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931|回复: 3

明朝"伟哥":要了皇上命的红药丸谜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7 09: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 l1 F: o) ~. B+ _) X2 |" ]/ x( s7 C# T, ?5 t5 ]1 o! d
明光宗贞皇帝朱常洛
; x/ ^$ F. V7 j- \1 l/ F/ Y( f, s5 {3 Y% R( }$ N. L, s
! I9 _- u3 @# i2 ?1 F' B& S
2 J: `& `# g2 C7 A

8 T& ^( P, p+ h2 C6 j( I. {5 v明末三大疑案,“梃击案”在前,“移宫案”在后,“红丸案”正当高潮。人们之所以特别注意“红丸案”,因为它是牵涉皇帝性命的要案、大案。
6 k$ J6 ~7 A( F) T/ O: l  e3 p2 C9 H. o9 K
“红丸”遗风
+ U6 F4 h! E' A; W: ~: I) e5 [
“红丸”又称红铅丸,是宫中特制的一种春药。9 `" M$ \$ ^& f4 X

! T: M# s  d0 K6 H春药在我国宫廷有悠久的历史。汉代有“慎恤胶”,汉成帝刘骜同赵合德一起,把“一丸一幸”的慎恤胶一次吃了七丸,结果浑身发烧,精液流注不止而死。魏晋有“五石散”,晋惠帝和他的臣属裸体同妃子、宫女一起饮酒作乐,用的就是这个“五石散”。唐宋在“五石散”的基础上,加上桑螵蛸之类的壮阳补肾药,称为“阳起石”。明代又加入雄蚕蛾,被称为“颤声娇”。在《金瓶梅》里,大淫棍西门庆大战潘金莲、李瓶儿,靠的就是从秃和尚处讨得的“颤声娇”。
0 s: F2 s9 T, R' @- z' r8 m" }% }0 n! V8 ^
到了明代,春药已经发展得登峰造极,成了色鬼们淫乐的帮手,也成了他们勾魂的无常。
' U" ^! A; q0 Q. {7 `8 S* ~& m2 _9 H2 j# L
明代皇宫长期以重赏吸引献这类秘方的人,从宪宗成化年间起,献秘方者络绎不绝。陶仲文本是个不见经传的守仓库的小吏,因献房中秘方而受宠于嘉靖,一跃而成为朝廷显贵。传说,他所献的春药秘方,就是“红铅丸”。
# O# [! o0 K& J, J; k) f# O' X5 ?; Y1 P- }
这红铅丸制法特别:须取童女首次月经盛在金银器内,加上夜半第一滴露水、乌梅等药,连煮七次浓缩,再加上乳香、没药、辰砂、南蛮松脂、尿粉等搅拌均匀,用火提炼,最后才形成固体,制成丸药。
2 q* v9 L- p$ @9 Z  q! ~
/ P: {% b2 Q! [6 O据《明实录》:嘉靖二十六年(1547)二月,从畿内挑选十一至十四岁少女三百人入宫;三十一年(1552)十二月,又选三百人;三十四年(1555)九月,选民间女子十岁以下一百六十人;同年十一月,又选湖广民间女子二十余人;四十三年(1564)正月,选宫女三百人,前后共计一千零八十人。这些尚未成年的小姑娘,后来竟成了嘉靖皇帝制药用的“药渣”。8 I) ^6 O! H- T! G: Y& J
4 i1 O; ?" ~/ J& \
与陶仲文同时代的文人王世贞的《西城宫词》写道:" a. C2 n2 s6 ^4 i# F) L: B

* t; x9 M: H% s. u两角鸦青两箸红,灵犀一点未曾通。" g2 L& |5 V/ M  a9 |4 o
& @3 s8 e# b8 u; S7 l6 I
自缘身作延年药,憔悴春风雨露中。) J2 F( R  a# l

