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169|回复: 4

无间道之新四军版 新四军通海自卫团诈降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4 23: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四军通海自卫团诈降记' @$ o7 X; K7 I* e( m: g# E
4 _3 @) N2 L9 W. u! e* G+ F
1943年2月初,我苏中抗日根据地面临的局势犹如骤至的春寒:日军调动大批兵力,将“清剿”的锋芒首先对淮苏中第四分区所属的通海五县(即南通县、如皋、海门、启东、崇明),欲切断江南新四军与苏中军区的联系,以优势兵力围而歼之。各种相关的情报集中到了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陷于极度的焦虑不安之中。通海五县临江面海,是通往大江南北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甚为重要。然而军事上无险可依,易攻难守。要是失守的话,非但切断了新四军十八旅与军区的联系,成为孤军被敌所灭,而且扼制了江北的军事物资运送。通海不保,苏中军区则岌岌可危。
* w. l# C: w3 k4 q9 @
& H" y0 m3 g3 [6 A, f/ s5 }0 e  M" B不仅是粟裕,苏中军区参谋处、作战处的人员,都在考虑下一步的对敌策略。其间有人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兵不厌诈,指令我新四军通海自卫团假装投敌,在敌人驻地内控制大江南北的通道,待到一定的时机,再与主力部队里应外合,打破日伪的清剿,以确保通海区域的安全。
/ E* {! }9 H; C, v
3 o6 g) r9 [# t, ]( X' C这一设想被提到了军区党委会议上,引起激烈争论。有人认为:这一举动要冒极大的风险,一个团那么多的官兵,人多嘴杂,难保不走漏风声,同时还怕有人在敌区被熏染变质,内部出现叛徒。事情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出现万一的可能性很多,只要有一个,非但前功尽弃,还得白白断送这个团。所以有些人反对冒这个风险。但也有人认为只要对部队控制得好,还是能够实现预定计划的,再说就是出现紧急情况,也可以一跑了之,不至于落到被敌人吃掉的地步。这两种意见相持不下。最后,众人都把目光投在粟裕身上,等他拍板定夺。1 [, a, ~, b% W3 B2 w0 t6 S+ n
, a0 M3 p% o+ {! J% W; K2 F& s3 m
粟裕对于搞假投诚的问题,脑子里已经考虑了很多。此间,他见大家的意见发表得差不多了,应当有个结断,不能把时间浪费在会议上。他环视众人,以坚决的语气说道:“有句大家熟悉的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眼下的局势来得这么突然、危急,容不得我们有更好的对策了。这样的事情,谁也作不了万无一失的保证,该要冒的险还是要冒。”针对一些仍有顾虑的同志,粟裕又说:“由我来找汤景延布置这一计划。”% P& L7 }! E- N$ t5 y3 U
, z+ O$ L) Q0 H. e# e4 i' p
汤景延――新四军通海自卫团团长,站到了粟裕跟前,举手敬礼之后,问道:“司令员找我有什么指示?”; v* n/ u8 {: T8 E% Z# x' e. _
1 L) ]0 @# W; j. \; j
“找你来共同商量一个对策。”粟裕语气平缓地说。当他讲完军区党委的决定后,汤团长双眼瞪得溜圆:“这,这要冒多大的风险呀?”
! S! r8 T$ l, E! O, U0 r1 A7 l- a2 D2 P
粟裕淡淡地一笑,说:“看起来是有风险,但不得已而为之。让你们投到敌人那儿去就是像孙悟空那样,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到时候再闹个肠腾肚翻。”接着,粟裕针对汤团长心里的种种担忧,一一作了剖析,最后沉声地说道:“景延同志,这是不得不走的一着险棋,局势来得这么突然,舍此别无良策呀。”; U# |7 }/ {6 R# G. L. I
1 M" g, k$ l' M* d$ m5 j! E
汤景延已经从最初的惊讶转入冷静思考,他迎着司令员信赖的目光,用力地点头回道:“请军区放心,我们竭尽全力走好这一步棋!”% {- ^& O2 v9 p
& N0 @' P: u" c# ^% M& ~# F
汤景延,这个作为“孙悟空”角色的新四军通海自卫团团长,有着特殊的背景。他毕业于上海华东体专,早年参加共产党,后因局势剧变,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席卷全国的抗日救亡风潮,又把他推上了抗日前沿,他投入国民党军队任炮兵中校营长。后来在华中抗日战事中,他与党组织接上联系后,便脱离国民党军参加新四军,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像他这种旁人看似反复不定、几易阵营的旧式军官,最宜于扮演这种红心白皮的角色。
% P7 t4 M0 Y* P' f* D+ r+ T6 y) C( ]9 @* q3 a- b5 }8 W
从战场的枪林弹雨中滚过来的汤景延,当然明了钻到敌人肚子里的凶险,稍有不慎就死无葬身之地,就是死了还得背上无法解释的政治黑锅,受到群众的误解和憎恨。但是,面对军区党委的布置,他顾不得什么了,毅然决然地接受了这一特殊的艰巨的任务。. x$ Q9 f$ l$ @; l, }+ |1 }- |
; z6 @8 ?. m- Y3 I9 ?0 p. Z4 h
汤景延“无耻投敌”1 W0 z1 D; B- Z! f
7 r& C1 C1 e7 z' L) N
围绕着如何使“汤团”顺利钻进敌人的肚子里,苏中军区紧张而秘密地进行一系列行动。先是给该团配备政委顾复生、副政委赵济民,加强全团的政治思想工作。赵还携去了由5名短枪手担任警戒的秘密电台,负责与上级保持联系。在军事上配备了很能打仗的副团长沈仲彝,军区保卫部还指派梁皓担任联络员。根据汤景延的提议,调走一些不适宜参加这次特殊行动的官兵,另外调进了30余名基层骨干,使党员人数占全团的1/9。在此基础上,全团召开排长以上干部和党员骨干会议,秘密传达军区党委的决定,告诫每一个与会者在任何情况下不能泄露军机。5 _8 O; E+ `( a* N( m

