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371|回复: 0

专家:大多数人不知道 艾滋病已经不怎么死人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9 15: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佑安医院医生、艾滋病专家:张可

  “你怎么这个时候来采访?每年过了12月1日就没什么人来了。”近日,北京佑安医院皮肤性病门诊,记者见到艾滋病医生张可,这是他的第一句话。

  张可的名片非常简单,就一行字:北京佑安医院医生。但他曾是一个处于矛盾漩涡中的人物。上个世纪90年代,他深入河南农村进行艾滋病治疗,7年时间走遍七八十个村庄。“那几年,整得我头晕脑涨。现在大环境已经变了,已经没事了。”

  记者:您这几年还去河南吗?

  张可:现在我们不怎么关注那儿了,政府已经接手这个事。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在河南的那种情况,在中国整个艾滋病防治过程中,只是一个偶然事件。现在,那里的问题已经不是主要问题了。

  记者:现在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张可:是性传播。任何国家艾滋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都是一样的,较大的扩散,不可能是因为输血卖血这种偶然事件,都是从性传播开始的。目前传播比较快的是同性恋人群。这个人群在中国有几千万之多。据相关调查,个别地方感染率已经达到10%,最低的也有3%,这是非常非常高的。这种感染率就会危及普通人群,因为他们中有相当多的人也会和异性结婚。

  记者:据联合国统计,2007年底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有70万,而进入报告统计的人数仅有26万多例,可能有44万人还不知晓自己已经被感染,这些人到哪里去了?

  张可:艾滋病感染者有两种情况:一是感染之后自己不知道,艾滋病毒潜伏期有8~10年,这期间都不会有什么感觉;还有一小部分人是自己知道但不愿意面对现实。按照我们现在的估计,我们国家大概是15的艾滋病人公开了,45的人可能还没被发现。

  记者:我们有可能找到这些未公开的感染者吗?

  张可:很多感染者自己也不知道。艾滋病和乙肝不一样,不可能进行强制检测。没有思想准备一下子检测出来,人也会受不了,我们推荐的还是自愿检测,所以需要多宣传。

  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艾滋病现在是可以治疗的,还是认为这个病感染了就会死。其实在正常的医疗条件和药物可及的情况下,相信病人现在可以存活30年。艾滋病已经不怎么死人了。

  记者:能活30年?那生存质量怎么样呢?

  张可:生存质量肯定有些影响,但不会有什么太大问题。这个病现在预测生存期是20年以上到30年。已经基本上没有生命危险,大家没必要太害怕。
 记者:但是大多数人对艾滋病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宣传片里一些比较恐怖的印象。

  张可:那个时候为什么宣传恐惧呢?因为当时还没有药物治疗,得了病就要死。国际上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的宣传都采取的是恐吓政策,之后开始改用一些阳光的比较正面的宣传。

  记者:我们国家现在的医疗条件,可以使所有艾滋病感染者都继续活30年吗?

  张可:西方国家开展抗病毒治疗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国家是在2003-2004年开始推广抗病毒治疗。我们当时在河南发现,进行抗病毒治疗之后,整个死亡率一下子就下来了。现在再到那些村子,人们已经不害怕这个病了,因为吃了药之后能活得很好。

  记者:这个药是国家提供的免费药物吗?

  张可:对。国家现在采取“四免一关怀”政策,都是免费提供药物。经过药物治疗,病人就可以存活,完全不用自己花钱。我国这个政策在全世界都是非常好的,真正是全民免费。一方面从人道角度可以挽救很多生命;另一方面也有防止传播的作用。国家现在明白这个道理。对于传染病,应该主动给他治疗,而不是被动地等他来治疗。

  记者:但是在感染者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还是会继续传播?

  张可:那当然了。知道了,行为就会有所收敛,不知道时就会去传播很多人。我们要尽量让更多的人出来检测。

  记者:对,如果查出来了,该找谁去?

  张可:只要找到当地防疫站,如果你的条件允许,就可以得到药物治疗。

  记者:什么叫“条件允许”?

