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依旻驚人 于 2017-5-29 12:46 编辑 - q$ b7 h0 o) m4 P. b1 `, }
! Z8 P8 `3 D9 U1 w( O/ N. z0 y4 d
小弟我自學生時代愛讀史,研史;今日我來點評《二十五史》云云:: ]9 T% z+ e9 C5 d4 @- a
; a1 {' o' L0 b# O
1.《史記》西漢·司馬字長(諱遷) 撰: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其地位不可撼動:古代學士將專治《太史公書》列為學科,有人說:《史記》不是史,而是一部涵蓋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 y' W" h: v% ^2 h% ]% _7 ?& Y
* C) q9 \2 y: t# N/ x2.《漢書》東漢·班孟堅(諱固)撰: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修撰者以大漢正統者代理人身份修撰,多用古字,較難讀。有許多人物的姓氏极其罕見,後世史志已不見。
0 Q$ T* U0 p- `9 z6 C0 V% @0 y5 @ S8 F3 i( K
3.《後漢書》南朝宋·范蔚宗(諱曄)撰:修撰者出身南朝世家大族,又擅長文學。個人以為:《後漢書》是前四史,乃至《二十五史》中最有文采,文學色彩最濃的一部。體例上將皇后列入本紀,增加《列女傳》和許多類傳;《安息傳》《大秦傳》是正史中對安息帝國,羅馬帝國的最早記載;《天竺傳》是正史中對古印度的最早記載;《交趾傳》是正史中對越南北部的最早記載。
! b3 N: D X4 M5 k% d5 {
9 @3 }; N6 H) F2 z4.《三國志》晉·陳承祚(諱壽)撰:因為三國文化的普及,三國演義的熱絡。這部影響很大,因為修撰者親身經歷三國故事,有實錄精神;加之裴注,敘事詳實,文筆生動。《魏志·倭傳》是正史中對日本的最早記載;《吳志·士燮傳》保存漢末三國孫吳政權對越南北部的統治資料。
* p0 |5 E% u2 s0 }4 Q# z$ w+ p( l9 r: \; P
5.《晉書》唐·房喬(諱玄齡)撰:與《後漢書》一樣,博採眾長,刪繁就簡,修撰而成。又距離王朝覆滅二百餘年,立論較為公允,體例上也較完善,史料豐富。競為綺艷,不求篤實,好記載靈異之事。三十卷載記記錄五胡十六國史跡;《天文志》記錄了中國古代最早宇宙理論;卷五十九《八王列傳》將八王合為一傳,很得體。+ S* o+ k3 H) ^! B8 Y
5 H5 j2 R7 H( b8 j6 f8 O
6.《宋書》梁·沈休文(諱約)撰:與《後漢書》修撰者范蔚宗一樣,沈休文亦是文壇領袖。書中多錄入辭賦奏章,《志》的篇幅約佔一半,史料豐富,溯至上古,較有價值。《良吏·杜慧度傳》保存晉末至劉宋時期交趾的史料;《林邑國傳》保存正史對越南中南部的最早記載;《索虜傳》保存南朝劉宋記錄北魏政權的史料。5 R" H! m5 L( a, `+ ~; Y2 u4 M
0 c/ f2 t& A! r' S1 A, P7.《南齊書》梁·蕭景陽(諱子顯)撰:修撰者是南齊皇族後裔,敘事老練,文字簡潔。《魏虜傳》保存南朝蕭齊記錄北魏政權的史料。和《宋書》比,敘事與載文并重;不似《宋書》,過於載文。
6 p; h9 Z5 Q- c. g* N) ]6 h3 t" @4 x. N( N- H
8.《梁書》《陳書》唐·姚伯審(諱察) 姚簡之(諱思廉)父子撰:避免華麗辭藻,追求篤實史風較值得讚譽。相比之下:《梁》較為詳實,內容充實;《陳》過於簡略,但是在總結陳朝興亡得失方面,很簡潔到位。" D3 \7 ~* u5 T w8 Q
, x# S8 I( ~" O; Y9 R
9.《魏書》北齊·魏伯起(諱收)撰:體例上創造《序紀》,設立《僭偽列傳》記載五胡十六國及南朝政權,《波斯傳》是正史中對波斯的最早記載;《釋老志》記錄佛道兩教的資料。修撰者有意顛倒是非,扭曲史實,世人謂之“穢史”。
9 w( C7 p n' ]' C8 \4 h! T* {" Y4 ~$ p5 p5 {1 D W9 \% }9 `* T
