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677|回复: 0

道不远人,人远道和大道不离世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2 12: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中庸是人生之道,得到了,可以解决生活中一切疑难,有些人知道了,就要去求道呀;有些人得道了,就要去传道呀。道在哪里呢?道在觉悟里,道在人中。
人生就是一台戏,两个人的戏,男人和女人,一阴一阳谓之道,子思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这个夫妇就是男女,告诉世人,修道离不开人,修行不一定都要离开人群,人群里正好修行。《圣经》开篇谈到创世纪,上帝耶和华造天造地,创造伊甸园,造男造女,男的叫亚当,女的叫夏娃,上帝到底存不存在?智力高等的爱因斯坦相信有一位上帝,美国的思想家爱默生相信有一位上帝,印度的圣雄甘地相信有一位上帝,孔子相信有一个道,老子相信有一个道,释迦牟尼相信有一个道,道应该就是上帝,上帝应该就是道。
亚当为男,本自属阳;夏娃为女,自然属阴,一阴一阳,一男一女,东方用阴阳,西方用男女,这是东西方文化表达方式的不同,但是其内涵是一样的。道家说,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万物,阴阳是造化的能量;《圣经》说,当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后,被赶出伊甸园,也是来创造世界。东西方圣人,心同此心,心同此理,不需分别。只要我们带着觉悟进入生活,生活一片鲜活,真理无处不在。关键是你有觉悟吗?在哪里觉悟?觉在哪?悟为何?觉者人心,悟者自然,心觉自然,自然而然。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孔子告诉你,道从来都没有离开你,道在自心,你离开自心,外求佛道,根本不可能求到道,心外无道,心外无法,既然道本自具足,为何还多生一求呢?只要有求,心就外驰,失去本位。道本来就在你里面,而你非要到外面去找寻道,最终能找到道吗?就像你本来就在家里,有吃有喝,有坐有卧,你非要离开自己的家,到外别再找一个家,你找到任何一个家,都是别人家,不是你家,你要住进去,人家不同意;你要硬来,人家会报警,告你私闯民宅。那个不是你的家,你应该回自己的家,你的家在哪里?还用问我吗?痴人说梦,迷人不醒,道不远人,人已远道。
孔子说,道在心中,心内才会有道。道是我的道,也是你的道,也是他的道,道是天下人的道,道就在人中,离开人还找得到道吗?你我是人吗?是人,还往哪里去找道,当下即是,内心本有。当下用时,当下有,就是道者;当下用时,当下无,就是倒者,你要做哪个呢?
当你走在马路上,有一个非常陡的坡,你需要上坡,这时你看到一个环卫工人,骑着他的垃圾车,用力往坡上骑,但是向下的势能很多,工人只有下车来拉,还是拉不动,非常的吃力,你从旁边过,环顾四周,没有其它人,而你今天穿上刚刚买的白色西服,花了你三个月的工资,省吃俭用,才能买下自己心怡已久的衣服,你非常爱惜,而且还是第一天穿,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办?垃圾车这么脏,白色西服这么干净,只要帮他推车,衣服必然会弄脏,如果你不去帮他,他上不去坡,还可以滑下来。有二种结果,一种是你爱惜自己的衣服,若无其事地走过去,当成没有看见,但是你心里会不安;一种是你放下了对衣服的执着,走向前去帮助他,虽然脏了衣服,但是你心里会安,当环卫工人感激你的时候,你会愉悦。前者就是自私,后者就是奉献,自私是不安的,奉献是坦然的。脏了衣服,脏不了你的心,因为你的心很干净,所以你的品质就会高尚。
人与生俱来的品质,就有奉献和分享的品质,这是爱,它就是道,道就是爱,就是慈悲,只要是人,就有爱,只是有时爱并不是真的。如果你要修道,就是修爱,爱在我们的心中,回归心中的爱,才能有爱,才能爱人。孔子就是一个懂得爱的人,他知道克己,他知道复礼,克己就是放下小我的利益,复礼就是以共体的利益为重,心怀天下,大公无私。孔子的爱超越世俗,超越宗教,他爱众生,爱万物,爱天下。
爱人人具有,多么平常;道本不远人,多么简单。所以圣人说,平常心是道。就在平常的生活中,在做人之中,在做事之中,只要充满觉悟,处处以爱为核心,感受爱要做什么?爱要怎么做?把自己交给爱,自己就是爱。
爱就是心中的太阳,心一文化的总经理,她叫陈俊阳,是一个乐于奉献,热衷公益的人,也是心灵成长方面的培训讲师,在每一次面对大众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她都会这样介绍:“心一的家人们,大家好,我叫陈俊阳,陈是陈毅的陈,俊是英俊的俊,阳是太阳的阳,我心中有一个英俊的太阳,我爱心中的这个太阳,我臣服于这个英俊的太阳,每个人心中都有这个太阳,只有通过臣服的方式,我们才能回归太阳。”俊阳老师喜欢唱一首歌,一首经典老歌《飞翔,飞翔,我飞翔》,唱的非常动听,有天籁之音的感觉,每次听她唱这首歌,我的心瞬间就被她带进了蔓美的境界,太舒服了。“我爱金色的阳光,我爱蔚蓝的海洋,我爱自由的飘荡,我爱白云的故乡。飞翔,飞翔,我飞翔,去抓住阳光,去俯视海洋,去享受啊自由的飘荡;去抓住阳光,去俯视海洋,去访问啊白云的故乡……”当听到“我爱金色的阳光”时,感觉身心好像沐浴在阳光里一样,这是俊阳老师的能量注入我的心田,这时她真的就像那个英俊的太阳。这就说明俊阳老师心中有这个太阳,法慈心中也有这个太阳,人人心中都有这个太阳,这就是“道不远人”证明。