  张可:感染者刚查出来时,并不需要马上治疗。需要等一段时间达到一定程度了才要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就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因为情绪和免疫有很大关系。如果情绪很差,睡不好觉、恐惧,就会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免疫力就会下降得很快。

  所以还不需要治疗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生活得和正常人一样,以前干什么现在还干什么,不要整个就变了一个人似的。一个艾滋病感染者要再活二三十年,第一点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态,第二个是良好的医疗条件,第三个是和医生的配合,第四个是适当的营养,第五个就是在服药的时候保持很好的依从性。

  我从1998年开始从事这个工作,至今接触到的病人基本上没有去世的。大多数病人只要能随时到这里接受治疗,那一点问题没有,能活得很好。其实艾滋病本身是很好控制的。

  记者:那为什么又说我们现在防艾形势还很严峻?

  张可:如果你把他们全查出来了,后续服务跟不上就是一个大问题。我们现在薄弱的地方还是在医疗服务这一块。能够跟进医疗服务的专业医生,现在很缺乏。

  艾滋病治疗,现在是掌握在疾控中心系统,不在医院。疾控中心有钱、有药,但没人。它的医生是公共卫生医生,没有行医资格。要想跟进服务,必须培养一批专业的临床医生队伍。

  我们现在也呼吁疾控中心从艾滋病治疗中退出来,让艾滋病进入常规的医疗活动。为什么要这样?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艾滋病人很特殊吗?
记者:如果不特殊也不会专门来报道了。

  张可:问题就在这儿。当你觉得特殊,他们自己就会觉得特殊。国外原先也有专门的艾滋病病房,现在已经没有了。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把艾滋病治疗由前段时间的特殊化,逐渐转入到常规化医疗,把艾滋病人当成普通的传染病病人来看待。

  记者:现在社会对艾滋病的关注度很高,很多组织都在呼吁大家关爱艾滋病人。难道这个方向不对?

  张可:我们确实需要关爱这个群体,因为不关注就不会了解。但我们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让大家不要再去专门关注这个群体。我们今天关爱他,实际上是为了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融入这个社会,而不是专门弄一个地方把这些人养起来。

  记者:我们知道,艾滋病只有三种传播途径:母婴、血液、性。很多人想了解的是,如果真的和艾滋病人接触,这种传染几率到底有多大?

  张可:几率实际上很低。母婴是另外一回事,现在输血扎针的也少了,主要还是性传播,在异性之间传染几率低于11000,男男同性恋之间的几率要高一些。如果双方生殖器有损害的时候,比如说有性病的情况下,几率会超过70%。但如果戴上安全套,几率就会低到110000,基本上就可以保护你不会感染艾滋病,这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比较好的防治策略。

  记者:艾滋病在异性之间的传播几率是11000。这会不会使一些人有侥幸心理?

  张可:这只是一个流行病学的概念,就是我进行了一千次危险性行为,只有一次感染的可能。但具体到个人来说,不小心碰到了,就是百分之百。

  记者:您现在每个星期会接待多少病人?

  张可:十个八个吧。这两年病人确实很多。现在中国也和其他国家一样,艾滋病在同性恋当中正快速扩散,然后就会到异性恋,形势相当严峻。因为异性恋就是普通人群了,那传播速度就会很快。一种疾病要是能发现就不可怕,可怕的是艾滋病这种,开始时没有症状,当你发现时已经晚了,已经散播开了。

  记者:可是,一个普通人怎么会想到来检测艾滋病呢?

  张可:问题难就难在这里!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媒体反复告知,如果你经常有危险性行为,最好每年去查一次。每个城市的防疫站现在基本上都能查,很简单。

  记者:如果在农村呢?

  张可:农村就只有到县里面去查。我们只能一步步地推进。目前我们最关心的主要还是流动人口。这部分人群控制得比较好,问题就不太大。

  记者:还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您现在的科室怎么叫“皮肤性病门诊”?