10.《北齊書》唐·李重規(諱百藥)撰:北齊歷史,頗為雜亂。《北齊書》既記錄帝王將相興衰成敗,又保存不少民風世情的史料。既然如此,我尤重之。+ v8 V# g* f6 L2 ^$ `$ l
* U: e- Y; p8 J/ C0 d
11.《周書》唐·令狐德棻撰:《周書》文雅,《齊書》污穢。《蕭詧傳》記載北周附庸政權後梁歷史,詧字理孫,梁昭明太子長子,可補《梁書》不足;《突厥傳》是我國正史對突厥的最早記載。
[" `' q2 z/ G. {' H: H b
6 B! F! L: L. u ?12.《南史》《北史》唐·李遐齡(諱延壽)撰:南宋大儒朱元晦(諱熹)曾經說過,《南北史》除了《資治通鑒》採信之外,更像一部可笑的小說。
+ I% [! G1 R1 C! `+ f% Y# I/ V
4 |, E% ~8 E! w13.《隋書》唐·魏玄成(諱徵)撰:唐朝人修前代正史,正為借鏡。修史頗為嚴謹,文字精煉。《宣華夫人陳氏傳》有些類似言情小說,《志》遠溯漢魏,可補梁陳,北齊,北周正史無志之缺憾。《列女·譙國夫人冼氏》記載南朝時嶺南少數民族史料,《南陽公主傳》記錄隋氏家事。: g0 U" Y( b4 n! W. X6 N1 z( Y
* i! L' j5 O2 p3 g5 f7 q: q14.《舊唐書》後晉·劉耀遠(諱昫)撰:修撰匆促,史料保存原始面目。但頭重腳輕,中後期較單薄。
- q- i( x k, l ~& R
% E* H2 v* P6 y2 u15.《新唐書》宋·宋子京(諱祁) 歐陽永叔(諱修)撰:與《舊》相比;《新》在志表上下了很大功夫,列傳類目也更為清晰,尤其增加N多中後期史料,對於我們了解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提供一手資料。
+ F- ?# R' \! U4 c' F! s; k+ N) F( O! l! ^8 {
16.《舊五代史》宋·薛子平(諱居正)撰:優缺點與《舊唐書》同,最可笑得是考證五代皇帝祖先(梁太祖,晉高祖等),竟然追溯至遠古(舜司空朱虎,春秋衛國大夫石碏之後裔)。
* r" ]3 R( d9 a8 S: ?! M) h6 R8 N+ u+ ], i2 E3 e6 c
17.《新五代史》宋·歐陽永叔(諱修)撰:在本紀,類傳上下了很大功夫,設立《世家》,記載十國政權故事。缺點是消去《志》,刪去大量奏章文章。文字簡潔,直追《史記》。
/ S& r0 v1 b* @$ K Z
+ D. x# c9 _- o0 D3 r2 G18.《遼史》《金史》《宋史》元·脫脫撰:《遼史》簡略,但是敘事點出真相;《宋史》繁蕪,敘事記錄頗迴護;《金史》行文雅潔,敘事簡括,稍為可觀,史料剪裁與評述頗得當。
8 j" O; ?6 s3 |' Y
( V6 L) c/ U5 [# K. K, `5 D$ K19.《元史》明·宋景濂(諱濂)撰:修史時間過於倉促,很不完備。《本紀》史料豐富是一大特點,文之陋劣,無如《元史》者。修撰還是為皇明奉天承運提供政治的需要。
' g8 {- J" e5 G* A+ u7 u( Q- F$ B/ l
20.《明史》清·張衡臣(諱廷玉)撰:因為黃太沖(諱宗羲)和萬季野(諱斯同)之努力,史料鳩集,體例確立已經非常完備。修撰后一幫文人為了阿諛諂媚清高宗,居然故意留下二十餘個錯別字,讓今上修改;最終乾隆帝也未更正,至今這二十餘個錯別字仍然留存在典籍文獻內。就是不將南明諸帝事跡入本紀,僅散見列傳,還支離破碎,這點還不如元朝修《宋史》。但《明史》之完善是史家都認同。
: a: {0 {/ P* V) d/ z0 `
1 @. h4 b8 E5 k2 q% O/ C21.《清史稿》民國·趙公鑲(諱爾巽)撰:修撰者多是清朝遺老遺少,與歷代正史不同:《清》是惟一站在滅亡之清朝立場上敘事記人評論,而非站在民國立場上。這一點是最大的特點。歷代正史修一代正史,都是站在新王朝立場,貶低前朝而修撰。# Z( r3 C9 U ^# r$ J; P
" ^5 I @2 Q" i7 @$ |% p. Q. p( y
希望小弟的文字能讓愛好中國歷史的朋友,得到一把開啟中國歷史大門的鑰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