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691|回复: 2

道教主要道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2 13: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正一盟威道 (五斗米道)

东 汉 顺 帝 时 ( 公 元 1 2 6 - - 1 4 4 ) , 沛 人 张陵 於 蜀 中 创 立 正 一 盟 威 道 ( 俗 称 五 斗 米道 ) 。 据 《 三 国 志 · 张 鲁 传 》 、 《 後 汉书 · 刘 焉 传 》 等 史 书 记 载 : 张 陵 于 顺 帝时 入 蜀 , 学 道 鹤 鸣 山 ( 今 四 川 大 邑 县 境内 ) 中 , 造 作 符 书 ,向 百 姓 传 教 。 受 其道 的 出 五 斗 米 , 当 时 被 官 方 称 为 「 米 贼」 。 五 斗 米 道 的 创 立 与 当 时 西 南 少 数 民族 的 原 始 宗 教 有 一 定 关 系 。近 人 向 达 以五 斗 米 道 信 仰 天 地 水 三 官 , 联 系 前 秦 氐族 苻 坚 、 後 秦 羌 族 姚 苌 笃 信 三 官 的 事 实, 认 为 张 陵 入 蜀 鹤 鸣 山 所 学 之 道 是 氐 羌民 族 的 宗 教 信 仰 , 而 缘 饰 以 《 老 子 》。近 人 蒙 文 通 也 认 为 : 天 师 道 原 为 西 南 少数 民 族 宗 教 。 汉 末 西 南 民 族 向 北 迁 徙 ,氐 人 等 民 族 北 入 汉 中 及 汉 水 上 游 , 五 斗米 道 亦 於 此 时 传 入 汉 中 。 五 斗 米 道 的 创立 既 有 燕 齐 滨 海 地 域 神 仙 文 化 的 内 容 ,也 有 西 南 少 数 民 族 的 巫 教 成 分 。 古 代 中国 的 部 落 都 信 仰 巫 鬼 , 而 以 氐 羌 苗 等 巫风 最 盛 , 《 山 海 经 》 中 对 此 有 较 多 的 记载 。 张 陵 在 西 南 少 数 民 族 环 境 中 学 道 传教 , 难 免 不 受 少 数 民 族 原 始 巫 鬼 教 的 影响 , 吸 收 其 中 某 些 内 容 , 以 便 更 多 地 招徕 少 数 民 族 人 的 信 仰 。 另 一 方 面 , 张 陵又 对 原 始 巫 鬼 教 进 行 了 改 造 , 与 燕 齐 神仙 文 化 相 结 合 , 产 生 了 具 有 新 特 色 的 五斗 米 道 。 张 陵 将 其 道 传 给 儿 子 张 衡 , 张衡 又 传 其 子 张 鲁 。 他 们 祖 孙 三 人 被 後 世道 教 呼 为 「 三 张 」 , 称 张 陵 为 天 师 , 张衡 为 嗣 师 , 张 鲁 为 系 师 , 即 所 谓 「 三 师」 。 张 陵 创 道 的 事 迹 历 史 记 载 很 少 , 张衡 仅 是 提 及 , 事 迹 较 详 的 是 张 修 和 张 鲁。 《 三 国 志 · 张 鲁 传 》 注 引 鱼 豢 《 典 略》 说 : 光 和 ( 公 元 1 7 8 ? 8 4 ) 中 , 汉 中 有 张修 , 为 五 斗 米 道 。

教 病 人 叩 头 思 过 , 饮 符 水 , 加 施 静 室, 使 病 人 在 室 中 思 过 。 又 让 人 为 奸 令 祭酒 , 祭 酒 主 持 《 老 子 》 五 千 文 , 入 道 者都 修 习 , 号 为 奸 令 。 又 有 鬼 吏 为 病 人 请祷 , 方 法 是 书 写 病 人 姓 名 , 说 服 罪 之 意, 作 天 地 水 三 官 手 书 , 病 人 出 米 五 斗 ,故 鬼 吏 又 号 称 五 斗 米 师 。 一 般 百 姓 , 「竞 共 事 之 」 。 後 来 张 鲁 到 汉 中 , 袭 杀 张修 , 因 百 姓 信 行 张 修 之 道 , 便 在 其 基 础上 加 以 增 饰 。 教 入 道 者 作 义 舍 , 以 米 肉置 其 中 以 供 行 人 。 又 教 道 民 自 隐 , 有 小错 的 修 路 百 步 则 罪 恶 除 去 。 又 按 照 月 令, 春 夏 禁 杀 , 又 禁 酒 。 张 鲁 自 号 师 君 ,初 来 修 学 道 者 叫 鬼 卒 , 学 道 较 久 而 虔 诚者 叫 祭 酒 , 各 领 道 众 , 多 的 叫 治 头 大 祭酒 。 张 鲁 在 汉 中 实 行 政 教 合 一 制 度 , 雄据 巴 汉 近 三 十 年 , 民 夷 便 乐 , 至 建 安 二十 年 ( 公 元 2 1 5 ) 投 降 曹 操 , 五 斗 米 道 也随 之 传 往 北 方 中 原 地 区 。以 後 随 著 晋 的统 一 , 它 又 向 东 南 沿 海 传 播 , 从 而 遍 及全 国 。 大 书 法 家 王 羲 之 父 子 , 也 曾 加 入五 斗 米 道 。

2.丹鼎派

又 称 金 丹 道 教 , 是 对 道 教 中 以 炼 金 丹求 仙 为 主 的 各 道 派 的 通 称 。 最 早 由 古 代的 神 仙 家 、 方 仙 道 发 展 而 来 。 丹 鼎 派 流传 至 今 的 早 期 理 论 著 作 是 《 周 易 参 同 契》 , 该 派 奉 为 万 古 丹 经 王 , 对 後 世 炼 丹家 影 响 极 大 。 魏 晋 时 , 葛 洪 进 一 步 发 展了 金 丹 派 神 仙 道 教 , 对 其 作 了 理 论 上 的总 结 。 南 北 朝 隋 唐 , 丹 鼎 派 以 炼 外 丹 为主 要 特 徵 。 宋 元 以 後 , 由 外 丹 转 向 内 丹。 全 真 道 南 北 宗 都 属 修 炼 内 丹 。 丹 鼎 派从 追 求 长 生 不 死 的 目 的 出 发 , 推 动 了 我国 古 代 化 学 冶 炼 、 气 功 养 生 学 的 发 展。

3.符箓派

符 箓 派 又 称 符 水 道 教 , 是 对 道 教 中 以符 咒 等 方 术 治 病 驱 鬼 为 主 的 各 道 派 的 通称 。 早 期 的 五 斗 米 道 、 太 平 道 , 以 後 的灵 宝 派 、 上 清 派 , 直 至 正 一 道 都 属 於 符箓 派 。 该 派 自 汉 魏 以 来 一 直 是 道 教 主 流, 宋 元 时 顺 应 新 潮 流 对 旧 的 教 理 教 义 进行 了 革 新 , 并 产 生 出 神 霄 、 清 微 、 净 明等 新 的 符 箓 道 派 , 使 符 箓 方 术 有 了 新 的发 展 。 元 以 降 , 符 箓 派 统 一 於 正 一 道 。该 派 由 古 代 的 巫 鬼 道 发 展 而 来 , 用 符 箓祈 禳 , 以 消 灾 却 祸 、 治 病 除 瘟 、 济 生 度死 等 为 职 事 , 与 中 国 民 间 生 活 习 俗 联 系较 密 切 。

