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4-17 16: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是夏雯静 于 2014-4-17 16:48 编辑
9 @$ e* a M; ]4 A2 r" ? B5 r$ y# U5 R9 B
地藏菩萨有很多传奇故事流传民间,但最可信的要数这部《地藏菩萨本愿经》它宣扬孝道,劝诫人们自律,改恶从善,弘扬大愿地藏精神。《地藏菩萨本愿经》保留原经文,加以白话释义,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
6 `9 b W- t$ O! w3 O( m利益存亡品第七- y4 P( }2 d. c/ p# e
, X; W* a6 K$ y3 K, o6 b+ |2 \
(解)地藏菩萨说,生存和亡故的众生,能够都得利益的事情。这是本经的第七品。
! }) Z |& b5 j) M
7 m" O+ E; A: W: U* F9 o$ w" L1 a(释)因为地藏菩萨有威神慈悲,不可思议的利益,以立这品题的;而且这品,内要包涵四种利益:一自利;二利他;三利生存的;四利死亡的。自利,这品经里说,众生于诸善事,最少的利益,都自得的;利他,本品曾说,知识有大力故,相扶助人,劝令牢足等都是;利存,本品也说,七分功德,生存的得获六分;利亡,本品也说,一名一号,听在本识,众罪悉消灭。4 C6 J I/ g d- A6 u
' q _7 g/ l3 ]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
# X/ ~- p; W8 Z: y! Q6 ~2 ^* Q' h w* `1 ]
(解)这时,地藏菩萨大菩萨对佛说:‘世尊!我观瞧这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业,倘若获得善利,也多半要退回初心,若一遇著了恶缘,便会念念的增长起来。' l0 y2 G* r3 [& b: [! Z2 o2 e
6 H; q3 J. O+ l% @) l
(释)我们南州众生,杂念更多,扰乱纷纭,不暂停止,推他的来源,都受了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的主动,以及那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境的引诱,而起因缘的,继著就发起贪、嗔、痴的心念,便都变成罪业。若得到一些善利,就不肯用功进取,不久,就懒怠的退却了;若遇著了恶境、邪缘,那习惯的心,和这境缘一凑合,就炽然增长了,从此就循环不息的牵缠下去。要知道我们的心念,一一都会种生死根的,百念百身,千念千身,善念享天福,恶念堕恶道,所以修道的人,最要制伏这心念,不使他妄动。现在的众生,那一个肯觉悟呢?无怪要使菩萨泣涕了。
+ D) X% ]7 ~ v; c3 X2 Z3 O( x' B$ |$ c6 H) b
【是等辈人,如履泥涂,负于重石,渐困渐重,足步深邃。若得遇知识,替与减负或全与负,是知识有大力故,复相扶助,劝令牢脚。若达平地,须省恶路,无再经历。】
; [& f2 \ y' T2 E" Y- Q3 W+ v0 ^$ P& |; N* Y2 t6 G, Y3 F Y
(解)‘这等一辈的人,像行走在泥涂里,再负了重石,渐渐的困苦,渐渐的重压,脚步也渐渐深邃的陷下去了。若得遇到有知识的人,替代他,给他减少一些所负的重压,或者都给他除去了重负;因这智识有大力量的缘故,又复再去扶助他,劝令他脚根立得坚定牢稳,倘若你要达到平地里去,须要省悟这是一条恶路,从此不要再在这里经历了。’ c6 N0 |4 f. E2 ~8 k6 M
! [7 o1 X- L% T4 i% P5 y(释)作恶的人,已经是走入邪恶陷人的泥涂里了,还要把山石般的重罪,叫他去负担,虽不入地狱,已现出地狱的罪相了。遇智识有两种:一是善友,身口皆善,劝他改恶行善,犹如减少他的重负;一是遇大智识,不但教他行善,而且教他内心起善念、教他省悟:‘这是恶途,回头来走一条平坦天堂的大路,从此不再经历这邪恶的泥涂。’这就是大力扶助他,都给他除去这所有的重负了。
0 E5 n7 V- ~5 {* P
7 G% [8 ]1 t. l/ A- Z4 v2 U【世尊!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是诸众生,有如此习。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以资前路。】
1 \. C" [8 i5 I" N
