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626|回复: 1

皮肤病[pí fū bìng]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 15: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医学上,皮肤病是有关皮肤的疾病,是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如麻风、疥疮、真菌病、皮肤细菌感染等。皮肤病是皮肤(包括毛发和甲)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后,其形态、结构和功能均发生变化,产生病理过程,并相应的产生各种临床先后表现。皮肤病的发病率很高,多比较轻,常不影响健康,但少数较重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皮肤病种类繁多,大约有1000多种。常见的皮肤病有银屑病(牛皮癣)、白癜风、疱疹、酒渣鼻、脓疱疮、化脓菌感染、疥疮、疤痕、癣、鱼鳞病、腋臭、青春痘、毛囊炎、斑秃、脱发、婴儿尿布疹、鸡眼、雀斑、汗疱疹、螨虫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灰指甲、硬皮病、皮肤瘙痒、脱毛、黄褐斑以及性传播疾病有梅毒、尖锐湿疣、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等
皮肤做为人体的第一道生理防线和最大的器官,时刻参与着机体的功能活动,维持着机体和自然环境的对立统一,机体的任何异常情况也可以在皮肤表面反映出来。
很多皮肤病是内脏疾病的外在表现,即很多皮肤病变,其根本原因在内脏。例如:银屑病、白癜风、过敏性痒疹、红斑狼疮、内脏癌肿的皮肤表现等等,既是与细胞分裂异常、致病微生物感染及其产生的毒素、机体代谢紊乱、免疫功能失衡、内分泌紊乱、自由基毒素代谢障碍,甚至与精神、神经系统的病理变化有着间接或直接的关系。
皮肤具备着近乎完美的生理保护功能:如屏障作用、感觉作用、调节体温、吸收作用、分泌和排泄作用等,在维护机体的健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皮肤病是皮肤感染病与过敏性皮肤炎占大部分,不过随着老化的退行性变化之老人性皮肤病,由恶性黑色肿代表的皮肤癌等也是重要的皮肤病,另外需注意因药物治疗疾病而引起副作用的各种皮肤障碍。中国人口多,患皮肤病的病人也多。有关皮肤病的文字记载,在中国大约已有3000多年历史。[2]
皮肤病病因

西医病因
皮肤病的发生,可能与某种或多种因素相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脖子上白斑
一般因素
(1)种族、性别与年龄:皮肤病的发病率可因为这些因素的差异而不同.如白种人基底细胞上皮瘤发病率高于有色人种,SLE等结缔组织疾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中老年皮肤肿瘤发病率较高。
(2)职业与个人卫生:职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可诱发某些皮肤病,如农业劳动中患尾蚴皮炎,个人卫生讲究较好则感染性皮肤病大为减少。
(3)季节与社会因素:随着季节变化,各病种比例亦有一定改变,如夏季真菌性皮肤病增多,冬季冻疮、银屑病增多。社会风气的净化、全国范围内的大力防治可减少传染性疾病的蔓延。
二、常见病因
(1)理化因素:压力与摩擦、局部温度变化过快、放射、光照、热辐射、化学试剂等因素均可引起皮肤病发生。
(2)生物因素:昆虫叮咬、接触某些植物、寄生虫与微生物感染均为常见致病因素.如病毒感染引起的各种病毒性皮肤病。

皮肤病(5张)
(3)食物与其他疾病:有些食物如虾等易致过敏性疾病发生。内脏病变、局部感染、血液与淋巴循环障碍等可引起相关皮肤病,如糖尿病患者易患瘙痒症,局部感染引起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循环障碍可致紫绀、象皮肿等。
(4)遗传:有些疾病有明显的家族史,如鱼鳞病、白化病等。
(5)神经精神因素:神经损伤可引起营养性溃疡,压力与紧张和斑秃、慢性单纯性苔藓等发病密切相关。
(6)代谢与内分泌因素:代谢障碍可引起皮肤淀粉样变、黄色瘤等,Cushing's综合征则易发生痤疮、多毛等。
另外,有些因素可加重皮肤病从而影响疾病转归。如过度搔抓继发感染:热水烫、肥皂水洗、用药不当加重湿疹病变;曝晒可加重光敏性疾病。 
中医病因
祖国医学以为,中医外科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有以下几种,各因素可单独或几种因素同时致病。
一、外感六淫邪毒
六淫邪毒,均能直接或间接地侵害人体,发生各类外科疾病。《外科启玄》说:“天地有六淫之气,乃风寒暑湿燥火,人感受之则营气不从,变生痈肿疔疖。”六淫致病因素,只有在人体抗病能力低下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发病的条件,如《内经》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风雨寒暑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有时六淫邪毒的毒力特别强盛,超过了人体正常的抗病能力,也能成为外科各病的发生和发展条件。
六淫邪毒所致的外科疾病,大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温、风热,风为阳邪,善行而速变,故发病迅速,多为阳证;风性躁烈,风性上行,多侵犯人体上部,如颈痈、头面丹毒、瘾疹等病。风邪致病特点,其肿宣浮,患部皮色或红或皮色不变,走注甚速,常伴恶风、头痛等全身症状。
夏季多暑热,且暑多夹湿,由于暑热外受,蕴蒸肌肤,汗出过多,或汗出不畅,以致暑湿逗留,易生痱,复经搔抓,破伤染毒,即可形成暑疖,甚至发生暑湿流注。皮肤经常处于潮湿的环境下,影响气通达于肌表,而降低局部的抵抗力,更易为外邪所侵。此外,在炎夏季节,汗出过多,更因睡眠不足,饮食减少,都是降低人体全身抗病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炎夏季节,疮疡的发病情况就高于其他季节。暑为阳邪,具有热微则痒,热甚则痛,热胜肉腐等特征,故其致病特点,多为阳证,患部焮红肿胀,糜烂流脓或伴滋水,或痒或痛,其痛遇冷则减,常伴口渴胸闷、神疲乏力等全身症状。
秋天多燥,燥有凉燥与温燥之别。在外科的发病过程中,以湿燥者居多,燥邪易致皮肤干燥皲裂,外邪乘机侵袭,易致生痈或引起手足部疔疮等病。燥邪致病的特点,易侵犯手足、皮肤、黏膜等部位,患部干燥、枯槁、皲裂、脱屑等,常伴口干唇燥、咽喉干燥或疼痛等全身症状。
冬天多寒,侵袭人体而致局部气血凝滞,血脉流行失常,故易生冻疮、脱疽、流痰等病。寒为阴邪,故其病一般多为阴证,常侵袭人之筋骨关节,患部多表现为色紫青暗,不红不热,肿势散漫,痛有定处,得暖则减,化脓迟缓,常伴恶寒、四肢不温、小便清长等全身症状。火邪的特征属“热”,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两者仅有程度上的差别,一般说火邪为热邪的发展。其为病大多由于直接感受温热之邪所引起,如疔疮、痈、有头疽、药疹、丹毒等病;火为阳邪,故其病一般多为阳证,患部多表现为发病迅速,来势猛急,*红灼热,肿势皮薄光泽,疼痛剧烈,容易化脓腐烂,或有皮下淤疹,常伴有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等全身症状。以上各种外邪.可以单独致病,也可由于气候的变化无常,造成两种以上的病邪同时致病。
此外,前人更认识到风、寒、暑、湿、燥等病邪所致的外科疾病,有的在初起阶段,并不都具有红热的现象,待至中期,才能显现,此时,即称谓“五气过极,均能化热生火”。理解到外科病的发生之后,病理过程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并认为外科中的疮疡发病,尤以“热毒”、“火毒”最为常见。所以《外科心法要诀·痈疽总论》说:“痈疽原是火毒生。”
二、感受特殊之毒
特殊之毒包括虫毒、蛇毒、疯犬毒、漆毒、药毒、食物毒和疫疠之毒。外科疾病中,可因虫兽咬伤、感受特殊之毒而发病,如毒蛇咬伤、狂犬病、疫疔等病;虫螫刺咬伤后可引起虫咬皮炎或毒虫咬伤病;某些人由于禀性不同,接触漆后面发漆疮;服用某种药物后的中毒,或因禀性不耐而引起某些皮肤病。至于疫疠之毒,其所引起的外科疾病,发病急剧,且具有传染性。如疮疡中的痄腮,如无名肿毒:尚有金刃竹木创伤或虫兽咬伤后所致的疮疡亦属毒,如触毒、外伤染毒。由毒而致病的特点,发病急骤,有的具有传染性,患部掀红灼热,疼痛剧烈或麻木不仁;有的很快侵及全身,常伴有发热、口渴、便秘、溲赤等全身症状。古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过程中,观察到某些致病因素,不能概括在六淫之中,而另创了毒邪的发病学说,这也是外科病因学方面的一个发展,为后世提供了辨证和治疗的依据。
三、外来伤害
凡跌扑损伤、沸水、火焰、寒冻等,均可直接伤害人体,引起局部气血凝滞、热胜肉腐等,而发生淤血流注、水火烫伤、冻伤等外伤性疾病。同时,亦可因外伤而再感受毒邪发生手足疗疮、腋痈、颈痈、破伤风等。或因损伤后,以致筋脉淤阻,气血运行失常,而发生静脉炎、脱疽等病。总之,外来伤害的发病因素,都是易于掌握的。
四、情志内伤
情志是指人体的内在精神活动,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类,故又称谓七情。
如果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了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可使体内的气血、经络、脏腑的功能失调,就会发生外科疾病。


