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548|回复: 0

一个东北70后公务员的十次搬家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 20: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房子是当前很多公务员最大的心事。都说公务员有外快、有特权,什么“房叔”、“房婶”、“房祖宗”,那只是极个别的。我是一个东北小县城的70后公务员,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单位在家乡。这些年,因为个人工作变动、孩子上学、改善居住条件等原因,先后搬家十次,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找房、租房、买房、卖房。短期的三四个月,长期的五六年,多数是一年多,饱尝了居无定所、背井离乡、不断折腾的辛酸。

第一次搬家:从砖房到土房(1999.5)
1997年的12月,我要结婚了,新房成了当务之急。当时家庭经济条件十分拮据,结婚需要购置锅碗瓢盆、家电家具等生活必需品,买新房是暂时不可能了。在单位附近租了3间砖房,简单粉刷后,就成了我们的新房。到1999年末,孩子出生了。媳妇坐月子期间,我就成了锅炉工,天天烧炉子,三天一掏炉桶,成天灰头土脸,坚持到了春暖花开。媳妇跟我说:“啥时候能有个咱自己的窝啊?”我说:“没事的,面包总会有的!” 可是,没过多久,房东说该房已出售,让我们尽快搬出去。没办法,房子不是你的,人家让你搬就得搬。由于时间急,就找了个小土房临时安顿下来。平房搬家是个大工程,除了日常用品的搬运,还有煤、板材、柴草、酸菜缸等大件。记得我当时就靠借的一辆人力三轮车,一趟又一趟地来回搬。谁叫咱为人夫、为人父了呢?累并快乐着吧!


第二次搬家:从土房又回到砖房(1999.10)
在土房住了5个月,又在附近租了一处砖房。这两处距离较近,搬家没费太多事。这期间正是我工作比较忙的时候,经常加班到深夜,一个人骑自行车跑。在东北住平房,冬季取暖是个大问题。每到秋季就得去野外搂树叶、搂柴草,找木器加工厂买板材,再一吨一吨地买煤。买煤倒煤绝对是个埋汰活,经常是把煤倒进仓房,一脸“非洲相”,头发里净是土,鼻孔淌黑泥。板材也不是拿过来就能用,把木头锯到合适长短,再用斧子劈开。别看公务员平时在办公室里读报纸、写稿子,可回到家里,这“搬运工”、“小木匠”当的一点也不差。