( f* v+ x$ b/ O" w+ n写的就是这些可怜的小姑娘。& }5 Y' E, _9 {0 a) Z) G

0 Q$ U% `: ?/ w1 e由于嘉靖帝凶狠的淫欲和无情的摧残,引发了一场中国历史绝无仅有的宫女暴动,以杨金英为首的十几名宫女一起上阵,用绳子套住嘉靖帝的脖子,要把嘉靖帝勒死……$ ?) }1 `# o" O" n) a

1 o( {1 [( R+ C* ]# O1 m2 v+ S4 m据朱东润先生考证:嘉靖帝的儿子穆宗于三十六岁时,也是躁死在这红铅丸上。$ M; r; m  h. G+ e2 \( n) A

1 l+ x4 h  Z% Q8 v+ l; X+ I' Q宫廷内外,肉欲横流。嗣皇帝朱常洛继承了其父贪财好色的遗风,再一次地栽倒在这红铅丸上,也就不足为怪了。0 U! V" Y# q: R

* H4 b* n( G% h" n( C. c梃击案( h1 f; {9 k8 N" T6 t! k

7 x( x* p9 _8 x, A8 B万历四十三年(1615)五月的一个夜晚,一个名叫张差的汉子手持枣木棒,闯进皇太子朱常洛的慈庆宫,见人就打,把内侍李鉴打伤,究其目的,当然是想打死皇太子。这就是有名的“梃击案”。
6 H* ~1 @& v! q3 M0 `5 X0 i, W
: k) t* y+ c% t" G9 V9 e0 x, d原来,皇长子朱常洛是恭妃所生,按照封建社会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理应被立为太子;但万历帝宠爱郑贵妃,想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由于朝臣的极力反对,立储之争长达十多年。直到朱常洛二十岁大婚之际,才不得不勉强把他立为太子。) ?# f4 m3 P& f* q' J& Y

0 x2 K0 A  t! q) {4 J# K# x2 }梃击案一发生,人们就立即想到了郑贵妃。深入一查,果然是郑贵妃的执事太监庞保和刘成指使的。大臣们群情激愤,一定要再追元凶。; z6 |9 _7 \; _8 p

& w: O6 g1 z4 n. N% T" J郑贵妃做贼心虚,便向万历帝哭诉。
3 a: j' z6 [# x# t& j9 W
2 l" j$ J- \! h5 y9 _万历说:“事情闹成这样,怕难解了。如果皇太子肯出面,也许倒好办。可是,你得亲自去求求他。”$ ~# w# V/ |* l
# q/ V0 P9 E7 G+ O
郑贵妃无奈,只得去求那个一向被她欺凌、必欲除之而后快的皇太子。《明史》记载:“贵妃向太子号诉。贵妃拜,太子亦拜。”皇太子地位脆弱,也愿意就此息事宁人。于是万历破例在慈宁宫召见大臣。注意:此时的万历不临朝视事已达二十五年之久,绝大部分的大臣都从未见过皇帝。4 a7 V9 s$ \3 i) }9 E& j# N

+ S6 v7 J. ?$ R% l  u万历皇帝说:“我父子亲密无间,你们为什么总要离间我父子关系?”说着,他拉起朱常洛的手,“此子孝顺,我非常喜欢,怎么会更换太子呢?要是想换,不早就换了;现在孙儿辈都已经长大成人,不应该再有这样的闲话了。”& K' ~9 k( j% H, _0 {. I! A( q
1 j) {: d' l4 h  w5 ?
接着,太子朱常洛也说:“我们父子如此亲爱,你们却是议论纷纷,这不只是你们目无君长,也使我陷入不孝之地,此后万万不可如此。”
& ?* F, r8 b' I. p# r7 b6 \' `  H4 M* [1 O& F
万历问群臣还有什么意见,众大臣都叩首谢恩,噤若寒蝉。, `6 L' _3 w4 C* t+ _
1 o- j4 L1 ]8 _
有一个不知趣的监察御史,名叫刘光复,刚刚开口启奏,还不知是说了什么,就被万历大喝一声“拿下”,立刻被几个宦官扑倒,打得皮开肉绽,摔下台阶。阁臣吴道南当场吓倒,屎尿失禁,耳聋目盲,竟如木偶一般。4 ]+ l( b9 L6 T" j% k

