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746|回复: 2

濒临死亡体验之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7 19: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09-06 10:55:07
6月27日,俄罗斯媒体披露惊人新说,一位名叫雷蒙·莫迪的人对4000个有过临床死亡经历的人们进行了调查,发现濒临死亡时人类会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
  原来早在20世纪初,一个叫做伯恩特的德国医生就曾下过决心,要弄明白人们死后的感觉是怎样的,详细对曾徘徊在生死边界的人们进行了调查后,他发现死而复生的人们在进**亡世界后首先体验到的是一种强烈的欣喜之情。
  一位名叫阿诺德的人曾掉落到阿尔卑斯山的峡谷中,在下跌了300米后,他的身体落在树枝上,并在生死边缘徘徊几天之久。他回忆说:“我觉得自己下坠的过程很长很长,我感到一阵强烈的欣喜,我一生中从来没有过那么好的感觉。”
  据莫迪介绍,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一个人能够在一秒钟的时间里回忆起整个一生中发生的所有事情。一位司机回忆说,当他的卡车从桥上掉下去时,他“想起了一生中所有的事情,栩栩如生,和真的一样。
  我想起自己两岁时怎样跟在父亲身后走在河岸上。”
  “我想到5岁时我的玩具车怎样被弄坏了,我还想到第一次上学时我怎样号啕大哭。我记起上学时所在的每一个年级,教过我的每一个老师,然后我的记忆进入了成年后的日子。我在一秒钟之内看到了所有这些景象,然后一切都结束了,我的卡车已经完全坠毁了,但我居然安然无恙,我从摔碎的挡风玻璃框中跳出来。”
  “我能想起自己看到的所有景象,这要花15分钟,可是当时所有那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一秒钟之内。”
  濒死体验在东西方同样存在,而且具体内容惊人的一致。
  这种看似玄妙的濒死体验并非只在西方存在,我国神经医学专家也曾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天津安定医院的冯志颖和刘建勋教授曾随机选取100位唐山地震中濒临死亡,后经抢救脱险的截瘫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这些濒死体验有半数以上有躯体陌生感,思维特别清晰,身体异常,仿佛是梦幻,走向死亡感、平静和宽慰感、生活回顾或“全景回忆”及思维过程加快的体验。可见关于人的濒死体验东西方体现出惊人的一致。
  据报道,心理社会学家肯尼斯·赖因格将临床死亡后经过救生法抢救又死而复生的人叙述的这种奇特的濒死经验基本归纳为五大阶段。
  第一阶段,安详和轻松。持这种说法的人约占57%,其中大多数人有较强的适应力。觉得自己在随风飘荡,当飘到一片黑暗中时,心理感到极度的平静、安详和轻松。
  第二阶段,意识逸出体外。有这种意识的人占35%,他们大多数觉得自己的意识游离到了天花板上,半空中。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的身体形象脱离了自己的躯体,这种自身形象有时还会返回躯体。
  第三阶段,通过黑洞。持这种说法的人占23%,他们觉得自己被一股旋风吸到了一个巨大的黑洞口,并且在黑洞中急速地向前冲去。感觉自己的身体被牵拉,挤压。这时他们的心情更加平静。
  第四阶段,与亲朋好友欢聚。黑洞尽头隐隐约约闪烁着一束光线,当他们接近这束光线时,觉得它给予自己一种纯洁的爱情。亲朋好友们都在洞口迎接自己,他们有的是活人,有的早已去世。唯一相同的是他们全都形象高大,绚丽多彩,光环萦绕。这时,自己的一生中的重大经历在眼前一幕一幕地飞逝而过,其中大多数是令人愉快的重要事件。
  第五阶段,与宇宙合而为一。持这种说法的人占10%,刹那间,觉得自己犹如同宇宙融合在一起,同时得到了一种最完美的爱情。
  濒死体验出现的原因尚未查清,各国各学科专家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
  人体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种种感觉的出现呢?学者们却一直众说纷纭。瑞士日内瓦大学医院的神经病学家奥拉夫·布朗克在对一位43岁有癫痫病的妇女进行手术时发现,角脑回是大脑中复杂的部分,其功能之一就是身体与空间的感觉,告诉大脑,身体处于空间的什么位置。布朗克认为,当角脑回不能正常地处理视觉和身体感觉信息时,就会出现脱离肉体的幻觉,也就是使人感觉到自己在自己的身体之外,“看”到自己。不过他只对单一病例上作了观察,所以他未宣布所有“脱离肉体”的经历都与角脑回有联系。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苏德伯雷的劳伦提亚大学的神经病学家麦克·佩辛格,对志愿者的右颞叶用柔和的电磁辐射刺激,受验者都说看见了亮光,于是提出濒死者看到亮光是由于大脑右颞叶受伤所致。一些科学家认为,有亮光的感受是由缺氧症造成的。缺氧症可影响连接眼睛和大脑之间的光感神经。
  还有的科学家提出濒死体验五大阶段是在濒死之际,人们短时间内的主观体验。第一阶段是濒死者的个体防卫和保存的本能。在死亡的威胁下,过度的悲伤、恐惧会加速人体能量的消耗。第二阶段是濒死者不愿死亡,试图从感觉上否认已经跨进了地狱大门,象征性地逃避体内痛苦。第三阶段是濒死者诞生记忆的复苏,黑洞的穿过经历是出生时通过母亲产道而被来到人间的象征。第四阶段是濒死者的自我安慰和幻觉性满足,重复自己的一生使自己得到一种与世永存之感。而与亲朋好友的欢聚,则是对死亡恐惧的退避反应。第五阶段是濒死者自身潜在的知识域的发掘,它是人体中的灵感反应的特殊表现形式。
转自网络
佛罗伦丝·科恩静静地躺在手术台上。对医生来说,清除心血管堵塞是一个简单的操作,不需要全身麻醉,只让她昏昏欲睡即可。但当手术完成,佛罗伦丝开始恢复知觉后,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悉尼圣文森特医院里,心脏病医生站在佛罗伦丝的床前,问她感觉如何。