2 ~7 F# A) S) U! p5 U8 C一切准备就绪,汤景延按照计划行动起来。发生在他身上的明显变化是“腐化堕落”――开始抽起鸦片烟,常常把别人叫到一起打麻将,上馆子吃喝的次数越来越多,汤景延的这种沉湎于花天酒地的情状,被汪伪苏北特工站的特务侦悉了,报告给站长姜颂平,引起了姜的注意。这时候,汤景延有意识地向姜颂平靠近,终于,两人“情投意合”地聚集在一起,汤景延在谈吐中流露出对共产党的满腹牢骚,却对重要事情引而不发,点到为止,让姜看不出破绽。姜颂平急于扩大自己的势力,干出成绩取悦于上司,便在一次酒宴后与汤景延推心置腹,提出让汤 “率部反正”。汤景延起先装作大吃一惊,末后支支吾吾地敷衍。姜颂平见状认为有门,加紧了攻势。经过几次讨价还价,汤景延答应接受汪伪军的称号,但提出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建制不变,不插入别的人,说这是我的个人本钱;二是驻地防区不变,这是嘴边的一块肥肉。姜颂平犹豫一番后答应下来。经上级同意,汤团改为 “苏北清乡公署外勤警卫团”,汤景延为团长,沈仲彝为副团长。
6 N$ e3 I0 T1 F' _3 }/ Q9 |4 H
. {: @% N" E0 [* Z* w是年4月19日,“汤团”在驻地打响了“公开投敌”的枪声,正式通电汪精卫政府,宣布投汪反共。日伪集团与日军南京当局闻讯大喜,当即发布两条命令。一道公开令是重奖汤景延,给全团官兵发钱犒赏,另一道密令是要求苏北清乡公署和苏北特工站,严密监视汤团,防止其中有诈。
. A  |, l* j* G# a
& b, s# C8 R' H, R! k汤景延为了表示对汪伪政权的“忠心”,由姜颂平领着,来到苏州拜见汪伪江苏省主席、特工大头目李士群,言谈中乖巧机智,使李甚感高兴,当即晋升汤景延为旅长,授少将军衔,由他自己去拉人找枪。
* f! D4 Z8 U' C0 L$ C# q3 |; k( U. R  c& G& p7 A4 Z1 i
得到升迁的汤景延,回到驻地大肆操办酒席,招待敌伪的各方头面人物,扩大政治影响。沈仲彝等人也与这些人吃喝套近乎,在与他们的谈笑、敬酒之中,汪伪敌军的清乡计划、兵力部署和进攻时间等军事情报,源源不断地汇集到汤景延那里,再由赵济民的秘密电台发报给苏中军区。
; `: w" l  S  C2 {6 K
; e# q/ q- }' \1 S* l, F5 V# O( a晋升为“将军”的汤景延,不但升官,还要发财。他指示团部后勤股出面,在通海城开办“协记公行”,自任经理,公开贩卖粮食和经营盐、布、药材等物资,还在几个港口设立分行,经营同样的项目。“协记公行”的经营经理便是顾复生政委。“汤团”利用这一特殊的合法地位,暗中维持新四军的南北物资运送,包括军火、西药、食盐、布匹等日伪禁运的物资。我方的过往人员也通过得十分顺利。; O! N3 q7 E3 C" j9 ]