' l* S- f6 ]- A) s" ](解)菩萨继续叫著佛说:‘世尊!习恶业的众生,从纤细毫毛一些的罪业起,便至于积集至无量数。这诸般的众生,有像这样的恶习,临命终的时候,父母和眷属应当给他设些福,以资送他的前途。: C* u( e! m! A; D P; ~
( o* G" {! y0 r+ {7 e
(释)众生所作的恶业,起初是轻得像毛发似的,日渐的加重来,越负越加重,积到无量数的罪,都压上了,所以父母的临终时,做儿女的要相扶他,替他修福资助,儿女死了,做父母的也要是这样做了的。
* P0 X6 I2 y) ?4 H' X1 }+ W7 _# N" B p" z% b) E) Q
【或悬旛盖及燃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养佛像及诸圣像,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
% [3 R# c6 V1 }6 Y( Y P [9 Q2 J# p9 s- A& `$ ^
(解)‘这是教你修福的法子,或向佛悬挂幡幢伞盖,以及点油灯;或转读各种经典;或供养佛像,以及诸圣像;乃至于给他念念佛菩萨的名号,以及辟支佛的名,一名一号,都要经过临终人的耳根,使得他听在本识里去。& b$ l# W9 q, \" x
% e T! S7 j1 j/ Z% R
(释)造黄色旛,以及伞盖,于死亡日,悬佛像前,可以离去八苦难,生十方诸佛的净土;点灯供佛,能照破幽冥界,痛苦的众生,蒙这光明的福力,救拔他的痛苦,都得休息;一句佛菩萨名号,念入将死人的耳根,传进他的本识里去,便可做一个善命人,永为道种;这都是福利。这个心识,是一切心识的根本,就是身心世界的根本,叫做本识,又名阿赖耶识,是人死时最后离身的。( e" r Q; I' U+ M
0 I3 l+ i7 i, i! z' |6 l【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
1 E, T8 }+ ]2 P# {+ f6 x
- d# H$ a- O- _9 U) H(解)‘这诸类的众生,所造的恶业,计量他所感的果报,必定要堕落在恶道里受苦,因为他的眷属,为这临终的人修设了圣因,像这样的众罪,悉数都消灭了。+ {9 Q$ }- g! R; t& r9 Q: \
' T* A$ o, b0 ?: ?' @! S4 i(释)这是都说临命终时间的修福。圣因,是指供养佛像,以及读经、念佛等类。因为作恶业的众生,临终时,受恶业的牵缠,将要堕入恶道,他的眷族替他一修福,便像大风吹浮云一样,顷刻把这牵缠的恶业,消灭得不知去向,这也是全仗智识的大力了。
2 u# t$ C; _5 W. ~) l% E
2 i" W0 C4 }, b- x0 S4 F1 A) F- r【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 Q0 @( ~5 @. R4 {0 Y: b
: D8 q, T m. C* Q3 t0 Q
(解)‘若能更为他身死过了之后,七七的日内,广大的给他修造许多善事,能使这诸多的众生,永远脱离恶趣,得著投生做人,或上天去受很好很妙的快乐,现在在世的眷属,所得的利益,也是无量的。7 J2 @6 j' y( s
7 q/ }( w# S0 ~: ^& S
(释)这节仍接上面所说的,仗了智识的大力,去扶助他。每七中,给他广做善事,七个七做满,就是资助他上天去享福,不但是死者上天,就是现在存活的眷属,也得到无量的利益。资助是比喻发他川费一样,或是上海是地狱,北平是天堂,现在我不愿在地狱受苦,想到天堂去享福,但是没有川费,那里办得到呢?只好在地狱受苦。所以死过后七七日内,你给他修福,即是发他上天去的川费一样。
; v0 T1 n- [; f5 Y3 P" e P/ n# Q& ]- i# D
【是故我今对佛世尊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劝于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
- V. b4 ?9 ~6 g0 u/ d& C5 K$ \
! S' M n3 V* i1 i, [( J(解)‘是为了这缘故,我今天对佛世尊,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说,叫他们都相劝于阎浮提众生,临命终的时间,小心谨慎,切勿杀害生命,及造去拜祭鬼神、求乞诸魍魉的恶缘。4 `/ O7 C" c$ d. l8 @0 d6 ~, h
' [2 e1 g! m2 d u1 n2 \9 U+ q4 K
