?按照约定俗成的说法:为了给慈溪太后建颐和园挪用了海军军费。其实建颐和园的钱与海军经费根本就没有关系,当时的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是光绪皇帝的亲生父亲,海军衙门名不副实,与海军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为了分解总理衙门的权力(也是因人而设,就像成立国家经济计划委员会一样——现在又叫发改委,是为了分解国务院的权力)。海军衙门的建立是因人而设,主要职能就是为筹建颐和园,负责海军衙门的是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慈溪“老有所养”有个好的去处,好早些把政权交给他的儿子。海军经费应该由户部拨款,当时的户部尚书(财政部长)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翁不愿海军发展太强(在翁眼里,海军就是李鸿章的军事资本,李鸿章又是慈溪的的政治资本,慈溪是光绪的竞争对手),故而停止给海军的拨款以限制海军的发展。实际上海军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其实当年终止郑和的航海活动也同样是权力斗争的结果——士大夫官僚集团与掌握对外贸易大权的宦官集团之间的权力斗争)。
中国的媒体鼓吹GDP已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也就是说中国已经取代了日本的地位。事实是这样吗?事实是除了GDP这个虚拟的数字之外,在一些主要方面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日本的民间外汇储备、GNP仍然超过中国,人均GDP、人均储蓄也仍然远超于中国)。自从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之后,已经三年过去了,年年召开的G7峰会上也还是见不到中国领导人的身影。中国仍然被拒之于“体制”之外。显而易见的是:战后日本在经历了18年(1955——1973)的两位数高增长后,国家经济总实力位列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人均财富直逼美国,人均GDP超过美国,位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公认经济强国、工业大国。同样,中国在经历了32年(1979——2011)的两位数高增长后,GDP虽位列世界第二,但人均财富却不及日本的一个零头,人均GDP排名世界第一百名之后,仍然还是与一些世界贫穷国家为伍,中国至今也不敢肯定地说自己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经济强国和工业大国。同样,中国创造了GDP增长的奇迹,但并没有创造财富增长的奇迹,那么,财富又到哪里去了?晚清以来,中国大国地位的丧失导致一种民族屈辱感,于是,民族复兴成为目标。但当我们惊醒过来,走向复兴时,却发现一个难以逾越的情境:西方把一切国际事务的规则都安排好了,我们只能接受。从恢复联合国席位到加入WTO都暗示了中国接受西方规则的事实,这种接受是由不情愿到情愿的一个转化过程,我们用全球化这一模棱两可的词语为我们的行为找到了正当性,恰恰是这种正当性证明了我们就是接受国际规则的一种斯德哥尔摩情结,即从本质上我们还是认为当代国际关系的规则是不平等的,是充满西方霸权罪恶的。但是,为了生存,我们又不得不接受并进而转化为为这种规则找到正当的借口。在确立新的民族发展目标上面,中国长期受到一种屈辱感压抑,对于地位和尊严等问题存在高度的刚性和敏感性;此外,还带有一种严重的复仇心理,明确的目标是日本,不明确的目标是“外部世界”这个含混的概念。
美国海军大学副教授詹姆斯.霍姆斯在最新一期的《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了题为《2012年中日海战》的文章,对日中之间一旦就钓鱼岛发生军事冲突的前景作了预测。文章总结说,“即使美军不参与,日本在大规模的海战中也将处于有利地位”。文章认为“战争估计不会发生,但人民解放军的将军主张向钓鱼岛海域派遣大量的船舶,东海舰队正在进行登岛作战演习,不排除向钓鱼岛发起攻击的可能”。文章就此分析说,“在现实军事冲突中,预计美国会援助日本并进行干预,但也有可能只在日中两国之间展开”,一旦日中两国的海军开战,中国在战力和舰艇数量上将处于绝对的优势。不过,在实际的战斗中,日本在武器和人员素质上占据优势,一旦日本在钓鱼岛及其周边岛屿部署了导弹,那么在海战中将处于优势。尽管中国方面的常规弹道导弹能够摧毁日本的兵力和基地,但如果日本方面将移动式对舰导弹部署到钓鱼岛及其周边岛屿并加强防御,那么就能够击败周边海域的中国舰艇,中国要进攻和占领钓鱼岛将变得非常困难。