% m: A  C& r2 s3 l2 _汪伪敌军当然对“汤团”没有完全相信,不断变换手法进行考察。一是常常空袭性的“点验”和“检阅”,盘查汤团的家底。汤景延对此早有准备,将一批精良的武器隐藏起来,什么时候都能以良好的队列动作应付点验。二是经常派特务频频出入部队驻地,向官兵们东打听西询问,企图发现可疑迹象。汤景延指示部下对一些来头大的特务招待吃喝,还献上“孝敬费”。苏北清乡公署主任张北生、特务站站长姜颂平等人,两次派人送来请贴,邀请汤景延去南通游玩。汤不顾个人安危,欣然前往。
) R- j% ^' g( |3 n  l' E* V6 U
6 U# f, [) F2 Y* s( `& L敌人从外象上找不到破绽,就加紧实施了 “分开训练”的计划,下令将“汤团”改为“教导二大队”,开到南通以连为单位受训,并事先将汤景延作为人质扣押起来。还规定各连训练时不准携武器去。对于这些情况,团党委经秘密研究后,决定全部遵照执行,不给敌人发现任何破绽。两个月的集训结束了,敌人从“汤团”中并未发现什么可疑之处。% t; X6 G9 X" U3 V
' s3 r  g1 K- ~+ f' k2 {( L( f$ d
自卫团破腹而出
  D  `0 F9 T* q: o; o" {# m) ]' M) b( J% a3 ?! g& Y% p8 ?
尽管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之处,汪伪敌军对“汤团”仍未丧失警惕。集训结束后,将该团改编成5个连,调离原来的防区,转到内地二线,分布在200里范围内的十几个集镇上,中间还隔着一些敌伪部队,而沿江的重要港口则由汪伪嫡系部队把守。
) H: e/ J) Z8 l' {# ?, N, k
$ u6 {# |# P9 _7 W2 \; _2 ~4 F置身于这种险恶的环境,自卫团党委思想上不敢有半点懈怠。汤景延与顾复生、赵济民、沈仲彝等人一起研究,认为敌人这样做的险恶用心,是最终分化、吞并的一种部署,等于说敌人已经发出了危险的信号,自卫团决不能掉以轻心。团党委将情况密报给军区党委,要求赶在敌人动手之前,抢先敲断他们的脊梁骨。军区党委很快复电说,鉴于收集敌人情报的任务基本完成,为防止部队被敌人吞掉,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从敌人肚里破腹而出,回归新四军。并指示团党委必须切实掌握部队,了解官兵的思想状态。在获得上级的明确指示后,团党委分工布置,指派了各连的联络员,各个连也都上报了行动计划,确保到时候部队收得拢。
; L, {  M$ u/ X* ]# r, a- v# y# t( s/ l0 p
9月中旬起,汪伪敌军开始配合南通、如皋的日军,向我抗日根据地进行以烧杀为主、重在摧毁抗日民主政权的军事行动。“汤团”党委觉得再也不能延误,于9月23日下达指令,布置各连于9月29日晚11时发起行动,消灭驻地附近的敌伪力量后,向指定地点集中。8 Q6 P  v4 e! U/ J
9 M5 o; `4 q/ l7 Q, O
汤景延与沈仲彝等人精心拟定了集中后的行动路线,并派联络员向新四军十八旅和第四分区的地方武装进行通报。
; V, h; f% U' i, N
, _& P" K" V$ f8 r恰巧自卫团第二营营长周英才的未婚妻于前几天到驻地看望。团党委决定让他们在9月30日举行婚礼,借此名义,一方面邀请四周驻敌和特工站的头目赴宴,在宴会上将他们打掉;另一方面将团里一些人员的家属以喝酒为名,于29日下午全部集中,由部队保护起来,送到安全地方。: w, H/ w: d6 F2 o$ J& S

- V5 ~! l5 D# S7 H8 a! h6 M关键时候到了,29日傍晚,“汤团”团部附近的敌军头目,包括特工站的姜颂平等人,应邀来到团部喝喜酒、打牌。众人分为两桌,闹哄哄地玩开了。玩不多久,汤景延把牌往桌上一放,对几个敌特头目说:“诸位稍等片刻,我解个小手,一下就来。”汤团长出了房门,等候在外的几个警卫人员各持手枪冲到门口,向敌特头目们连连开枪,当场击毙五六个人,俘虏了其余敌特。: S) a0 K4 N: v5 Z( D! G5 I1 n
' Z" V# v9 V) ~- D4 x# v
当晚11时,自卫团的各个连在所在地同时行动,摧毁敌伪的区公所,打掉公安局,然后带着缴获的枪弹,赶到集中地点。次日凌晨2时,汤景延、顾复生指挥全团向新四军十八旅的防区开发。- r+ f( i1 U; m  ^* e4 b  S

