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458|回复: 0

塔楼:东轻厂的缩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4 20: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静波

   
      上世纪80年代,我曾是平房区邮电局一名年轻的邮递员,负责为一家国有大工厂投递报刊,这家企业就是全国闻名的东北轻合金加工厂。
    每天下午,我经过九号路,骑着自行车走过一条通往厂区宽敞笔直的柏油路,驮着两邮袋满满登登的报刊前往东轻厂报刊发行站。发行站位于东轻厂办公主楼,主楼外观是砖红色的。办公室每个房间的举架很高,厚厚的木质地板,完全是前苏联的建筑风格。类似这样的老式办公室,在老电影《铁道卫士》、《徐秋影案件》中可以看到。发行站的楼上是厂长办公室和各工作部,工人们都习惯地叫它“塔楼”。“塔楼”的塔尖酷似克里姆林宫的塔尖,树木掩映下的塔楼显得蔚为壮观,可称为平房区地标性建筑。尉健行、鲁光、张日新等几代厂级领导曾经在这里留下了难忘的足迹。
    塔楼,东轻厂的象征。国家“一五”期间,原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中的两项,是建设我国第一家铝镁加工厂。1952年2月4日,陈云同志为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起草了《审查一个工厂初步设计议定书的报告》。报告有这样一段文字:“哈尔滨铝合金加工厂是一九五一年一月委托苏联设计的,年产铝合金一吨。”这篇报告载入1984年出版的《陈云文集》。此报告并经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笔阅定后,新中国第一个铝镁合金加工厂开始在哈尔滨筹建,确定为哈尔滨一〇一厂,归属冶金工业部。
    当时的平房地区,还是一片风吹草低,牛羊稀落的荒原。除了农民耕种的土地,就是侵华日军731部队细菌工厂炸毁的建筑留下的废墟。据当时建厂老职工回忆,郊外野鸡飞、兔子跑,还流传“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民谣。据说,一年冬天,野狼把站岗警卫员的皮大衣给咬坏了。
    最初工厂选址,选定为731部队细菌工厂所占有的大部分旧址。建厂初期,人们还能见到细菌工厂留下的“炼人炉”及细菌实验研究的场地。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731部队溃逃前企图销毁罪证,炸毁全部建筑,将染有鼠疫菌的老鼠放出,至使1946年平房地区发生鼠疫。
   “塔楼”是1954年按照苏联专家设计的图纸建设的。建厂时,无论基建工人还是工厂职工,除了对公共设施采取统一的防范措施之外,每天都要穿上长筒过膝的白布袜子,并扎紧袜口,防范跳蚤钻到身上。哈尔滨市曾派出一个医疗防疫站,专门为驻厂职工的身上喷洒消毒水,防止鼠疫传播。
    1954年4月10日那天,厂区土木基建工程开工,哈尔滨市长吕其恩挖了第一锹土,张日新厂长和苏联专家组长马里切夫依次铲土。工人们昼夜施工,开足马力,情景令人难忘。电影《创业》主题歌“晴天一顶星星亮,草原一片篝火红”,也正是一〇一厂创业时期的写照。以至于几十年后,那些老工人回忆起当年创业激越壮阔的场面,依旧心潮澎湃,荡气回肠。
    建厂初期,职工生活条件十分清苦。据说,原东北有色局冶金处处长、时任一〇一厂负责人张日新带领大约30个技术工人,在这片荒原上艰苦创业,风餐露宿。他们住在一栋用木板钉做的鱼鳞木板房,还有两栋土坯房。木板房夏天闷热,冬天冷飕飕的。木板床白天卷起行李当办公桌,晚上撂下行李卷睡觉。床底杂草丛生,雨天湿漉漉的返着潮气,下大雨棚顶漏雨。工人就餐时在细菌工厂酿酒的房子里站着吃饭,一人只有一个饭碗,饭菜都盛在一个碗里。有的职工舍不得进食堂,每周回市内从家中带上几个窝窝头、咸菜之类。冬天水缸结冰,工人们用带着冰碴的凉水刷牙。职工结婚也很简朴,不像现在大办酒席,沸沸扬扬。在借来的教室里举行婚礼,再花上十几元钱买些糖果、瓜子和烟卷就算操办完婚事。有的亲朋好友赠送大镜子、暖瓶等纪念品就很满足了。爱打扮的年轻女职工,也不过身穿料子裤子,上衣还是棉布的。那时一碗高粱米饭三四分钱,一个素菜七八分钱,一个月的伙食费七八元。生活条件虽艰苦,但职工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热情蓬勃向上。
    50年代初的平房地区,交通很不方便,公共汽车不通往市内,终点是“义发源”。车少人多,乘车往往要排队一两个小时。寒冷的冬天,等车的职工全身都冻透了。住在市内的同志遇到雨天需要步行赶回厂里,或乘坐火车到平房火车站,再步行十几里路返回工厂。晚上赶不回来,就在火车站过夜,第二天回厂里上班。那时北厂还没有饭店,只有一个临时搭建的食堂,职工错过开饭时间只好啃凉馒头。
    1956年10月,一〇一厂基本建设竣工。11月5日,黑龙江省委书记欧阳钦在厂区门口剪彩。此时,该厂职工已有近400人。
    荒原城堡废墟上,骄傲地崛起共和国第一家大型铝加工厂;一片荒蛮的土地上矗立起崭新的厂房。一〇一厂开工生产的第一张铝板,不仅是新中国的第一张铝板,也开创了新中国铝加工事业的先河。
国产第一架飞机、第一枚导弹、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神舟”号宇宙飞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均由东轻厂提供的优质铝材作为专用部件。东轻厂做到了“下至锅碗瓢盆,上至人造卫星”,所用的铝镁材料都能供应,东轻厂为共和国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经视察东轻厂,成为东轻人的骄傲。1962年6月18日,老工人任高怀与周恩来总理握手时的情景成为令人回味。那天,任高怀在120车间门前老早就迎候周总理,周总理上前与他握手,问他多大年纪了?任高怀说:“属狗的。”周总理高兴地摇着任高怀的手:“啊!我也是属狗的,咱俩同岁。”当年工厂的一位警卫人员回忆,厂里既没有组织职工出来迎接,也没有群众阻拦,群众是自发的,是出于对周总理的尊敬和热爱。
    光阴荏苒,往事如风。社会主义建设激情燃烧的火红年代已经成为浓墨重彩的历史。
    塔楼,凝聚着东轻人的智慧和汗水,记载着 “一五”时期一座大型国有企业崛起的非凡历程,见证了被誉为“祖国银色支柱” 的辉煌过去。
    塔楼,一个时代的缩影和记忆。
    2015年3月10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12 02: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