(释)凡是给亡人治丧事,不准杀生,虽然极细微的生命,也杀不得的。若有病痛,拜鬼祭神,这就是引鬼入门,更使不得;或是志诚的请拜观世音、地藏两大菩萨,求乞消除灾障,那是可以的。) W- ?; I, V7 u/ ?. v3 q
1 w) d" r4 H# h1 j% g! U% S1 a魍魉,是居在山水间的一种鬼。' t! r8 c( E0 }4 a' f2 ^+ S
5 s( ?: k% q4 Q! O' _
【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假使来世或现在生,得获圣分,生人天中,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亦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晚生善处。何况临命终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据本业,自受恶趣,何忍眷属更为增业。】) s: p8 j# }2 N- w
$ o) B' U# Q+ I" u- r7 L
(解)‘为甚么缘故呢?你所杀害的生命,乃至于祭拜鬼神,没有纤毫微力,能够利益亡人,不过反结罪缘,使罪业转加深重;假使来世,或现生,得著圣人的气分,可以生到人天中去享福,因为临终时,被他眷属造了这恶缘,就令这命终人,受祸殃的累,被杀死的生命,围困了去对辩,就要迟生到善处了;何况临命终的人,在生未曾有少份的善业,各人依据了本业,自受恶趣去,这眷属如何这样的残忍,再要增加他的罪业呢?
. V$ ~6 {) G9 k0 i* x4 i9 Z0 a# W9 Z( F
(释)鬼神浮游人间,不得吃食,便变怪起来,扇动人心,教他作恶,杀害生命,你加了罪业,他来现成飨受血肉,是最坏的东西;无知识的人,往往受他的愚,连累了临终人,并连累了自己。8 e' O# B8 r9 p
0 Z( X, s8 R# L- o3 ^
【譬如有人从远地来,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强过百斤。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
$ ?; L3 p8 M" [- {$ O3 ` a; }6 n" ]" I0 y( w
(解)‘譬如有人,从远的地方来,绝粮已经三日了,所负担的东西,勉强负过一百斤,忽然遇著了一个邻人,更要附带一些东西,以是这个缘故,反又加上困重了。’0 U( R# U- M/ H& l- F
" k6 E% r; p+ g/ q( S5 f/ f
(释)从远地来,譬如我们从无始生死旷大劫以来,久已缺绝戒、定、慧的三日的食粮了,腹饿力弱,十恶互照,勉强的支持百斤的重担,已是没有善根的人了,这附带重东西的邻人,就是给他杀生的眷属,再给他加上一些重罪,这危险很像是‘落井投石’一般,可以不谨慎的么!
! c: G. L1 Z+ l4 @
& q2 I( }; Z2 a【世尊!我观阎浮众生,但能于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如是利益,悉皆自得。】
1 U; E( r! p6 b; p! z" y$ d! o
]* j: N/ O9 f/ }1 r# s$ r, U(解)菩萨继续叫著佛说:‘世尊!我观瞧这阎浮提的众生,只要能够在诸佛教之中,乃至于所有的善事,虽是小得像一毛、一渧、一沙、一尘,他那样的利益,悉数都要使他自己获得,没有一些空做的。’
1 g+ R1 o- I( s' r2 E( K" j% F' d L$ r6 C& ~. h8 X) q5 f3 m1 j
(释)能对于佛教中,发信心,虽是微细的善事,都是成佛的正因。譬如有人,将一毛分作百分,拿了百分之一的毛,沾一滴的水,寄在佛的地方,佛就把这一滴水,和入恒河里,不增不减的,渐渐和入大海,就要把这人度到成佛,仍旧把这水还他,所以说少善不积,何以成圣呢?
) f# _3 C5 m/ ~7 c5 J2 E* q
6 V- s$ c- W V, ~5 D0 I' f【说是语时,会中有一长者,名曰大辩。是长者久证无生,化度十方,现长者身。合掌恭敬,问地藏菩萨言:大士,是南阎浮提众生,命终之后,小大眷属,为修功德,乃至设斋,造众善因,是命终人得大利益及解脱不?】! ` z" L6 d/ o6 K3 h
$ F( J5 X2 T" W- Z(解)说这话的时间,会中有一位长者,名叫大辩的,这长者久已证得无生的了,为化度十方世界的众生,常常现化长者身分的,这时合掌恭敬的问地藏菩萨说:‘这南阎浮提的众生,命终了之后,小大的眷属,为他修功德,乃至设斋供养,造众善因,这命终的人,就可以得到大利益,以及解脱的么?’