* E9 r# A, r0 R( N! [9 月30日,“汤团”官兵不少1人,高举新四军旗帜回到苏中第四分区。苏中军区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祝捷庆功会,粟裕在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称赞“汤团” 的干部战士以对革命的赤胆忠心和高超的斗争艺术,胜利地完成了钻进去。打出来的计划。正是他们的这一“卧底”行动,对粉碎日伪向通海区域的清剿,起到了牵制敌人和掌握敌情的重要作用。粟司令还豪迈地讲道,以一个团的人员向敌人假投诚,没有发生任何差错而圆满完成预定计划,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才能做到。在台下的“汤团”官兵们听到这里,人人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 C: j" s; k8 [% a% q0 o9 k6 f0 D* Q- u" ~( u
通海自卫团假投敌163天,其间历经了汪伪敌人多方面的严密审查,没有出现任何纰漏,最终就像孙行者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在捣碎敌人的心肝五脏后破腹而出。这种高超成功的斗争艺术,在我军的作战史上写下了罕见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一页。 9 L* [4 v7 v0 M$ i& d$ h* {! D

* v+ Y; }) @. z6 g; E; R汤景延解放前牺牲 有不同说法* @# u, d2 P4 |; p+ Z8 V

% ?  D- H1 R1 r6 y& [按正史的说法,1948年初为了牵制蒋军,减轻正面战场压力,华中军区决定把战争引向蒋管区。即任命丁锡山为司令,汤景延为副司令,由他俩率领由军政干部组成的先遣武装,从苏北泛海南下,在杭州湾北岸拓林登陆,开辟以太湖为中心的游击区。丁汤登陆后,即遭到淞沪警备司令宣铁吾和京沪杭两路护路司令郭履州追剿;在激战的关键时刻,忠义救国军封企曾、黄八妹,张熙明、张为邦等部又赶来助战,致使先遣队全军覆没,丁锡山战死,汤景延被俘。曾同上海电厂共产党人王孝和同囚一室,后被杀害。上海解放后,遗骸移葬龙华烈士陵园。
5 U+ x$ M- x3 X
$ S0 c7 u8 W/ F* F, c) ~# h
, ^! s4 ?9 B- Q8 ]) `& U9 `在网上看到的传奇说法是司令带着大家跑到自己家乡去吃酒席,被其外甥告密,第二天就被国民党军包围。司令酒醉被杀,汤弹尽被俘...6 x7 |2 s( I6 Z
  K$ r5 t- O0 m5 E9 P; ?
当年的通海自卫团副团长沈仲彝因受“汤团行动”的牵连,文革中被关进水牢 -- 所以汤要活到文革注定没好果子吃。
2 o  C# x4 m% g5 C/ n( Y% e8 I* T5 o8 k/ U
活过文革的领导人只有一个姓汪的副团长,
- g. I( f1 Q' X# |' F# [+ C; r: o- G在福州军区.80年代中面对江苏省委的调查
# W9 L3 U" \# @3 _: g组, 一个字都不肯讲, 死活不开口.
: W' w; {2 R2 S& M: L7 }! E8 q! U( ]7 J& n8 F. _$ j4 G

" ^! d7 V& @6 j还有,其他资料指称该行动为中共苏中四分区策划,决策者乃是姬鹏飞、陶勇等,与粟裕无关...
 楼主| 发表于 2007-7-14 23: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 如何看待新四军通海自卫团诈降事件?
) e" r: x. W2 Y5 N“汤团行动”的价值
" a9 I! O9 u  {& G- \) i2 _, J. x$ a* s/ v- T0 ]
1943年3月,在长江和黄海交界处的江海平原上,中共苏中四分区“导演”了一场新“木马计”传奇。汤景延团长率600余众,打入日伪军内部,度过了极不平常的167个日日夜夜,胜利地完成了党交给的特殊任务,史称“汤团行动”。这一过程,既体现姬鹏飞、陶勇等决策者的胆识,也反映了汤景延等具体参与者的英雄气概和应变能力,这在党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w  X" E; q- `4 u8 X5 L. C: L' [