4.于君道

三 国 时 道 教 的 一 个 道 派 , 流 传 於 东 吴一 带 , 存 在 时 间 不 长 , 托 教 祖 于 吉 之 名而 传 道 , 从 北 方 流 入 江 南 。 于 吉 是 东 汉著 名 道 士 , 为 传 授 《 太 平 经 》 者 之 一 ,表 明 于 君 道 和 太 平 道 有 关 , 或 为 太 平 道的 一 个 支 派 。 三 国 时 , 于 君 道 传 到 东 吴, 时 有 道 士 于 吉 , 往 来 吴 会 , 立 精 舍 ,烧 香 读 道 书 , 制 作 符 水 以 治 病 。 吴 会 人多 奉 事 他 。 为 防 止 于 吉 「 幻 惑 众 心 」 ,孙 策 将 其 杀 掉 。 这 个 道 士 于 吉 显 然 是 假托 东 汉 于 吉 之 名 而 传 教 , 在 其 死 後 , 奉事 他 的 人 并 不 认 为 他 已 死 , 而 称 其 尸 解, 仍 祭 祀 求 福 。 在 于 君 道 衰 落 後 有 李 家道 在 江 南 的 兴 盛 。

5.李家道

魏 晋 时 的 一 个 道 派 , 活 跃 於 江 南 一 带。 据 《 抱 朴 子 · 道 意 》 记 载 : 吴 大 帝 时, 蜀 中 李 阿 穴 居 不 食 , 号 称 八 百 岁 公 ,後 不 知 所 在 。 此 後 有 一 个 叫 李 宽 的 人 ,到 了 吴 国 而 操 蜀 语 , 能 祝 水 治 病 , 病 者多 愈 , 於 是 远 近 都 说 李 宽 即 李 阿 , 共 称他 为 李 八 百 。 自 公 卿 以 下 都 云 集 其 门 ,後 来 者 不 能 得 常 见 , 但 拜 其 外 门 而 退 ,避 役 的 吏 民 依 宽 为 弟 子 的 恒 近 千 人 。 宽所 奉 的 道 室 叫 做 「 庐 」 , 宽 後 得 温 病 ,托 称 入 庐 斋 戒 , 遂 死 於 庐 中 。 信 徒 称 其化 形 尸 解 , 并 非 真 死 。 李 家 道 起 源 於 四川 , 三 国 时 在 吴 国 广 泛 传 播 。 以 祝 水 神符 为 人 治 病 , 与 张 陵 天 师 道 相 类 似 。 李家 道 比 起 早 期 五 斗 米 道 来 更 为 成 熟 , 已传 播 到 社 会 上 层 , 到 东 晋 葛 洪 时 仍 在 江南 盛 行 。 晋 以 後 李 家 道 在 历 史 舞 台 上 逐渐 消 失 , 大 约 与 天 师 道 合 流 的 缘 故 。

6.帛家道

魏 晋 时 的 一 个 道 派 , 活 动 於 北 方 及 江浙 一 带 。 帛 家 道 的 来 历 还 不 太 明 确 , 依据 史 料 只 知 与 帛 和 有 关 。 帛 和 被 列 入 《神 仙 传 》 , 据 称 曾 传 授 于 吉 《 太 平 经 》, 似 与 太 平 道 有 一 定 关 连 ; 帛 和 又 曾 得《 三 皇 天 文 大 字 》 、 《 五 岳 真 形 图 》 、《 神 丹 方 》 , 帛 家 道 曾 传 《 三 皇 内 文 》和 《 五 岳 真 形 图 》 。 魏 晋 时 , 北 方 中 原和 江 浙 一 带 道 士 即 以 帛 和 之 名 在 民 间 俗祷 的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帛 家 道 。 帛 家 道 与 天师 道 也 有 联 系 , 东 晋 时 向 上 层 社 会 发 展, 同 天 师 道 及 上 清 派 逐 步 融 合 。

7.清水道

五 斗 米 道 的 支 派 , 托 称 为 张 天 师 家 奴所 创 。 清 水 道 以 清 水 为 人 治 病 , 据 《 三天 内 解 经 》 说 : 在 清 明 求 愿 之 日 , 向 一甕 清 水 烧 香 礼 拜 , 认 为 道 在 水 中 。 据 载, 东 晋 简 文 帝 司 马 昱 先 事 清 水 道 师 , 道师 即 京 都 王 濮 阳 , 他 曾 为 简 文 帝 求 子 ,又 曾 以 清 水 为 人 治 病 。 清 水 道 的 道 法 仍属 道 教 符 箓 派 。

8.灵宝派

灵 宝 派 以 《 灵 宝 五 符 经 》 为 看 家 经 典。 灵 宝 的 说 法 , 东 汉 方 士 已 有 , 起 源 於一 种 神 秘 的 「 符 」 , 据 说 是 护 身 法 宝 ,所 谓 「 无 上 灵 宝 谒 」 正 是 《 太 平 经 》 对这 种 宝 符 的 赞 颂 。 葛 洪 从 孙 葛 巢 甫 将 其引 伸 , 托 称 元 始 天 王 传 经 , 制 作 《 灵 宝经 》 几 十 卷 。 到 陆 修 静 又 加 增 修 , 立 成轨 仪 , 於 是 灵 宝 之 教 大 行 於 世 。 灵 宝 的修 炼 方 法 主 要 是 重 符 箓 科 教 , 又 受 到 上清 派 的 影 响 , 也 讲 存 神 、 诵 经 之 类 , 它似 乎 介 於 新 旧 之 间 , 既 有 天 师 道 的 老 法式 , 也 有 上 清 派 的 新 手 段 , 比 上 清 派 更能 招 徕 多 层 次 的 信 徒 。 灵 宝 派 比 较 重 视集 体 的 宗 教 活 动 , 这 点 和 米 道 相 仿 佛 。大 家 一 起 唱 经 一 起 吃 斋 , 又 不 同 於 米 道的 聚 众 闹 事 , 而 是 要 通 过 斋 醮 科 仪 让 信徒 懂 得 : 我 们 的 身 体 会 做 出 杀 、 盗 、 淫种 种 罪 恶 行 为 , 所 以 要 用 礼 拜 来 约 束 它; 我 们 的 口 会 出 「 恶 言 」 , 所 以 要 唱 经来 净 化 它 ; 我 们 的 心 怀 著 贪 欲 与 恶 念 ,所 以 要 用 存 神 的 方 法 来 驱 赶 它 。 劝 善 度人 , 这 是 灵 宝 派 的 特 徵 , 它 的 斋 醮 科 仪不 仅 是 只 达 到 个 人 成 仙 的 目 的 , 而 且 要借 此 帮 助 别 人 行 善 得 道 , 类 似 於 佛 教 的救 度 众 生 。