+ @! S5 v' {% L; ]4 z, t0 I5 w0 a
$ z( ~; ]9 P7 r/ `8 A0 l. F8 B5 }2 A(释)梵语钵底婆,翻名辩才,辩,是问答辩驳没有阻碍的,所以也说辩才无碍。他这辩字内,包涵著善、法、词、乐说四种意义,现在他能一义中演说无量义,一法中演说无量法,一词中演说无量词,尽那未来的时际,乐说这三种法门,所以有这大辩的佳号。他还久已证到不生不灭的大涅槃了,地位的崇高,已同佛差不多,因为他要化度十方的众生,所以依旧现长者的身分。他这时听地藏菩萨的话,所以接著来问的。
4 ~- ]7 ] @5 v8 f# ]3 K+ \/ F# A' u0 b) u( `' x/ v
功德,是指悬旛等事。
5 t: l7 ^' s$ z4 r
' U( y4 U# k# \设斋,就是供佛斋僧。6 F: p$ g/ i Z% c' m
( ~ r4 J% y: ~1 K# I/ C众善因,就是布施、建造塔像等都是。
! o/ g$ F9 h3 p' Z4 j5 V, ]) t5 B9 M2 M$ g
利益解脱,是问菩萨:‘眷属给死亡的人,做佛事的功德,死的人,真得到利益,可以解脱生死轮回的么?还是得不到利益,不能解脱生死呢?’& c6 c3 k. S6 C- e" I
. n5 u- l8 Y9 V* o' Z. k
【地藏答言:长者,我今为未来现在一切众生,承佛威力,略说是事。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
' Q3 Z7 ^4 G5 o5 d1 V* ]2 g1 _- [5 }: W, I$ F! L1 ?% s
(解)地藏菩萨回答说:‘长者!我今天为这未来现在一切的众生,承佛的威力,简略的说说这事情。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的一日,得听到一佛的名、一菩萨的名、一辟支佛的名号,不问他有罪没有罪,都得到解脱。’
' F$ u1 _# n. g1 J* D' n( v8 r) C. g0 W6 i" W
(释)一切的众生,命终的一天,自已不能念,叫他人代念,临终的人,听了诸佛菩萨的一名一号,不论有无罪业轻重的人,都得著了生脱死,超升佛国里去了。为甚么临终的时间,有这样的灵感?现生活著的人,不很灵感呢?这也有一种道理,因为临终的人,心急念专,像小孩子遇著了强盗追赶,要叫喊他父母来救他一般,很诚恳拚命的念,所以感应快得很;平常人念佛,往往心不对口,不肯诚恳恭敬,那里来的感应呢?所以古人说:‘口里念佛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何况还有一种没有知识的人,他念一句佛,还要当铜钱用,念念贪心,那更是无效的了。
) s: l, s( A! S- M( n7 [$ N4 m0 B' n0 S8 O3 m; `
【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分分己获。】9 O+ H: M$ \$ M
3 _9 K) F' H1 b1 [" E. r(解)菩萨继续说:‘倘若有男子女人,在活的时间,不修善因,造了许多罪恶,命终了之后,不论他大小的眷属,为他修造福利,一切的佛事,七分之中,只有获得一分,六分功德是活人自得的。以是这缘故,未来现在的善男女,趁著现在耳目聪明、强健的时间,自己来做佛事修福,不要等待临死时,眷属给我代修,那么,分分利益,都可以自得了。’% @: I" K* k* c$ k `8 `: X3 x' M7 x
) l. ^3 [% Z! ?* E* m5 D: i+ Y( o(释)大人给他小人做功德,是大眷属;小人给他大人做功德,叫小眷属。凡关于佛教中所做的功德,都可以叫作圣事。死了做功德,只有得到一分,所以叫你现生的人,趁早自修福利,点灯、悬幡、请僧读经,做一个活七七,功德就更大得无量的了。
. \8 K" v& r* ~" j/ M9 V D; v3 O9 T
【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未测之间,千万愁苦,何况堕于诸恶趣等。】
3 }" H6 ?5 o% C& A, P
- A! s( M2 i% B! e9 z(解)菩萨又继著说:‘无常的大鬼,不用你约期等待,他自然会到的,冥冥的游人,自己不知道是罪是福,随著无常去了,这七七的日内,如痴如聋一般,或在诸阴司中,和判官辩论他在生时所作的恶因业果,经过了这审定之后,各人依据了他的业果去投生,在那辩论未测的时间,已有千万种的愁苦了,何况堕于诸般恶道里受苦去呢?