- E* |% t% k2 D无论那一个军事行动,在计划制定时只能考虑到理论价值,无法评估其实际效用。在中国革命取得完全胜利后,再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评价“汤团行动”在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中乃至整个中国革命过程中的价值,是很有必要的,也是符合史学研究的本意。从“汤团行动”反映出的理念的更新、实际的功效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坚持的基本特性,即以人民利益为重,以最终胜利为要。! R5 D$ s/ h. {2 S9 w7 D! g
4 G- [; {2 q0 G7 k8 Q9 x9 I* o
革命理念的大胆创新* C, `; q: R  Q+ @6 f( D+ O
' [5 U1 \0 ]# b) P
中国共产党从开始建立起,就受到“左”右倾机会主义的影响,尽管这些错误在抗战前基本已克服,但客观上在执行政策时往往受“原则性”所限,在工作中带来被动。战争的态势是瞬息万变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事特办,这一革命的灵活性具体实施,要有一定的革命胆识和勇气。
! X$ Q% n5 G- |4 t$ {+ h# d其实,苏俄在革命的实践过程中,已有这样成功的先例。十月革命胜利后,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就果断地退出帝国主义的一战,并与德国签订了条件苛刻的《布列斯特和约》。尽管当时乃至以后恶评如潮,但客观上为俄国人民赢得喘息之机,调整了力量,为保卫革命成果粉碎帝国主义的干预作了准备。在德国失败后,及时废除了这一条约,客观上减少了对俄国的损害。无独有偶,1939年,随着英法绥靖政策的不断深入,苏联有可能被其出卖,首先成为德国法西斯进攻的对象。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政府,与希特勒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这一条约确有弊端,也遭到众多非议,但从赢得战争的准备时间乃至赢得最终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至关重要的。
6 Q% ?( C9 U( m  ^
- k9 e5 @) N6 n* [0 a  w苏中四分区的领导们是否具有导师领袖们的水准实在难说,何况这些先例是否传到苏中四分区也实在难说,但他们“导演”的“汤团行动”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一定程度上更带有主动性,更加的精彩,难怪有“东方特洛伊木马计”的美誉。: {3 t, f8 p) ~! h

, Y& c! [8 r1 v5 K. W  c: g# |, N从当时的背景来看,对敌斗争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1942年底,汪精卫秉承日本侵略军的旨意,以“清乡委员会”的名义,颁布了《民国三十二年度上半年清乡工作训令》,限令汪伪江苏省政府主席李士群,自1943年1月起,对我苏中四分区(今南通市的如东、通州、启东、海门)进行“清乡”。随后,日伪调动一万五千余军警特云集南通,妄图在六个月内彻底伪化我苏中四分区,进而摧毁我党领导的整个苏中乃至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7 ~& w5 M, v, Z% r% w
" L1 R% v, a: ?0 r( x  r0 F
此番“清乡”,还是汉奸先行,日军的马前卒是伪“苏北地区清乡主任公署”主任张北生和伪“特工总部南通特工总站”站长姜颂平。这两人阴险毒辣,使出各种招数,利用自己的旧关系,秘密策反。
/ a- e6 j$ e% w0 Y一方面是大兵压境,另一方面想釜底抽薪,分化瓦解我抗日长城。山雨欲来风满楼,苏中四分区面临严峻考验。- ]% Y4 z- g! u. x

, c$ x) d4 c  }4 Z0 p3 {+ n按照常见的方法,敌进我退,化整为零,坚持游击战,打退敌人的进攻。四分区的决定完全是一种逆向思维,利用敌人迫切希望分化我部队的愿望,将计就计,主动出击。不仅没有被敌限制,反而在敌占区开辟了一条通道。这要担当一定的风险:一是这支部队万一被敌人解除武装怎么办?实际上这种可能性始终都存在,敌人以验枪为名就做过多次尝试。二是群众误解怎么办?这种假“投降”会让群众丧失取得最终胜利的勇气。但是,与打破敌人的“清乡”,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相比,这种眼前的忧患已算不了什么。正是因为苏中四分区姬鹏飞等领导站得高,看得远,创新思维,做别人想不到的事,抓住了时机,最后取得了成功。应该说,“汤团行动”是思想解放、创新思维一个成功的范例。
8 l9 s" G: ~; W. m$ A/ Y3 {  @5 g! l9 p' S( _  ?: j: Q$ \8 B5 T$ b
有效牵制敌人的战略意义, k! S; D4 S8 G* a1 N& W
6 @2 l: b. \! R: h5 H, q
《红楼梦》中有一句话:“假作真时真也假”。如果对“汤团行动”中汤团的真假再进行讨论,敌人是否真的信任汤团再作研究,实际上是没有多大必要的。从“汤团行动”开始计划制定时,汤团的目标设置重点并不是放在真假打扮上。把真真假假的这个皮球踢给敌人,充分利用敌人的不信任,前后不间断的甄别,有效地分散敌人对根据地进攻的精力,达到减轻遭敌“清乡”的压力。
- [! M' Y$ M0 v" ]4 v! e2 l
0 r8 |8 ]/ `6 ?1 T1 K. d实际上,“汤团投诚”后,敌人虽然有短暂的额手相庆,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疑虑。伴随着一次次的试探,敌人的精力受到有效的牵制,不同部门间由于利害关系的影响,矛盾也不断加剧,这正是“汤团行动”战略意义之所在。2 U# K0 W- [0 G