9.上清派

上 清 派 的 成 立 和 陶 弘 景 的 努 力 分 不 开。 在 陶 氏 之 前 已 有 上 清 派 的 雏 形 , 造 作了 一 些 经 典 , 但 在 社 会 上 影 响 不 大 。 陶弘 景 有 意 识 地 构 造 上 清 派 自 身 的 传 授 系统 和 演 变 历 史 , 并 总 结 和 发 展 了 遗 留 到他 手 里 的 上 清 派 经 典 , 集 其 大 成 , 以 众真 告 诫 的 方 式 宣 布 上 清 派 的 成 立 。 陶 弘景 是 使 道 教 在 教 理 上 进 一 步 提 高 的 一 个重 要 人 物 , 他 出 身 在 具 有 较 高 文 化 传 统的 士 族 家 庭 , 幼 年 即 喜 读 《 神 仙 传 》 之类 的 道 书 , 由 於 仕 途 上 不 得 志 , 於 三 十六 岁 便 归 隐 茅 山 修 道 。 他 性 好 著 述 , 尤明 阴 阳 五 行 、 风 角 星 算 、 山 川 地 理 、 医术 本 草 。 他 是 个 多 才 多 艺 的 人 物 , 特 别在 药 物 学 上 有 重 要 贡 献 。 他 的 著 作 很 多, 重 要 的 有 《 真 诰 》 、 《 登 真 隐 诀 》 、《 真 灵 位 业 图 》 、 《 神 农 本 草 经 集 注 》、 《 合 丹 法 式 》 等 。 他 虽 然 身 在 山 林 ,但 仍 热 衷 於 政 治 活 动 , 只 不 过 他 的 活 动同 早 期 道 教 徒 不 同 , 他 是 要 帮 助 统 治 者稳 固 统 治 秩 序 。 他 的 《 真 灵 位 业 图 》 把神 仙 划 分 等 级 , 就 是 替 人 间 的 封 建 等 级制 找 根 据 , 以 便 维 护 这 种 制 度 。 经 过 陶弘 景 努 力 而 形 成 的 上 清 派 , 没 有 致 力 於大 规 模 的 集 体 宗 教 活 动 , 而 是 注 重 个 人闭 门 独 户 进 行 修 炼 , 故 其 信 徒 多 是 知 识分 子 。 除 了 吸 收 道 教 内 部 其 他 各 派 修 行方 法 , 上 清 派 的 独 到 之 处 就 在 於 : 它 坚持 通 过 炼 神 的 方 法 去 达 到 炼 形 的 目 的 ,把 佛 门 炼 神 的 义 理 吸 取 进 道 教 。 上 清 派极 看 重 精 神 的 修 养 , 认 为 要 获 得 形 体 永存 的 高 级 方 法 就 是 存 神 和 行 气 。 灵 宝 派向 佛 教 学 习 , 上 清 派 比 灵 宝 派 学 习 得 更多 。 主 张 三 教 合 一 , 借 用 佛 教 理 论 来 完善 本 派 , 这 是 上 清 派 的 又 一 大 特 徵 。 正因 为 如 此 , 上 清 派 在 宗 教 理 论 上 比 灵 宝派 更 有 系 统 , 更 富 於 理 论 思 维 。

10.楼观道

北 魏 时 陕 西 终 南 山 一 带 兴 起 的 道 派 ,是 继 天 师 道 、 上 清 派 、 灵 宝 派 之 後 产 生的 又 一 有 名 道 派 。 到 北 周 , 楼 观 派 继 续发 展 , 至 隋 唐 而 达 於 鼎 盛 , 成 为 当 时 道教 的 热 点 之 一 。 安 史 之 乱 後 , 楼 观 派 渐趋 衰 微 , 到 元 代 合 并 於 全 真 道 。 楼 观 派尊 尹 喜 为 祖 师 , 崇 奉 的 经 典 为 《 道 德 经》 、 《 西 升 经 》 、 《 妙 真 经 》 等 , 另 外还 传 习 上 清 经 、 三 皇 文 和 灵 宝 经 。 该 派受 上 清 派 的 影 响 较 大 , 习 诵 《 大 洞 真 经》 、 《 黄 庭 内 景 经 》 等 。 为 与 佛 教 相 抗衡 , 该 派 力 主 老 子 化 胡 说 , 成 为 当 时 北方 道 教 与 佛 教 辩 争 的 一 个 重 镇 。 楼 观 道士 的 修 炼 方 术 以 融 合 各 派 为 特 徵 , 符 箓与 丹 鼎 都 有 。 楼 观 派 在 道 教 发 展 史 及 佛道 相 争 史 上 都 占 有 重 要 的 一 席 之 地 。


11.重玄学派

道 教 中 以 「 重 玄 」 思 想 注 解 《 道 德 经》 而 闻 名 於 世 的 一 个 学 派 , 并 非 有 组 织的 道 派 。 所 谓 「 重 玄 」, 语 出 《 道 德 经》 第 一 章 「 玄 之 又 玄 , 众 妙 之 门 」 。 重玄 派 的 最 初 形 成 当 是 魏 晋 玄 学 的 产 物 ,魏 晋 时 孙 登 以 重 玄 为 宗 解 释 《 道 德 经 》奠 定 了 这 一 学 派 发 展 的 基 石 。 魏 晋 以 降, 陆 续 为 道 教 学 者 所 阐 释 , 并 吸 取 了 佛教 中 观 思 想 。 唐 代 是 重 玄 学 派 的 鼎 盛 时期 , 有 一 大 批 以 重 玄 为 宗 的 道 教 学 者 ,其 中 以 成 玄 英 、 李 荣 等 最 为 突 出 , 经 他们 的 努 力 , 重 玄 派 成 为 道 教 老 学 中 最 有影 响 的 流 派 , 唐 玄 宗 李 隆 基 注 释 《 老 子》 亦 采 用 其 说 。 重 玄 派 解 释 《 老 子 》 有两 大 特 徵 , 一 是 援 引 《 庄 子 》 来 阐 释 老子 思 想 , 二 是 援 引 佛 教 哲 学 , 特 别 是 吸取 了 佛 教 三 论 宗 和 天 台 宗 的 思 想 阐 发 老子 玄 理 。 这 就 发 展 了 道 教 的 教 理 教 义 ,使 其 更 具 思 辩 性 。 另 一 方 面 , 重 玄 派 也给 佛 教 思 想 以 影 响 , 如 三 论 宗 的 著 作 中即 多 次 提 到 「 玄 」 和 「 又 玄 」 的 概 念 。重 玄 派 注 重 玄 理 思 辩 , 在 隋 唐 佛 道 的 理论 之 争 中 , 多 由 重 玄 派 人 物 代 表 道 教 方面 参 加 , 重 玄 派 也 因 此 在 当 时 道 教 中 占重 要 地 位 。 直 到 唐 末 五 代 , 蜀 地 尚 存 较浓 的 重 玄 之 风 , 但 重 玄 派 整 体 上 已 趋 衰微 。 南 宋 时 邵 若 愚 、 董 思 靖 等 解 老 , 都明 重 玄 之 义 , 宋 代 道 教 一 些 《 老 子 集 注》 中 大 量 引 重 玄 学 说 , 此 其 遗 风 。

12.闾山派

闾山派,是道教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台湾等地流行的一个重要流派,因以「闾山」为其大本营而得名。相传闾山在闽江之底,凡人不能目见,唯有修行到了高级阶段才能进入江中洞府。这种说法尽管显得神秘,但却反映了道家主阴、崇水观念在该道派中的沿袭与发展。

  闾山法约於唐宋间形成於福建、江西等地。该教派奉祀闾山九郎、蒙山七郎、赵侯三郎、张赵二郎等为法神,并吸收道教灵宝派咒语科仪,成为南方最重要的教派之一。

  闾山派与净明忠孝道具有共同的神仙信仰渊源。这两个道派都尊奉晋代着名道士许逊为祖师;同时,它们也都以杀蛇斩蛟故事相标榜。所不同的是净明忠孝道后来比较重视伦理道德的建树,而闾山派则朝着科仪与法术的方向发展。

  福建是闾山派发展的中心,其最重要的原因是唐代以来福州民间女神陈靖姑信仰的扩大及影响。该道派利用陈靖姑救产扶婴、驱妖除煞的传说,以宣扬法术度人的威力,从而形成了以奉祀许真君为教主,以陈靖姑(并有林、李二夫人)为法主的闾山大奶夫人派,各地民间俗称「三奶派」、「夫人教」或「王姥教」,此为闾山派的主流。嗣后,闾山派扩展到浙南、赣南、粤东北甚至湘西等地区。明清以后,随移民而传到台湾地区及东南亚许多国家。绝大部分法事是趋煞收妖、除邪纳福;道师身穿神裙、头戴神额红巾,故人称之「红头师」。约於宋代,闾山派受佛教瑜伽派的影响,部分地区道坛吸收瑜伽法(或称灵山法),形成了「灵山法」与「闾山法」并存於道坛科仪之现象,民间称之为「法主公教」。其教派在奉祀许真君的同时,突出了宋代永福巫法僧张圣君的地位,称之为「张法主公」,其教法与「三奶派」只做驱凶纳吉的红事科法之最大的差别是兼做红白法事仪式。道师在丧事功德道场中穿海青衣、戴青巾,故有「乌头师」之称。