% x; o8 z( P7 Z. k' {# {+ X: X, ^
% H6 s; D4 c, G0 W) x(释)梵语萨迦耶萨,翻名作无常,凡是世人所作之事,旋生旋灭,都是无常的,所以古人说:‘性命在於呼息之间。’大丈夫旦不保暮,俗谚说:‘无常叫你三更去,断不宽留到五更。’可怜一般昏庸的世人,性命尚且不能自主,何况其他比性命轻贱的一切呢?1 }2 F' n' I, n
4 V) H' a6 V. |
诸司就是赏善、罚恶的判官。% z8 V- W: V/ r( ~( X- |
5 d+ c9 X, U# U2 s辩论,是辩论十善十恶的因果。! \9 n5 V, s( i/ V
; I* u1 N+ O9 D- `5 J0 ^) D
阎王之下,有五位官,一叫鲜官,是禁人杀生的;二叫水官,是禁偷盗的;三叫铁官,是禁邪淫的;四叫土官,是禁妄语的;五叫天官,禁饮酒的;所以这五戒是最要紧的,倘若不能够全戒,戒一、二种也是好的。9 n3 y$ E# |* O0 e6 Z6 A8 @' h
$ P3 b3 l$ m4 v/ m! Z6 |【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
! U" ~+ q$ j( H% Y/ w! ?1 u8 |( Y4 y7 p" [; n8 R+ U4 j
(解)‘这命终的人,尚未得著投生的七七日之内,在这千万种愁苦的念念之间,希望他们的骨肉至亲的眷属,给他修造福利,好仗佛力救拔他。9 Y v( a1 F1 h( L/ H
& v5 b+ [( k9 O6 D b/ e
(释)人死了,在阴司里辩论,要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然后方才把他罪业判决,所以在这七七日内,罪业还没有判决的时间,时时刻刻想望他的骨肉眷属去救拔他,好借这功德来赎他的罪业,或者可以仗了佛力上天去。 N2 g5 b) f3 v9 t4 l1 m
; M/ B) |8 k# F- {【过是日后,随业受报。若是罪人,动经千百岁中无解脱日。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 o- c1 V! p# u: \8 n5 x
( s1 i/ a/ ~# L' ?" `5 \, x(解)‘过了这七七四十九日以后,就随了他所作的业,受报去了,倘若是罪重的人,一动这恶刑,就要经过千百岁中,没有解脱的时日了;若是应该受这五无间的大罪业,堕落到大地狱,就千劫万劫,永远的要受许多痛苦了。’! t9 P, h1 s2 ?