《疡科心得集》认为外科病,“发于脏者为内因,不问寒热虚实,皆由气郁而成”。例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久生火,肝郁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以致气郁、火郁、痰湿阻于经络,气血凝滞,结聚成块,形成瘰疬{再如肝主疏泄,能调节乳汁的分泌,若产妇过度精神紧张,易致肝胃不和,使乳汁积滞,乳络不畅,有利于邪热的蕴蒸,以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导致乳痈的发生;又如瘿病,由于忧恚的情志内伤,以致肝脾气逆,脏腑失和而生。
至于肿瘤的发病,更与情志内伤有关,朱丹溪指出,是由于“忧思恚怒,气郁血热与火凝结而成”。总之,由情志内伤所致的外科疾病,大多发生在乳房、胸胁、颈之两侧等肝胆经部位,患处肿胀或软如馒,或坚硬如石,常皮色不变,疼痛剧烈,或伴精神压抑、性情急躁、易怒、喉间梗塞等证。
五、饮食调节
恣食膏粱厚味,醇酒炙煿或辛辣刺激之品,可使脾胃功能失调,湿热火毒内生,同时感受外邪就易发生痈、有头疽、疔疮等疾病。由饮食不节、脾胃火毒所致的痈、有头疽、疔疮等病,较之单由外邪所引起的更为严重,所谓从外感受者轻,脏腑蕴毒从内而发者重,如消渴病之合并有头疽。叉如饮食不节,胃肠运化失职,糟粕积常伴大便秘结、胸腹胀、胃纳不佳、舌苔黄腻等全身症状。
六、房室损伤
主要指早婚、房劳过度与妇女生育过多等因素,导致肾精耗伤、肾气亏损、冲任失调,或因小儿先天不足、肾精不充,这些均能引起身体衰弱,易为外邪所致,而发生外科疾病。肾主骨,肾虚则骨骼空虚,风寒痰浊,乘隙入侵,而生流痰;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灼津为痰,痰火凝结,而生瘰疬。瘰疬治愈之后,每因体虚而复发,尤以产后更为多见,亦由肾虚所致。肝肾不足,寒湿外受,凝聚经络,痹塞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的脱疽,有的患者伴有阳痿,说明此病与肾虚有关。冲任不调,营血不足,生风生燥,肌肤失养,可形成瘾疹。由房室损伤而致的外科病,大多为慢性疾患,病变可深入骨与关节,虚寒证象较多,患部肿胀不湿,不红不热,隐隐作痛,化脓迟缓,或见阴亏火旺之证,患部皮色暗红、微有灼热,常伴腰酸、遗精、神疲乏力、眩晕、畏寒、月经不调、经闭等全身症状。
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与其发病部位有着一定的联系。例如:凡发生于人体上部(头面、颈项、上肢)的,多因风温、风热所引起,因为风性上行;凡发于人体中部(胸、腹、腰背)的,多因气郁、火郁所引起,因为气火多发于中;凡发于人体下部(臀、腿、胫足)的,多因寒湿、湿热所引起,因为湿性下趋。按人体部位辨证求因,是清代《疡科心得集》作者高锦庭氏之心得与总结。以上是一般的情况,但在诊断时,必须结合局部及全身症候及追询病史等,综合分析病因,探讨病机,不能单纯地拘泥于部位。