. o: Q1 o& a# [! k“汤团行动”一开始,汤景延团长就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主动靠近姜颂平。在汤团行动开始后,姜颂平特别的卖力,他考虑到汤景延拉出了部队,比张北生手中多了一张牌,双方竞争中增添了实力,所以尽管对“汤团”有怀疑,但还是对“汤团”比较客气的。/ X$ ^6 g5 S  j4 l
2 \; |, O* q2 f0 G$ z! K
到1943年5月,张北生和日军日早小林师团长把“汤团”划归为直接管辖指挥并调入南通,敌人开始对“汤团”开始不间断的测试,希望找到破绽。尽管这些测试让“汤团”的斗争更加艰难,但牵制了敌人的注意力。
1 e+ g$ o( Y! I7 H  O1 d0 l挑动敌人之间争权夺利,达到牵制敌人的目的,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手段。通海地区自5月份“汤团”调离以后,游击队突然活跃起来,三天内就摧垮了各乡的伪政权,撬掉了门牌,烧毁了户口册,还到据点里打开了日本人的一所洋行,缴获伪币六万元,短枪两支,打得日伪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那些骄横跋扈不可一世的特工,此时全成了惊弓之鸟、缩头乌龟,惶惶不可终日。他们纷纷向姜颂平告状:“汤团”是特工的部队,为什么让“清乡公署”改编,拉到南通去?弄得我们工作都无法进行。这些话犹如火上烧油,姜颂平越想越气,越想越恨,汤景延掌握了这些情报后,乘机从中挑动,对姜说:“张北生有什么能力领导我们?站长在苏州没替我们争一争,可不能再丢下我们不管。”回过来,汤又对张说:“部队归主任领导,我是求之不得。别看姜颂平至今还缠着我,我不会听他的。”姜、张听了汤的“表白”,明争暗斗更加激烈。张为了压住姜,笼住汤,对“汤团”的刁难有所收敛,戒备渐趋放松。但张北生、姜颂平之间的矛盾越演越烈,对“汤团”的争夺也进入白炽化状态。7月底,在姜的煽动下,李士群在苏州再次“召见”汤景延,委汤为(汪伪)中央调查部少将专员,并指令姜每月津贴“汤团”伪币数万元。& E: v# @& [4 F
张北生见姜颂平、李士群重新插手“汤团”,心中十分不快,但他不露声色,悄悄在背后谋划将汤等军官调出“汤团”,以便由他彻底控制这支部队。阴谋,很快为汤景延获悉。汤在姜和张之间挑拨揭发,使张北生夺兵权的阴谋未出笼,就这样流产了。
& d0 e$ S% {  o% Q7 T9 h' L- [1 |/ e+ T: y7 P
8月20日,“汤团”接到日军驻南通指挥官安藤和张北生的命令:结束集训;归日军山本大队长节制;配合日军驻防刘桥、石港、季家灶、骑岸镇、金西、金沙、金余、东社、三余各据点。" g9 [( Y- U3 U1 t- [* \+ [" Y

