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客观的角度分析灵异,以科学的态度解释灵异。
首先在论述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必须先放开自己的宗教观念,以及对任何信仰的敬仰之心,纯粹以客观的角度、以推理的思维来看待这个问题。
前世记忆是已经被证实确实存在的,可是科学发达如今,伟大的科学家也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为何会存在前世记忆。
很多的时候,我们会对某个地点,某些人,产生莫名其妙的熟悉,很多很多的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的记起某些根本在自己身上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或许这些片段的记忆太微不足道,根本没有引起过你的注意,但是,这是每一个人都切身存在的。也许,在看过我这一篇论述之后,可以令你的迷惘有所减少。
我将在这个论述中,做出一个假设,只是一个假设,这是科学研究中,使用十分频繁的一种手段。因为,这是一个还没有被证实的论点,也没有太多的科学研究去证明。
言归正传,在学术界,普遍认同记忆储存在大脑中,我却假设人的大脑只是一个记忆的读写设备,而记忆真正储存在人的灵魂当中。也许在千百年后,这个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到那时人们就会知道,哦,在一千年之前有个人就做出过这样的假设,到那时我的名字也许就会被载入史册。如果没有,各位不妨就把它当个笑话来看待吧。
只写到这里,我自己都忍不住好笑。我可以纯粹以客观的角度来写这篇文章,却不免掺杂上太多的我个人的感情。
说道记忆,我们或许会联想到计算机的记忆功能,究其原理,无非是一个将一个读写设备合一个储存设备组合到一起,就组成了计算机的硬盘。但是计算机的硬盘经过多次的储存和删除,会产生众多的文件碎片,人又何尝不是如此,这将牵扯出另一个论点就是"轮回论"(我将在以后写一篇关于这个论点的文章)。人经过生与死,死与生之后,才有了这个前世记忆的说法,前世的记忆是如何删除的,我无从知晓,但我知道,计算机有碎片整理的功能,而人没有,那我们难免的就会忆起这些无法整理的记忆碎片。
但我们却拥有另一种计算机没有的功能,那就是自我意识。
我们的自我意识告诉我们,那些零散的记忆,是不真实的存在,所以我们不会刻意的记起那些记忆碎片,只在不经意忆起了那么一点点。只是一点点。
可以,如果是完整的,长篇的,自我意识无法否定的记忆呢?
附录1:
英国格拉斯哥市6岁小男孩卡梅伦-兰姆经常谈论他的母亲和家庭,并在纸上画他的家--一座海滨白房子。但是令卡梅伦42岁的母亲诺玛寒到脊梁骨的是,卡梅伦谈的母亲不是她,而是另一个40年前的姓罗伯逊的“妈妈”;卡梅伦画的房子也不是他们现在的家,而是“前世”的他位于英国巴拉岛的住宅。
回忆“前世”生活--“我曾在巴拉岛住过”
据悉,自卡梅伦会讲话时起,他就经常向母亲和家人谈论自己以前在巴拉岛的生活,让家人困惑万分。42岁的母亲诺玛回忆说:“当他还是个婴儿时,就会喊爸爸妈妈,可他嘴中冒出的第3个词,却是‘巴拉岛’。当他长大一点后,他经常会说:‘我曾是一个巴拉岛男孩。’或‘妈妈,在我来这儿之前,我曾在巴拉岛住过。’”
“老家”是海滨白房子 “父亲”名叫罗伯逊
诺玛称,他们一家从未去过巴拉岛,也从未在电视上看到过。可是卡梅伦却经常谈论他在巴拉岛的“家”,描述那是一座海滨白房子。他还抱怨现在的家里只有一个卫生间,而巴拉岛的家却有3个。卡梅伦说:“我和爸爸妈妈、3个哥哥姐姐和一只狗住在那儿,我最喜欢的地方是海滩。”卡梅伦口中的“巴拉岛父亲”是个名叫谢恩-罗伯逊的男子;卡梅伦称记不起巴拉岛母亲的名字,但记得她拥有一头漂亮的黑发。
“荒唐回忆”惊呆家人 母亲决定一探究竟
诺玛对6岁儿子心中还有“另一个母亲”感到非常震撼,她无法接受这个荒唐的事实。诺玛承认说:“我十月怀胎生下了他,他是我的儿子,可他却感到自己属于另一个女人。一天我问他更爱我还是更爱他的巴拉岛妈妈,他竟然说两个都爱……一天,卡梅伦竟要求让他的‘巴拉岛妈妈’来幼儿园接他!他哭着说:‘我必须去巴拉岛。我的家人想念我!’”