常见分类

1.真菌病:常见的有手脚癣、体股癣及甲癣(灰指甲)。
2.细菌性皮肤病:常见的有丹毒及麻风。
3.病毒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水痘、扁平疣及疱疹。
4.节肢动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疥疮。
5.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及尖锐湿疣。
6.过敏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及多型红斑;药物反应,如服用磺胺、肌注青霉素过敏。
7.物理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晒斑、多型性日光疹及鸡眼。
8.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及寄生虫妄想症。
9.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银屑病(牛皮癣)、单纯糠疹及玫瑰糠疹。
10.结缔组织疾病:常见的有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
11.疹性皮肤病:常见的有天疱疹、类天疱疹及掌跖脓疱病。
12.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黄褐斑、白癜风、文身、雀斑、色素痣、咖啡斑、黄褐斑、雀斑样痣、Riehl黑变病、口周黑子、太田痣、色素性毛表皮痣、泛发黑子病、颜面-颈部毛毛囊性红斑黑变痣、色素性玫瑰糠疹、斑痣、先天性色素痣、褶皱部网状色素异常、蒙古斑、文身、白癜风、无色素痣、离心性后天性白斑、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贫血痣等。
13.化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毛发红糠疹。
14.皮脂、汗腺皮肤病:常见的有痤疮、酒渣鼻及臭汗症。
15.寄生虫、昆虫、动物性皮肤病。
16.毛发、甲皮肤病:多毛症、秃发、脂溢性秃发、腋毛癣、皮脂溢出症、斑秃、老年白发、精神紧张性白发病、少白头、漏斗部毛囊炎、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甲板营养不良、甲凹陷症、甲板纵裂、甲层裂症、脆甲症、横沟甲、厚甲症、钩甲、甲剥离症、杵状甲、点状甲、甲外伤、甲周肿痛。
17.其他:酒渣鼻、痤疮、多发性疖肿、、手足脱皮症、老年瘙痒、妊娠皮肤瘙痒、川崎氏病(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足菌肿、无汗症、夏令痒疹、胼胝(老茧)、冻疮、多形性日光疹、褥疮、狐臭、脚臭、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疹、唇炎、粟丘疹(粟粒疹)、皮赘、瘢痕、皮肤枯萎症、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
18.遗传性皮肤病。
19.各种疣;带状疱疹、单纯疱疹、麻疹、传染性红斑、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Kaposi水痘样疹、风疹、幼儿急疹等。[5]
主要症状

1.皮疹为风团、潮红斑,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常突然发生,成批出现,数小时后又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常反复发作。
2.自觉瘙痒,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和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少数有发热、关节肿胀、低血压、休克、喉头水肿窒息症状等; 
3.病程长短不一,急性荨麻疹病程在1个月以内;超过1个月为慢性。
4.皮肤划痕试验部分病例呈阳性反应
5.水痘:按临床表现,属于水疱型;按病毒特点,属DNA病毒-小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前驱期较短,不超过24小时即出疹。皮疹先发于躯干,渐波及头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初为红色针尖大小的斑疹,后迅速成丘疹,数小时后即为绿豆大小的水疱,可为椭圆形,疱壁薄易破,2~3天干燥结痂,以后痂脱而愈,病程2周。在儿科中可见的异型有大疱型水痘及新生儿水痘。偶尔发生少见的并发症有水痘脑炎、肺炎、急性脑病等(我们60~80年代曾抢救过多例水痘合并重症脑炎,现几乎未见)。
6.麻疹:按病毒种类属于RNA病毒-付粘液病毒-麻疹病毒引起,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潜伏期9~11天,前驱期通常3天左右,热度上升,卡他症状明显。发疹的部位从耳后-面颈-胸背部-四肢,疹子的形态是玫瑰色斑疹或丘疹,疹间可见正常皮肤。还可有内疹出现,那就是发病1~2天后在颊粘膜发生koplik斑。常合并支气管肺炎、喉炎、肠炎、脑炎、心功能不全等,病程10~14天。
7.风疹:属于小DNA风疹病毒引起,多发于幼儿,潜伏期5~20天,发病前可有轻度发热,发疹情况从面部-躯干-四肢,疹形为淡红色斑疹或丘疹,内疹表现为软腭斑疹或瘀点,合并颈及枕后淋巴结肿大。
8.幼儿急疹:冬春季小流行,可能由病毒(柯萨奇病毒)所致,又称婴儿玫瑰疹,或称第六病。多见6个月-2岁,潜伏期10-15天,无前驱症状,常突发高热,体温上升至39~40度,3~5天体温骤退时出疹,先发生颈部-躯干-上肢下腿-面部。疹形为玫瑰红色斑丘疹,无内疹。合并有颈,枕后淋巴结肿大,偶有中耳炎和支气管炎。
9.手-足-口症:由小RNA病毒中柯萨奇A16病毒为主,有时为柯萨奇A2,A4,A5,A10引起。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1~2岁婴幼儿最多,夏秋季流行,潜伏期4~7天,全身症状轻,发疹前可有微热,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发疹特点是指(趾)背面及侧缘有水疱,口腔的硬腭、颊部齿龈及舌部出现疼痛性水疱,呈米粒至碗豆大小,半球状或椭圆形,疱壁薄,内容清,呈珠白色。水疱数目不多,但亦可见50个以上,整个病程约1周,很少复发。
10.传染性软疣:由痘病毒中传染性软疣病毒引起,潜伏期14~50天,其特点是皮肤上出现发生腊样光泽的小丘疹,顶端凹陷,能挤出乳酪状软小体。数目不等,不融合,一般6~9个月可消退,但也有持续几年者。
11.临床的特殊类型:
A、蛋白湅荨麻疹是蛋白湅直接通过肠粘膜吸收所致的抗原-抗体反应。
B、寒冷性荨麻疹又可分为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和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是由寒冷所致的物理性荨麻疹。
C、热性荨麻疹又可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两种,接触热水后在接触部位出现风团。
D、胆碱能性荨麻疹,在热、精神紧张和运动后诱发,多见于躯干和四肢近端,皮损为主1~2mm大小的风团,周围有红晕。
E、日光性荨麻疹,女性发病较多,暴露日光后发病,皮疹局限于暴露部位。
F、压迫性荨麻疹,在较重和较久压迫4-6小时后发病,受压部位出现弥漫性、水肿性、疼痛性斑块。
G、水源性荨麻疹,在接触水和汗水后于毛孔周围引起细小剧痒风团。
H、血清病性荨麻疹,其病因为接触异体血清、疫苗、药物等,引起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炎和淋巴结病。
I、自身免疫性黄体酮性荨麻疹,发生于月经前期和中期,是由黄体酮所致。
12.银屑病(牛皮癣):
A、寻常型银屑病的病理变化是表皮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角化不全区域内可见中性白细胞构成的小脓肿,称Munro氏小脓肿。颗粒层明显减少或消失。棘层增厚。表皮突延伸,其下端增宽,可与邻近表皮突相吻合,真皮乳头延呈杵状,其上方棘层变薄。乳头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故临床上出现Auspitz氏征。周围可见淋马细胞,嗜中性白细胞等浸润。
B、关节炎型银屑病的病理变化与上述寻常型银屑病相同。
C、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为炎症反应比较明显,真皮上部水肿显著,其他与寻常型银屑病基本相似。
D、脓疱型银屑病人与连续性肢端皮炎的病理变化的特点是在表皮内形成较大脓疱即Kogoj脓疱,主要在表皮上部,疱内主要为中性白细胞,其他变化与寻常型银屑病大致相同,但角化不全及表皮突延伸较轻。
E、掌跖脓疱病的病理变化为表皮内单房性脓疱,疱内有大量中性白细胞,少量单核细胞,真皮浅层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浸润。[2]
影响因素