  闾山派的道师职位,一是根据道坛世袭师承,一是根据传度(考法)仪式之传度师确定。经特定「考法」的授职仪式之后方能主持社区道坛的重大醮仪活动。闽西地区(客家地区)之高功还有「进郎位」之举,经道门高功或官府、道会司举行仪式测试认可后,方能进「郎位」而称「郎」。闾山派道坛为世袭传承制度,在无子嗣情况下方可传婿、传外甥。但其坛号数代相沿不变,道派师承有着深厚的传统。

  闾山派科仪范围很广,除比较统一的正月十五日前的陈靖姑神诞庆醮及部分地区七月二十三日的张圣君神诞庆典外,其道坛仪式主要分幡科、斋科、法科三大类。幡科是社区祠庙中举行的公众性的祈禳仪式,斋科是以家庭度亡及佛寺庆典、开光或普渡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仪式;法科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出煞驱邪、禳灾纳吉的法事仪式。闾山派道坛主要法器有龙角、师铃、铃刀、麻蛇、宝剑、朝板、马鞭、雷牌、戒尺、天篷尺、法器、神图、手炉、水盂等,「法主公教」的道坛多有木鱼、磐等法器。

  目前,随着政府对宗教政策的落实,部分县市成立道教协会,闾山派道师多数加入该协会,相当一部分闾山派道坛在民间社会活动中得到正常的开展。

13.天心派

宋 代 正 一 派 的 一 个 支 派 , 以 传 授 一 种新 符 箓 「 天 心 正 法 」 而 得 名 。 邓 有 功 《上 清 天 心 正 法 序 》 说 : 淳 化 五 年 ( 公 元 9 9 4 ) 饶 洞 天 掘 地 得 天 心 法 箓 , 并 访 五 代名 道 士 谭 紫 霄 受 学 , 成 为 「 天 心 初 祖 」。 此 後 道 士 王 太 初 以 天 心 正 法 治 鬼 妖 而闻 名 於 世 ; 朝 散 侍 郎 路 时 中 行 天 心 正 法驱 邪 , 民 间 呼 为 「 路 真 官 」 ; 雷 守 声 行天 心 正 法 名 闻 朝 廷 , 召 入 宫 内 为 後 妃 治病 立 愈 , 赐 号 「 洞 元 法 师 」 。 宋 元 间 雷时 中 置 坛 传 天 心 正 法 , 弟 子 数 千 人 , 分为 东 南 和 西 蜀 二 派 , 混 元 之 教 大 行 於 世。 天 心 正 法 以 天 上 北 极 为 主 神 , 所 传 有天 罡 大 圣 、 黑 煞 、 三 光 三 符 以 及 北 极 驱邪 院 、 都 天 大 法 主 二 印 , 符 法 简 略 , 广为 流 传 。 後 又 吸 取 上 清 派 存 思 法 , 强 调作 法 先 须 内 修 , 以 道 为 本 而 法 为 末 。 水浒 所 载 公 孙 胜 习 五 雷 天 心 正 法 破 敌 , 可见 此 时 此 法 之 深 入 民 间 。

14.神霄派

内 丹 与 符 箓 融 合 而 产 生 的 符 箓 新 派 ,形 成 於 北 宋 末 。 神 霄 派 的 创 始 人 为 江 西南 丰 道 士 王 文 卿 , 他 托 称 得 唐 道 士 汪 君之 传 , 被 宋 徽 宗 召 见 , 拜 太 素 大 夫 、 凝神 殿 校 籍 , 後 又 拜 为 金 门 羽 客 , 升 凝 神殿 侍 宸 , 赐 号 「 冲 虚 通 妙 先 生 」 。 该 派称 其 符 法 出 於 高 上 神 霄 玉 清 真 王 , 又 号南 极 长 生 大 帝 , 为 万 雷 总 司 。 该 派 的 神霄 雷 法 由 於 迎 合 了 宋 徽 宗 崇 道 的 需 要 ,很 快 流 传 开 来 。 徽 宗 命 天 下 诸 州 建 神 霄玉 清 万 寿 宫 以 祀 神 霄 大 帝 , 神 霄 派 符 法由 此 传 承 不 绝 , 衍 生 出 许 多 不 同 支 派 。神 霄 派 以 融 合 内 丹 与 符 箓 为 特 徵 , 其 内丹 法 渊 源 於 张 伯 端 南 宗 , 强 调 内 炼 外 用都 需 以 本 性 元 神 为 主 , 以 内 炼 为 体 , 以符 箓 为 用 。 神 霄 道 士 从 人 身 小 天 地 、 宇宙 大 天 地 之 说 出 发 , 认 为 雷 法 中 所 召 摄的 雷 神 将 吏 , 实 际 上 为 自 身 的 精 气 神 及五 脏 之 气 。 到 元 代 , 该 派 因 受 全 真 道 和儒 学 的 影 响 , 渐 渐 重 视 宗 教 道 德 实 践 ,守 持 戒 法 , 并 以 守 忠 孝 为 先 。

15.清微派

唐 末 产 生 的 内 丹 与 符 箓 相 结 合 的 新 的符 箓 道 派 ,该 派 称 其 符 法 出 於 清 微 天 元始 天 尊 , 故 名 。 据 《 清 微 仙 谱 》 说 : 该派 创 始 於 唐 末 广 西 零 陵 人 祖 舒 , 第 九 代为 南 毕 道 。 南 隐 居 四 川 青 城 山 , 将 雷 法授 黄 舜 申 , 黄 遂 以 擅 雷 法 而 闻 名 京 师 ,受 宋 理 宗 召 见 , 到 元 代 授 其 「 雷 渊 广 福普 化 真 人 」 之 号 。 黄 舜 申 作 为 第 十 代 宗师 , 清 微 法 经 其 阐 扬 宗 旨 而 大 成 , 门 徒甚 多 , 道 阐 四 方 。 清 微 符 箓 和 神 霄 符 箓一 样 , 以 雷 法 为 主 , 名 目 繁 多 , 主 张 内炼 为 本 , 符 箓 为 末 。

16.东华派

北 宋 末 灵 宝 派 分 化 出 的 一 个 支 派 , 创始 於 道 士 宁 全 真 。 据 载 : 宋 尚 书 王 古 原继 承 丹 元 真 人 东 华 嫡 传 , 後 传 给 得 灵 宝之 法 的 田 灵 虚 , 田 氏 合 东 华 、 灵 宝 二 家之 学 , 传 给 宁 全 真 。 宁 曾 为 宋 高 宗 所 召请 , 赐 「 洞 微 高 士 」 之 号 , 後 又 进 封 为「 赞 化 先 生 」 , 经 常 主 持 朝 廷 的 醮 祭 之事 , 以 通 真 达 灵 而 名 震 京 师 。 宁 氏 之 後, 数 传 而 到 林 灵 真 , 林 以 济 生 度 死 为 己任 , 常 建 普 度 大 会 , 被 授 为 灵 宝 通 玄 弘教 法 师 教 门 高 士 , 主 持 天 庆 观 道 务 , 门徒 百 馀 人 。 东 华 派 的 斋 醮 祭 炼 中 吸 取 了内 丹 法 , 以 内 炼 成 丹 为 外 用 符 箓 之 本。