一旦日中两军发生冲突,日方能够集中几乎所有的主力部队,但中国海军需要守卫其他广阔的海域,无法集中。基于上述观点,“日本获胜的可能性很大”。 “ 事实上,日本无需打败中国军队,因为它已经事实上掌握了这一岛屿,日方所要做的就是防止中国登陆,只要日本军队坚守阵地,政治上的胜利就将属于日本。中国要想取得政治上的胜利则还需要进行两栖登陆战来夺取阵地。不仅因为钓鱼岛目前正在日军控制之下,更重要的是因为日本还能得以在本土集中部署军事力量,而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则被分为北海、东海和南海三个舰队,分散在中国绵延的海岸线上,这很有点像是100多年前的那场中日海战——清朝海军分为北洋、南洋和广东三个水师。“这样一来,中国将会面临着一种两难境地:如果将军力集中起来,在同日本的对峙中形成数量优势,那么一旦在南海因岛屿争端发生战争,就将是极其危险的(难保在南海与中国存在岛屿争端的国家不会趁机浑水摸鱼)。最后,中国领导人还将不得不考量:海战将对他们的海军计划造成何种不利影响。中国经济和外交的未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支强大的远洋海军——主要是针对连接印度洋至中国的海洋能源运输通道。如果在一场中日海战中损失了大量的战舰,即使最后取胜,对于视海军为未来关键推动力的北京而言,成为世界顶尖强国的梦想也将在瞬间化为泡影。”(《海外文摘》2012年第17期)
    俄罗斯《观点报》则认为,在海上,北京并不具备压倒性的数量优势,中国军舰在质量上也远逊于日本,“中国人是自2007年起才开始建造拿得出手的军舰,而此前的老舰几乎毫无用武之地。北京拥有能对日本构成一定威胁的潜艇,但日本海军一向重视反潜能力,在反潜战中,无论是经验、设备、战术,日本自卫队甚至要强过美军”。俄罗斯地缘政治学院副院长西夫科夫说:“从数量上看,中国军队远胜日本。但围绕有争议岛屿的战争将主要仰仗海空军。在空战中,尽管北京具备数量上的优势,但中日可谓势均力敌。在海军方面,中国潜艇制造技术及工艺水平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噪音极大。日本潜艇则更完善,噪音更小,能与中国潜艇有效周旋。不过中国水面舰队实力无疑要优于日本,导弹配备与射程跟日方难分伯仲。”西夫科夫进一步评析称,“一旦爆发冲突,中方的战略将以进攻为主,而日本将侧重防御。直接交锋,中方获胜希望更大。”西夫科夫认为,一旦中国与美日联合舰队短兵相接,即便北京在空军方面占据数量优势,但美国航母上的航空兵与其驻冲绳基地的战术空军一道,也能有效反击中国的强击航空兵,并给予后者极为沉重的打击。西夫科夫指出:“若无美国支持,日本是无法孤军守住争议岛屿的。与此同时,中国空军也会损失不小,恐怕损失会近150架战机。日本空军同样会有数十架飞机被击落。然而,如果美国全面介入冲突,那中国军队将被击败。”(《世界军事》2012年第21期《日本“购岛”引发中日开战猜想》)

“中国一直试图将对外贸易作为一种政治武器,但这种做法经常事与愿违。2010年,钓鱼岛危机的紧要关头,中国突然中断了对日本的稀土出口,但日本企业很快找到解决办法,通过技术开发降低了稀土使用量,并增加了供应来源——从澳大利亚和美国进口,这使稀土的国际需求急剧减少。2012年,中国稀土总产量已从2006年的16万吨下滑一半,中国想通过打经济牌迫使日报让步,但自己也蒙受了巨大损失。2012年底,钓鱼岛争端再次升温,随之而起的反日示威、非官方的“抵制日货”行动、中日贸易额缩水,却推动日本企业加快其地域多元化的进程,降低了对中国的依赖程度。
在政府援助方面,中国空有经济实力,却表现不佳。中国为朝鲜提供所需的各种燃料和食物,至少名义上是为了使无数朝鲜民众免受饥饿。然而,这未能阻挡朝鲜首脑推行破坏地区稳定的核计划。通过增强朝鲜政权对中国的依赖,实际上使朝鲜惯用的勒索敲诈的外交手段变得更容易实现。(《海外文摘》2013年第11期 金钱买不来软实力:为何中国不受欢迎)”
中日的海军军备竞赛最后势必走上中美的海军军备竞赛。如今中国又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有人鼓噪要与美国进行“海上对话”。70年前当日本在进行与美国的“海上对话”时拥有10艘航母,美国只有6艘航母。开战三年美国(利用不足其一半的产能)就建造出了100多艘航空母舰。在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敢于发动对美国的战争也是依仗着拥有25艘航母(包括改装的,二战期间日本总共建造了16艘航母)。二次世界大战中航母形成海上核心战斗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共被击沉二十四艘航母,全部是被美国击沉的。