诺玛向教育心理学家卡伦-梅杰斯求助,卡伦也认为这一病例相当罕见。卡伦称,卡梅伦描述巴拉岛家庭的方式,和其他孩子描述想像中的朋友并不完全相似。
由于卡梅伦坚持要回“巴拉岛的家”,几个月前,诺玛终于订了去巴拉岛的机票,她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儿童研究专家杰姆-塔科博士的陪同下,带着卡梅伦一起飞往了这座从未去过的小岛。
海滨的确有白房子 前主人名叫罗伯逊
卡梅伦来到巴拉岛后,就真像的回到“家”一样兴高采烈,他们第一站来到了巴拉遗产保护中心,询问当地是否有一家姓罗伯逊的人,住在一个可以俯瞰海滨的白房子里。然而,当地文献记录中却没有任何关于罗伯逊家庭的记录。诺玛只好带着卡梅伦坐车沿岛边寻找。就在他们快放弃希望时,他们接到了一个电话,称当地历史学家发现,以前有一个姓罗伯逊的外地人家庭,曾在巴拉岛拥有一座度假屋,而那座度假屋就在考克莱希尔湾海边。
诺玛说:“我们没有告诉卡梅伦,而是直接带他去那座房子,看他什么反应。当他看到那座白房子时,他兴奋极了,说:‘我没骗你们吧,快进去和我一起玩玩具!’”然而当他们靠近那座房子时,兴奋的神采从卡梅伦的脸上褪了下去,原来那只是一座空房子。卡梅伦的眼中含了泪水,和母亲一起参观了这座空房子,令诺玛震惊的是,那座房子中果然有3个卫生间,从房间中能够看到海景。
“离奇故事”拍成片,“记忆”真的能传递?
随后,一些研究者追寻到了曾在上世纪60年代到巴拉岛度假的罗伯逊家庭的一个成员--吉莉安-罗伯逊,但吉莉安无法回答他们提出的任何问题,也记不得家庭中有个叫谢恩-罗伯逊的人。
卡梅伦的离奇经历已经被英国电视五台拍成了纪录片《这个男孩以前活过》,对于在他身上发生的一切,目前科学家无法做出解释--研究人员无法确定,卡梅伦的“巴拉岛记忆”真的是从“一个人”身上传到了“另一个人”的身上,还是这些“记忆”都是他幻想出来的。
不过,卡梅伦的母亲诺玛已经不再关心这些了,因为巴拉岛之行已经让卡梅伦获得了心灵的平静。
附录2:
在入定回溯的研究者中,最有名的可能是布雷恩.韦斯(BRAIN WEISS)博士,他的第一本著作《多次前世,多位大师》已发行了二百万册,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中译本名为《前世今生》也曾在台湾畅销。韦斯博士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耶鲁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任教于比兹堡大学和迈阿密大学。在这之后的11年里,他任迈阿密西奈山医学中心的精神科主任。在80年代初就任西奈山精神科主任时,韦斯博士已经发表了40余篇学术论文,作为一个受过正规教育的学者,他对一些超心理现象不屑一顾,对于前世和轮回的问题一无所知,也毫无兴趣。
可是这时,他遇到了一位叫凯瑟琳的病人。凯瑟琳年近30岁,患有多种恐惧症和忧郁症,在当时她的症状变得非常严重。韦斯医生对她进行了一年的传统心理治疗,可是她病情依旧。凯瑟琳非常恐惧窒息,拒绝服用任何药物。最后,凯瑟琳同意尝试一下催眠治疗。韦斯医生觉得凯瑟琳的心理疾病可能来源于被抑制的童年记忆,如果在入定状态下,病人回想起这些被压制的记忆并释放当时的负面情感,其心理疾病就会痊愈。凯瑟琳的确在入定状态中回忆起了童年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可是令韦斯惊讶的是她的症状并无好转。于是韦斯决定将凯瑟琳推回更早的童年记忆。在下一次治疗中,韦斯对入定中的凯瑟琳说:"回到你的症状产生的时间。"下面发生的事情是韦斯始料不及的:
"我看到一些白色的台阶通往一所建筑,一个有柱子的白色大型建筑物。前面空旷,没有门廊。我穿着一件长裙,一种用粗布做的袍子。我梳着辫子,长长的金色头发。"韦斯很不解,就问她那是哪一年,她当时叫什么名字。"阿朗达,18岁。我看到那座建筑物前面有一个市场。有篮子,把篮子扛在肩上。我们住在一个山谷里没有水。那年是公元前1863年,那里土地贫瘠、炙热、到处是沙子。有一口井,没有河。水从山上流入山谷。"
