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发表《做好准备,中国和俄罗斯:美国海军正在为核潜艇建造“超级”鱼雷》的报道,称美军正研发MK48重型鱼雷的升级版,拥有更新的推进装置、多种弹头和更远的投射距离,该款新式鱼雷可以对付美军的假想敌的现代化潜艇。各国至今依然在不断对鱼雷更新换代,其目的是获得更快的航速、更远的航程、更大的威力、更高效的命中能力。现代鱼雷有何特色?各国又有什么新式型号?
问世渊源 从水上爆破筒到水下导弹
鱼雷的前身是“撑杆雷”,诞生于距今约200年前。“撑杆雷”的形式是用一根长杆,一头固定在小艇的船头,另一头绑上炸药。使用时,小艇冲向敌舰,用撑杆顶着炸药撞击,引爆炸药将敌舰炸沉炸伤。显然,这种“撑杆雷”有点儿像海战中的爆破筒。其缺点非常明显:小艇必须冲到敌舰肚子下面才能引爆,小艇很容易被敌舰击沉,也有被爆炸波及的危险。
1864年,奥匈帝国的卢庇乌斯舰长在“撑杆雷”上装了发动机和螺旋桨,使得雷身可以在水中行进,撞击敌舰。这就解决了“必须抵近爆破”的缺陷,但自带动力的“撑杆雷”无法控制方向,基本一发射就打偏,所以并不实用。1866年,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黑德在前述发明的基础上,研制出第一枚真正的鱼雷。该鱼雷除了用压缩空气发动机驱动单螺旋桨前进,还能通过液压阀操纵尾部的水平舵板,控制鱼雷的深度。因为形状像一条鱼,所以被称为“鱼雷”。那时的鱼雷射程不过几百米,速度则只有每小时11公里,比孙杨游泳快不了多少。
1904年,美国人用蒸汽发动机代替压缩空气发动机,使鱼雷的航速提高至每小时65公里,航程达2740米,比半个世纪前提高了好几倍。1938年,正积极策划二战的德国,在潜艇上配备了无航迹电动鱼雷。它不会像蒸汽动力鱼雷一样,因为排出蒸汽而形成明显的航迹,从而更加隐蔽。到二战中期的1943年,德国又研制出单平面被动式声自导鱼雷。这种鱼雷安装了声呐设备,发射出去后可以根据敌舰的噪声而自动修正航向。二战末期,德国又发明了线导鱼雷。这种鱼雷尾部拖有一根长长的导线,发射后舰上的成员可以通过导线对鱼雷进行控制,从而进一步提升命中率。二战结束后,鱼雷技术进一步提高。1960年美国研制出 “阿斯罗克火箭”助飞鱼雷(又称反潜导弹)。它由火箭运载,飞行至预定点再入水,可以自动搜索、跟踪和攻击潜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鱼雷上开始部署微型电脑,改进自导装置,从而使鱼雷逐渐“智能化”。此时的鱼雷速度已经提升到每小时100公里左右,航程更是高达50公里,其威力比起20世纪初的鱼雷又上了不止一个档次。各国至今依然在不断对鱼雷更新换代,其目的是获得更快的航速、更远的航程、更大的威力、更高效的命中能力以及根据战术需要而附加的其他现代化功能。
美制鱼雷 重型鱼雷不断升级
美军对鱼雷的研发,在二战前期落后于日本,但一旦意识到鱼雷对于综合海战能力的重要性,美国强大的军工研发和生产能力迅速展现出来。对于今日的美军而言,水面的航母编队独步全球,相应的最大威胁就来自假想敌神出鬼没的潜艇部队。为了加强对敌方潜艇的狙杀能力,美军的鱼雷也不断推陈出新。
当前,美国海军装备的MK48重型鱼雷,最早于1962年开始立项,到1972年正式服役。40多年来,该鱼雷不断升级,先后形成了0、l、2、3、4、5、ADCAP、6、7共9个型号。其中早期的MK48-1型鱼雷单价约50万美元,1984年的Mk-48-4单价98万美元,1988年定型生产的Mk-48ADCAP的单价高达200万美元以上。
冷战结束后,美军继续升级MK48。2002年研制的Mk-48-6型鱼雷采用了兰金闭环发动机,进一步降低了噪声。同时还可以下载新的作战软件来实现数据更新。而在2006年开始由美国和澳大利亚联合研发的Mk-48-7型鱼雷,则进一步增强了对静音潜艇的索敌与攻击能力。
目前美军的鱼雷以6型和7型为主。MK48鱼雷既能用于对付水面舰艇,也能对付水下潜艇,具有智能化的先进制导。鱼雷长5.85米,直径533毫米,重量1582千克。其系统功率500马力,最大航速可达每小时110公里,航程46公里,最大航深1200米。由于航速高、潜水深度大,即使是高速的潜艇或舰艇也难逃脱。鱼雷的战斗部可装炸药100千克至150千克,只要命中一发,便可击沉一艘大型潜艇或中型水面舰艇。在演习中,甚至能将3000吨级的护卫舰直接炸成两段。
