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861|回复: 0

道外百年老字号“老王麻子膏药”的花明柳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6 15: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世纪30年代位于王麻子街老王麻子膏药铺旁边的北市场大观园。申志远提供
4 o$ H) B0 Q9 n3 b9 U+ I4 R& Z6 Q$ g) @1 J- k8 d. C4 w( K# S
申志远
+ z/ ?% i( u4 f+ u( G  [' S1 @2 \8 r1 y3 e, D( F( O5 e
“老王麻子膏药”是哈尔滨道外区的一家百年老字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赫赫有名。时至今日,哈尔滨的老人们还把当年膏药店所在的道外区富锦街叫作“王麻子街”。“王麻子街”留下许多传奇故事。
* u& i; a0 u% W2 p5 e( q( o( W: x6 m8 z+ K1 j
光绪年间,在北京牛街有家名扬京城的京都福庆堂药房,这是第一代“王麻子”王照宇开的。王照宇是满族正白旗人,在宫中当过卫士。满人尚武成风,难免跌打损伤,王照宇也深受其苦。宫中一位御医常帮他疗伤,有时就将药方告诉他,让他自己去药房配药。王照宇年纪大后,不能再当卫士了,就离开清宫开起了自己的药房。他结合宫廷秘方调制出膏药,取名叫虎骨熊油膏,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京都福庆堂也迅速在京城声名赫赫。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清朝末年,满族八旗子弟争权夺势,王照宇受族人牵连,全家被发配到河北玉田马连峪守皇陵。* `+ `% l; [# g+ t% o5 F' Z- o

* h" G- {% ]3 B& e. T5 i王照宇的儿子王树森不甘心随父守陵度日,便在一日的早晨,肩挑担子踏上了闯关东之旅,1897年落脚于呼兰十字街大庙前开始摆摊卖膏药。王树森觉得祖传的膏药出身宫廷,价格偏高,便调制出拔毒膏和其他一些膏药。由于王树森小时候出天花时在脸上留下了浅白麻子,人们干脆把他卖的膏药称为老王麻子膏药。老王麻子膏药治好了呼兰大地主蒋家姨太太的不孕症,蒋家便将大女儿许配给王树森。- E5 g6 A. U& ?. J2 @

5 F& H$ S. o( ^! o$ Z此时的哈尔滨刚刚开埠,生意人趋之若骛。王树森携妻带子来到傅家甸(现道外区)富锦街开起了药房,挂上京都福庆堂老王麻子膏药的牌匾,从此再没挪地方。1936年,王树森领到了伪满政府颁发的老王麻子膏药专卖许可证,大张旗鼓地卖起了膏药,很快在哈尔滨出了名。一些关里的亲戚听说王树森“发”了,也纷纷投奔王家来到哈尔滨,在征得王树森的同意后,也挂起了王麻子膏药的招牌开店谋生。一时间,富锦街上出现了王树森家的“真正老王麻子”和亲戚们开的“真王麻子”、“假王麻子”、“这才是王麻子”等膏药铺,形成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闻名全国的王麻子膏药一条街。当时,刚刚在伪新京(现长春)成立的伪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满映)还专门来哈尔滨拍摄了一部有声故事片《王麻子膏药》。长篇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也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当年“王麻子街”的盛况呢。0 P8 C* R8 V/ _/ G4 [
4 i0 Z7 R; p9 O. b! L
说王麻子膏药铺还用“一带”这个词,是因为那不是一家两家,而是一大片。这些膏药铺,都是低矮的小房,可牌匾大得会使人担心把房檐给压塌了。且一色黑漆金字的招牌,明光瓦亮的。上面写着各种不同的王麻子……除了这些真和老的王麻子之外,竟还有自号为假王麻子、真正假王麻子、真假王麻子、假假王麻子的……初来乍到这里的人,看到这些金字牌匾真是眼花缭乱,良莠难辨。而在大匾之下,玻璃窗之外,又都同样设有一张宽大的案子,上面摆放着龟盖、熊掌、死蛇、鱼骨、猴皮……
2 g) E& \& @$ G7 {1 C: ~7 w5 c+ C1 x- E' ]5 R: N3 d5 P5 _
除此之外,就是和熬膏药根本无关的玩物了。有挂着各种精制鸟笼子的,里边养着爱唱歌的黄鹂、画眉、相思和百灵鸟,还有色彩鲜艳的翡翠鸟和大排胸鹦鹉,甚至也有那训练得会说话的鹦哥。除这些观赏鸟类之外,也有养着吃红肉拉白屎的老鹰的,因为据说那“白屎”也可以晒干入药的。还有一家竟出奇制胜地在会说话的鹦哥下边拴着一只能蹦善跳的猴子,让这两个飞禽走兽配套表演。那鹦哥在上边说一句“拿王八盖子”,猴子就跳过去把龟盖举起来,给围观的群众看。再说一句“拿老鳖”,猴子又跳过去举起干鳖让观众欣赏,每次都是准确无误。每到这时候,这家的观众都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致使那些摆地摊演杂技的也退避三舍。据说,这一套飞禽走兽后来被一个有权势的汉奸叶警佐硬给熊了去,把猴子拴到自家电话机桌旁,鹦哥挂在电话机上边,电话铃声一响,猴子就抓起电话机话筒,举到鹦哥的尖嘴之下,鹦哥就卷动它那柔软的肉舌,问句“您找谁?”然后再说“您等等”,猴子就把话筒放在桌子上,去按动电铃,主人就来接电话。5 a' _) s, r% [% W# k4 ^  u3 L
2 b, d* z1 y3 a3 ]' z2 J; W* @
一生颠沛流离的王树森有着一副古道热肠,留下许多传奇故事,据说曾在街头脱下狐狸皮袄赠送给快要冻死的乞丐。日伪时期,关东军司令部和宪兵队曾屡次派人找到王树森,命其献出祖传的膏药秘方,王树森誓死不从,他将秘方传给儿子王殿元,自己则时刻准备着遭到迫害。后来,关东军和宪兵队强令王定期为他们送去相当数量的膏药,王树森灵机一动为他们“特制”了一批膏药,效果明显不好。日本人从此认定“王麻子膏药是骗人的”,就不再管他要方子了。9 E% G- P, E* E6 f
9 k9 \$ C" ^: M- m+ U
1948年,王树森病逝,老王麻子膏药正式传到了王殿元手里。那时,老王麻子膏药正是鼎盛时期,每日销售近千帖,远销到河南、山东、山西等地,还出口到日本、美国和南洋。+ \# C" g) q8 E$ U+ @/ v9 N