17.净明道

净 明 道 发 生 於 对 许 逊 真 人 的 崇 拜 。 唐代 开 始 盛 传 许 逊 事 迹 , 将 其 仙 化 , 出 现崇 拜 热 。 唐 高 宗 和 武 则 天 时 , 洞 真 先 生胡 慧 超 修 复 了 许 逊 的 纪 念 地 -- 西 山 游 帷观 , 又 著 书 宣 传 许 逊 的 孝 道 , 为 南 宋 净明 道 的 形 成 作 了 准 备 。 北 宋 时 , 经 统 治者 大 力 倡 导 , 许 逊 的 忠 孝 形 象 塑 立 起 来, 民 间 对 其 崇 拜 日 渐 加 温 , 奠 定 了 南 宋以 奉 许 逊 为 开 山 祖 的 净 明 道 形 成 的 群 众基 础 。 南 宋 何 守 澄 的 《 灵 宝 净 明 新 修 九老 神 印 伏 魔 秘 法 序 》 称 : 许 逊 真 君 於 南宋 初 降 灵 西 山 , 用 灵 宝 净 明 秘 法 , 化 民以 忠 孝 廉 慎 之 教 。 其 实 , 这 位 何 守 澄 ( 净 明 道 称 之 为 何 真 公 ) 便 是 南 宋 净 明 道的 开 创 人 。 何 守 澄 传 度 弟 子 五 百 多 人 ,并 明 确 亮 出 「 忠 孝 」 作 为 旗 号 , 这 与 唐代 的 许 逊 崇 拜 重 点 讲 「 孝 」 有 所 不 同 。净 明 道 的 产 生 与 灵 宝 派 有 密 切 关 系 , 有人 认 为 它 渊 源 於 灵 宝 派 。

18.大道教 (真大道教)

大 道 教 创 始 人 为 刘 德 仁 , 金 皇 统 二 年 ( 公 元 1 1 4 2 ) 他 托 称 有 老 人 授 其 玄 妙 道 ,此 即 大 道 教 的 创 立 。 刘 德 仁 以 九 条 戒 法传 习 门 徒 , 其 内 容 主 要 为 忠 君 孝 亲 , 诚以 待 人 , 清 净 无 邪 , 安 贫 乐 道 , 力 耕 而食 , 量 入 为 用 , 不 盗 窃 , 不 饮 酒 , 不 骄盈 。 这 些 得 到 许 多 人 信 仰 , 「 传 其 道 者几 遍 中 国 」 。 刘 德 仁 逝 世 後 被 追 赠 真 人号 , 相 继 掌 教 的 有 二 祖 陈 师 正 , 三 祖 张信 真 , 四 祖 毛 希 琮 。 金 哀 宗 正 大 六 年 ( 公 元 1 2 2 9 ) , 大 道 教 曾 一 度 被 禁 止 , 此後 几 十 年 间 隐 於 民 间 传 播 , 没 留 下 什 麽记 载 。 到 元 宪 宗 时 , 传 给 第 五 代 祖 师 郦希 诚 , 得 到 统 治 者 宠 信 , 改 称 其 教 为 「真 大 道 」 。 元 以 後 , 真 大 道 逐 渐 衰 落 并消 失 , 或 已 合 并 於 全 真 道 。

19.太一教 (太乙道)

太 一 教 由 卫 州 ( 今 河 南 汲 县 ) 人 萧 抱 珍创 建 於 金 熙 宗 天 眷 初 ( 公 元 1 1 3 8 - 1 1 4 0 ) 。 太 一 教 的 得 名 起 於 该 教 对 太 一 神 的 崇奉 。 其 教 传 行 “ 太 一 三 元 法 箓 ”。 太 一的 含 义 是 元 气 混 沦 , 太 极 剖 判 , 至 理 纯一 , 又 是 秦 汉 以 来 道 教 所 奉 祀 的 神 。 三元 指 天 、地 、 水 三 官 。 从 渊 源 上 说 , 太一 教 属 正 一 派 系 统 。 萧 抱 珍 所 传 行 的 太一 三 元 法 箓 祈 禳 呵 禁 , 治 病 驱 邪 , 适 应民 间 需 要 , 不 久 以 符 法 灵 验 名 世 , 信 从者 很 多 , 其 影 响 及 於 山 东 、 河 北 一 带 。太 一 教 以 符 水 祈 禳 为 主 事 , 但 也 重 内 炼。 它 以 心 灵 湛 寂 、 冲 虚 玄 静 的 内 修 功 夫为 本 , 以 符 录 为 辅 , 二 者 并 行 不 悖 , 这与 同 时 的 神 霄 、 清 微 诸 派 特 徵 一 致 。 太一 教 遵 行 《 道 德 经 》 , 以 「 弱 」 为 道 要, 又 受 儒 学 影 响 , 重 视 忠 孝 等 纲 常 伦 理。 太 一 教 传 二 百 年 , 至 元 代 仍 受 统 治 者礼 遇 , 元 世 祖 忽 必 烈 赐 号 太 一 道 第 四 祖萧 辅 道 为 「 太 一 中 和 仁 靖 真 人 」 , 并 赠太 一 道 前 三 代 祖 师 以 真 人 号 , 其 後 五 祖萧 居 寿 、 六 祖 萧 全 佑 、 七 祖 萧 天 佑 皆 被元 室 封 为 真 人 。 七 祖 以 後 , 史 料 失 载 ,流 传 不 详 , 教 祖 及 道 士 都 未 留 下 著 述。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3: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20.全真道

全 真 道 兴 盛 於 金 元 时 代 , 是 宋 元 新 道派 中 最 大 也 是 最 重 要 的 一 派 。 元 以 降 ,与 正 一 道 作 为 两 大 道 派 延 续 至 今 。