% B! x, D; A; l下达这道命令,张北生是绞了脑汁的。他的用心是来一个一箭双雕:一是借联防之名,分割监视“汤团”部队。整个防线长达百里,大半据点都驻有日军。“汤团” 团部驻扎的金沙镇据点,除四周驻防的伪物工站、伪水警队、伪保安队、伪教导一大队外,西北角还有日宪兵队的一个碉堡。而团部只允许配带一个直属队(两个排)。二是把“汤团”调离原驻防地区,送到交火地带,如果新四军有军事行动,首先受损失的是“汤团”。0 l' b) G# W5 P9 k' e
" Q- c- |* e3 ?8 h
于是,汤景延一面向上级报告了面临的情况和采取的对策,一面和沈鼎立研究并采取了四条措施:一是由沈以巡视防务的名义,随时掌握基层动态;每三点设一联络网,确保部队分而不散。二是对各处联防的日军表面上采取合作态度,以解除其疑心。三是对军警宪 特大小头目,由汤出面巩固旧关系,发展新关系。四是由了解实情的党员干部出面,以保住团体实力的名义,对战士秘密传达下乡时的行动要领:响枪开路,避免交火,吃饭站队慢慢拖。
3 C8 o0 O- c* v3 G, ^3 g7 A) B0 Y
  w- I# j7 v$ c+ l在抗日军民的顽强反击和“汤团”的密切配合下,日伪的“清乡”已成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内讧中,李士群于9月9日被汪伪“显赫”头目周佛海和日本上海宪兵司令部特工科长冈村等毒死,整个汪特奉令停止一切活动,听候改编。南通城内如临大敌,日军架起机枪,把所有特工,连同姜颂平等赶到公园扣押起来,以防止“叛乱”。0 o6 X$ P+ z% K4 U+ I% _( X
' L% E% X+ Z, k( [/ E
检验并提高了部队的整体素质  ^& b2 i' q* i
6 K4 W7 \& s8 P
“真金不怕火炼”,这是古理。换言之,经过火炼真金就会发光。汤团从开始时算起,比不上根据地带出来的红军部队,许多人有“落草为王”的经历。自从在抗日的义旗召唤下加入到革命的洪流中,这支部队已锤炼为人民的子弟兵。领导是对他们放心的,将这一重任放在他们的肩上已见一斑。但是,部队的素质能否担此重任,实践的结果同预期的完全一致,而且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更高。7 Q# H" k* |* C1 e
6 i$ }$ H) \& T. g9 W3 ~
1、服从命令,军纪严明。
: D+ `, b; H- Q# b0 M* k自从四分区的领导制定这一奇策时,汤景延等同志有思想负担,怕背上当汉奸的恶名。除了领导这几百名新四军战士也是有这一负担的,不仅自己背恶名,家属也受影响。还有以后的历史怎么写等等。但是,反 “清乡”斗争的大局是第一位的。党的决策必须执行。全团同志从钻入敌腹,粉碎敌人的多次测试,纪律严明,没有因为个人的松散而打乱全局部署,在敌人的心脏部分坚持斗争这么长时期,圆满完成任务。体现人民军队极高的纪律素质。5 i- v  v& a6 M& I3 `) S2 b

, N# t8 Z! S3 `6 M2、抢占要地,合理部署。0 X. l2 V3 X3 F; H, M" \) L3 ?$ k
穿上伪军服后,“汤团”换上了“苏北清乡公署外勤警卫团”的番号,团部移驻茅镇、部队分驻茅镇、姜灶港、张芝山一带。这样,“汤团”实际控制的地区从过去的(南)通、海(门)公路以北一带向南扩展到长江边。但由于姜对“汤团”此次“投诚”抱有戒心,江边的几个港口仍不准“汤团”染指。
1 K3 A6 D5 P5 r7 n% {
! C5 @3 a. V: u4月下旬的一天,汤景延根据与顾复生密商的计划,带着一堆礼品,驱车送到南通城姜颂平宅上。
* W% x5 b8 J5 B" j% J0 M汤说:“我今天来,并不是向站长伸手要钱,只是恳请站长允许我自己挣点钱。我想开个商行,在港口做点生意。”见姜不吭声,汤又说:“如今是特工治天下,只要站长肯让我借用你这块金字招牌,就算合股,具体的事并不用站长操心。赚了与你分成;亏了,算我的。”
: d6 w4 }  N, }6 s当时,汪伪政府正在苏、浙、皖和上海、南京两市实行《战时物资移动取缔暂时条例》,对我抗日根据地实施经济封锁。但是,私下里日伪部队兼营商业甚至贩卖军用品以牟取暴利的现象,乃司空见惯。姜正苦于不能捞一把,送上门的财岂有不要之理;可他又怕出事,想了想,问:“你想搞些什么业务呢?”
! J+ `$ i" o8 B# W. H& X  I6 O8 b+ }
; L1 w: L" J5 Y8 @; O$ V9 x见姜松了口,汤说:“我想主要经营粮食、猪羊、禽类、八鲜、蔬菜等过载业务,决不会做惹事的生意,你尽管放心。”汤与顾已商量过,经营过载业务,成交量大,进出商人频繁,不仅便于我偷梁换柱,夹运军火、药品等根据地急需的物资,而且,也便于我方人员混杂在商人中进出港口与“汤团”团部。
$ k8 `! t+ O- i  ]  m- S/ d, a4 f  `回到茅镇,汤景延紧锣密鼓,挂起了“协记公行”的招牌,自任总经理,聘顾复生为帐房先生,党员陆飞鹫等为协理,并在宋季港、牛洪港、青龙港设立了分行,分别委派可靠的人当分行经理。
4 i2 K  e" N. m9 G: @' d+ e$ ]- ~, L  m# m. ?: g% h7 P
分行中,青龙港地处交通要冲,商业较发达,但港口日伪机关密布,敌人耳目甚多,因此,该行在生意之外,主要任务是收集日伪情报。牛洪港地处偏僻,过去群众基础好,所以,该行以生意为掩护,侧重承担我地下运输和人员来往任务。两港之间的宋季港,则见机行事,以分散日伪注意力。
5 ?. z5 M8 U! _. l
' N6 |: m, Y8 E* B3 S0 T8 z4 B3、合理处理突发事变。
9 b9 z: \6 i# @& G$ r* c9 V验枪是缴枪的惯用手法,一声口令“枪放下!向后转!开步走!”整团整营的武器就被人缴去。失掉武器的士兵,只能束手就缚。张北生想出要“汤团”验枪的主意后,颇为得意。他早已作好打算,如果汤景延不敢来,就是心中有鬼,马上以抗命的罪名,武装缴枪。- y" F  V' E) m$ R' s* t7 w