  “非常棒。”佛罗伦丝说。

  或许是注意到她的关键生命体征正在发生变化,医生又问了一遍。

  “糟透了。”佛罗伦丝说。

  片刻后,佛罗伦丝心跳骤停。她回忆说,铃声和警报器声大作,有人压她的胸部。但是,这些片段和之后发生的记忆中的情景相比,要模糊得多。她躺在手术台上,周围是医护人员,但她却不在身体里,而是飘在

天花板附近,注视着下面的动静。她看到床上自己的身体穿着一件绿色睡衣,中间裂开。“我大声喊叫,‘别割我。我还活着。’”她看到了一束锥状白织灯光。漂浮着的她迅疾窜向锥尖……一切归于虚无。
  这是20年前的事了。“我觉得太诡异了。我不喜欢提起它。那是你所能想象的最白的光。那不是一个梦。它仍然非常非常清晰。”佛罗伦丝说。

  佛罗伦丝的经历就是通常所谓的濒死体验。奇怪的是,她的经历和典型的濒死体验不同。其他的濒死体验者不但有“灵魂出窍”的离体体验,能看到亮光,还能看到一个隧道、已故亲属和神灵,甚至能飞速地回顾一生,把过去的喜怒哀乐重新品尝一遍。虽然知道自己将要死亡,但对生活的一幕幕全景式回忆却让他们有一种愉快的感觉。当被告知还不到死亡时间时,他们重新回到了躯体里——大多数时候是从头顶进入。濒死体验毫不模糊,相反,它让人觉得比现实更真实,不管有多么的离奇。经历过濒死体验后,多数人对死亡也变得无所畏惧了。

  濒死体验的争论焦点不是它是否发生过,而是它到底是什么

  研究结果表明,心跳停止后又复苏的人群中,4%—18%有过濒死体验。研究者分裂成两大阵营。第一阵营认为,濒死体验是大脑缺氧后发生的一种纯粹的生理现象。“濒死体验完全没有任何神秘的地方。许多人把它往宗教、超自然现象上附会。濒死体验能被科学地解释这个事实让它的神秘性荡然无存。”美国明尼苏达地区睡眠障碍中心主任马克·麦哈维说。对该阵营的科学家来说,任何企图跨越传统科学的边界,涉足濒死体验,研究身心二元性的尝试,都是浪费时间。