第三次搬家:买砖房(2002.3)
总租房也不是长远之计,得有个自己的窝啊。我们夫妻俩省吃俭用、含辛茹苦攒了5000多块钱,又东挪西凑了1万块钱,终于买了一处砖房。“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终于有个自己的家了,房屋结构啥的基本没动,墙壁粉刷一新,就住上了。住平房安全是个问题,特别是春节期间,这家那家丢东西。有一天晚上,我在家烧炉子,让妻子出去锁大门。刚打开屋门,她就大声尖叫。我手拿着炉钩子奔出去,只见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站在门口。我问他:“你是谁?你要干啥?”他说:“我找刘伟。”我说:“这一片没有叫刘伟的,你上别的地方找去吧。”那个男的就磨磨蹭蹭走了。第二天到屋外的仓房一检查,丢了一个引风机,煤仓里的两袋煤都拖到仓门口了。
第四次搬家:临时住门市房(2002.7)
2001年12月,我的工作发生变动,单位离家远了,工作也更忙,有时一周都不回家,这让我总惦记她们娘俩。当时贷款买楼刚刚兴起,我和亲友商议贷款买楼,多数人不同意,认为我家条件不具备。我说:“我是公务员,爱人是教师,都吃财政饭,虽然工资不高,但旱涝保收、工作稳定,还贷款有保障。”贷款买楼也得交首付,于是把砖房以原价卖出去了。上楼之前得找个临时周转房,在附近租了一个临街门市房。搬家时,我背着窗帘包裹的衣被,跟妻子说:“你看我像不像背井离乡?”逗得她哈哈大笑。一家三口人挤在一个不到2米宽的土炕上,翻身都费劲。加班后想睡个懒觉,过往车辆的噪音早早就吵醒。但有了住楼的希望,这点苦不算什么了。此时,我想起了郑智化的《水手》: “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第五次搬家:欢欢喜喜上新楼(2003.10)
经过权衡利弊,决定买一处厢房楼三楼,面积是68.23平方米,每平方米780元,总价五万三。经过跟开发商讨价还价,同意交一万元首付,其它的贷款。依稀记得是七一左右搬家上楼的。我俩用买房剩下的5000元,买了双人床、电视柜、衣服架、鞋柜等就上楼了。结婚时购置的廉价家具、沙发都送人了,住平房需要的斧子、锯子、铁锨、炉钩子、酸菜缸也送人了。这次搬家是最高兴的一次,东西也少很多了,没费什么功夫。由于家具少,屋里多少显得空荡,我跟妻子还是那句话“没事,面包会有的!”月供的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我当时每个月工资550元左右,第一个月还贷款就530多,生活就靠妻子的工资了。第一次缴取暖费还是感受到了巨大压力,还得借钱交。尽管如此,一家人心情还是很高兴,再也不用操心取暖和安全等问题了。我跟妻子说:“住楼跟住平房有三个好处。一是安全,不用怕这怕那了。二是卫生,没有那么多土了。三是方便,不用大冷天出去找厕所了。”其实还有一句话,我再也不用当锅炉工、搬运工、木匠了。
第六次搬家:出租楼搬砖房(2004.10)
楼房只住了一年,老司机又遇到新问题了。孩子要上小学,妻子上班距离远,身体还不好,取暖费上涨。再次召开家庭会议研究搬家,决定把新买的楼房出租,搬回岳母家平房暂住一年再定。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简难,但对我们一家来讲,没太大难。再次回到平房住,当然没有楼房暖和,在炕上趴着看老式的彩电,关闭电视总电源或者换频道都不愿意出被窝。于是我发明了“电视遥控器”,找来一个不到2米的细长竹竿,放在炕头,可以很熟练地开关电视、调节声音大小、换台,还不用挨冻。办法总比困难多,对吧。
第七次搬家:搬回楼房(2005.10)
在岳母家住了一年,孩子适应了小学生活,妻子的身体也好起来,离单位远就买了电动自行车。这次重新搬回买的新楼后,我俩是再也不想搬家了,一下住了好几年。这期间,我和妻子一件一件的先后添置了沙发、洗衣机、电冰箱,小楼房也像样了。
第八次搬家:卖旧楼买新楼租楼房(2010.6)
这一年,孩子小学毕业了,要上的初中离家远。经过这些年的折腾,日子不是太紧了,也想换个楼,改善一下居住条件。相中妻子单位附近的小区,位置很好,但楼房价格也很高,已经上涨到每平米1700多元,而且是毛坯房。经过一阵比较,我俩还是咬牙决定买,决定下半生就住这儿了。孩子开学在即,时间不等人,打算新买的楼年底才能交工。所以立即行动,一方面贴广告卖原来的厢房楼,一方面找楼房租。楼房很快就租到了,卖楼却成了漫长的历程,先后卖了好几个月。问价格的不少,看房的也不少,诚心买的不多。最终厢房楼还是卖出去了,又借点钱交了五万首付,再贷款八万元,等待入住新楼。
第九次搬家:异地搬家(2011.6)
命运总是捉弄人,本来不想换楼了,偏偏要折腾你。2010年,我参加公选,意外考取了临近市辖区乡镇政府副职,“材料狗”也算发挥特长了。在两县市间奔波一段时间后,决定给孩子转学,送到市辖区读书。转学手续办完后,孩子在哪儿吃住成了马上要办的事情。我们两口子一连几天在学校周边住宅楼区寻找出租房源,腿都走酸了。一个比较中意的房源,广告上出租两个字很大,手机号码却模糊不清。开头是138还是139,中间一个号码又像8,又像9,也有可能是6。逐一打过去,最终确认了房主,当即要求看房。楼很破旧,楼道里一股发霉的味道,但打开房门,屋里还是比较明亮。我俩商量后,决定租,立即交付定金,约定时间正式签约。
六月初,我再次搬家了,而且是从县城到市上远距离搬家。为了省心,我们收拾东西后找了专业搬家公司搬家。搬家时,我们两口子一个在屋里、一个在车前,只需指挥,不再需要任何体力劳动了。搬家公司人员业务很熟,冰箱背起来就走,抬着那些长短不齐、形状不规则的家具在楼道里如履平地,我觉得虽然花点钱,但是值。
这次搬家是真的背井离乡了,要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生活了。正式搬家前一天,我告诉母亲,把家乡的土带点,搬到新家后立即换到花盆,既不忘养育我的家乡,又希望自己从此在这里扎根。搬家那天的午宴,我心情很激动,改编了艾青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但还保持了乐观态度,给亲朋挚友朗诵了东北方言版《再别康桥》。“我傻了巴叽地走了,正如我飚的呼的来,我得瑟得瑟衣袖,不带走一嘎达云彩。”此时,我又想起了郑智化的《水手》歌词“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
第十次搬家:小区间搬家(2012.6)
2012年3月,房东来电话着急要回来,我俩又开始了搬家的准备工作,上网发求租广告查出租信息,到住宅小区找租房信息。经过一周多时间努力,找到一个房源,年租金7000元,只是位置有点偏远,距离孩子学校四个街区。正在犹豫之间,朋友又介绍一个学校附近房源。中午就去看房,基本上是新房,94平方米,精装修,热水器等各类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但是租金比较高,年租金一万元。虽然我当时工资涨到2700元了,但相当于4个月工资,压力还是很大的。我俩当时答应房主尽快给答复。晚上下班后,我妻子笑嘻嘻地说:“一下午想好没有,租哪个?我有想法了。”她接着说了两条我无法反驳的意见:“一是现在孩子上初二,下半年上初三,学习肯定累,家离学校近肯定好。如果学习成绩上去了,如愿考上一中,那就省的不是3000元了;二是我这些年净跟你搬家折腾了,看了这么好的房子,虽然咱们暂时买不起,我也想住一年。”我听完差点眼泪掉下来了,就跟妻子说:“马上给房主打电话,明天交定金。”
虽说我的家现在依旧还在一个出租房里,但经历了十次的搬家,让我有了心爱的妻子、懂事的孩子、工作上的进步。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我会时常想起,当初一家三口挤过的土炕,那一吨一吨买来的煤、那瓦亮的酸菜缸、我发明的手动遥控器……,尽管我的搬家还在继续,但只要有了家,房子还会远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9-22 06:5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