% V3 ^$ z6 Y# d最后太子发话:张差的事就是张差的事,不许株连。
, R* I+ Q2 R& v! E9 M9 w
$ E( _  S2 ^$ P' Y众大臣谁敢再议?立即唯唯退朝。第二天,把张差杀头了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楼主| 发表于 2011-9-17 09: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多天后,又悄悄把郑贵妃派出策动张差闹事的两个太监庞保、刘成在内廷处决。杀人灭口,死无对证,“梃击案”才算告一段落。
6 m8 S1 @% G1 u  f  }5 X; ]
  K# y3 G5 M. O  d. }' @* c* I明代“伟哥”悲剧
2 q1 S+ h# I6 V! V/ }  A- R' U' C7 W. [
这时的郑贵妃总算明白:皇太子废立之事已成泡影,朱常洛就是未来的皇帝。于是改弦易辙,借口感激他的解救之恩,对他曲意逢迎起来。0 k- [% T  B9 T) m

7 x$ E5 k( ?% Z# {7 ]3 V! d% m除了不断供给珍宝、钱财外,还从自己身边挑选了八名美女,供给朱常洛享用。
: Q; [: T: I& |( N' i' T! f* ^7 t8 m# Y8 I2 w. g
这朱常洛体质原本不好,此时忽然从逆境转入顺境,正如贫儿乍富,不免失之放纵。有了这八名美女,更是雪上加霜,到他父亲死时,他的身体也到了崩溃的边缘。7 H6 [  q. W8 ]8 X9 Z) N) d- H

3 E- q1 m4 h& y6 P! u# C7 ?他是1620年八月初一登基的。只是勉强支撑着,才完成了即位大典。开始十多天他还能理事,后来就卧床不起了。: J0 o- n- I9 u2 \% B7 L

& p9 Z" v( ?! ^" E8 `2 j3 V这一夜,八美人之一的吴赞侍寝。朱常洛服了一粒红铅丸,狂躁不已。尽管乖觉的吴赞一再提醒“皇上,请节制”,朱常洛却神情异常兴奋,狂笑不止,使得吴赞不得不在第二天一早去求助于御医。/ y8 M" g# b0 U" s

- m. c9 q$ ~/ G当日太医院由崔文升值班,听说皇帝亢奋狂躁,不知是阴虚肾竭,还以为是邪热内蕴,于是拿起笔来,下了一副泻火通便的猛药。哪知一剂到位,嗣皇帝就“一泻千里”,一昼夜竟拉了三四十次之多。
8 B% M3 X7 f4 X0 E4 M
5 B" C  G) F* q, C; v朝廷重臣杨涟立即上疏,指责崔文升,说皇帝弱柔之躯,宜补而误用泻药。崔文升也立即疏辩自卫,说新皇帝的病因乃多用红铅丸、“居处无节”所致,所以宜泄而不宜补。
- i, [* B% X1 ^! \9 T+ l0 W+ y8 m3 t0 S/ B/ V  |
新进的东林党人立即群起而攻,说崔“既益圣躬之疾,又损圣躬之名”——意思是,你的用药加重圣上的病,还居然敢抖出红铅丸的秘事,败坏了嗣皇帝的名声。
. a# H' m! K  Y, i. `5 K( a* h
0 r! T/ _( |' F" k3 o$ {然而,新皇帝的病竟不断加重,以致不得不召来辅政大臣和皇太子来安排后事了。这时候,皇帝突然睁开眼睛问:“听说,鸿胪寺有人前来进药,他在哪里?”
$ M1 ~2 q; d7 z; J4 J
9 ~3 }1 f# `+ `0 g' l2 ?0 A$ R首辅方以哲答道:“鸿胪寺丞李右灼说他有仙方可治圣上的病,臣等未敢轻信。”
; m' s  d; A( c  M- H
) S& W$ a' e0 p+ o- n5 O( z可是这位已经自知不行了的皇帝想试试这个“仙方”,即刻派人宣李可灼进宫,并叫他快快进药。
1 \% V$ q% N& A* c9 r4 r' n
8 o6 J; B3 ]5 D* Y  U李可灼进的是一颗红色的丸药。是红铅丸,还是另一种红色的新药?大臣们你望着我,我望着你,谁也不敢吭声。只见内侍捧着红丸,服侍皇帝咽下。不一会儿,皇上的喘象平复下来,呼吸也渐渐均匀了。大家都舒了一口气。皇上也连说李可灼是“忠臣”,传令给予赏赐。+ j, @  Z8 |! l- m