  第二阵营坚称,没有任何纯粹基于大脑运作的理论能够解释濒死体验的一切,应该研究意识不依赖物质大脑,独立存在的可能,最起码意识也比现在所认识到的更复杂。“虽然神经化学和心理学能部分解释濒死体验,但它的发生有更多的神秘机制,这是目前还不能找到的。”美国奥克兰精神病学家卡尔·简森说。和简森持类似观点的科学家认为,在目前有关大脑研究的框架内,濒死体验不应该发生,但却发生了。现在的任务是建立新的模式,用之解释濒死体验。

  去年,在法国玛尔提格举行的首届濒死体验国际医学大会上,8位与会者把自己描述为“一撮献身于不同科学领域的医师和研究者”。他们发表声明称,濒死体验极其丰富和复杂的内涵不能被仅仅简单地视为幻觉,“科学家们希望能在毫无偏见的情况下,研究人类意识的本质”。

  濒死体验远不是现有的经验数据所能解释的。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人的心脏停止跳动后,由于供血切断,脑功能会急剧下降。心率和脑输出数据显示,在心跳停止的短短10多秒内,脑电波变平了,这意味着大脑关停了。长期致力于研究濒死体验的荷兰退休心脏病专家皮姆·劳梅尔,把这种状态下的大脑比做一个拔掉电源的电脑——不能产生幻觉,也不能做任何事。

  然而,许多研究者相信,正是在“切断电源和重启”这段间隔期间,濒死体验发生了。“只有无视大量的实证数据,现有的神经生理模式才能解释濒死体验。”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知觉研究部主任布鲁斯·格兰森说。

  在对待濒死体验上,劳梅尔多年来一直认为它的发生基础完全是物质的。但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当劳梅尔看到由美国医生雷蒙德·穆迪撰写的第一本有关濒死体验的著作《来生》后,他的看法改变了。1988年,劳梅尔开始研究344名心跳停止后的“复活者”,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文章称,18%的“复活者”能够回忆起他们即将死亡时的部分细节,7%是深度濒死体验者。

  研究还发现,濒死体验与生理、心理、医药作用无关。“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医学方面的因素并不能够解释人在濒死时的经历。”劳梅尔说。至今,劳梅尔仍然不能解释,为什么只有一小部分患者有濒死体验,而大多数没有这种感觉。“如果濒死体验是由缺氧造成的,那么所有复活者都应该有这种经历。”

  几年前,劳梅尔退休后,集中精力研究濒死体验,到全球各地演讲,挑战现有科学。大部分神经学专家认为,意识只是大脑的“副产品”,它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在我看来,大脑不能产生意识,它只是用来供我们体验意识。”劳梅尔说。“大脑与意识的关系,就像是电视机与电视节目一样。打开电视机,你就可以看到电视节目——电视机只是‘接收设备’,大脑也一样;关闭电视机,你就什么也看不到,但是节目仍然存在——无论大脑是否工作,意识应该都存在。”

  第一阵营想方设法强化濒死体验基于物质大脑的理论,并给出了可能的解释:生存是我们人类最强大的本能。当心跳停止,供氧被切断时,大脑进入全力防御。随机生成的神经递质如洪水暴发,记忆储存颞叶释放出无数图片和感受的碎片。回顾一生的体验或许是大脑为了摆脱危机,疯狂地扫描其记忆银行的结果。看到亮光和隧道可能是大脑相应部位损伤引起的,而愉快体验则可能是极端危险触发了神经反恐慌机制。

  用“虚拟现实”技术制造出“灵魂出窍”

  至于濒死体验中最奇怪的离体体验,伦敦大学学院的神经学专家亨里克·艾森2007年8月发表研究报告称,已在实验室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成功地复制出“灵魂出窍”。在实验中,志愿者戴着一副虚拟现实电子眼镜,它与一台对准志愿者自身的摄像机相连,这样志愿者看到的就是摄像机镜头中的画面。研究者用一把锤子向摄像机下方挥去,与志愿者皮肤相连的电子仪器测出了他们产生了恐惧的神经反应,这可以解释为他们感觉“自己”离开了肉体,而进入了被锤子“击中”的虚拟身体。

  艾森以此实验证明,灵魂离开肉体不过是大脑的一种自我欺骗。偏头痛、癫痫症和脑部受伤的患者以及吸毒者之所以经常体验到身心分离的感觉,可能源于特定大脑区域——比如整合感官信息的大脑颞顶皮层——出现故障,大脑被错误的信号所误导。