年龄因素
由于各种年龄的人有各种不同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及生理特点,某些疾病较轻易或只能发生于某些年龄。例如,血管瘤及婴儿异位性皮炎易发生于婴儿,脓包疮及头癣最常见于儿童,酒渣鼻及痤疮常见于青年或中年,而皮脂溢性角化病、恶性肿瘤及全身瘙痒病最易出现于老年时期。[1] 
性别因素
某些皮肤病如痤疮多半发生于男性,而红斑狼疮等病在女性的发病率较高。[1] 
遗传因素
某些皮肤病人常有家庭史。除了鱼鳞病等由单基因遗传外,更多的皮肤病是多基因遗传,例如,银屑病的发生率在某些家庭中较高,异位性皮炎常有家庭过敏史。某些疾病在种族上的差异,例如白种人皮肤的黑色素较少而易发生日光性损伤如急性及慢性日光炎或者光照性角化病,面部等暴露部位较易发生基底细胞癌等病。[1] 
职业因素
某些皮肤病和工作条件及工作环境有关。例如,化工厂公认常和化学品接触而较易发生接触性皮炎,农民接触植物而可对植物过敏,稻田皮炎一般只见于常在水田中劳动的农民。[1] 
季节因素
痱子、脓包疮和股癣、足癣等浅部真菌病多半于天气温暖及皮肤潮湿多汗的夏季发生或加重。冻疮发生于寒冷季节,蚊、螨等虫咬出现于夏季和秋季,而鱼鳞病及银屑病等常在冬季加重。[1] 
气候因素
中医学理论对人体疾病与自然气候的关系早有精辟的论述,《内经》就提出了人秉天地之气的“天人相应”学说。大量的临床病例观察与研究证明,皮肤病患者的发病及其症状加重或减轻与气候的冷热变化、季节变化,甚至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不同病症的患者,受气候因素的影响也各不相同。[1]
在临床实践中,可依据常见多发皮肤病的时间规律及患者的饮食习惯、自身“寒热”,再分析发病时相对应的气候因素,然后确定患者体质的“热”、“寒热”或“寒”类型,最后针对患者体质因素及症状表现,选用清热解表或燥湿祛寒养阴等纯中药制剂进行内服调整。全部治疗过程都是以消除患者体内致病因素为主,通过促进其正常功能的恢复和对自然界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最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1] 
地域因素
常见皮肤病跟地域有有密切的关系。北方以牛皮癣、白癜风、手足皲裂、鱼鳞病、掌跖角化症、手足皲裂、冻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性皮炎为多发,南方以水痘、带状疱疹、真菌感染(如脚癣、手癣、股癣、体癣)、荨麻疹、皮炎、湿疹等病人为多。牛皮癣依次以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内蒙古、辽宁、山东、四川、湖北、安徽较为高发。[1] 
其他因素
麻风及性病等流行都和社会制度及社会风气有关,贫穷落后国家的人民常有营养不良症。其他因素如环境及个人卫生可和某些皮肤病有关。例如讲究个人卫生的人较难发生疥疮、头癣或脓包疮等寄生虫或微生物感染。此外,个人的免疫反应时影响皮肤病的重要因素。
 楼主| 发表于 2013-9-1 15: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的疾病分类包括:妊娠疱疹、妊娠多形红斑、妊娠期天疱疹、妊娠期结节性红斑、妊娠期瘙痒性毛囊炎、妊娠期多形疹、妊娠痒疹、妊娠丘疹性皮炎、妊娠瘙痒症、环形痒疹等等,但由于对其病因和病理缺乏深入了解,分类

妊娠期皮肤病(2张)存在生叠现象,因此,Roger等(1994年)建议将妊娠其特有皮肤病分为三类:
① 妊娠疱疹。
② 肝内胆汁淤积症又称妊娠瘙痒症。
③ 妊娠期多形疹、包括妊娠多形红斑、妊娠期瘙痒性毛囊炎、环形痒疹、妊娠早期瘙痒及迟发瘙痒,妊娠丘疹性皮炎,妊娠痒疹、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性丘疹团块和妊娠中毒性红斑。[1]
皮肤癌

概述
皮肤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很低,但在白色人种中却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超过所有其他恶性肿瘤的总和。在澳大利亚南部地区皮肤癌的发病率至少达650/10万,在美国的高加索人中,皮肤癌的发病率亦高达165/10万,为中国发病率的100倍。在皮肤癌中以基底细胞癌最多见,占60%以上。各类皮肤癌的早期表现多为红斑状皮损,伴有鳞片状脱屑或痂皮形成,仅凭肉眼观察非但难以区分其组织学类型,而且易与牛皮癣湿疹等良性皮肤疾患相混淆,常需借病理学检查才能确诊。 
病因
皮肤癌的常见致病原因有:
①日常曝晒与紫外线照射:有足够的证据支持紫外线照射、人体黑色素的防护与免疫系统功能相互作用导致了皮肤癌的发生。在日光中测定人体皮肤,皮肤接受紫外线量最大的部位是头部、面部、颈后、手部,鳞状细胞癌几乎全部发生于这些部位。紫外线的致癌机理也许是光化作用改变了细胞DNA的结构,同时破坏了淋巴细胞表面的活性抗原结构,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在其他促癌因素的共同参与下导致皮肤癌的发生。
②化学致癌物质:自Percivall首次描述了扫烟囱工人好发阴囊皮肤癌的报道后,人们才发现经常接触砷化物、焦油和沥青的工人容易发生皮肤癌。化学物质致癌可分为两个时期,即开始期与助长期。开始期至所引致结果与暴露于特殊物质或致癌物质的限度密切相关,其进行不可逆转,细胞改变与遗传有关。助长期需要反复暴露于接触物,与间隔时间有关。若很长时间不予暴露仍可逆转,不会发生癌肿。开始期与助长期的间隔时间十分重要,可出现两种结果,即形成或不形成皮肤癌。
③电离辐射:在以往长期从放射工作者因忽视防护措施而导致辐射性皮肤干燥症的基础上发生的皮肤癌。近年来由于放射仪器设备的改进和放射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加强了各项防护措施,职业性皮肤癌基本上已经绝迹,但某些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经过若干年后,在放射野内发生皮肤癌的病例仍可遇见。
④慢性刺激与炎症:恶性皮肤肿瘤可以发生与发展在瘢痕慢性溃疡、形成瘘管、窦道的部位。有些亚洲人群中嗜好咀嚼烟草或槟榔,故口腔或口唇部位易发生鳞状细胞癌。
⑤其他:免疫抑制阶段,患者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可发生皮肤癌,如应用免疫抑制剂能促成皮肤癌的发生。病毒致癌物质,许多病毒在动物宿主中能引起癌变,在人类中的很多人乳头瘤病毒的亚型可导致皮肤癌。[1] 
预防
第一点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尽量避免长期接触有害的化学物品如沥青、焦油、砷化物、苯并芘等,这些化学物质都有较强的致癌性。
第二点 要防止长时间的皮肤暴晒。
第三点 要注意电离辐射,这主要是针对放射工作者而言。
第四点 患有光化性角化病、着色性干皮病等癌前病变者,应尽早进行治疗,争取将皮肤癌扼杀于萌芽之时。
第五点 要加强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如中医所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第六点 注意卫生,多吃新鲜蔬菜。[1]
第七点 要注意保持轻松愉悦的情绪有很多皮肤病患者都是受各种环境刺激和精神创伤之后发病的,情绪波动、焦虑、神经紧张、易怒、忧郁等不良刺激易引起机体内生理、生物化学反应的紊乱,诱发或加剧病情的发展。[6]
皮肤白斑