当你愿意走到太阳下,太阳就会给你光明,前提是你必须从屋里走出来,走到太阳下,走进阳光里,这个过程就是出家,需要行愿。如果你说:“我不要太阳。”那就算了,没有人会强迫你的,上天尊重你的选择,你可以在家里睡觉,睡十天半个月都没有问题,不过这个叫无明众生,如果你说:“我要在屋里找到太阳。”那个不可能,太阳不在屋里,太阳在屋外,屋里就是我们的自我,屋外就是我们的自性,屋里就是为己,屋外就是利他。屋里是你的家,屋外也是你的家;屋里房子是你的家,屋外天地是你的家。屋里是小家,屋外是大家,你要选择哪个家?随你。道既包括屋里的家,也包括屋外的家,而世人只是选择了屋里的家,所以家很小,有不方便,有局限性,会产生烦恼和痛苦,当我们遭遇到这些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会修行,就会求道,要走出自己的小家,走出自己的局限,走到大家里面,而这个大家在哪里?依然在我们的心里,就是道不远人,因为我们要走到大家里面,心里就要先有大家,才会融入大家,大家就在每个人的心里。
所以你不要被一个东西局限了,一局限过后了,你的思维就跳不开了!你想看透很多东西,看明白很多东西,但是你看不透,用想的方法,是看不透的,因为道离开思想,《中庸》里提到:“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矣。”不用思想而能得到的,才是道。诚者,从心中而来,人本自具有,只要做到了真正的诚,道自在人,从不远人,不用为道,自在道中。所以人要依中庸而行,如果你给自己贴上标签,你就会给别人贴上标签,标签从你的心中而生,是你心中景象的展示,一切唯心所造。当你认为心外还有一个道,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得道,这就是你在心中所贴的标签,圣人告诉你,把标签拿掉,去除你的概念,不要向外攀求,有我才会外求,无我自然合道。
你能给虚空贴标签吗?你往哪里贴呢?但是你可以把标签贴在脸上,因为有脸呀,为什么说虚空即我,我即虚空,虚空与我无二无别,道就是无我,道就是虚空,虚空就在人的心中,无我是人的一种境界,当你去掉我见,去除我执,当下就是道。如果心外为道,是人远道,而非道远人,这样不可以得道呀!
《中庸》后面提到:“正己而不求人,则无怨。”先要正己,而后正人,如何正己?曾子在《大学》里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就是正己,日本的经营之圣稻圣和夫所说的,“提升心性,磨炼灵魂,”就是正己。正己从内心出发,在内心做功夫,不需要求人,只应当求己,内心里一切都是具足的,佛教里说“福德具足,智慧具足”,这是道的境界。正己就是真道,正己就是明明德,先找到内在的富足,当你内在富足了,外在自会具足,绝不会怨天尤人。
前面提到过,孔子说,“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为什么大道行不开,为什么大道难明于天下?那是聪明的人太聪明了,聪明过了头,就被聪明误了呀!他认为心外有一个更圆满的道,就这样朝外找寻;他认为心内有一个怎么道呢?就这样思辨着,这是小聪明呀,其实就是愚蠢呀!愚蠢的人太愚蠢了,智力达不到,听不懂明师的话,自己不能开悟,这叫没有福报呀!洁身自好的人太干净了,原则性太强,不懂得变通,不变不通呀,出得了红尘,却入不了红尘,这也是太过了,过犹不及呀。
比如说,你是一个念佛人,每天晚上都要念一万声佛号,打着坐,念着佛,心中起誓,“不念一万声佛,不起此坐。”这时,你的老公心肌梗死,快不行了,需要立即送进医院,你怎么办?念完一万声佛号,老公必然完蛋,但是不能打破誓言,违背了自己的原则,那你就继续念佛,直接把他超度了,这样正好,行吗?有时原则就是枷锁,道者要放下原则,随顺自然,从心所欲不愈矩。
大道不离世间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道就是真理,就是不变的法则,不变的原理。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也就是说鸟在天上飞,鱼在水中游,上下仔细观察,这是不变的真理。“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道就在最平常之处,就在夫妻二人的日常生活之间,它在二人的嘻笑之中,它在二人的相拥之中,它在二人的吃饭之中,它也在二人的同床而卧之中,它也在夫妻二人床第之中。道离不开生活,道就是生活的一切处。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的细小之事上体道,自然可以深入内涵,了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对天地万物其内在规律都了然于胸了。语大天下莫能载也,语小天下莫能破也。从大方面说道,日月代明是不变的真理,四季循环是不变的真理,天下能载动它吗?从小的方面说,自然蕴含着无限生机,池塘里有水就有鱼,水也有见闻觉知,母鸡会带领小鸡,狗狗会抬腿撒尿,有些是我们的肉眼看不到了,天下能破得掉吗?这就是“君子之道费而隐”的状态。费就是广大,隐就是细微,大到多大呢?小到多小呢?大到没有边,小到无有界,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包含了最大的,也囊括了最小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道遍存万有,无所不在,尽虚空遍法界,然后体道却在最平凡之处,即所谓“大道在眼前”。
