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454|回复: 0

百年风话杨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1 16: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最令文坛震惊的消息,莫过于北京一家拍卖公司宣布拍卖作家钱钟书与夫人杨绛女士的信件及手稿一事。日前,杨绛律师已给拍卖公司寄律师函,要求对方撤拍。拍卖事件虽然尚未尘埃落定,但一时间,众人目光再次汇聚到这位102岁老人的身上。这位文学大家、翻译巨匠,见证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风华年代,也亲历了特殊岁月里的起起伏伏,却始终坚忍着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今天,让我们一同温故和走近这位百岁老人。
  □黄薇
  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妻子杨绛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北京三里河,一个三层楼的老房子,几百户中惟一一家没有封闭阳台、也没有室内装修的寓所便是杨绛的栖身之处。自1977年搬进来,她就再没离开过。曾经的“我们仨”,只剩下她独自一人在整理钱钟书的学术遗物,笔耕不辍。在她身上,人们会忘掉时间的残酷:102年无情而漫长,而她一如既往地柔韧、清朗、独立,充满力量,也给人温暖.……
  她还喜欢音乐,能弹月琴,善吹箫,工昆曲。谈到读书,她说“一星期不读书我就白活了。”
  文笔被朱自清赏识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学养深厚,早年留日,后成为江浙闻名的大律师,做过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辛亥革命前夕,杨荫杭于美国留学归来,到北京一所法政学校教书。1911年7月17日,杨绛在北京出生,取名季康,小名阿季。
  杨绛排行老四,在姐妹中个头最矮,爱猫的父亲笑说:“猫以矮脚短身者为良。”杨绛八岁回无锡、上海读小学,12岁,进入苏州振华女中。
  在父亲的引导下,她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青年求学时老师给杨绛的批语是“仙童好静”,在英才济济的东吴大学,她很快就奠定了自己才女的地位:中英文俱佳的杨绛是班上的“笔杆子”,东吴大学1928年英文级史、1929年中文级史,都由她“操刀”。
  她还喜欢音乐,能弹月琴,善吹箫,工昆曲。大学期间,自修法文,拜一位比利时的夫人为师,学了一口后来清华教授梁宗岱称赞不已的法语。
  求学清华时,一贯爱好文学的杨绛开始自己创作,备受任课教师朱自清的欣赏,她的第一篇散文《收脚印》和第一篇小说《璐璐,不用愁!》都是被他推荐至《大公报蜰穥澂刊》上发表。
  “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与钱钟书的一生情缘
  1932年 3月的一天,风和日丽,幽香袭人。杨绛在清华大学古月堂的门口,幸运地结识了大名鼎鼎的清华才子钱钟书。两人一见如故,一见钟情。
  两人恋爱时,除了约会,就是通信。钱钟书文采斐然,写的信当然是撩人心弦的情书,杨绛的那颗芳心被迅速融化。有一次,杨绛的回信落在了钱钟书父亲钱基博老先生的手里。钱父好奇心突发,悄悄拆开信件,看完喜不自禁。原来,杨绛在信中说:“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钱父大赞:“此诚聪明人语!”在钱父看来,杨绛思维缜密,办事周到,这对于不谙世事的儿子,是可遇不可求的贤内助。1935年,两人完婚,牵手走入围城。后来,在特殊时期,二人依旧相濡以沫,同甘苦共患难,成为了后来分子津津乐道的佳话。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文字如婴儿般纯真
  当年已近九十高龄的杨绛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而时隔4年,96岁高龄的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被评论家称赞:“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九十岁寿辰时,她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避寿”。
  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无声的心语:“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9-24 07:1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