8 S) W# ]2 R' G) K3 h6 h( E  t晚上,大臣们都守候在东暧阁外室,突然,御前太监慌慌忙忙跑来,宣李可灼再进一丸。! `( B+ Y2 E; D8 z- n

( ]/ y3 K# `! z3 a3 D第二丸落肚,皇帝初时也气象平复,首辅方以哲按照皇帝的意图,立即代拟圣旨,奖李可灼白银五十两。" j" d9 o. c( d7 ?9 l+ Z, I5 F1 e
1 B9 q# Y3 J& `
突然间一声尖叫,皇上捧胸瞪眼,挣扎了几下,然后就长眠不醒了——“红丸”终于酿成了悲剧。
% y% ]4 O1 v/ A# b$ @8 g# f
5 f- I0 E; S% ~, R( [+ B$ S朱常洛还没有来得及制定自己的年号即驾崩,即位仅三十天。死后被谥为光宗。
' N) i  s$ Y" K- S2 q0 s2 Z7 r) ^$ e+ l+ J
“红丸”风波
( W) m- O1 {1 ?
5 j+ G6 W4 s! \  u两粒红丸,要了皇帝老子的命,明廷朝野,顿时卷起轩然大波。这红丸到底是什么药?这李可灼不是御医,怎么敢在皇上病情危急之际,进这种药?是受谁的指使?五年前的废立两派,再一次摩拳擦掌,卷起一轮新的党争。9 A8 B/ `' R$ `. A

0 M6 R0 x0 W5 ~" z5 @% `% q有的人认为:这李可灼进的就是红铅丸,只是一种普通的房中药。房中药大都属于升阳壮火的热药,皇帝大泄大泻,阴寒弥漫,以火制水,也算用药正途。何况,明代诸帝大多是色欲之徒,很多人都是把春药当做补药进上,从而踏上坦荡的仕途的,李可灼何尝不想如此。只不过他的时运不佳罢了。+ ^. X) F8 D5 h4 q  S; u