禅宗第六代祖惠能大师,在他的无相颂里提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似求兔角。”子思在《中庸》里也告诉我们,道就在夫妻最普通的生活之中,人类的大舞台唱戏的只有两个人,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并非独角戏,而是双人舞,这就是世间法,六祖惠能说佛法就在世间法之中,只要带着觉悟进入世间,世间的一切法皆是佛法,而世间法绝对离不开男女,离不开生活,所以佛法也离不开男女,亦离不开生活。
很多人离开生活,去追求修行,他们把修行和生活分开,认为我要去修行,就要离开红尘,离开生活,儒家的思想不这样倡导,它告诉你,修行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生活就是最好的道场。真正的中庸之道在哪里?那个菩提自性在哪里?那个人生的活法在哪里?就在世间,不离开世间的觉悟,如果离开了世间,外求一个菩提自性,外求一个明德的状态,就像渴求兔子头上长角一样,那是长不出来,不可能的事情。惠能告诉世人了,如果你要求这个菩提自性,“离道觅菩提,终生不见道。”离开了世间法,就没有佛法了。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道本来就没有远离你,道在自心,道在自身,而你离心觅道,不可为道呀,是你远离了道,而非道远离了你。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君子之道,对于智慧最低下的平凡夫妻,就是指普通的老百姓,也可以让他们知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每个人都有道,只是你不知而已。举手投足就是道啊,以前你知道这是道吗?你会感觉这与道何干呀,却不知举手投足亦是本性在作用,体在何处见?须在用上见。

佛教里有一个故事,异见王问婆罗提尊者曰:“如何是佛?”尊者曰:“见性是佛!”王曰:“师见性否?”尊者曰:“我见佛性。”王曰:“性在何处?”尊者曰:“性在作用!”王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见。”尊者曰:“昭昭作用,王自不见!”王曰:“于我有否?”尊者曰:“王若作用,无有不是;王若不用,体亦难见。”王曰:“若当用时,几处现出?”尊者曰:“若出现时,当有其八。”王曰:“其八出现,当为我说。”尊者曰:“在胎曰身,处世曰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舌谈论,在手执捏,在足运奔;遍现俱该法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者唤作精魂!”王闻即开悟。
活人和死人的区别在哪?活人能够举手投足,死人则不能,到底是什么活着?到底哪个能死?我们一直以为活着的是这个身体,如果活着的是身体,那么死人也应该活着,他怎么会死呢?所以活着的不是身体,那么活着的是离开身体而独处的灵魂。你们看,我的手是活的,还是死的?(有人答:活着的。)有人出了车祸,手臂被截掉了,他的手臂还活着吗?(有人答:手臂是活不了了,但是人还是活着的。)但是,你刚才说,我的手是活着的,其实手不能活,能让手活的是里面的那个灵魂。比如,机器人,它的手臂也可以动,但是机器人自己不会动,是电让机器人动的。我们的肢体,它有可动性,但是能让它们动的,却不是肢体,是身体里的这股生命能量。平民百姓人身上都有,只是他不知道,世人被错觉迷惑,概念上认为是身体在动,却不知其背后的动因,妄认四大和合的身体为自身相。

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庸》,都在告诉你,这个身体并非真实的你,但是身体里面有一个真实的自己。老百姓也能够知道,只是没有人来告诉他这些道理,如果他知道了,身体并不是自己,他就不会一辈子只为身体而努力了,就会远离烦恼和痛苦了。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认为,人之所以有大的灾难,就是因为这个身体,善恶到头终有报,这叫报应,有报就会有应,报从天来,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应从人来,因为报要在人身上,一个巴掌拍不响,身体就是报应的对象,故是患难的根源,如果通过修行,人可以达到无我,离开身见,就不会有任何患难了,这时就自在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2 22: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