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421|回复: 0

年年“黄金周”年年“一锅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3 15: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法制文萃报》观察员:林寒

  北京故宫寸步难行,山东泰山摩肩接踵,杭州西湖断桥只见人影不见桥面。更有四川九寨沟大规模乘客滞留,上下山通道瘫痪,武警出动维持秩序,旅客在饥寒中度过混乱、愤怒的11个小时。

  不得不承认,这个“十一长假”,全国各地不同的景点却有着同样的风景——人山人海,于是许多景区变成了令人望而生畏的“灾区”,难得的休闲旅游又一次变成痛苦的体验。这怎能不让人感慨:又是一年黄金周,又是乱成一锅粥。

  一个“堵”字,道尽“十一长假”

  2012年的黄金周,时至今日仍令人印象深刻。首次中秋国庆双节叠加,法定大假,探亲访友,外出旅游,本是双喜临门,不亦乐乎的。可随之而来的就是网上图文并茂呈铺天盖地之势而来的关于“憋屈窝心大假”的吐槽。同样的观感,在今年黄金周再次上演。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国庆期间,各个知名旅游景点均人满为患:九寨沟的游客每日超过4万人,故宫超8万人,泰山9万人,阳朔13万人……全国80%的5A景区,游客超过最佳接待量的一倍以上。最终造成交通瘫痪,旅客滞留,上不能上、下不能下,游客在挤堵中,看的是后脑壳,踩的是脚后跟。住宿、餐饮、交通、厕所供不应求。垃圾遍地,景区设施受到损坏。游客寝食不安,行动不便,许多游客高兴而来,扫兴而归。

  前一阵听过一个笑话,说一高速路上人满为患,所有中国的外国的司机都堵在路上,而且等待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外国司机只能拿出干巴的面包充饥,而中国的司机不大工夫就从满是人群的路上挤了出去,弄来了热腾腾的火锅。外国司机惊叹:这是怎么做到的?中国司机微笑道:我以前春运时在火车上卖过方便面。这个也许并不可乐的笑话折射出我们中国人多,节日里的中国人更多。而对假日的相关利益方而言,这个“堵”字,也就是“人多钱多”的代名词。如果要扒拉扒拉算盘,各地方和各类景区,赚个盆满钵满不在话下。但,毕竟堵得人心慌,堵得人心伤。因此,当长假结束我们反思时,也主要围绕在“堵”字上。

  高速堵;景区堵;人心堵;因基础硬件和相关制度配套的不完善,以及在各类公共场所,部分民众表现出的公共意识和个人质素的良莠不齐,也让一股窝心堵心的憋闷之气,郁结不散。小假小堵,大假大堵,超长假,超常堵。那么梳理一下,大假到底都堵在哪了?

  首先是堵路上,游客和各路记者都深切体会了高速免费所带来的副作用——严重拥堵。如10月1日凌晨3点的沪宁高速苏州段就形成了绵延18公里的大堵车;同一时间的京珠高速则成为“最堵高速”,短短60公里先后发生多达5起交通事故,涉及车辆最多的一起是7车连撞。10月1日上午9点从昆明乘车去丽江,10月2日凌晨0:02才到达目的地。全程600公里,平时6小时就能开到,却因长假走了15个小时。许多时候,静止的高速就像个超级停车场。

  而当你跋山涉水,排除千难万险杀出重围挤入景区时,才发现添堵的不止在路上。“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困于山顶,堵在岛上,一切皆有可能。景区似乎只管坐收门票,不顾接待力承载力,不管旅游服务是否打折,甚至连游客安全如何保障,都未尽全心。

  更有被网友曝光的各种“坑爹”景区,如阳朔温情背后有狰狞,一杯“特饮”要价人民币2000元;峨眉山、崂山天价烧香、请佛、拍照,任何服务都要加价;西双版纳利用游客体验少数民族的“洞房”习俗坑游客;坝上“上马容易,下马难”,马主人会利用各种手法多收费;泰山“山上山下好汉多”,拍照或住店都会遇到“宰人”事件。如果这还只是超限,那香格里拉游客被导游刀架脖子逼交费,当地旅游局如此答复:“游客的理性消费,观念不对,你按这个价钱一交,谁都不赶你。”试问,你又怎能接受?到了这种景区,游客怎能不窝心?