3 ~) l# m! U# a$ V4 F' q4 q(释)有形,方才有影;有声,方才有应响。有因,方才有果;或有作了恶事没有报应,是前生的余福没有尽,福尽,祸自然会来的。$ V* n: t s( I ]9 c
& `+ G- D6 j( H1 u( x$ v【复次,长者,如是罪业众生,命终之后,眷属骨肉,为修营斋,资助业道,未斋食竟,及营斋之次,米泔菜叶,不弃于地,乃至诸食未献佛僧,勿得先食。】+ @& F' I- Y5 z' }
9 R3 u9 |# D, l- q(解)地藏菩萨又复对长者说:‘像这样有罪业的众生,命终了以后,或是他的眷属和骨肉,为他修营办斋,资助他,免得他在业道里受苦。倘若斋食尚没有完竟,以及正在办斋的时间,淘米泔水和菜叶等类不可以抛弃在地上,乃至于诸种食物,未献过佛与僧,勿得自己先吃。- }4 Q2 @6 \2 T9 p- J( D5 r
7 l* u" o* f1 w(释)做佛事求福利,无非想超度死亡的人,倘若不诚心恭敬办斋,去供养佛、法、僧三宝,那里来的功德呢?在这办斋的时间,或是淘米泔水、黄的坏的菜叶,以及不好的东西、剩下来的东西,一些也不能抛弃在地上,用器物盛贮收藏起,等到斋过了已后,或者施给乞丐,或者施给畜生去吃;若有好的菜肴没有供过佛、没有斋过僧,无论何人不能先吃,这样方才有功德。若有先尝的人,这人要五百世中,受饿鬼道的苦。3 {" A \2 t0 D. \ k
: u8 _9 b+ I u- e【如有违食及不精勤,是命终人了不得力。如精勤护净,奉献佛僧,是命终人七分获一。】( A- | [% F# s" q' e" r
& O8 G; [; C+ }9 q: n" S(解)‘倘若有违背了这上面所说的规矩,自己先吃,以及不精勤的保护办得洁净,这命终的人,得不到一些功德;倘若很恭敬的,能守这规矩,精勤的保护,办得很洁净,奉献佛和僧人,这七分的功德,命终人可以获得一分,六分功德,是办斋的眷属获得的。’
) F7 x& b1 T# j7 z1 j) F
0 n' g- |- d8 }* f# E) F) F! o(释)若不是依经中所说的方法去办斋,不但死亡的人,也难得利益,就是给他做佛事的眷属,也得不到一些利益;倘若照他的规矩去办,办得很精诚、很洁净,那么诸天都欢喜,百神也庆悦,天神也来拥护了,自在存亡都可以得到福利。7 o1 M9 |: ? W1 v8 ?- z9 [
" i; [2 t$ K0 ?4 _4 X+ j
【是故长者,阎浮众生,若能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后,设斋供养,志心勤恳,如是之人,存亡获利。】
: G: K. L H7 j* g d. R* b+ h3 w# C$ Y5 \0 B' P
(解)地藏菩萨继续的说:‘是因为这缘故,长者!阎浮提的众生,倘若能为他的父母,或者乃至于至亲骨肉眷属,命终了之后,设了斋去供养,终要志心勤恳,像这样的人,所做的佛事,生存和死亡的,都可以获得利益了。’9 V D9 K! ~$ B5 S2 A3 O
* L& I* o/ A" D/ ]6 |& o7 e
(释)志心勤恳,就是精勤护净的意思。能志心,方才能精,精诚到极点,自然可以感动诸佛菩萨、诸天神的赐与福泽了,所以能够得到两全俱美的利益。9 o) ~( q: ~7 g! V! a3 x+ y a" ?
% n0 l& |: b& x7 _【说是语时,忉利天宫有千万亿那由他阎浮鬼神,悉发无量菩提之心。大辩长者,作礼而退。】
3 _$ z$ n$ j2 B" T7 P& v" `) Q' e! l# F
(解)菩萨说罢了这话的时间,在这忉利天宫集会的,千万亿数的、那由他数的阎浮提的鬼神,都发出了无量数的菩提之心。那一位大辩长者,也作了一个礼,退回了原座。
, y; N" i9 `$ s
5 Q- U6 K: U: f5 U(释)为什么邪劣的鬼神,到这时也发心了呢?因为听了上面地藏菩萨说过,拜祭鬼神是无益的,临终时听念佛号,罪业自然会解脱等等言论,所以那一般专做教人杀生造业的鬼神,自己也觉得惭愧得很,就都发心做诸佛菩萨的护法鬼神了。其实,也是佛和地藏菩萨教化他发心的。: t7 X5 U# `5 x$ U# v4 _# ?8 L8 c, R
; F5 W$ P$ _1 i/ s# {
1 P: o) k, n& \6 i, O6 b: A1 n, v6 n, P- b8 ~5 |
有一本好书,《E时代地藏菩萨感应录》,收录有140篇全国各地各阶层人们修学地藏法门的感应故事,很真实,很好读!书中有许多人讲述了自己读诵《地藏经》后事业从窘迫到发达的经历,也有的讲述了从身体多病到康健自如的过程,当然更有人叙述了地藏法门让其“发财”的故事……都是自我叙述,且是切身感受,这说明了地藏菩萨的感应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L* m# h3 B2 P' K3 \6 I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