  张可:我们就是专门看艾滋病的,原先叫“性病艾滋病门诊”,后来觉得艾滋病这名字不好听,去年改成了“皮肤性病门诊”。其实我们根本不看皮肤病。

  记者:看样子社会对艾滋病的歧视一时还难以消除。

  张可:反歧视是个漫长过程,没那么简单。佑安医院的大夫,你说他就不歧视吗?他也害怕。我去肝病门诊时,那里的大夫都害怕,说你别把艾滋病人带到这里来。人的脑袋当中存在的概念要想改变真的很难。

  但实际上,要是我们老和这类人群处在一种对立状态,对我们才是最不利的。拉得近一些,也许他们还会自己站出来;越歧视他们会越害怕,就不敢站出来,而不被发现就会继续传播,迟早会危及到我们。不歧视艾滋病人,就是对我们自己最大的保护。(记者 黄冲)

  注:上文原载于《中国青年报》,其内容并不代表本论坛观点和立场。
艾滋病的起源

20世纪下半叶,一种被称为21世纪超级杀手的疾病开始被人们所认识。大约是在70年代末期,医生们开始碰到一些奇怪的病例,这些病人尽管曾是十分健康的,但患病后全身的免疫系统几乎完全崩溃,所有的医疗手段也不能挽救他们的生命。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发布报告:在1980年10月到1981年5月期间,先后发现5例病例,经检查确诊得了“卡氏肺囊虫肺炎”,免疫功能极度衰竭,患者均为男性同性恋者。
世界卫生组织(WHO)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1982年9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正式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ency Syndome)”为该病命名,即人们俗称的艾滋病。艾滋病的英文简称为AIDS,A是Acquire,获得的意思,因为免疫缺陷通常发生在以往身体健康的青壮年身上,说明是后天获得的,而不是先天就有的;I和D是Immune Deficiency,免疫缺陷的意思; S是Syndrome,综合征的意思,指因某种疾病而引起的种种症状的合称。国内1986年以前音译为“爱滋病”,后来考虑到该命名会引起人们的误解,以为此病只是通过性途径传播而忽视了其他传播途径,故改名为“艾滋病”。
经过多年积极的研究和探索,1983年5月,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肿瘤病毒室主任乐克·蒙特尼尔(Luc Montagbier)博士等率先在《SCIENCE》杂志上刊登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从一个患淋巴结肿大综合症病人的血清中分离出一种新的人类逆转录病retrovirus),将其称为淋巴结病相关病毒。此后,世界各地不少学者相继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和唾液中分离出上述病毒。1985年4月,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的国际艾滋病专题会议上,正式将导致艾滋病的这种逆转录病毒命名为LAV/HTLA-III。1985年6月更名为HIV。在第39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今后艾滋病病毒即以HIV命名,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fic-ciency Virus)。
HIV严重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现代免疫学理论告诉我们,一旦人体免疫机能严重受损,人体不但失去对有害病菌的防御能力,而且一些本来无致病能力的病原微生物也可在人体内大量繁殖,导致机体发病。人体感染上HIV后,病人因抵抗疾病的能力极度下降而百病丛生,以致患上特殊的肠炎、肺炎、脑炎及其他感染或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最后因长期消耗,骨瘦如柴,衰竭而死。
艾滋病被人类认识是在70年代,那么艾滋病病毒是不是也是在70年代才有的呢?有的科学家认为,HIV是一种老病毒,在数百年以前就已存在,只不过没有被发现而已;但也有一些科学家持否定观点,他们认为HIV不是新发现的老病毒,而确实是一种新病毒,它的产生大约在四五十年前。对艾滋病病毒的起源,科学家的观点也不统一。有学者认为,HIV是人类所特有的,只是被发现的时间问题;也有学者认为,HIV不是人类所特有 的,可能起源于与人类关系比较密切的某些动物,比如说HIV是灵长类动物逆转录病毒的变种,或是来源于狒狒。HIV究竟来自何处?是人类特有的呢,还是人兽共有的呢?有待进一步考证。了解HIV的起源,将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提供重要的信息。
不管怎样,艾滋病向人类健康发起了新的挑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9-24 17: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