全 真 道 创 教 人 王 喆 ( 公 元 1 1 1 3 - 1 1 6 9 ) , 号 重 阳 子 , 陕 西 咸 阳 人 , 出 身 富 家 ,仕 途 无 进 , 於 是 入 道 。 他 自 称 於 正 隆 四年 ( 公 元 1 1 5 9 ) 在 甘 河 镇 遇 异 人 授 以 真 诀, 自 此 弃 家 入 终 南 山 南 时 村 居 於 穴 中 修炼 , 号 其 穴 为 「 活 死 人 墓 」 , 自 号 「 王害 风 」 , 佯 狂 装 疯 。 大 定 七 年 ( 公 元 1 1 6 7 ) , 放 火 烧 掉 所 住 茅 庵 , 云 游 至 山 东 半岛 , 正 式 亮 出 全 真 旗 号 , 收 了 马 钰 、 谭处 端 、 刘 处 玄 、 邱 处 机 、 王 处 一 、 郝 大通 、 孙 不 二 七 大 弟 子 。 这 七 大 弟 子 成 为全 真 道 兴 旺 发 展 的 骨 干 , 各 自 形 成 门 派, 後 称 「 北 七 真 」 。 王 重 阳 在 山 东 半 岛创 教 、 传 教 的 时 间 只 有 三 年 , 大 定 九 年 ( 公 元 1 1 6 9 ) 秋 , 他 留 王 处 一 、 郝 大 通 在昆 嵛 山 修 炼 , 自 己 携 邱 刘 谭 马 四 大 弟 子返 关 中 , 抵 开 封 而 逝 。 弟 子 搜 集 遗 留 诗词 千 馀 首 , 编 为 《 全 真 集 》 刊 行 。 王 重阳 之 後 , 大 弟 子 马 钰 继 任 掌 教 , 其 馀 六真 在 山 东 、 河 北 、 陕 西 、 河 南 等 地 传 教, 在 民 间 逐 渐 扩 大 了 影 响 。 马 钰 掌 教 期间 , 教 旨 以 无 为 为 主 , 离 尘 去 俗 , 识 心见 性 , 以 道 士 的 朴 素 苦 行 吸 引 社 会 人 士信 向 , 尚 未 与 统 治 者 结 上 关 系 , 也 未 营造 宫 观 。 这 是 全 真 道 发 展 的 第 一 阶 段 。从 公 元 1 1 8 7 至 1 2 1 9 年 , 为 全 真 道 发 展 的第 二 阶 段 。 这 是 全 真 道 进 一 步 发 展 而 渐渐 壮 大 的 时 期 , 刘 处 玄 、 邱 处 机 先 後 掌教 , 以 山 东 半 岛 为 活 动 中 心 。 此 时 的 全真 道 , 特 别 注 意 争 取 金 朝 统 治 者 的 承 认和 重 视 , 并 开 始 营 造 宫 观 , 建 立 宗 教 活动 基 地 。 随 著 全 真 道 在 民 间 势 力 的 增 大, 金 廷 也 日 益 重 视 它 。 泰 和 元 年 ( 公 元 1 2 0 1 ) 、 三 年 ( 公 元 1 2 0 3 ) 王 处 一 两 次 被 徵召 , 皇 帝 的 一 再 徵 召 , 反 过 来 又 提 高 了全 真 道 地 位 , 促 进 了 它 在 民 间 的 流 传 。从 公 元 1 2 1 9 年 起 , 全 真 道 的 发 展 进 入 第三 阶 段 , 到 达 鼎 盛 , 促 这 一 局 面 的 关 键人 物 是 邱 处 机 。 邱 应 成 吉 思 汗 之 召 , 以七 十 多 岁 高 龄 率 徒 赴 西 域 雪 山 ( 今 阿 富汗 境 内 ) , 劝 其 戒 杀 , 取 得 成 吉 思 汗 尊敬 , 称 他 为 邱 神 仙 , 令 他 掌 管 天 下 的 出家 人 , 并 敕 免 全 真 道 士 差 役 赋 税 。 邱 处机 於 公 元 1 2 2 4 年 东 归 , 回 到 燕 京 ( 今 北京 ) , 住 於 太 极 观 ( 後 改 名 长 春 宫 ) , 该观 从 此 成 为 全 真 道 首 脑 机 关 所 在 地 。 邱处 机 提 出 「 立 观 度 人 」 , 此 後 全 真 弟 子大 建 宫 观 、 广 收 门 徒 的 活 动 大 为 展 开 ,全 真 道 观 逐 渐 遍 布 北 方 。 公 元 1 2 2 7 年 ,邱 处 机 卒 , 葬 於 长 春 宫 处 顺 堂 , 即 今 天的 北 京 白 云 观 。 从 邱 处 机 掌 教 後 , 全 真道 有 了 很 大 发 展 。

元 代 全 真 道 的 发 展 进 入 鼎 盛 期 。 全 真道 大 建 宫 观 , 广 收 门 徒 出 现 许 多 知 名 道士 , 一 派 道 门 兴 旺 景 象 。 邱 处 机 去 世 後, 继 起 掌 教 者 尹 志 平 、 李 志 常 进 一 步 拓展 全 真 事 业 , 争 取 统 治 者 支 持 , 使 全 真道 获 得 进 一 步 发 展 , 步 入 顶 峰 。 全 真 道不 仅 在 北 方 成 为 道 教 重 心 , 还 渡 江 南 传, 江 浙 鄂 闽 等 地 都 有 了 全 真 道 的 活 动 踪迹 。 元 初 江 南 全 真 道 最 大 的 活 动 点 在 湖北 武 当 山 , 徒 众 甚 多 。 全 真 道 南 传 之 前, 江 南 已 有 金 丹 派 南 宗 炼 内 丹 , 自 称 丹法 出 於 锺 、 吕 、 刘 , 与 北 方 全 真 道 同 源异 流 。 南 宗 教 团 不 大 , 未 受 元 室 重 视 ,於 是 南 宗 徒 裔 在 元 代 纷 纷 合 流 於 全 真 门下 , 其 著 名 者 有 李 道 纯 、 陈 致 虚 等 。 至此 , 全 真 道 传 遍 大 江 南 北 , 盛 极 一 时 ,与 正 一 道 势 力 不 相 上 下 。 全 真 道 政 治 地位 因 元 室 册 封 全 真 祖 师 而 有 了 很 大 提 高。 至 元 六 年 ( 公 元 1 2 6 9 ) , 忽 必 烈 诏 封全 真 道 所 尊 东 华 帝 君 、 锺 离 权 、 吕 洞 宾、 刘 海 蟾 、 王 喆 五 祖 为 「 真 君 」 , 後 人称 为 北 五 祖 ; 又 封 王 喆 七 大 弟 子 为 真 人, 世 称 七 真 。 至 大 三 年 ( 公 元 1 3 1 0 ) , 元武 宗 又 加 封 全 真 五 祖 为 帝 君 , 七 真 为 真君 , 邱 处 机 弟 子 尹 志 平 等 十 八 人 为 真 人。 不 少 全 真 道 高 道 知 集 贤 院 道 教 事 。 大略 从 元 中 期 至 元 末 , 可 算 全 真 道 发 展 的第 四 个 阶 段 , 呈 外 盛 内 衰 之 象 , 教 风 有变 , 趋 於 蜕 化 , 教 内 高 道 缺 乏 , 落 入 发展 平 平 的 局 面 。 与 此 相 比 , 正 一 道 成 为元 代 中 後 期 较 兴 盛 的 道 派 。

21.玄教

龙 虎 宗 的 一 个 支 派 , 为 元 代 道 士 张 留孙 创 建 。 张 留 孙 是 信 州 贵 溪 人 , 幼 从 伯父 学 道 龙 虎 山 上 清 宫 , 为 张 宗 演 弟 子 。至 元 十 三 年 ( 公 元 1 2 7 6 ) 元 世 祖 召 三 十 六代 天 师 张 宗 演 赴 朝 , 张 留 孙 从 行 , 次 年留 於 京 城 。 至 元 十 五 年 ( 公 元 1 2 7 8 ) 赐 号「 玄 教 宗 师 」 , 授 道 教 都 提 点 , 统 领 江北 、 淮 东 、 淮 西 、 荆 襄 道 教 事 务 , 佩 银印 , 在 政 治 上 也 深 受 元 世 祖 信 任 , 朝 廷有 大 事 必 定 咨 询 。 在 张 留 孙 地 位 日 益 显赫 的 同 时 , 玄 教 也 逐 渐 形 成 。 他 的 门 下聚 集 了 高 徒 数 十 人 , 分 别 在 崇 真 宫 和 江南 各 地 大 宫 观 担 任 道 职 , 管 理 江 南 道 教事 务 , 从 而 构 成 一 个 比 较 庞 大 的 道 教 派别 。 玄 教 的 最 高 首 领 为 「 玄 教 大 宗 师 」, 居 於 大 都 崇 真 万 寿 宫 。 辅 佐 玄 教 大 宗师 掌 管 道 务 的 是 玄 教 嗣 师 。 崇 真 万 寿 宫设 有 提 点 , 协 助 大 宗 师 处 理 日 常 道 务 。另 外 有 江 淮 荆 襄 都 提 点 , 是 大 宗 师 指 挥各 路 道 教 的 助 手 。 玄 教 的 主 要 分 布 地 点集 中 在 江 南 一 带 , 在 北 方 的 道 教 活 动 不多 。 从 第 一 任 掌 教 张 留 孙 起 到 元 末 , 先後 更 替 了 五 任 掌 教 。 到 明 太 祖 时 , 只 承认 张 天 师 後 嗣 , 不 再 承 认 玄 教 大 宗 师 ,玄 教 遂 解 体 。 玄 教 虽 是 从 龙 虎 宗 分 衍 出来 的 一 个 支 派 , 但 对 於 龙 虎 宗 张 天 师 却有 较 大 的 独 立 性 。 玄 教 在 理 论 上 没 有 什麽 建 树 , 仅 存 在 於 元 代 , 但 对 促 进 正 一道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起 了 重 要 的 历 史 作 用。