凯瑟琳回到了大约四千年前位于中东的一个古老时代,她有着和现在不同的面容、服饰、身体、头发和名字。她记得有关地形、服饰和日常生活的细节,直至她死于洪水,而她的孩子则被大水从她的怀中冲走。当她死后,她的神识飘到她身体的上面。在这一次治疗中,凯瑟琳还回忆起她的另外两个前世,一个是18世纪的西班牙妓女,一个是公元前的希腊妇女。
维斯的惊异可想而知。他知道凯瑟琳没有臆想症,也没有多重人格,没有吸过毒。他当时想,凯瑟琳也许是处在幻想或做梦的状态。可是非常奇怪的是,凯瑟琳的病症开始得到神奇的好转,而幻想或做梦不会达到这种效果。在以后的治疗中,凯瑟琳回忆出了十几个前世,重新经历了造成她今生的各种恐惧的久远的原因,这种高层次的理解使得她从恐惧中解脱出来。凯瑟琳在入定中,常常发现她今生所熟识的人出现在她的前世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韦斯博士曾经是她的老师,而她的已婚男友曾经在久远前的部落战争中杀死过她(当时她是个男孩子),他们今世的关系也不很和谐。
每次离开人世时,她的元神都飘离到身体的上方,被慈祥的光吸引回性灵世界,她还会遇到性灵导师,这些高级生命甚至可以通过凯瑟琳的口向韦斯传达一些精神信息。在这种状态下,凯瑟琳的精神觉悟远远超出她平时的自我。
在这个过程中,韦斯的怀疑也逐渐消退。尤其是在一次治疗中,凯瑟琳在入定中经历了一个古老年代的去世之后,飘离了自己的身体,并被引向她已经熟悉了的精神之光。她对韦斯说:
"你的父亲也在这里,还有你的儿子,是个很小的孩子。你的父亲说你应该知道他,他的名字是阿维荣(AVROM),你的女儿的名字就是随他起的。他死于心脏病。你的儿子的心脏也很重要,因为它是倒过来的,象鸡心。他因为爱你,为你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他的灵魂是非常高级的,他的死还了他父母的债。他也想让你知道医学只能做那么多,它的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维斯目瞪口呆,无言以对。凯瑟琳对他并不熟识,对他的家人也一无所知。维斯一生中最大的悲哀就是他的第一个儿子的夭折,这个孩子出生10天后被诊断有心脏疾病,心脏就如同是倒过来的,这种病的发病率是千万分之一。这个孩子出生23天后离开了人世。维斯的父亲死于心肌梗塞,他的犹太名字是阿维荣(AVROM)。维斯的女儿在维斯的父亲去世四个月后出生,被取名为艾米(AMY),纪念维斯的父亲。这些都是凯瑟琳无法知道的。
惊异的维斯问凯瑟琳:"谁在那里?谁告诉你这些事情的?"
"是那些师父,"她柔声道,"那些精神大师告诉我的。他们还告诉我,我已经在这个世上活了86次。"
治愈凯瑟琳后,维斯医生对心理治疗的观念有了极大的转变,我们今生很多的恐惧和病痛都源于古老的过去,让病人进入其宿缘世界,重新经历当时的创痛,是一种直接的释放痛苦的方法。这件事情过去四年之后,维斯终于鼓起勇气,冒着学术地位的风险,写出了他的第一本关于轮回转世的书,告诉人们生命的不朽和意义。他后来用这种方法治疗了数百名病人,这些病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包括无神论),这些案例被记录在他的另一本书《追昔抚今》中。
比如一个叫艾兰(ELAINE)的病人是一位心理学家,她患有颈部、肩部和上背部的阵发性的剧痛,她还患有恐高症。以下是她的自述:
"我看到黑暗,我意识到我的眼睛被蒙上了。然后,我在外部看到我自己。我站在一个塔的顶部,是一个用石头建筑的作为堡垒的塔。我的双手被反绑在背后。我二十出头,我是一个在战争中被击败的一方的战士。然后我感到我后背的剧痛。我能觉得我牙关咬紧,我的胳膊僵直,我的拳头紧握。我被刺穿,我可以感到我从后背被刺穿,但是我拒不屈服,我没有叫出声。然后我感到自己坠落下去,我感到我被水淹没。
"我一直害怕高度和水淹。当我出定时,我仍然在抖动,以后的几天我非常痛苦。我都无法触摸我的面部的骨头,疼痛非常强烈。但是第二天的早晨当我醒来时,我想:"有一些变化,非常大的变化。"
这变化就是艾兰(ELAINE)的背部的疼痛和她对高度的恐惧消失了。在接下来的治疗中,艾兰生动地经历了中世纪法国的一世,她是一个贫穷的二十几岁的男子,无辜的他被误判死刑,并被当众施以绞刑。对这一世的回忆之后,她长期的颈部的疼痛消失了。