从日本海军以6艘航母为主力偷袭珍珠港开始,历经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马里亚纳海战、冲绳海战,到莱特湾海战期间日本海军航空母舰的有效战斗力被完全摧毁为止,每次海战都有航母出现,航母战斗力的强弱更是成为了上述海战胜败的关键。甚至在海战中,双方官兵几乎连对方舰艇是什么样子都没看见,仅凭航母舰载机的出击,转瞬之间就结束了海战。二战初期,日本海军在山本五十六等一班深知海军航空兵重要性的将领的指挥下,几乎横扫大半个太平洋。直到中途岛海战,日本海军的大批优秀飞行员伴随4艘航空母舰命沉海底。虽然日本倾尽全力赶造航空母舰,但随着美国新造航空母舰的不断下水,不熟练的飞行员和不足额的舰载机使得日本海军再也无法挽回颓势。日本苦心经营了30年的联合舰队,在短短4年多的时间里灰飞烟灭。在二次世界大战的美日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成为最后的战败者,原因就在于两国的经济整体实力(实体经济),还是存在很大差距。如今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差距远没有当年日美之间那么悬殊。目前中国海军连一艘可以形成战斗力的航母还没有,而美国海军拥有十一个航母战斗群——十一艘都是全球独一无二的超大型、核动力、蒸汽弹射起飞的航母。美国航母最大的优势是拥有2部弹射器,最大设计能力有一分钟弹射两架战机的理论速度。就是说50架战机只需要25分钟即可升空作战。中国航母还停留在落后的滑越式起飞,要将全部二三十架战斗机送上天,恐怕得四五十分钟。中国海军的作战经验与美国海军相差绝对不止40年,中国海军至今没有大舰战争的经验,这与身经百战的美军相比是天壤之别。
中国目前正处在全民GDP崇拜,似乎GDP就代表了一切。实际上GDP并不代表财富,比如最值得中国感到引以为荣的就是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不过中国的外汇储备与发达国家没有可比性,后者是“藏汇于民”讲的是民间外汇储备,中国的民间外汇储备为1600亿,仅是美国的1/60。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美元外汇储备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贬值、蒸发,还是黄金储备比较可靠。中国的黄金储备为600吨,是美国的1/14。黄金储备占国家储备美国76.5%,中国0.9%。3亿美国人消费额9.7万亿美元,13亿中国人为1.2万亿美元,人均只有美国的1/30。中美两国每年几千亿美元的对流,结果是:中国的人均财富只是美国的1%,人均消费额只是美国的3%。中国像一切发展中国家一样只能是以低工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费的代价从美国手里换取美元。中国人还以为自己找到了成功的发展模式,其实无非就是依靠人口红利既廉价劳动力(早在西方国家资本主义早期发展阶段同样也是实行的这种发展模式)。中国依靠的是房地产经济,房地产经济最容易出现泡沫经济,土地大幅增值,并没有带来实际财富,只是虚拟的不真实的财富,从而助长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就出现过因房地产泡沫经济引发的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一场太平洋战争的损失。如今,中国似乎又在步当年日本的后尘。财富的利用——转化为生产力、战斗力需要借助于科技创新能力。但是GDP并不代表科技创新能力,美国一直成为世界创新技术的引领者:美国在研发领域的投资额排名多年居全球首位,在研发项目上的投资额所占的比重远远超过中国。从1985到2005年的20年间,每年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60%以上为美国人(共52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人中,有34位为美国人或在美国居住,占64%;47位化学奖获奖者中有28位为美国人或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占59.6%;生理学或医学奖的46位获奖者中,有28位美国人,占46%;33位经济学奖获奖者中,有23.5位美国人,占71.2%。美国人不但“垄断”了近20年来的诺贝尔奖,而且进入21世纪以来的6年中,除2005年的生理或医学奖为两名澳大利亚学者分享之外,其他历年的所有奖项中,都有美国人分享或独享。美国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几乎是排他性地垄断了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科学、经济学奖项,无可置疑地印证了美国至今无人可以撼动的综合国力)。