皮肤白斑是

皮肤白斑(2张)指皮肤、粘膜处出现比正常肤色浅的斑片,主要是由于皮肤色素减退或色素脱失素所造成的。
⑴皮肤白斑是怎样形成的:白斑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获得性的。先天性白斑可能是由于胚胎发育期间的各种原因造成的,一般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皮肤即出现发白的斑片,譬如无色素痣、贫血痣、无色素性色素失禁症等,这些白斑的分布一般比较局限或有一定的特征性,白斑的颜色也不会非常白。随着生长发育,这些白斑在稳定后既不会消退也不会向周围明显扩大。后天性的白斑原因很多。由于皮肤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因此皮肤出现白斑既有内在的原因,又可能由于外界环境的因素
⑵白斑的常见分布部位:白斑的范围可以是局限性的,也可以是泛发型的。先天性的白斑既可以是局限性的,如贫血痣、无色素痣及无色素性色素失禁症等,也可以是全身泛发的,如白化病、斑驳病等。后天性白斑根据其病因不同分布也不同。如日光性白斑分布于阳光照射的部位;单纯糠疹多位于颜面部;花斑癣多位于躯干皮脂溢出较多的部位;职业性白斑多位于接触化学物质的部位。
⑶白斑有哪些特点:各种原因造成的白斑,其白斑本身都有不同的特点。首先,根据白斑的颜色可以分为色素减退斑和素色脱失斑。色素减退斑的颜色较正常肤色浅,但不会变为瓷白色。这些白斑主要见于一些先天性白斑及单纯糠疹、花斑癣、日光性白斑等。色素脱失斑是指白斑颜色呈纯白色或瓷白色,主要见于白癜风以及一些对黑色素细胞破坏比较严重的炎症性皮肤病之后出现的白斑,如白色萎缩、红斑狼疮等。其次不同的白斑其皮肤质地也各有各的特点。
⑷白癜风白斑的特点:白癜风白斑可以累及皮肤的任何部位,局限于一处或者泛发全身,甚至累及黏膜部位,如口唇、阴唇、龟头及包皮内侧等。白斑往往渐渐扩大、增多,相邻的白斑可相互融合成大片。白癜风白斑处的皮肤质地与正常皮肤一致,没有萎缩、鳞屑、干燥,无毛等现象。白癜风白斑根据其病程度可以分为完全性白斑和不完全性白斑。完全性白斑表现为纯白色或瓷白色,不完全白斑脱色不完全,其中可见色素小点。[1]
皮肤白血病

白血病是以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进行性、失控性增生为主要特征。
但并非仅局限于骨髓或造血组织,它还可累及心、肺、脾、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全身各组织脏器。
当累及皮肤时,通称其为皮肤白血病。
临床上真正原发性皮肤白血病必须是末梢血、淋巴结、内脏均无异常而仅有皮肤出现白血病病变者。
皮肤白血病的皮损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特异的,另一种是非特异的。
特异性皮损的形状可呈丘疹、结节或肿块,也可是剥脱性皮炎;皮肤的颜色可呈黄色、棕褐色、红色、紫色或蓝色;皮损部位遍布体表,口唇、齿龈亦多有发生,发生在颜面的皮损多有破溃。非特异性皮损为多形性皮损,常见的有荨麻疹、大疱性皮疹、多形性红斑,也可见到丘疹坏死性皮疹、湿疹样皮疹或带状疱疹,甚至弥漫性红皮症、出血性皮损与溃疡。
非特异性皮损的瘙痒症状十分常见,尤其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特异性与非特异性皮损既可单独存在,又可同时并存。
临床诊断上非特异性皮损仅能提示白血病存在的可能性。
皮肤白血病的诊断要结合病史、体征、末梢血片、骨髓或淋巴结检查。
其治疗要分清病型,因时因症论治,切不可盲目用药。[1]
疾病传染

皮肤病有无传染性,是很多皮肤病病人、家属、亲友及社会大众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其实传染性皮肤病,只占皮肤病种类的一小部分。皮肤病的传染方式分直接接触传染和间接接触传染两种方式。直接接触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患病动物的皮肤、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如痰液、粪便、唾液、尿液、渗出液等)而传染;间接接触传染:是通过病人污染过的用具(如餐具、衣帽、被褥、洗漱用品、鞋帽、毛巾等)而传染。但并非接触后就一定会被传染,这是因为人体具有一定免疫力,只有当免疫力下降时,如在体弱、慢性疾病期、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及激素、肿瘤等条件下,被传染的机会则会大大增加。
具有传染性的皮肤病主要有:麻疹、单纯疱疹、水痘、生殖器疱疹、皮肤型黑热病、卡波氏水痘样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天花、B病毒病、传染性软疣、寻常疣、扁平疣、非典型麻疹综合征、手足口病、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口蹄疫、传染性红斑、幼儿急疹、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鹦鹉热、斑疹伤寒、脓疱疮、猩红热、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沙漠疮、麻风、皮肤结核、鼻疽、布鲁菌病、鼠疫、软下疳、炭疽、皮肤白喉、红癣、头癣、手足癣、甲癣、体癣、股癣、梅毒、艾滋病、雅司、品他、滴虫病、阴虱、疥疮等等。[1]
遗传方式