  而若将视角置于大假出门的个体,某些游客个体素质,某些无良奸商,同样也是添堵大军的生力军。公共生活,缺少公共意识。不良的驾驶习惯,让道路更窄更堵;公德心缺失,让“堵途”满地狼藉,景区垃圾遍地,公共场所嚣嚷喧哗。于是,难得的长假旅程缺少清净乐土,应有的高质量休假品质成为又一次失望。

  假期没得选,更要慎重

  10月2日的九寨沟经历了一次苦恼。九寨沟式的苦恼,往年长假期间在华山等旅游景点也发生过。即便今年长假期间,类似的苦恼也不是九寨沟一处……事实上,九寨沟式的苦恼,正逐渐演变成一种假日病。

  对许多有经验的网民来说,黄金周期间九寨沟大量游客滞留的“意外”,根本算不上什么“意外”。为何?黄金周里,游客“蒙着眼”集中出游,景区“黑着心”超负荷接待,加上最近两年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的推动,“黄金周”早就不再是适宜旅游的时机。扳手指数数,去年、前年、大前年,年复一年,只要看过电视,读过报纸,刷过微博,听过诉苦,都知道“黄金周”早乱成了“一锅粥”——上不去山、看不见景、住不下店、吃不上饭——在网友口中,“黄金周”出游已成了“找罪受”的同义词。

  但游客“攻陷”九寨沟售票处的消息,则着实是个“意外”。搜索往年黄金周的新闻,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讨说法”,但还没有如此规模的阵势,更没有如此触目惊心的现场画面的直播。尽管此后景区道歉,迅速退款,并否认了“攻陷”一说。但“有图有真相”——人头攒动,满地狼藉——相信景区所否认的,只是“攻陷”这个用词的军事属性。在这一事件中,许多人无奈承受了焦躁、痛苦、愤怒、寒冷、饥渴、劳累,并因此失控,想必也确有此事。

  关于黄金周旅游这个话题,媒体和各界已经讨论得够多,批评得够多。什么假期安排不妥,什么景区盲目超载等等。那么,最直接有效的——亲爱的你、我、他,黄金周咱别出门找罪受,成不?

  现在是市场经济,旅游也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因此,前提是你情我愿,强买强卖的旅游活动想必不多。就像去菜市场买苹果,看到个儿大便宜又好吃,就买一些,看见烂得生蛆的苹果,白送也不要。关于一次旅游的性价比,对于任何慎重考虑这宗交易的人来说,应该是必须考虑的内容之一。就像去市场买苹果,总要挑一挑,捡一捡,不可能闭着眼买。黄金周里,某些景点,其实早就成了“烂苹果”,而且还是明摆着的,如果非要去买,不好吃那请先怪自己。

  但也有人说了,我一整年就只有黄金周有假期可以出游,但即便如此,大家仍有出游线路、出行方式、冷热景点的选择。毫不客气地说,许多黄金周的出游者,本身就没有抱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任的态度——不仅选最拥挤的景点,而且扶老携幼,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和心理准备。旅行也是一次消费,但消费也需要事先做出对的选择。

  当然,对绝对数量庞大的国人来说,旅游还不是日常的消费行为。随着大家手头更宽裕,闲暇更多,国家对节假日的安排更合理,消费者对旅游的理解更深刻,“黄金周乱成一锅粥”的现象可能会有所缓解。但一旦像九寨沟的游客一样,被困在山上、晾在了路上,饥寒交迫,是不是就该群情激愤去“攻陷”售票处?