前不久美国媒体叫嚣要“中俄当心”的,据称是在7型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功能。据估计,改进方向包括优化鱼雷的排气方式减少阻力、升级宽频声波声呐接收器和放大器零件以提高其接收频宽、升级通用宽带先进声呐系统以使其更灵敏、扩大其内存和处理器吞吐量并降低噪音提升反应速度、升级自动燃料推进系统扩大其攻击航程等。
俄制鱼雷 诸多成果暴力美学
俄罗斯海军在鱼雷方面有很好的历史传统,取得诸多研发成果。二战期间,苏联多次用53-39型热动力鱼雷对抗德国海军。冷战时期面对绝对优势的美国水面舰艇部队,苏联更是大力发展潜艇和鱼雷,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1973年研发的650毫米的远程高速鱼雷即53-65型鱼雷,采用超浓度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其射程可达100公里,并具备独特的尾流攻击模式,可通过传感器捕获敌舰在水中产生的尾流,如同海蛇跟踪水流,追击敌舰。这种鱼雷至今仍对美国海军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为它意味着现有的鱼雷反制措施很难起到作用。为此,美军专门研发了一款“反鱼雷”鱼雷(ATT),用于防备这种大杀器。但到底这种防护有多大效果,或许只有实战后才能说清。
今日的俄军在鱼雷方面仍未停止探索。俄罗斯最新的UGST型鱼雷安装了新式的导引头和推进装置,在航程和航速方面不逊于美国的MK48型鱼雷,综合性能指标甚至超过西方同类产品。俄罗斯新近研制的DST-96超大型反舰鱼雷,其最大发射深度为1000米,探测距离达20000米,可在水下2至3米冲至舰艇龙骨三分之二处爆炸,对舰艇造成致命一击。
此外,俄罗斯在冷战后更研制出了新型火箭助飞鱼雷“飑”系统。这款武器简单说就是在鱼雷上安装火箭发动机,先在空中飞行,到达指定攻击位置后再入水发动袭击。据称其在空中的速度高达1.6倍音速,即时速近2000公里,落入水中后的攻击距离则高达10公里,且噪声低,可实施隐蔽攻击,对现代大型潜艇构成致命威胁。
俄罗斯海军对鱼雷的探索充满暴力美学。据美国《国家利益》网站1月的报道,俄罗斯在上个世纪还研发了一款VA-111“暴风”超空泡鱼雷。这款鱼雷直径533毫米,携带460磅的弹头,最大航程近7公里。它采取的不是传统的螺旋桨或者泵式喷射推进器,而是火箭发动机。不但拥有超强的动力,而且“暴风”引导火箭排放的高温气体,将鱼雷前方的海水直接煮成蒸汽,从而在鱼雷前方形成了一个气泡,使得鱼雷遭遇的阻力大幅度降低,这就是所谓“超空泡”现象。这样,“风暴”鱼雷的最大时速可以达到300多公里,是传统鱼雷和舰艇速度的好几倍。这样一款水下杀器,足以改变海战的态势。当然,超空泡鱼雷也有缺点。由于噪声极大,它非常容易暴露自己及发射潜艇的位置。同样由于噪声,它无法采用声呐制导系统,因此准确性大打折扣。不过,西方军事科学家对超空泡鱼雷也很感兴趣。
神出鬼没的鱼雷如果加上无坚不摧的核弹头,结果如何?近年来有西方媒体披露,俄军可能在研制一款称为“Status-6”的战略核鱼雷。据披露的细节,该鱼雷可破坏敌方海滨区域的重要经济设施,并通过大范围的放射性污染对敌国领土造成毁灭性打击,使其长时间无法进行军事、经济或其他活动。据称,这款核鱼雷长约24米,装备有核反应堆提供动力,射程可达数千公里,并能携带100吨的弹头。这与其说是鱼雷,不如说更像是水下的洲际导弹或者自杀性无人核潜艇。它可以千里迢迢地穿越浩瀚的大洋水下,到达敌方海岸,然后引起一场核爆炸,夷平敌国的港口。有观点认为,俄军之所以研制这种能从海下发动核战争的大杀器,是因为美军在东欧多地部署弹道导弹防御设备,使得俄军原有的战略核武器系统遭到遏制,从而破坏了全球核平衡,而普京总统则需要新的核战略武器来达成一种新的均衡。
德制鱼雷 长程奔袭精确导航
德国在二战时期曾经扮演“鱼雷达人”的角色,如今依靠其先进的军工系统,依然在鱼雷研发界占据一把交椅。
近期,德国阿特拉斯电子公司的DM2A4的最新改进版本SeaHake mod4,在原有的DM2A4上加装了两组电池,依靠其独特的推进和电池技术,使得射程达到140公里,比现代重型鱼雷通常达到的射程多了差不多50%,成为世界上射程最远的常规鱼雷。
这款新型鱼雷除了射程增大,还具有新的导航和通信技术,从而实现了极其精确的导航和全射程控制。该款鱼雷可用于海上平台和陆基平台的部署。当然,也有评论者认为,一味去加长鱼雷的射程其实毫无必要,因为140公里已经超出了潜艇的索敌范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