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8 F# ?& C7 {9 D& w8 b( H) T% z
在冷战期间美苏两国白热化的太空竞赛中,苏联人一度占尽了优势,似乎总是与一连串的“第一次”联系在一起:第一次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次拍摄到月球背面的照片,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第一次太空漫步,第一名女宇航员上天,等等。但是,出乎当时人们的意料,最早登上月球的却是美国人。1969年7月16日,美国发射了载人登月的“阿波罗”11号飞船,率先跨出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步”。 & C* \- z4 K7 @4 n% M/ X2 L4 s
! t& N0 n! a/ f/ D, u
* y1 ~. G0 g: J% c% h- J
. X( A H0 k/ s5 B4 ?, ?* Z( P* W2 ]# |# r% `7 B/ d
人们不禁要问,当美国人紧锣密鼓地实施“阿波罗计划”的时候,曾号称世界头号航天巨人的苏联难道在打盹吗?率先实现载人登月这一“光荣与梦想”的,为什么不是苏联人?长期以来,这都是一个不解之谜。近日,这个谜最终解开了——苏联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就悄悄地在做载人登月的准备,只是由于其N1号登月火箭存在致命的设计缺陷,连续数次发射失败令苏联载人登月的梦想化为泡影。
3 V& L: ]1 \/ M) K9 Z
b0 k, U& Q- t8 V- a* J# h# t, x2 N# `3 ~% ]8 b# s
6 D0 g' p+ Z8 _- A1 ^3 X/ a$ k& _# p: F: M( G( r( u
1 C. I) S# F1 e$ L5 a k% B9 o9 M/ k, b% M# ~ h* D% [7 `
* n. n O/ _3 E
从登月服到登月车,苏联人为登月做了充分的准备 6 f7 Y) f7 ~4 G4 m
3 [1 W% P$ K% A4 Y7 H
% c$ o4 {, B' ~( H* r( Q4 N' J1 ~) Z7 V2 Y% S3 j
4 N7 s" `1 ?& A8 |+ F
在加加林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太空旅行后,苏联就把目光聚焦到月球上,力求再创造一个“第一次”———率先实现载人登月!为此,苏联科学家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发射了环绕月球飞行的人造卫星,还研制了大量的登月工具,从由地面遥控的无人月球探测器到无人登月车,再到宇航员的登月服,应有尽有。 6 W! T7 a0 T: D; S+ @
8 z3 k- R3 B6 D- m
8 x/ I3 ~0 ~( W8 X- v
$ t8 f( b3 h7 @/ K9 r+ B6 H4 y2 ~0 A' U7 C# _+ F
1958年到1976年间,苏联科学家完成了人造卫星、登月车的试制、试运行,并且发射了无人飞船环绕月球飞行,实现了无人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的登陆和漫游。其中,1966年至1969年,“联盟”号飞船和“宇宙”号卫星在地球轨道上完成了登月飞行器的测试工作;1968年9月,首次实现无人飞船绕月球飞行并成功返回地球;1970年至1973年,研制成功了由地面遥控的无人月球探测器,3部无人月球探测器不仅从月球表面采集了土样,而且将它们送回了地球。 5 s6 D. j; O6 C1 w+ `5 e
E1 E' i; J6 F! J! ~) Y- w. X
* v; Z+ h" h; [3 i6 @
/ M: f" ]& w9 j
$ w4 f; J! U; B& K. R3 H* K/ ~$ G值得一提的是,苏联研制的无人登月车分别在1970年和1973年两次成功地登上了月球。与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车相比,苏联的无人登月车体积只是前者的一半,重量只有前者的三分之一,而且可以自动对月球地貌进行拍照并分析岩石、土壤样品,不像美国“阿波罗计划”那样,要靠登月宇航员亲自完成。
2 B9 M# D$ i8 D8 N1 ]( k9 m5 [( j( n8 X8 |( D* J ]2 L# ^. {9 ~% i
( C( k5 o7 P* b( ~% g( \. h$ Q. A) i$ B4 a
: K; m( O# F- p$ G( h7 y! FN1号火箭屡屡出事,苏联登月计划最终化为泡影
9 k, r9 m0 m6 P9 F+ X& [9 C. {& s) d+ A5 V- I
3 P* P9 Z/ K+ Z9 R a
0 Q( I5 G3 h5 E3 e+ E+ U% i) _, r
: K! H2 X; m; Y苏联拥有了绕月亮飞行的人造卫星,研制出了登月车以及登月服,可谓是“万事俱备”。但为什么苏联人还不登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只欠东风”———苏联人始终没能制造出像美国“阿波罗计划”的“土星”5号那样功率强大而且性能稳定的运载火箭。 2 V J9 |( y5 G- e) c# \
0 w! e- W a4 {: a; [6 n ]* w6 `- S/ @
: C( L/ ^3 w# \, a6 _; J8 O/ H" \/ R, p, F O. z1 s8 c: m1 }- ~
1 V# D7 u& C" n0 f
; A* V! J$ e6 n, J' C
苏联为登月计划而设计的火箭名为N1号,共制造了10枚。设计这种“巨无霸”式的N1号火箭的最初目的,是将代号为“苏联月亮”的人造卫星送入太空。说N1号火箭是“巨无霸”绝对名副其实,其第一级发动机是由30台使用煤油和液氧作燃料的大功率火箭发动机组成的,但是,从空气动力学角度来看,一枚火箭使用这么多发动机无疑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一方面,发动机组的众多发动机之间根本无法做到助推力的有效平衡;另一方面,为这些发动机分别添加燃料更是件令人头痛的事情,极易出现事故。结果,这种承载了苏联人太多期望的“巨无霸”,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总共试射了4次,每次都以悲剧和灾难收场。
' Q+ n5 z6 H0 |# }; _9 Q2 ^
7 _: X% N6 ^8 f6 K
% x3 |2 B. n. |2 f+ r1 u3 O S! m- M( \2 D1 ~8 k
/ ]1 ?5 k, @# y8 }1976年,耗资巨大的N1号火箭项目被迫下马,苏联太空署署长黯然下令将剩余的N1号火箭硬件设施全部拆毁。可是,它们中的相当一部分还是被阴差阳错地保留了下来。也许是历史开了个玩笑,到了1997年,94台未被销毁的N1号火箭发动机被卖给了美国的一家公司,它们最终又被组装进了美国研制的新型火箭中。 6 x7 x+ t# k G; S
5 K4 {, O# O" J A( H+ D, h! R. y" f8 L! W
后跟查证,苏联在这之后还研发过N2和N3火箭,N2火箭可能用于这次发射,N3火箭可能是与阿波罗20号联手发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