综述
遗传性皮肤病占皮肤病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指致病突变基因引起的皮肤病,致病突变基因服从于一般的遗传规律,即患者在亲祖代及子孙中以一定数量比例出现,仅在家族上下代之间垂直传递,不涉及家族无亲缘关系的个体。遗传性皮肤病有以下四种遗传方式:[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此类皮肤病具有双亲中至少有一个是患者,子女至少有一半患病,与性别无关,病情多不严重,不影响生命和工作能力等特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占遗传性皮肤病的70%左右,常见的有:寻常型鱼鳞病、胼胝形成、毛囊角化症、多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甲膑综合征、血管扩张症、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类白化病、毛发红糠疹、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色素失禁症、汗管角化症、皮脂腺腺瘤、雀斑、毛发上皮瘤、神经纤维瘤病、白额发、先天性厚甲症等。[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此类皮肤病具有双亲正常、但其兄弟姐妹可能患病,双亲家属发病率较高,看不到连续几代遗传,患者体力、智力发育明显障碍,生命预后差等特点。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皮肤病常见的有:白化病、先天性鱼鳞病、着色干皮病、先天性卟啉症、类脂蛋白沉着症、血色病、先天性甲缺乏、弹力纤维假黄瘤、肠病性肢端皮炎、皮肤脂肪沉积症、先天性闭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等。[1] 
性联遗传
此类皮肤病具有发病男多于女,隔代遗传,女患者所生儿子全部发病,女性患者其父必为有症状患者等特点。性联遗传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性联遗传性鱼鳞病、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先天性角化不良、弥漫性体部血管角化瘤、萎缩性毛孔角化症等。[1] 
多基因遗传
此类皮肤病是指遗传特征不是决定于一对基因,而是由几对基因所决定的遗传方式,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家族中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群体的特点。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病常见的有:脂溢性皮炎、寻常痤疮、红斑狼疮、银屑病、多毛症、斑秃等。[1]
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风邪、湿邪、热邪、血虚、虫淫等为皮肤致病的主要原因,治疗以疏风祛湿、清热解毒、养血润燥、活血化瘀为原则,以达到驱邪扶正止痒之功效。如果外用药选择或使用不当,往往无效,甚至使病情加重。皮肤病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相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剂型,如溶液、糊剂、粉剂、霜剂、洗剂、软膏、酊剂和乳剂等。不同的剂型,有不同的作用和适应症,故应根据不同病期的临床症状和皮损特点,正确选用不同剂型的外用药。一般急性期局部红肿、水疱、糜烂时,多选用溶液湿敷,可起到消炎、散热作用;有渗液者,先用溶液湿敷,后用油剂。皮损处于亚急性期时,红肿减轻,渗液减少,可酌情选用糊剂、粉剂和洗剂,可发挥消炎、止痒、收敛、保护作用。
检查方法

皮肤病的诊断与其他疾病一样,必须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以下是详细介绍:
1.询问病史
皮肤科应重点询问病人有无自觉症状及持续时间、程度如何,皮损的好发部位及发生的先后顺序、分布情况、形态、色泽及起病前有无其他疾患或用过何种药物,有无全身症状,与季节、气候、生活及式作环境、饮食等是否有关,家庭中有无类似皮肤病,发病后诊疗情况及疗效如何。
2.体格检查
重点检查皮损的分布部位、皮损的种类、数目、大小、形态、表面及基底情况,颜色、水疱内容物及其颜色、排列特点及边界是否清楚。
辅助物理检查有:
⑴玻片压诊法:将玻片用力压在损害上10~20秒,炎症性红斑及血管瘤颜色可消失。
⑵皮肤划痕症:用钝器划皮肤,如在划过处产生风团,称为皮肤划痕症阳性。
⑶感觉检查:包括温度觉、触觉及痛觉等。
⑷滤过紫外线检查:如黄癣病头发呈暗绿色荧光,白癣呈亮绿色荧光。
⑸棘层细胞松解现象检查法(尼氏征):推移水疱向周围扩散,正常皮肤被推动及水疱间外观正常的皮肤补擦掉即为阳性。
3.实验室检查
⑴皮肤组织病理检查:部分皮肤病有其特有的病理改变,可依此确诊与鉴别诊断。
⑵皮肤试验:
①斑巾试验。用于检查接触性过敏原。
②划痕试验或皮贡试验。用于测定某种物质是否具有过敏反应(Ⅰ型)。
③麻风菌素试验。用于判断麻风病人免疫情况。
④癣菌素试验。有助于癣菌疹诊断。
⑶微生物检查:皮肤真菌、麻风杆菌、疹虫检查有助于相应皮肤病的诊断。[2]
注意事项

相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剂型,如溶液、糊剂、粉剂、霜剂、洗剂、软膏、酊剂和乳剂等。不同的剂型,有不同的作用和适应症,故应根据不同病期的临床症状和皮损特点,正确选用不同剂型的外用药。
一般急性期局部红肿、水疱、糜烂时,多选用溶液湿敷,可起到消炎、散热作用;有渗液者,先用溶液湿敷,后用油剂。
皮损处于亚急性期时,红肿减轻,渗液减少,可酌情选用糊剂、粉剂和洗剂,可发挥消炎、止痒、收敛、保护作用。慢性期皮损增厚,呈苔藓样变时,多用软膏和乳剂,它们穿透力强,作用持久,且有润滑及护肤作用。
还应注意的是,同一药物、同一剂型,也可因浓度不同而作用各异。如3%水杨酸具有消毒和杀菌作用,而10%水杨酸具有软化和溶解角质作用,20%以上的水杨酸则是一种腐蚀剂。浓度不同,作用大相径庭,故选用药物时应认准浓度。[1]
饮食注意

皮肤病大多数有皮疹。皮疹是“发”出来的,而有些食物又是“发物”—含有异种蛋白质。当这种特殊的蛋白质被人体吸收后,便会引起过敏反应,损害皮肤。所以,患皮肤病的人在服药期间或在治疗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均应禁食带有剌激性的食物。否则,即使处于稳定期的皮肤病,也会重新发作。有些皮肤病,如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瘙痒症、湿疹、脂溢性皮炎、过敏性皮炎、酒糟鼻等,其发病与某些食物有密切的关系。在发病期间或疾病治愈后的一段时间内,应限制或禁食鱼、虾、蟹等海腥“发物”,以及禽类食品和葱、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有些皮肤病如疥疮、体癣、白癜风等,因与饮食无关不需忌口。但是,某些患者只对一、二种食物过敏,因此,不要对禁忌食物的范围过大。患者可将吃进食物的种类和时间与症状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若在进食后12~24小时发病,就为致敏食物。这样忌口就有针对性,缩小了忌口的范围。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人不管患了哪种皮肤病,也不管自己对什么食物过敏,凡是所谓的“发物”,统统忌口。结果造成营养不良,影响了身体健康。即使是皮肤病患者对于禁忌的食物也并非永远忌口,一般待皮肤病稳定一段时间后,可尝试吃过敏食物,从小量开始,如无特殊反应,可逐渐增加量和次数。经过反复多次脱敏,一些人对原来过敏的食物,可以不再发生过敏反应。
患有痤疮、皮脂溢出症、脂溢性皮炎、酒糟鼻,以及一些感染性皮肤病的患者,均不宜食入过多的糖和脂肪。因为这些疾病的发生多与糖代谢和脂代谢有关,多脂多糖的食物能使病情加重。
某些瘙痒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瘙痒症等,发生瘙痒的确切原因不甚明了,但摄入刺激性食物后可刺激味觉反射弧,引起反应性血管扩张充血,皮肤发红,瘙痒加重,因此,此类病人应忌辣椒、葱、蒜、姜、浓茶、咖啡、烟酒等;光感性皮肤病常常是由于服食泥螺、苋菜、油菜等,再经日光曝晒引起的皮肤急性炎症反应,所以患者应避免食用上述食物;疱疹样皮炎患者,则要忌食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食物;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皮肤病患者,要禁食腌制品,提倡低盐饮食,以减少激素引起水钠潴留的副作用。
如发生食物过敏,轻者全身出现皮疹、瘙痒、哮喘,重者引起剧烈的腹痛、呕吐、腹泻,甚至引起休克,危及生命。具体应忌哪些食物,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我们采用的是食物排除法和食物记录法来寻找致敏源。食物排除法就是先吃已知不过敏的清淡食物3周,然后每4-5天增加一种食物,吃了哪种食物发生过敏症状,即可证实是由它引起的。食物记录法就是将所吃食物的种类、时间,与过敏症状发生的关系做详细的记录,通过分析来确定致敏源。一般要注意症状发生前12-24小时内的饮食。[2]
季节诱发因素