/ P1 b) w3 l* O4 k' d也有人认为:这红丸就是道家金丹,从那药的颜色便可推知那是用汞炼成的汞化合物。明代诸帝希求长生不老,大都宠信方士,宪宗时期,受封为真人、法师、法王、禅师、国师的僧人道士,竟达一千余人。嘉靖帝退居西苑万寿宫二十余年,长期不理朝政,只以炼丹求仙为事。方士们也常常铤而走险,用救命金丹来对付垂危病人,死了是病重难救,而一旦活了,则名利双收。李可灼的心态大约也是如此。
; S- `" u! r: F3 R
* N2 n* V) g( T2 V还有人认为,拿春药给垂危病人吃,是出乎常理的。李可灼不是疯子,明知道这病人乃是皇帝,如何敢这样胡来?何况朱常洛本是滥用春药,纵欲伤身,他需要的是清心寡欲,静养休息,哪能再用这等虎狼之药,火上添薪?李可灼显然是受人利用,故意拿这等药物来加速其死亡,其罪责已经不是误用“红丸”,好心办了坏事,而是一种精心策划的谋杀了。红丸案之所以成为多年纠缠不清的大案,就是因为有这最后一说。+ X- |" s2 a' O6 i' `
$ ]; O- Z/ G7 v. u
原来,那进泻药而使病情突然加重的崔文升,原是郑贵妃属下的人,李可灼又是首辅方从哲带进宫来的。所以,保太子派的人一致认为:崔和李都是弑逆,应该处以极刑,不仅如此,还要追查幕后指使,这个幕后人,当然又指的是郑贵妃。
4 ?& E7 ?% j1 Q
+ H5 N% n: J4 ^) l和以前稍有不同的是,首席辅政大臣方以哲也成了众矢之的。方以哲挡不住这股抨击狂流,慌忙上疏请求致仕(即退休),想借此得以逃脱。可是致仕之后,声讨他的疏文还是像雪片一般飞来,其中以礼部尚书孙慎行的论述最为严切。他说:“臣以为:以哲纵无弑之心,却有弑之罪;欲辞弑之名,难免弑之实。《实录》中即欲为君父讳,不敢不直书方以哲连药二丸,须臾帝崩。恐百口不能为天下后世解也。……罪恶逆天,万无可生之路。”
2 A- G; ^( r6 c- K
# I9 L, _+ Z  N: M; d; E  D对此,方以哲只有一面尽力上疏自辩,一面自请削去官阶,并愿远流于边方异域。0 p, ~" _& c# Z. ~# R: `
8 O' s. Z. V, ^5 n4 u, U
这时候,有很多宦官在内廷为他打点,在外廷也有许多官僚站出来为他说话,但事情还是盘根错节,很难了断。- d( a7 f+ ^) {

( E3 W; q) l6 M$ X" B( c+ p+ C- Y最后,韩爌上了疏,详细说明进红丸时他目睹的情景,又建议把李可灼、崔文升另行处理,才勉强压住了众议。韩爌为人老实,并不阿附方以哲,而且是进红丸前几天才入阁的,又是进红丸时在场的大臣之一,所以才能平复众议。$ k- ^- O! {: N- n

4 g+ `- {% Y  M* i2 |李可灼被判为流戍,崔文升则发往南京安置。“红丸”一案,到此才算暂时了结。# e# J7 S- @3 B1 j$ S, y' O
# r* w: K& X% a. j
“红丸”余话* C# Z3 Y6 C6 J0 w* x

9 f3 Z- c, [( h- f下一个皇帝是年号为天启的明熹宗朱由校。: D2 Q# b2 r( }
  j$ a% P0 h; P2 c4 l
天启年间,魏忠贤伙同朱由校的奶母客氏当权,以编修《三朝要典》为名,把“梃击”、“红丸”、“移宫”三大案翻过来。在“红丸”案中出尽了风头的孙慎行,受到了“削夺”的处分,被开除了官籍,夺除了所有的官阶封号,最后还定了流戍。论疏最多的东林党人也都受到了追论,党魁之一高攀龙投池而死。
) u9 n$ H) M: p0 J, L% d- T; s$ }0 O9 G. Z7 i- }) G+ V
明熹宗死后,崇祯惩办了魏忠贤,又把“三案”再颠倒过来。
* K8 x! g: F& {
( d& @- E0 d& S4 b2 \3 N; N2 _崇祯死后,清王朝入主中原。逃窜到南方的明朝遗族组建了南明王朝。不幸的是,他们竟然在立足未稳之际,又一次地用“三案”做题材挑起党争,直到明王朝的彻底灭亡。
1 o6 C& D+ N  [7 Y  ?6 N0 ?0 b! h
* e: J1 D% L" u党争之祸国殃民,难道不是很明显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0 16: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害人不浅的春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5 17: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占夕 发表于 2011-9-17 09:51
- h9 ~" D/ Q5 g1 L十多天后,又悄悄把郑贵妃派出策动张差闹事的两个太监庞保、刘成在内廷处决。杀人灭口,死无对证,“梃击案 ...
5 T- ^/ A7 _: r' v) r
鄙视之,没能力看好一个就行了,贪多的下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4 12: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