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624|回复: 4

应该学会忏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4 06: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周崇林

每个人在处世为人上都会有缺点和错误,而忏悔正是可以纠正缺点和错误的良药。通过忏悔,才能扫除心中的尘埃的 “我”,而得到一个清静的“我”,故“忏悔”对于不信仰和已开始信仰的人都非常重要。在漫漫人生路上,面对复杂多变的人间生活,错误是难免的。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圣贤也有他们的过错,更何况芸芸众生呢?故而,学会忏悔,不但能够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品格,而且也能使良知闪耀与人格升华,还能使人内心获得安宁,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尊重。

  忏悔与不忏悔固然是个人的自由,但是,作为一个宗教徒,我们应该忏悔,同时我们也应该倡导忏悔。《早晚功课经·邱祖忏悔文》云:“经功浩力不思议,回向十方诸圣众。愿见真心求忏悔,河沙罪障悉消除,忏悔我等……”

  忏悔有两种方法:即事忏与理忏。

  事忏是通过实际行为来纠正错误。譬如《史记·廉颇蔺相如传》中廉颇“负荆请罪”以示错误,更显英雄之气魄。在道教中,如诵经、礼忏、静坐、出坡(劳作)等,都是忏悔之法门。正如《邱祖垂训文》说:“粒米文钱俱皆有所关系,乃世人之膏脂,农夫之血汗,非用心以难消,岂无功而可受?”

  众生心蒙尘垢,从无始以来造身、口、意三业障,结集恶果,昏度时光。念念不离愚迷骄狂嫉妒,常在不知不觉中造下恶因,一旦明心见性,方知后果之可怕,而发心忏悔,忏悔后,常常又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有的人干坏事时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却照样干,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权力、金钱或某种私欲。由于种种原因,有的逃脱了惩罚,有的临死才良心发现,作出忏悔。《论语 ·泰伯》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而另一种对大多数人来说,有时做了有悖良知的事,只是意志薄弱或者心存侥幸,事后也常常后悔、内疚。有的改了,有的不断地犯又不断地自责,最终形成了一种“双重人格”。(这也许是人性复杂的一面)。《论语·学而》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每日多次地检查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这种将功补过的事忏的方式,表现为一种社会行为,有利于净化外部环境,并因此而引起他人的认同,也为自己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二叫理忏。浅意上讲,理忏就是自己做错事后,自己说服自己,规范自己。深层讲,就是所谓“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无时罪也亡”。理忏实质上也是自性忏悔。如出家人所受的三皈五戒等,虽然表面上名目繁多,实质总归于我们的意(心)根。《全真正韵·三宝词》云:“皈命礼道(经、师)宝,……忏除身(心、口)业障,是故皈依,长福消灾障”。如果意根清静,则身、口二业障自然清静,如果意根不清静,身、口二业障则难以清静。因此,不管修行也好,为人处世也好,都要在根本处着力,不能在枝末上下功夫。我们所有的罪业都是由心所生。《早晚功课经·邱祖忏悔文》云:“皆有一念之差,障迷自性……”因而应该将心去忏悔才能生效。痛改前非,是从心里痛改前非,而不是口头上。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保持念念圆明,没有人我心,没有争斗心等,那么我们的罪业就无从生起。如果因为业力的驱动,于事于人,不可能念念不迷,只要念起即觉也是可以的,所谓“不怕念起,难恐觉迟”。

  忏悔,对于出家人与在家人都是一种良知上的自省;忏悔,是 保持身、口、意三业障清静的一剂良药;忏悔,能助人止恶,助人向善。

  忏悔不是怯弱,更不是耻辱,她是生命的又一次新生。我们应该学会忏悔!                  

                                转自中国道教协会网

(原载《中国道教》 2002年第3期)

发表于 2011-9-24 15:58: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受教了顶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4 20: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福生无量天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5 06:12: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唉,世人皆迷惘,只求其法,不修其静其空,是何修炼,洞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5 10: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三醒吾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4 08: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