西方发达国家早已进入技术资本主义,依靠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处于生产链的上游和高端。美国之所以强,靠的是实力,是实体经济。 中国海军与美国海军在核动力水面舰艇方面的差距也在40年,中国至今没有一艘核动力水面舰艇。中国海军名义上虽然拥有了航母,但并不具备蒸汽弹射起飞技术(更不要说电磁弹射起飞技术),还停留在落后的滑跃式起飞。就控制空间的能力上讲,美中两国海军两相对比大约是100比10。海军航空兵的力量,对比也是100比10。中国的大型水面舰艇数量估计也就跟韩国差不多。尤其是中国的差距还表现在生产能力上,美国从1922年到现在已经生产了230多艘航母,中国现在的记录是0,仅有的一艘航母还是“山寨版”的。并且中国未来的航母还要拼凑俄罗斯舰载机及其他设备,中国不光是生产不出来舰载机,目前连舰载机的发动机都无法自产。
一是中国没有任何航母的建造和使用经验,这一点差距就不止50年;
二是大型战舰,如宙斯盾系统,差距为20年,中国如今也就是列装了第一代VLS系统,与美国差距甚大;
三是中国的潜艇部队也是差距很大,估计在20年左右,包括核潜艇的数量也很少,差距自然就很大;
四是后勤保障舰艇的质量和数量远远不及美军,这一点差距也在25年左右,中国海军只有仅有的几艘补给舰;
五是核动力水面舰艇差距在40年,中国至今没有一艘核动力水面舰艇,核动力潜艇各项水平也与美军有约10-20年的差距;
六是中国海军的作战经验与美军相差绝对不止40年,中国海军至今没有大舰战争的经验,这与身经百战的美军相比是天壤之别。
对于南海和东海,我国海军也只能控制一部分。就控制空间的能力上讲,美中两国海军两相对比大约是100比10。海军航空兵的力量,对比也是100比10。中国的大型水面舰艇数量估计也就跟韩国差不多。尤其是中国的差距还表现在生产能力上。美国从1922年到现在已经生产了230多艘航母,中国现在的记录是0。并且中国未来的航母还要拼凑俄罗斯舰载机及其他设备,中国不光是生产不出来舰载机,目前连舰载机的发动机都无法自产。虽说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已列装,并据媒体报道,舰载机也已成功完成甲板起降,但不知是否在狂风巨浪、波涛汹涌的海上航程中完成的甲板起降。如果只是在航母静止状态中完成的甲板起降,那就是在自欺欺人。要知道,在海上航程中的甲板起降与在静止状态中完成的甲板起降是有天壤之别的。从二战结束迄今,美国在海上航程中的甲板起降中坠毁的舰载机已不下一千架。目前中国海军还没有能力保护南海诸岛,更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商船和油轮。 在解放军四大军种里面,之所以海军最弱,因为海军花钱最少。一旦制造航空母舰海军就将会成为花钱最多的了。打造一支航母群至少需要花费100亿到150亿美元(包括辅助舰只、舰载机、及其他配套设施),而且只有一支航母群还不能形成打击力量(需要3—5支)。加上平日的维修保养费用,所耗燃料费用(包括辅助舰只和舰载机),一年下来也要几十个亿。如果有了航母,还需要增加大量人员(包括舰上人员和后勤保障及维修人员),人员的费用开支也将大幅增加。其实在陆、海、空三军中,发展海军是花费最大的。
  航母工程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在海上逐行作战的时候是以庞大编队的形式来行动的,如果分系统没有达到标准那么即使建造了一个航母的躯壳,也不顶用。而如果各种兵器机器技术达到了标准,那么航母的出现自然也就水到渠成。1985年3月,广州造船厂通过华联船舶有限公司经投标向澳大利亚购买了“墨尔本”号航母;1995年中国深圳的“明斯克航母实业有限公司”又从韩国大宇集团手里买到俄罗斯报废的“明斯克”号航母;1996年中国再一次花巨款买回俄罗斯“基辅”号航母拉回天津;航母主题公园,改装而成的娱乐场所,成为游客的玩物,当做巨型玩具,航母属于大海,而不是游乐园。1998年中国香港一家娱乐公司又再次话巨款将俄罗斯报废航母“瓦良格”号拖回大连。有航母就要有舰载飞机,飞机起飞有滑越和弹射两种,滑越起飞的舰载机只能是轻型的,作战半径和作战性能都远远比不上重型先进战机,而重型先进战机只能靠弹射才能从甲板上起飞,除非是减少挂载武器和燃油,这就会使飞行半径大大减少,作战性能大大下降,尤其作为航母防御体系最重要组成部分的预警机,没有弹射器是根本飞不起来的。而目前全世界仅有美国一家掌握这门独门秘诀。建造航母首先必须具备能够建造万吨轮(美国拥有的所有航母都在9万吨以上吨位)的能力,复杂的动力系统就是个艰巨的挑战。目前世界上能够为万吨轮提供动力系统的发动机生产厂家全部都来自于对中国实施高科技封锁的西方国家。还必须具备有较强区域防空能力和反潜能力的水面舰艇,而中国在这方面只能说具备了一定能力。