  精神病学专家格兰森也一直在研究“灵魂出窍”。格兰森说,急救室的屋顶很容易让病人记住,因为他们总是躺在床上。因此,如果他们真的曾经“灵魂出窍”,就应该好好观察一下屋顶的具体细节,以便“复活”后给科学家们提供足够的证据。

  直到最近,还没有一个科学理论能完整地解释为什么濒死体验内容看起来如此的连贯。2007年3月,美国肯塔基大学神经生理学家凯文·纳尔逊在《神经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濒死体验与一种名为快速动眼睡眠的睡眠障碍有密切关系。

  快速动眼睡眠侵扰通常会出现在人们半睡半醒,不能正常入睡,或是刚刚醒来,但没有完全清醒的状态下。症状往往表现为4种现象:在半清醒的状态下,你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人或物;听到了别人听不到的声音,音乐或噪音;感到浑身无力,四肢麻痹动弹不得(睡眠麻痹);突然感到腿或膝盖无力。这4种情况有时单独出现,有时又伴随出现。

  经常经历快速动眼睡眠侵扰的人,通常大脑中的觉醒系统很容易被激发。在遇到危机情况时,觉醒系统就会导致出现类似于在快速动眼睡眠侵扰时的感觉,这时觉醒系统会让人有超常的警惕,并伴随其他的幻觉。就好像当人们熟睡进入梦境时,突然醒来,但并不完全清醒,而梦境依然出现在眼前一样。

  根据纳尔逊的研究,濒死体验只是一种生理现象,与任何虚渺的空间、天堂或者灵魂的存在并没有关系。经历这种濒死感觉的人很可能患有睡眠麻痹的症状。纳尔逊的理论遭到了两位美国学者杰弗里和贾尼斯的猛烈抨击。两人在濒死研究期刊上发表文章称,由于在纳尔逊的研究中,有40%的濒死体验者否认曾有过任何快速动眼睡眠侵扰,因此纳尔逊的理论是很值得怀疑的。

  “我们正在一个令人兴奋的道路上奔行,没人知道最后的结果如何。”精神病学家卡尔·简森说。但确定的是,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精确的理论来解释濒死体验。未必有一个幽灵在机器中,但这个机器的复杂性仍远远超出我们的掌握。

  转自南都周刊
尽管濒死体验发生的情境,以及亲历该种体验的个人性格都有着巨大的差别,但需要肯定的是,在这些人"濒死体验"的陈述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相似性--我把它们大体归纳为14条,他们是按照感受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的。

1. 明知死讯

他们亲耳听到医生或是在场的其他人明确宣告自己的死亡。他会感觉到生理的衰竭到达极限。

2. 体验愉悦

"濒死体验"的初期有一种平和安详、令人愉悦的感受。首先会感到疼痛,但是这种疼痛感一闪而过,随后会发觉自己悬浮在一个黑暗的维度中。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最舒服的感觉将他。

3. 奇怪声音

在"濒死"或者"死亡"的时候,有奇怪的声音飘然而至。一位年轻女子说,她听到一种类似乐曲的调子,那是一种美妙的曲调。

4. 进入黑洞

有人反映他们感到被突然拉入一个黑暗的空间。你会开始有所知觉,那就像一个没有空气的圆柱体,感觉上是一个过渡地带,一边是现世,一边是异域。

5. 灵魂脱体

发现自己站在了体外的某一处观察自己的躯壳。一个落水的男人回忆说,他自己脱离了身体,独自处在一个空间中,仿佛自己是一片羽毛。

6. 语言受限

他们竭力想告诉他人自身所处的困境,但没有人听到他们的话。有一名女子说,我试着跟他们说话,但是没人能听到。

7. 时间消失

脱体状态下,对时间的感受消失了。有人回忆说,那段时间里,他曾不停地出入自己的肉体。

8. 感官灵敏

视觉、听觉比之前更加灵敏。一个男子说,他从未看得如此清楚过,视力水平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增强。

9. 孤独无助

在这之后,会出现强烈的孤立感和孤独感。一位男子说,他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和别人交流,所以,"我感到非常孤单"。