$ C- W, o6 ]+ |5 r新中国成立后,王殿元照旧行医。在抗美援朝中,他为志愿军送去了大量的膏药。1953年,志愿军班师回朝,一部分复员转业的伤残军人分到地方后没有住处,王殿元得知后,找到政府,将店铺后边的40多间私房无偿地送给伤残军人居住,道外区北七道街的“军属大院”由此得名,王殿元也被政府授予“开明绅士”的称号。
4 r' t2 s; p2 |5 u# Z9 r  A% |, f) g5 N5 b! F7 q
“文革”时期,因为王殿元的家庭出身是资本家,红卫兵曾四次到王家抄家,勒令他交出药方,王殿元遭了许多罪,却始终只字未露药方。王家当时珍藏的光绪年间和伪满政府颁发的行医执照被红卫兵一把火给烧了。京都福庆堂的牌匾也被摘将下来,扔到后院小棚子里任凭雨打风吹。4 H  p8 m7 m6 y5 L. f" I) i

! v) w, U. B$ j# o; D) v- v' Q& f7 O" N“文革”后,王殿元恢复行医。1983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和青岛电视台来哈拍摄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时,特别聘请王殿元做历史顾问。在王殿元的指挥下,在道外荟芳里重建了上世纪30年代“王麻子街”的外景,王家祖传的“老王麻子膏药”和“京都福庆堂”的牌匾走进了电视剧。导演还邀请王殿元在剧中扮演了王麻子街上的生鱼王一角,这在上世纪80年代的哈尔滨成为一段趣闻佳话。通过王刚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讲的小说和电视剧的播出,老王麻子膏药再一次名扬四海,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等国的客商纷纷来哈买药。
- E0 A9 n" e  r6 @4 {: v9 E, \" w
! b$ ^6 I# w: g* B3 h7 {1 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哈市卫生局特批恢复名牌,王家再次以“老王麻子膏药”的老字号出现。王殿元在1987年病逝。王殿元的后人们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不拘泥于祖上的成果,使古老的膏药发展到能治疗20多种疾病。
3 {  `1 E: g2 ?% e" ^& S+ y
+ p  b; V2 A2 f2 B. b( ~. e  C2000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栏目摄制组来到哈尔滨,专门拍摄老王麻子膏药及其后人的传奇故事。摄制组在哈待了5天,追溯了百年老字号的沧桑,将王殿元家的传奇故事展现在几亿观众的面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1 21: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