鉴于潜艇对航母的威胁,现代航母编队作战,一般都需要2——4艘核潜艇进行护航,从理论上讲,虽然中国能够提供为航母编队保护的核潜艇,但数量有限,如果中国的攻击性核潜艇数量没有显著的增长,为航母编队提供反潜护卫就会大成问题。再有中国的舰载机在技术上还不过关(尤其是发动机)。中国即使拥有航母,也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不但航母编队的磨合和训练是个长期过程,而且也不能影响潜艇、两栖战舰、驱逐舰等大型水下和水面舰艇的建设。海军建设是需要巨大投入的,一个航母编队的建成需要投入上百亿美元,要想形成战斗力,一个航母编队是远远不够的,加上平时的维护保养费用,舰载机还需要最先进的飞机,所以海军建设不能小家子气。中国要想成为一个海军强国,就准备着往里砸银子吧!冷战时代苏联就是在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中全面败北以至国家解体。李光耀曾断言“我相信中国领导人明白,若与美国进行军备竞争就会失败”

马鼎盛原文——中日航母军备竞赛
2013年06月22日:
解放军航母「辽宁号」远航训练,日美联合军演,美军MV22鱼鹰运输机将首次降落在日本准航母“日向号”,中日航母军备竞赛的格局隐隐成形;近日,日本媒体发布一套动画,假想2035年中日航母钓鱼岛大战,日军隐形战机与中国歼-15战机对决获胜。北京的电视节目则请专家评估日本发展舰载机的路向。我看从武器装备的发展,到海军战略的扩展,中国要警惕不能走苏俄的老路。
「中国军网」6月11日公布,解放军航母「辽宁号」再次启航,展开科研试验和训练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航母自身在陌生海域、复杂海况下的训练,主要检验航母性能及各项实战技术指标。二是检验各编队的协调训练和配合。三是在大洋较复杂海况条件下,舰载机起降训练等。航母的战斗力在于舰载机,舰载机在陌生海域、复杂海况下训练起降比在内海、近海训练难得多,但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最终目的是突破敌军的空防,打击敌海空军及基地,中国航母还有十年八年的路要走。
北京海军专家李杰表示,中美领导人庄园会晤建立两国互信包括「两个国家在太平洋共同存在」。看来解放军相信足够的军事力量才是新型大国关系的支柱,而航母才是远洋作战的核心。「辽宁号」确实是试验舰和训练舰,北京《远航训练,日美联合军演,美军青年参考》称引用官方消息;中国将落实航母建造计划,第一阶段造4艘常规航母,第二阶段至少造两艘核动力航母,预计2020年左右交付海军。这种天马行空的消息只能供“愤青参考”。建造4艘常规动力航母,决不能一蹴而就。解放军必须在「辽宁号」的基础上改建完全国产的新型常规动力航母,经过贴近实战的反复演习探索中国特色的海战需要,成熟的航母定型后才谈得上量产。如果以大跃进的模式在几年内忽悠出一批价值连城的航母,除了增加GDP之外,只能是误导中国强军梦。所谓预计2020年建造两艘核动力航母的梦话,纯粹纸上谈兵。
另据香港《亚太防务》杂志报导,1980年代苏联曾在乌克兰造过核动力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该舰在设计建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或可供中国参考。“乌”号是苏联“瓦良格”号常规航母的改进型,标准排水量62580吨,1988年底开工,预计1995年服役。该舰能搭载70架舰载机,包括苏-27K、米格-29K歼击机,雅克固定翼预警机,卡-27反潜搜索直升机和卡-31预警直升机,还装有P-700“花岗岩”超音速反舰导弹和“匕首”等舰空导弹。该核动力航母最主要作战目标是在远洋争夺局部制海权,在其他舰艇配合下歼灭敌舰队。至1991年底,“乌”号完工近20%。因苏联解体切断资金,1992年初乌克兰拆解“乌”号核航母。因为苏联舰载机没有信心打败美军舰载机,要依赖反舰导弹和其他舰艇配合才有望在远洋争夺局部制海权。可见苏联核航母能供中国参考的经验不多,教训不少。
V-22鱼鹰运输机具备革命性的垂直起降空运能力:一次投送兵力是直升机的3倍,投送速度也提高两三倍,投送范围达一千多公里,意味着“日向号”可攻击远距离岛屿。例如运送180名陆战队到112公里外的战术任务,12架CH-46直升机需用135分钟,而鱼鹰只要8架和17分钟。万一中日在钓鱼岛爆发水陆两栖作战,MV22鱼鹰机搭配 “日向号”的岛屿攻防战斗力将倍增。美国用“鱼鹰”演习发出信号,美日安保条约涵盖钓鱼岛。这是关系到东亚战略平衡的核心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15 14: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