10. 他"人"陪伴

这时,周围出现了别的"人"。这个"人",要么是来协助他们安然过渡到亡者之国,要么是来告诉他们丧钟尚未敲响,得先回去再待一段时间。

11. 出现亮光

在"濒死体验"最后的时刻,会出现亮光。这道光具有某种"人性",非常明确的"人性"。

12. 回望人生

这个时候,当事人会对一生做一次全景式的回顾。当亲历者用时间短语来描述它时,都是"一幕接着一幕,按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移动的,甚至伴随着画面,当时的一些感觉和情感都得以重新体验"。

13. 边界阻隔

在这时,人会遇到一道可以被称作是"边缘"或者"界限"之类的东西,阻隔你到某个地方去,关于它的形态有多种表述:一摊水、一团烟雾、一扇门、一道旷野中的篱笆,或者是一条线。

14. 生命归来

如果有幸被救活了,在"濒死体验"进行到某种程度后,人们必须"回来"。在最开始的时候,许多人都想赶快回到身体中去,但是,随着濒死体验的深入,他开始排斥回到原来的身体,如果遇上了光的存在,这种情绪就更为强烈。

晕,小时候有过一次`~~`亲身经验`~~~


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贪玩,到楼顶去,不小心掉到底楼了,有三层楼那么高,对面楼房有人看到像燕子一样飘了下去~~~我被发现的时候,血流了一地,人当然是严重昏迷了,我家人抱我去医院.医生说,三天三夜72小时后才能诊断是有救没救,我妈当时就以为我没希望了,准备放弃我...后来鬼使神差的想去给我算算命.找了一个我们当地小有名气的算命的婆婆.我妈说了来历后,那算命的婆婆就说,你娃娃早告诉你了她长不大,你怎么不注意点....我妈回忆(有一天早上吃了饭,我仰头对我妈妈说:"妈妈我是长不大的了,我长不到7岁")我出事的时候是6岁多,出事的前两天,刚搬新居,第一天吃饭的时候就打碎了一个碗!


在医院我昏迷了很久,醒的时候,我哭了.然后气喘嘘嘘给我妈讲话.我妈问是不是谁在追你,怎么像跑累了似的,我给我妈说"妈妈,好多小孩子吖,他们都要走了,不让我跟着去,他们欺负我,叫我滚回去,还把门关着,不让我进去.".我说话的时候是断断续续的,和跑完400米后说话一样.我妈知道我说胡话,就给我玩具玩,说"乖哈,等他们走,你有玩具玩,不理他们,他们走了你好得快一点...." 我醒了给我妈说这些.我妈很奇怪,问我外公...我外公说是鬼迷心窍啦.我不知道我是不是通阴阳了,反正我说了小朋友要走,不让我和他们一起去后一会儿,我隔壁病房才出生没几天三胞胎挂了.三个娃齐刷刷的没了~~~~寒,早知道把他们叫回来得了...

呵,本来大家都以为我活不过来了呢,这么严重...还能活下来好奇迹啊.蒙上天垂怜,我现在已经21岁了,小时候那次...并没有对我后来的生活有多大的影响,脸上疤都没有留下一个.

