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支为何物?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传说天干地支是黄帝时候的大挠氏所创。其在运用中有许多神奇的地方,这对现代人来说还是个迷!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那么,干支纪法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呢?
虽然有以下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谁发明?最早出现于何时?始终都是一个谜。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三命通会》论支干源流曰:夫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昔盘古氏明天地之道,达阴阳之变为三才。首君以天地既分之后,先有天而后有地,由是气化而人生焉,故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继盘古氏以治,是曰天灵淡泊,无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其十干曰:于逢、旃蒙、柔兆、疆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 、昭阳;十二支曰: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于、执徐、大荒落、敦洋、协洽、 滩、作噩、阉茂、大渊献。蔡邕独断曰:“干,干也。其名有十,亦曰十母,即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支,枝也。其名十有二,亦曰十二子,即今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是也。”谓之天皇氏者,取其天开于子之义也;谓之地皇氏者,取其地辟于丑之义也;谓之人皇氏者,取其人生于寅之义也。故干支之名在天皇时始制,而地皇氏则定三辰,道分昼夜,以三十日为一月,而干支始各有所配。人皇氏者,主不虚王,臣不虚贵,政教君臣所自起,饮食男女所自始,始得天地之气而有子母之分,于是干支始有所属焉。至于伏羲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与人,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以作甲历而文字生焉。逮及黄帝授河图,见日月星辰之象,于是始有星官之书。命大尧探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子配五行纳音之属。
二、天干寓意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乙者轧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芽。 三、地支寓意 (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 (丑)纽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阴气消尽,纯阳无阴。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起充盛,阴起开始萌生。 (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体都已长成。 (酉)老也,猶也,万物到这时都猶缩收敛。 (戌)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绝。 (亥)劾也,阴气劾杀万物,到此已达极点。 四、天干时空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己 | 庚 | 辛 | 壬 | 癸 | 五行属性 | 木 | 木 | 火 | 火 | 土 | 土 | 金 | 金 | 水 | 水 | 阴阳属性 | 阳 | 阴 | 阳 | 阴 | 阳 | 阴 | 阳 | 阴 | 阳 | 阴 | 方位属性 | 正东 | 正东 | 正南 | 正南 | 正中 | 正中 | 正西 | 正西 | 正北 | 正北 | 天干序数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五、地支时空 | 子 | 丑 | 寅 | 卯 | 辰 | 巳 | 午 | 未 | 申 | 酉 | 戍 | 亥 | 五行属性 | 水 | 土 | 木 | 木 | 土 | 火 | 火 | 土 | 金 | 金 | 土 | 水 | 阴阳属性 | 阳 | 阴 | 阳 | 阴 | 阳 | 阴 | 阳 | 阴 | 阳 | 阴 | 阳 | 阴 | 方位属性 | 正北 | 东北 | 东北 | 正东 | 东南 | 东南 | 正南 | 西南 | 西南 | 正西 | 西北 | 西北 | 北京时间 | 23-1 | 1-3 | 3-5 | 5-7 | 7-9 | 9-11 | 11-13 | 13-15 | 15-17 | 17-19 | 19-21 | 21-23 | 地支序数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月份代表 | 十一 | 十二 | 正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二属相 | 鼠 | 牛 | 虎 | 兔 | 龙 | 蛇 | 马 | 羊 | 猴 | 鸡 | 犬 | 猪 |
六、以地支代表月份的说明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日历都是用阳历(国际公历),中国还有个农历,就是初几,十几,廿几等,在易经中用干支历来代表月份的,详细的年月时时干支记法见《年月日时》篇,此处仅介绍以地支交月的规定,如下述: 立春正月节建寅 | 惊蛰二月节建卯 | 清明三月节建辰 | 立夏四月节建巳 | 芒种五月节建午 | 小暑六月节建未 | 立秋七月节建申 | 白露八月节建酉 | 寒露九月节建戍 | 立冬十月节建亥 | 大雪十一月节建子 | 小寒十二月节建丑 |
从上表大家可以看到,地支记月是以中国古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分为十二个节与十二个气)来进行的,其中不用气,只用节,这个在所有的历书都可以查到,只要过了该节即算是该月了,哪怕是遇到润月也如此。
七、十干生旺死绝表
| 五阳干 | 五阴干 | | 甲 | 丙戊 | 庚 | 壬 | 乙 | 丁己 | 辛 | 癸 | 长生 | 亥 | 寅 | 巳 | 申 | 午 | 酉 | 子 | 卯 | 沐浴 | 子 | 卯 | 午 | 酉 | 巳 | 申 | 亥 | 寅 | 冠带 | 丑 | 辰 | 未 | 戍 | 辰 | 未 | 戍 | 丑 | 临官 | 寅 | 巳 | 申 | 亥 | 卯 | 午 | 酉 | 子 | 帝旺 | 卯 | 午 | 酉 | 子 | 寅 | 巳 | 申 | 亥 | 衰 | 辰 | 未 | 戍 | 丑 | 丑 | 辰 | 未 | 戍 | 病 | 巳 | 申 | 亥 | 寅 | 子 | 卯 | 午 | 酉 | 死 | 午 | 酉 | 子 | 卯 | 亥 | 寅 | 巳 | 申 | 墓 | 未 | 戍 | 丑 | 辰 | 戍 | 丑 | 辰 | 未 | 绝 | 申 | 亥 | 寅 | 巳 | 酉 | 子 | 卯 | 午 | 胎 | 酉 | 子 | 卯 | 午 | 申 | 亥 | 寅 | 巳 | 养 | 戍 | 丑 | 辰 | 未 | 未 | 戍 | 丑 | 辰 |
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此十二长生帝旺状态见《五行》篇。
八、论十天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