春天诱发的因素
春天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为什么这个季节容易诱发湿疹、荨麻疹、异位性皮炎、婴儿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该类疾病病程较长,经常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在身体各部位出现丘疹、红斑、风团、水疱等多形性皮损,严重者可有红肿或渗出,瘙痒较剧。
内在因素
内因是患过敏性疾病的人,大部分先天禀赋过敏体质,与遗传有一定关系,这类人容易患荨麻疹、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
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是春季天气变化无常,空气湿度大,空气中的粉尘、粒子凝聚难以消散,如体质过敏的人吸入或接触这些有害物质可诱发过敏性皮肤病。另外春天是花开季节,如果吸入或接触植物花粉也可诱发。因此,天气潮湿,接触或吸入粉尘、花粉是诱发过敏性皮肤病的主要原因。
对过敏性皮肤病的防治,一是平素体质过敏的人,春季要注意天气变化,大雾或潮湿天气早晚减少外出活动,或少去树木花草较多的地方。以免接触各种粉尘或花粉。二是注意清淡饮食,忌食虾蟹等高蛋白及油腻食物。三是积极查找病因,对症治疗。各种过敏性疾病诱发原因可能都不同,如果找不出病因,经常反复发作,给治疗造成困难。[1]
夏季诱发的因素
诱因一、蚊虫叮咬
夏季蚊虫较大,在发生叮咬后没有及时的处理,就很容易导致皮炎、皮肤瘙痒等皮肤病的出现。
诱因二、天气潮湿闷热
夏季温度普遍较高,人们在夏季也比较容易出汗,这些情况就很容易导致湿疹、痱子等病出现,所以在夏季要做好清洁工作。
诱因三、情绪因素
夏季人们情绪由于燥热很容易出现易怒、焦虑、紧张等情况,这些情绪因素很容易诱发牛皮癣(银屑病)、白癜风等顽固疾病的出现,所以在夏季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情绪。
冬季诱发的因素
诱因一,皮肤干燥
冬季人们的皮肤经过风吹、寒冷等因素,很容易出现干燥、起皮以及瘙痒等情况。人们这个时候用手抓挠的话,很容易导致真菌感染,从而诱发皮肤病。
诱因二,饮食因素
冬季天气,大多人喜好食用一些,火锅、肉、饮酒等来进行取暖,熟不知这些情况也会对于敏感的皮肤产生刺激,从而诱发过敏、寒冷性荨麻疹等皮肤病。
诱因三、气温低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冬季的气温普遍较低,而寒冷、低温等情况,便可诱发牛皮癣等病的出现,所以在冬季做好保暖是非常重要的。
诱因四、美白、护肤品滥用
冬季人们认为没有阳光的强烈照射,认为这个季节是美白的好时候,往往人们都喜好涂抹一些美白、护肤的产品,因为滥用护肤品,很可能诱发痤疮、过敏、毛囊炎等皮肤病。
诱因五、保暖衣导致
现如今有许多保暖衣的质地不合格,保暖衣采用化学纤维等则不适合直接接触皮肤来穿着,在保暖衣的选择上,人们应该要选择纯棉质地的来进行穿着。
诱因六、昆虫叮咬
昆虫叮咬性皮炎多发生在皮肤暴露部位,有一种翅鞘目性小虫子,会飞,是宠物猫狗的粪便没有按时清理所生,如果叮咬在人体的皮肤上,就会引发一种昆虫性皮炎,非常瘙痒,所以,夏季到来要积极预防。[5]
生活中诱发的因素

诱因一、戴首饰
人们常戴的金属项链,不少是K金首饰,在制作过程中,这些金属中都按比例掺入了少量的铬、镍、铜等其他金属。天热时人体汗液增多,汗液里的水分可导致仿真首饰表面的少量硫酸镍溶解,皮肤吸收后发生过敏反应,从而诱发皮肤病。
诱因二、化妆品
据卫生部近几年对化妆品皮肤病监测情况显示,化妆品皮肤病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至40岁。其中,以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最为常见,其他是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化妆品痤疮等。
诱因三、隐形文胸
一种与皮肤颜色和质感很接近,紧贴皮肤穿着的隐形文胸正在流行,因为其没有了肩带和背带,直接粘贴在皮肤上,不用担心文胸背带悄然滑出,深得那些喜欢着露背装的女士的青睐。然而医生却提醒,因为隐形文胸比较特殊的质地和穿着方法,穿着不慎很容易引起如痱子、湿疹、接触性皮炎这样的皮肤病,给身体造成伤害。
诱因四、染发
目前名目繁多的染发产品也是造成女性皮肤过敏的一大元凶。因为染发剂的主要成分是苯胺。一旦染发者对苯胺过敏,就会出现头疼、头皮肿大等症状。由于对染发剂不存在防备心理,人们往往要过很长时间才发现过敏源,而导致过敏现象越发严重。
诱因五、计算机
越来越多的OFFICE女性遭遇共同烦恼:原本光洁的皮肤时常莫名其妙地出现许多痘痘或色斑。尽管不少人不同意将这些情况与操作电脑挂钩,但是医生还是把这种症状归结为计算机皮肤病。
诱因六、睡凉席
夏季人们习惯睡凉席,有的人在身体接触凉席的部位出现刺痒,并起小红疙瘩。这是凉席导致的螨虫皮炎症状。原来,凉席的缝隙中很轻易寄生螨虫等,它在人的皮肤上叮咬,就会出现红肿的小红疙瘩,从而出现刺痒、疼痛感。因此,凉席除经常用温水擦洗外,还应时常放在阳光下晾晒。身体爱出汗的人,睡前最好在凉席上垫一层吸汗的棉布。除了螨虫叮咬外,有些人对草、芦类凉席也有过敏反应,皮肤上会出现豆粒大淡红色疙瘩,奇痒难忍。这是一种接触性皮肤病。有过敏反应的人宜睡竹制或藤制凉席。
诱因七、花露水与防晒霜
夏天很多人使用花露水防痱避蚊,有的人对花露水的成分过敏,用后皮肤出现发红起丘疹等反应。接触性皮炎是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发病有一定潜伏期,首次接触往往几天后才出现症状。因此,对于一种新花露水,第一次使用时喷的面积不要太大,几天后未出现皮肤异常,再大面积使用。防晒霜也是如此,最好先在手腕上方的皮肤上擦几天,没有反应再往面部擦抹。[1]
预防措施