嘿嘿,感兴趣可以去我百度看看空间看看我的照片,当年那个小姑娘已长大~




呵呵 你看看其他的

我在这里看的,我因为以前有经历,所以感觉他们的很实在

“濒死体验”因人而异 研究教人坚强面对苦难
表示死亡的词挺多,但死亡的感觉几乎没人能说清楚。30年前唐山大地震,有些幸存者经历了与死神的抗争,获救后仍能忆起濒临死亡时的感觉。其实,有过濒死经历的人古往今来并非个别,但这些例子过于分散,没有进行专门的整理研究,难以帮助人们认知生死之间的“神秘”。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学者在唐山大地震幸存者中进行濒死体验调查,为人们开启了窥探生死之间“神秘”的认知之门。
按照学者给出的定义,“濒死体验”是由遭受重创或疾病又意外获得恢复,或处于潜在的毁灭性境遇中,预感即将死亡而又侥幸脱险的人所叙述的在死亡威胁下的深刻主观体验。
“体验”有40种类型
唐山大地震时,有一位年仅23岁的刘姓姑娘,被倒塌的房屋砸伤了腰椎,再也不能站立。她在描述自己得救前的“濒死体验”时说:“我思路特别清晰,思维明显加快,一些愉快的生活情景如放电影,一幕幕在脑海中飞驰而过,童年时与小伙伴一起嬉笑打逗,谈恋爱时的欢乐,受单位表彰时的喜悦,这一切都在几秒钟里出现。”
另一位幸存者称,当时“似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渺无人烟,走向哪里?慌不择路时出现一个大黑洞,走进去不觉得害怕,洞里还溅起层层水花,走啊,走啊,在仿佛见到光亮时,我急速跑出了洞,又见到了天日”。
还有一位幸存者描述:“当时觉得自己身体分为两个,一个躺在床上,那只是个空壳,而另一个是自己的身形,它比空气还轻,晃晃悠悠飘在空中,感到无比舒适。”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天津市安定医院精神病医学教授冯志颖,1987年和同事随机找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100位幸存者,进行濒死体验调查,收回有效调查数据81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8例。今年65岁的他介绍说:“81例被调查者的‘濒死体验’有:回顾一生、意识与躯体分离、失重感、身体陌生感、身体异常感、世界毁灭感、同宇宙融为一体感、时间停止感等多达40种类型,比此前世界上同类研究多出10种体验类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能体验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觉。”
据了解,这次对“濒死体验”的研究虽然只有81例,却是世界集中采集案例最多的一次研究,也为我国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的空白。对“濒死体验”的认识有助于人们了解生老病死的规律,对面临死亡的人进行救生、安抚和医疗照顾,使其增长对死亡的抵抗力。同时对大灾难后获救或患了不治之症而随时受到死亡威胁的人来说,有助于产生一种支撑力很大的精神力量。
“体验”因人而异
调查表明,81例研究对象中,半数以上的人遇险时不但不害怕,反而思维特别清晰、心情格外平静和宽慰,无恐慌感。近半数的人产生意识从自身分离出去的感受,觉得自身形象脱离了自己的躯体,游离到空中。约1/3的人有自身正在通过坑道或隧道样空间的奇特感受,有时还伴有一些奇怪的嘈杂声和被牵拉或被挤压的感觉;有人还感到自己在黑暗的坑道内行进,快到了尽头,看见了光亮,感觉“光明即将来临”。
幸存者李某这样回忆:“当时身体好像已经不属于自己,下肢似乎不翼而飞,身体的各个部位散落在空间,接着好像沉在万丈深渊里,四周一片黑暗。这时开始快速回顾自己的一生,但这些回忆根本不受大脑支配。有此类体会的人约占被调查者的1/4。
研究表明,社会心理、文化程度、职业、婚姻、性格、倾向等,对“濒死体验”的内容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男性较女性思维过程加快的感受多;未婚者比已婚者具有超感官知觉和世界毁灭感的体验多;文化程度越高,思维特别清晰的感受越多,文化程度较低者,离体体验、生存于非尘世领域的体验、躯体陌生感和世间非真实感较多;农民和无工作者时间缓慢或停止感和身体感觉异常的体验多,干部和工人有突然醒悟感的多。
通过对国内外“濒死体验”研究的对比,冯志颖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尽管东西方在宗教和文化传统上有很大差异,但有濒死经历的人体验内容大部分是相同的。
“体验”研究造福更多人
在81例研究对象中,有47例“濒死体验”前后性格有改变。据介绍,利用“濒死体验”会导致人格积极改变的机理,可为某些类似的影响人格改变的心理治疗提供依据和设想。精神医学理论和实践证实,人在危险境遇中的精神状态,心情平静和身体放松有利于身处绝境的人保存体力;相反,惊慌、恐惧或垂死的悲痛,会迅速剥夺体内能量的贮备,加速死亡。因而,将“濒死体验”应用于临床,还可以帮助遇到重大身体创伤或死亡几率极高的手术的临危个体保存能量,减少消耗,转危为安。
目前,冯志颖积极地将已经获得的“濒死体验”研究成果应用于医学临床治疗。他说,在社会医学和精神病学临床中,将“濒死体验”变成形象的文字并给予心理治疗,可以增进他们对生命价值的珍惜和留恋。他还想对可预期性死亡(患重大疾病、自杀)进行“濒死体验”研究,掌握更多的“濒死体验”类型,以造福更多人。
发表于 2016-12-20 23: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有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6 10: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有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16 00:2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