在另一个例子里,丹(DAN)是一位年近40的商业主管。他有一位叫玛莉.罗(MARY LOU)的女友。他们深爱对方,可是,玛莉.罗在饮酒之后常常与其他男性有些轻浮的举动,尽管她从未做出出格的事。可是这常常使丹怒不可遏,失去理智。在入定中,丹惊恐地观看了他与恋人的几个前世:
"我在用一个长长的匕首刺向她,她对我不忠,我一怒之下杀了她。"这件事发生在7至8世纪,那时他是一名回教战士。丹在另外两个前世中也杀了玛莉.罗。在另外几个前世中,他在很困苦的时刻抛弃了她。他们两人也曾扮演其他的角色,比如家人、朋友和仇敌,有时他们的性别和角色正好反过来。
在这之后,丹的愤怒被理解和爱所代替。中国人常说:不是冤家不聚头,确有道理。相聚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前的恶的一面,不然同样的事情会重复发生,就如同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要反复补考一样。而在这一世里,丹在考试中得到了一些提示,想必会考得好一点。
维斯还引述了罗伯特.贾门(ROBERT JARMON)医生的一个例子。这个案例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商业主管,很奇怪的是,每当月圆之夜,他就变得不可理喻的焦虑和害怕。在入定中,他说:"他们要抓到我们了。我们必须特别小心。今夜是月圆之夜。"这个病人回到了一个前世,在这一世中,他是二战时在欧洲战场上的美国士兵,被德国人俘虏。他的最后的记忆就是被德军从背后枪杀,当时他面对一条河,月光从河面上反射上来 -- "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位病人提供了他这个前世的名字,他还提供了他在30年代大学毕业的时间、地点和分校。他的妻子后来对此做了考据,发现确有这样一个人毕业于这所分校,只是时间差了一年。在这次前世回溯之后,这位病人"抬头见月伤心色"的反应消失了。
维斯在他的书中记录了很多这类案例。他的病人在入定中看到的命运的展开常常超乎他的想象力。维斯也曾回忆起自己的前世,在心如止水的时刻,久远的记忆偶尔象电影一样从他的眼前闪过。在一个前世中,他是一位有权势的祭司,从这个祭司的眼睛他知道那就是他,因为他能知道他的情感。他穿着一个五颜六色的长袍,站在一个很奇特的建筑外面,在观察环境时,一个词"ZIGGURAT"渐渐映入他的脑海,但他不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位祭司年轻时是位理想主义者,可是随着权势日增,他逐渐沉浸在名利色欲之中。这位祭司在离开红尘俗世时发现他的权力、财富都带不走,他虚度一生,追悔莫及。
那天晚上,维斯又想起ZIGGURAT这个词,在百科全书中他查到了这个词,那是一种庙宇的名字,恰好是他见到的那种,这种庙宇属于巴比伦时代,巴比伦时代的空中花园就是一个例子。
在另外一次前世的闪现中,维斯是欧洲中世纪的一名囚犯。他因为宣扬前世轮回的思想,被锁在地牢里,在被连续几天的酷刑折磨后,离开了人世。很显然,维斯的今生在延续着他的前世。
维斯的第三本书《唯爱是真》详细记录了一个有趣的案例。有一位男士和一位女士在大约同一时间找到维斯进行治疗,维斯惊异地发现他们回忆出相同的前世,在其中一世中,那位男子是个住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善于制作陶器,他被罗马士兵活活拖死,在女儿的怀中停止了呼吸。而那位女士从女儿的角度回忆起同样的事件。维斯以前曾经将一些夫妇和亲人分别回溯到相同的前世,可是这一次这两个人并不相识。根据职业道德,维斯博士不能告诉这两人对方的回忆或任何情况,他只是有意安排约见的时间,使得两人在维斯的办公室有过一面之交。当这两人的疗程结束时,维斯博士仍然没有勇气突破职业规定。可是这时命运之手展现了自己的巧妙安排。这两人在同一天去机场搭乘飞机去不同的地方,可是其中一个人的飞机因故不能起飞,被转到另一个人将要乘坐的班机上,于是两人得以相识、相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