饮食习惯
食物与人体皮肤的健康也是休戚相关的。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可导致某些疾病已不是鲜为人知。但是营养素的缺乏促使某些皮肤病的发生仍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皮肤病有很多种:如各种皮炎、湿疹等,这些病都于营养素缺乏相关。凡与营养缺乏有关的皮肤病患者,一定要补充所缺乏的营养物质,如以皮炎、消化道及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糙皮病患者,一定要给予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蛋、奶、肉、豆、花生,多吃水果蔬菜及杂粮。
下面介绍皮肤病患者的二款保健菜谱:
一、红柿肉末蒸豆腐
原料:西红柿一个、瘦肉60克、土豆二个、豆腐一合。
调料:清油、食盐、味精适量。
制法:先将其豆腐切成小块在沸水锅中焯一下捞出,放入大碗内,上面散上一点盐;土豆切成丝状投入沸水锅焯一下,放入豆腐上面;瘦肉斩成肉末后放在土豆上面;再上面放入切成块状的西红柿;再少许加一点盐;用旺火蒸约10分种取出,放入味精拌一下,即可享用。
特点:此菜富含一定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味道清淡可口,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二、素炒六样
原料:芹菜、胡萝卜、香干、菠菜、黄瓜、花菜各适量。
调料:清油、食盐、味精各少许。
制法:将上述原料分别切成寸段或片状;再将芹菜、香干、菠菜和花菜分别投入沸水锅中焯水后备用。炒锅放油烧热,先投入胡萝卜片多炒几下,再加入黄瓜和其它主料同炒,加入食盐和少许清水,用旺火滚几滚,加入味精出锅。
特点:色泽鲜艳,口味清淡,营养丰富,对皮肤病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注意事项:皮肤病患者应不喝酒与有兴奋作用的饮料,以及不吃具有刺激性的辣椒、葱、姜、蒜香料等物,这些食物往往易刺激感觉神经装置,易加。[1] 
穿衣之道
湿疹患者宜穿纯棉的衣服,如尼龙、冷衫等质地就不宜穿着。洗衣粉要使用非生物性的,洗衣粉包装上会有说明。
另外,有少部分患者对宠物的毛髻会有敏感反应,至于藏于被褥床单中的尘埃螨对湿疹只有少少影响,平时把被褥床单洗干净便可。至于吸烟也会造成刺激,大人应避免在湿疹患病儿面前吸烟。涂不刺激的润肤膏于患处,给患处保湿,便会减少痕痒,自然不会抓得那么厉害,减少患处恶化,而润肤膏配合药物,就会加快治疗。
润肤膏也有几种类别,通常愈油腻愈好,不过,如果满身都是湿疹,涂得全身油腻腻,会使孩子不舒服,最好在较严重的范围涂抹较油腻的软膏,在其他地方才涂清爽一点的乳剂。尤其是在夏天出汗,搽清爽的乳剂不会局着皮肤,但对于冬季皮肤干燥痕痒,涂油性软膏较适合。[2] 
天气因素
湿雨天要注意预防四大皮肤病
⑴防湿疹。台风暴雨过后,气候潮湿,如果人的双腿长期泡在污浊的水中,双下肢皮肤容易受各种微生物的侵袭,可能出现红斑、丘疹,有时候还有脓液渗出,严重的可出现水疱。专家提醒,雨天和雨后要尽量避免双腿长时间在水中浸泡。如果一定要下水,可提前外涂防水油膏,或出水后用1%的盐水浸泡双腿约半小时,再用清洁水洗净、晾干。
⑵防脚癣。专家提醒,在雨水中行走和工作时应穿上雨靴防护。如果水位太高,雨靴不顶用,则要在下水前外涂防水油膏。如不慎患上脚癣,对局部轻度糜烂的患处应同时使用含抗菌素的药膏,避免细菌感染。
⑶防蚊虫叮咬。连日阴雨天,气候潮湿,很多人的家里都有一股霉味,吸引了不少蚊虫。很多人被蚊虫叮咬后身上刺痒,皮肤上还会起小疙瘩。专家提醒,夏季应尽量使用蚊帐,并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适当涂抹“花露水”和“蚊不叮”等外用防护剂。对于虫咬皮炎,外用止痒剂可减轻症状,也可外用激素类药膏。
⑷防阴囊湿疹。阴囊皮炎是发生于阴囊及其邻近部位的皮肤红斑、渗出性皮肤病,俗称“烂裆”。专家提醒,参加抗洪的人们上岸后应立即擦干下身,洗干净后抹些痱子粉,换上干净内衣。如条件允许,下水前最好换上防水裤。如发现下身皮肤有破溃,应暂时避免下水。[5]
股癣

股癣临床表现
股癣多见于臀部和大腿上内侧,但也常侵犯阴茎及腹股沟皱褶部。单侧或两侧先后发病,初起为小丘疹(小疙瘩),奇痒,然后扩大形成边缘呈环状凸起,中央平坦的圆形或多形性皮损,常见脱屑。向上或向后蔓延至会阴、肛周及臀部。病变单独发生在臀部者称臀癣。
这些症状往往引起人们的忧虑,以为是性病羞于治疗。这种忧虑是没有必要的。
股癣是好发于股部的皮肤病,有时还可累及会阴、阴阜部、肛周、臀部、阴囊皱褶等处,瘙痒剧烈,由于搔抓,患者可继发皮炎、苔癣化改变或继发感染。
主要症状是局部瘙痒明显。
股癣皮疹的特征为:
(1)股癣刚开始时,为边缘清晰、稍微隆起的红斑,渐渐扩大,上面有落鳞屑,自觉痒,渐渐由红色转为紫红色、褐色或肤色。
(2)如不及时治疗,损害向周围蔓延扩大,病损的中心渐渐自动愈合,向周围发展,红斑的边缘炎症比较明显,上面可有活动性皮疹、水疱、痂皮,甚至糜烂,中央自愈,形成环形或半环形。“在屁股上修起了长城”,这是对股癣的笑谈之一。在阴囊皱襞外,表现为鳞屑性斑片。
(3)愈后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瘙痒症状严重。  慢性病程,日久病损可呈苔藓化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9-24 09: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