22.龙门派

邱 祖 创 龙 门 派 : 龙 门 派 创 於 宋 元 间 太祖 师 王 重 阳 弟 子 邱 处 机 祖 师 , 故 为 重 阳派 的 支 派 一 种 , 主 张 继 承 重 阳 师 训 。

( 一 ) . 惩 忿 窒 欲 ─ ─ 心 神 不 摇 , 不 管肉 体 久 暂 , 只 求 精 神 永 留

( 二 ) . 融 汇 儒 佛 ─ ─ 重 阳 祖 师 要 求 门徒 每 人 必 读 《 心 经 》 、 《 孝 经 》 、 《 老子 》 以 求 通 悟 三 教 。

( 三 ) 遵 行 戒 律 ─ ─ 龙 门 派 有 三 坛 大 戒: 初 真 戒 、 中 极 戒 、 天 仙 戒 , 授 戒 过 程有 一 百 天 , 戒 条 有 数 百 条 之 多 。

( 四 ) 勤 练 内 丹 ─ ─ 受 《 周 易 参 同 契 》影 响 , 主 张 修 炼 内 丹 求 水 火 相 交 以 达 长寿 。

兴 定 四 年 ( 1 2 2 0 ) , 丘 祖 偕 弟 子 尹 子 平、 李 志 常 、 宋 德 方 等 十 八 人 从 莱 州 出 发, 应 召 偕 使 者 刘 仲 禄 往 大 雪 山 见 成 吉 思汗 , 劝 其 戒 杀 迁 善 可 得 长 寿 , 行 程 历 时两 年 , 西 行 万 里 , 太 祖 赐 号 「 神 仙 」 、「 大 宗 师 」 , 弟 子 李 志 常 作 《 长 春 真 人西 游 记 》 记 述 颇 详 。

元 太 祖 赐 以 虎 符 玺 书 , 丘 祖 掌 管 天 下道 教 , 诏 免 道 院 及 道 众 一 切 赋 税 差 役 ,於 是 道 侣 云 集 , 玄 教 日 兴 , 遂 在 燕 京 建立 平 等 、 灵 宝 、 长 生 、 明 真 、 平 安 、 消灾 、 长 春 、 万 莲 等 八 个 教 会 , 并 於 各 地设 立 宫 观 , 设 坛 作 醮 , 从 而 扩 大 全 真 教。 元 太 祖 二 十 二 年 ( 1 2 2 7 ) 诏 改 太 极 宫 为长 春 宫 , 赐 丘 祖 金 虎 牌 , 主 领 道 教 。 七月 丘 祖 飞 升 , 殡 於 白 云 观 处 顺 堂 。 龙 门派 乃 不 如 前 兴 旺 。

王 常 月 中 兴 龙 门 派 : 康 熙 年 间 , 龙 门派 第 七 代 律 师 王 常 月 得 龙 门 派 第 六 代 祖师 赵 真 嵩 真 传 天 仙 大 戒 , 於 顺 治 十 二 年秋 游 京 师 , 次 年 三 月 望 日 , 说 戒 於 白 云观 , 凡 三 次 说 戒 登 坛 , 得 弟 子 千 有 馀 人。 从 此 龙 门 派 再 度 兴 盛 起 来 。

後 来 王 常 月 又 率 徒 南 下 , 到 武 当 山 、南 京 、 杭 州 、 湖 州 等 地 , 立 坛 传 教 , 龙门 派 影 响 遍 及 大 江 南 北 , 黄 河 两 岸 。

王 常 月 卒 後 , 受 康 熙 帝 封 为 「 抱 一 居士 」 , 并 命 於 其 墓 建 享 堂 立 塑 象 , 每 年忌 日 遣 官 设 祭 , 门 徒 著 有 《 龙 门 心 法 》二 卷 。 龙 门 派 遂 兴 盛 至 今 。 蓬 瀛 仙 馆 亦属 龙 门 派 , 供 奉 丘 祖 师 。

23.遇仙派

全 真 道 支 派 之 一 , 为 北 七 真 之 一 的 长玄 真 人 马 钰 所 创 , 以 清 净 修 炼 为 主 旨 。马 钰 字 玄 宝 , 号 丹 阳 子 , 元 世 祖 至 元 六年 ( 1 2 6 9 ) 赠 号 「 丹 阳 抱 一 无 为 真 人 」 ,元 武 宗 加 封 为 「 丹 阳 抱 一 无 为 普 化 真 君」 。

丹 阳 子 创 遇 仙 派 , 重 阳 真 人 羽 化 後 ,行 化 於 各 地 。 《 丹 真 人 马 公 登 真 记 》 说: 「 凡 在 三 州 五 会 之 众 , 倾 赴 云 集 , 欢喜 踊 跃 , 不 啻 如 见 慈 父 , 争 相 延 致 以 为济 度 师 焉 。 」 其 门 人 弟 子 有 曹 顼 、 雷 大通 、 刘 真 一 、 于 志 道 ( 一 作 志 远 ) 、 杨 明真 、 李 大 乘 等 , 事 迹 多 见 《 终 南 山 》 祖建 山 真 内 传 》 。

《 秋 集 》 卷 五 十 三 , 有 《 胙 城 县 灵 虚观 》 记 李 志 远 於 壬 辰 ( 1 2 3 2 年 ) 在 汴 京 北门 外 建 道 观 教 化 当 时 乱 民 , 受 教 者 皆 改过 迁 善 存 活 甚 众 。

据 以 上 各 说 则 遇 仙 师 自 马 钰 之 後 , 仍极 兴 盛 。

24.南无派

全 真 道 支 派 之 一 , 为 北 七 真 之 一 的 长真 祖 师 谭 处 端 所 创 。 谭 曾 被 元 世 祖 敕 封「 长 真 云 水 蕴 德 真 人 」 。 据 《 南 无 道 派宗 谱 》 , 谭 处 端 为 第 一 代 宗 师 , 传 至 第五 代 杨 理 信 , 活 动 於 明 初 。 明 代 , 南 无派 宗 师 多 活 动 於 华 北 一 带 , 其 势 力 和 影响 都 不 及 龙 门 派 。

25.武当派

因 起 於 湖 北 武 当 山 而 得 名 。 武 当 山 又称 「 太 和 山 」 , 明 代 以 前 早 已 是 道 教 活动 圣 地 , 为 道 教 敬 奉 的 「 玄 天 真 武 大 帝」 的 发 祥 地 。 武 当 山 的 道 教 先 後 分 属 正一 、 全 真 两 大 道 派 。 宋 真 宗 时 ( 公 元 9 9 8 - 1 0 2 2 ) , 正 一 派 首 先 传 入 武 当 山 , 於 宋元 之 际 成 为 武 当 山 道 教 主 体 , 曾 在 该 山传 过 以 下 支 派 : 大 茅 派 、 三 茅 派 、 火 居道 。 全 真 教 的 传 入 晚 於 正 一 教 近 两 百 年。 明 洪 武 时 ( 公 元 1 3 6 8 - 1 3 9 8 ) , 龙 门 派四 代 邱 元 清 到 武 当 主 持 玉 龙 宫 , 至 清 代中 叶 龙 门 派 已 成 为 武 当 道 教 的 主 体 。 明成 祖 永 乐 ( 公 元 1 4 0 3 - 1 4 2 4 ) 时 , 属 全 真一 系 的 道 士 张 三 丰 门 下 形 成 了 一 个 与 全真 道 教 义 教 制 及 宗 风 都 有 所 不 同 的 道 派, 世 称 武 当 道 派 , 其 派 与 陈 抟 一 派 有 渊源 关 系 , 当 时 官 方 将 其 归 於 全 真 道 。 这一 派 崇 祀 「 真 武 大 帝 」 , 习 武 当 内 家 拳, 主 张 三 教 合 一 , 重 视 修 炼 内 丹 , 特 别强 调 性 功 , 为 元 明 间 新 产 生 的 全 真 支 派。 据 《 诸 真 宗 派 总 簿 》 载 , 武 当 道 派 有自 然 派 、 三 丰 派 、 日 新 派 、 蓬 莱 派 等 传衍 近 代 , 字 派 多 达 八 支 。