  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消费者最有力的武器,是用“脚”投票,而不是用“踹”投票。前者的结果,是文明,是秩序,是法治意识,是改善;后者的结果,是戾气,是违法,是刻在自己内心和留给时代的耻辱。

  就像10月2日的九寨沟。相信,如果游客都能冷静一些,上下山的路不会变成死胡同,公交车能更快地把游客送下山。游客能少些挨饿受冻,售票处也不必被“攻陷”。最后景区道歉退票了事,看似“一赢”,其实“两输”——一个输了服务,一个输了素质甚至是法律意识。

  负责任的消费,需要慎重的选择,黄金周出游尤其如是。越是假期没得选择,越要慎重选择。一旦选错,自己内心也要勇于承担部分责任,而不该将所有怨气一味外泄,甚至让自己陷于违法。

  破解“黄金粥”,不是单选题

  为预防“黄金粥”,各地有关部门并不是毫无作为:黄山提前出票、延时服务,提高通行能力;厦门短信通知游客,通报交通拥堵点;丽江古城则实时监控人流,增加进出通道……但事实证明,收效寥寥。

  必须看到,造成“黄金粥”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有的景区认为“机不可失”,想把景区变成印钞机、摇钱树,在国庆长假期间,不顾接待能力上限和景区承受力,来者不拒,致使景区游客膨胀至极,乱成一锅粥。

  很典型的例子,今年国庆前,发改委部署全国约1400家景区,包括武当山、香格里拉等,在黄金周实行门票价格优惠,平均优惠幅度约为20%。但游客却发现优惠并没落到实处。很多热点景区仍是原价,还有一些采取提前涨价、增加二次消费、错峰降价的手段弥补降价损失。有网友统计,通票为180元的庐山,逛遍所有景点却需花1792元。

  游客数量与景区接待能力的矛盾,折射出的是我国旅游行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惯性思维。长期以来,许多景区不但价格混乱,还关门宰客,大幅度提高门票价格、景区缆车涨价、游乐设施涨价、园中园二次收费、餐饮比外面高出几倍。旅行社也是变着法子搞旅客的钱,指定商店,强制购物,搞通票、套票、捆绑票、零团费,算计旅客算到骨头里,一心想从旅客头上“刮油”中饱私囊。等旅客上了路,坚决一路宰到底。让旅客感到,景区风景“看不起”,参团旅游“伤不起”。从今年国庆节起,我国开始实施《旅游法》,这是我国旅游行业有法可依新的起点,但是,公众的期望值不能太高。目前,已有旅行社想“堤内损失堤外补”,开始提价了。新《旅游法》明确针对旅游旺季景区人满为患问题规定,景区接待旅游者不超过最大承载量,并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如门票预约等。但我们遗憾地看到,九寨沟、鼓浪屿等景区不仅游客数量远超承载量,而且未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须知无限制地让游客涌入景区,看似一时赚了钱,但从长远看,会损坏景区的生态,不利于景区长远发展。控制流量,虽一时减少收入,但能够对得起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对得起老祖宗和我们的子孙后代,将获得更长远的效益,得到可持续发展,将是一笔更宝贵的财富。

  事实上,要破解九寨沟式的苦恼,并不是一道单选题。现阶段的中国,不管景区、政府,还是游客,还都需要学习。

  首先,景区应从“管”入手。在最根本的观念层面,将旅游体验作为重要要素通盘考量。在执行层面,面对黄金周必然出现的游客井喷现象,景区应科学制定接待方案,通过预约控制客流。今年国庆黄金周前,黄山景区就对外公布景区最大承载量,明确宣布达到限量将“闭门谢客”。这一做法值得提倡。

  政府须从“高”处看。严格监督《旅游法》等相关规定的落实情况,规范景区的运营流程。在制度设计层面,如何分散国人的休假需求,避免“爆发式释放”?节假日结构是否需要继续调整?带薪休假制度如何抓紧落实?这些问题需要直面!

  游人当从“我”做起。“人山人海”也是由一个个游客组成。正是不经意地举手投足之间,才产生触目惊心的遍地垃圾。而排队、等车之时,更需多一点理解、多一点耐心、多一点配合,尽享胜景,更尽显素养。说到底,作为公民,每个人都是社会管理的参与者,管好了自己的言行举止,才有最美丽的“人的风景”。

  ●结语

  “逢假必堵,逢游必苦”不应该成为国人长假出游的宿命,要打破这个怪圈,从观念到实践,从个体到宏观都需要努力转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12 09: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