26.碧洞宗

全 真 道 龙 门 派 的 支 派 。 清 朝 康 熙 年 间龙 门 派 道 士 陈 清 觉 所 创 。 陈 为 湖 北 武 昌人 , 曾 在 武 当 山 太 子 坡 投 师 於 全 真 道 士詹 太 林 , 後 入 川 在 青 城 山 传 道 。 康 熙 皇帝 诏 见 , 敕 封 为 「 碧 洞 真 人 」 , 并 赐 御书 「 碧 洞 丹 台 」 匾 、 赤 龙 黑 虎 诗 章 等 物。 从 此 开 创 全 真 道 龙 门 派 碧 洞 宗 , 对 四川 道 教 影 响 很 大 。 现 在 青 城 山 、 青 羊 宫的 道 士 都 属 此 派 。 近 代 青 城 山 道 教 学 者易 心 莹 为 该 派 的 第 二 十 二 代 传 人 。

27.中派

元 道 士 李 道 纯 , 道 号 莹 蟾 子 , 为 南 派白 玉 蟾 的 再 传 弟 子 , 丹 法 融 汇 三 教 , 核心 要 诀 为 「 守 中 」 、 「 中 和 」 , 在 内 丹法 中 自 成 一 家 , 被 後 世 道 教 称 之 为 内 丹「 中 派 」 。 实 际 上 中 派 并 非 教 团 , 也 不是 金 丹 内 炼 派 系 。 李 道 纯 著 有 《 中 和 集》 、 《 三 天 易 髓 》 等 著 作 , 创 一 种 新 的丹 功 。 明 代 尹 真 人 高 弟 , 清 代 黄 元 吉 承其 要 旨 , 倡 导 中 派 之 说 , 尹 真 人 高 弟 著《 性 命 圭 旨 》 以 论 守 中 要 诀 , 强 调 儒 释道 三 家 合 用 为 上 乘 。 黄 元 吉 著 《 乐 育 堂语 录 》 等 书 , 其 功 法 讲 求 中 黄 直 透 , 以守 中 为 一 贯 功 夫 。 白 云 观 《 诸 真 宗 派 总簿 》 将 上 述 丹 功 功 法 称 为 中 派 , 又 称 「先 天 派 」 。

28.东派

道 教 内 丹 功 法 的 一 派 , 明 嘉 靖 时 陆 西星 所 创 。 陆 字 潜 虚 , 青 年 时 偏 於 儒 家 ,後 转 向 内 丹 , 自 称 吕 洞 宾 曾 亲 临 其 北 海草 堂 二 十 馀 天 , 密 传 丹 法 , 撰 著 《 方 壶外 史 丛 书 》 , 辑 刊 《 吕 祖 全 书 》 , 大 阐丹 道 , 遂 开 东 派 丹 功 。 其 功 法 属 阴 阳 派, 上 达 於 道 , 不 流 於 邪 , 行 道 双 修 , 限於 夫 妇 同 炼 , 要 点 在 「 凝 神 聚 气 」 、 「道 归 自 然 」 。 陆 西 星 虽 创 东 派 , 但 并 未立 教 , 故 师 徒 传 授 系 统 记 载 不 详 。 柳 存仁 博 士 有 论 文 考 证 封 神 榜 陆 氏 所 作 。

29.西派

道 教 内 丹 功 法 的 一 派 , 清 咸 丰 年 间 李涵 虚 所 创 。 李 为 四 川 乐 山 人 , 自 称 於 峨眉 山 遇 吕 洞 宾 及 张 三 丰 , 得 丹 法 秘 要 ,於 咸 丰 六 年 ( 公 元 1 8 5 6 ) 成 道 。 西 派 与 东派 同 称 吕 祖 亲 传 而 开 派 , 於 道 统 上 自 成一 家 。 李 整 理 了 陆 西 星 的 《 道 缘 汇 录 》、 《 宾 翁 自 记 》 为 《 海 山 仙 迹 》 , 并 重订 《 吕 祖 年 谱 》 , 以 东 派 陆 西 星 後 身 自居 , 并 沿 袭 其 丹 法 。 但 因 李 涵 虚 曾 受 张三 丰 丹 法 , 将 之 与 锺 吕 道 法 汇 合 , 故 与东 派 又 不 全 相 同 。 他 把 性 功 分 为 九 层 炼心 , 又 将 命 功 分 为 四 层 , 主 张 丹 法 以 清静 立 基 , 然 後 阴 阳 双 修 。 李 涵 虚 著 有 《三 车 秘 旨 》 、 《 道 窍 谈 》 、 《 九 层 炼 心法 》 、 《 太 上 十 三 经 》 、 《 後 天 申 述 》、 《 文 终 经 》 等 。

30.明朝以後的正一派与万法宗坛(暂无详细资料)

万 法 宗 坛 是 江 西 省 龙 虎 山 天 师 府 中 一座 庭 院 , 又 是 对 龙 虎 山 道 法 在 道 教 内 部的 地 位 的 一 种 美 称 。 元 代 大 德 以 前 , 道教 本 有 四 派 道 法 , 即 龙 虎 山 天 师 派 的 正一 玄 坛 、 閤 皂 山 的 葛 玄 派 的 灵 宝 玄 坛 、南 昌 西 山 许 旌 阳 派 的 凈 明 法 坛 和 江 苏 茅山 上 清 派 的 大 洞 宗 坛 。 从 元 至 元 十 三 年 ( 1 2 7 6 年 ) 起 , 元 代 皇 帝 曾 多 次 召 见 龙 虎山 张 天 师 , 其 中 有 , 三 十 六 代 张 宗 演 、三 十 七 代 张 与 棣 、 三 十 八 代 张 与 材 、 三十 九 代 张 嗣 成 、 四 十 代 张 嗣 德 以 及 四 十一 代 张 正 言 等 。 一 直 让 龙 虎 山 主 领 江 南道 教 事 。 元 大 德 八 年 ( 1 3 0 4 年 ) 成 宗 加 授张 正 言 为 「 正 一 教 主 , 主 领 三 山 符 箓 」, 正 一 道 派 正 式 形 成 , 而 龙 虎 山 在 正 一派 内 的 历 史 地 位 也 被 公 开 确 认 。 世 称 龙虎 山 为 道 教 的 万 法 宗 坛 就 是 言 其 教 内 地位 之 崇 高 。 今 龙 虎 山 天 师 府 有 供 奉 诸 神的 庭 院 , 院 门 悬 挂 有 万 法 宗 坛 之 匾 额 ,当 是 言 龙 虎 山 道 法 至 今 仍 是 江 南 道 教 的中 心 。 1 9 9 7 年 龙 虎 山 恢 复 正 一 派 道 士 授箓 制 度 时 , 颁 发 的 度 牒 上 亦 有 万 法 宗 坛之 标 记 , 以 示 道 法 之 权 威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9 11: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宗四大八小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3 09:0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