1 {$ h  K) A, x: X" Q  M# b" {公园里,全团官兵在副团长沈鼎立指挥下,秩序井然,列队“欢迎”伪军官。一见这阵势,平日在公署里居于人下的几个伪军官好生高兴。他们按程序逐连“点验” 后,又发表了一通例行训话,对“汤团”的合作表示满意,对交点的人员和武器笃信不疑。他们根本不知道,一部分精良武器早被打了埋伏。1 A$ [, u5 \) q1 n! X  I$ R* H
& J( p: q0 B+ Y  E4 b
4、调虎离山,完美谢幕。0 Q5 u4 C$ e2 L, m
9月25日,顾复生返回金沙镇,向汤、沈传达了上级的决定:日伪“清乡”败局已定,为了再给其沉重一击,命“汤团”27日夜全线暴动,返回根据地。3 Q5 B& ^  J& W4 a! O& `% L2 C
27日上午,按照事先的计划,汤景延的徒弟、驻守金余的第五中队队长周显才兴冲冲地跑到金沙,当着特工的面,对汤说:“我明天结婚,特来请师娘和沈副大队长的太太去喝喜酒。”* s/ Y2 m4 a# v% {' j
7 ^% W$ _/ o0 t- q/ t' [
晚上,汤景延在团部摆酒宴客。伪特工组长翟光耀一请即到。日本宪兵则屡邀不至。酒酣饭饱,汤又请客人搓麻将,抽大烟,说:“太太们都出去了,我落个清静,今晚痛痛快快玩一玩。”
- B8 G$ d7 g% k4 R
8 I7 x- \. I# G. U% s9点钟光景,宪兵队突然打电话给汤;“外面狗咬得厉害,要注意。”汤说:“太君放心,我这里没事,要不要派人给太君增防。”  k' Y; u/ F" T  W1 e- |1 E

( K* _# b* H! Z4 x9 e0 V' p4 Z, _“不要!”鬼子一口拒绝了。6 o. r0 V" W  g& @

# g+ x4 C: G0 j$ Z10点左右,镇外突然响起几声枪响。宪兵队又来电话:“外面情况紧张,不可大意。”
* s4 o' t4 B- V+ S) g! c) H“这是新四军骚扰。我马上加强防务。”汤放下话筒,转头问翟光耀:“你们防守的碉堡,有没有把握?”/ f- x/ U% [/ g) q- \+ \3 y
翟说:“把握不大。”# [: R! U6 z# J6 I  |0 P2 k% p8 A

! G5 p/ C5 m* t汤随即派人带20名战士赶去增防。那些特工平日只知鱼肉人民,今晚有情况,见有人来替他们站岗打仗,真是求之不得,乐得丢下枪去睡觉。于是“汤团”增防的战士分别占据碉堡上下,待时而动。6 q5 C2 M+ S. k% y- G* H" j

( n( Q$ l+ e: W0 o/ {12时到了。汤景延突然把烟具一摔,指着翟光耀的鼻子骂道:“你的死期到了!”1 x0 A. a/ J* `1 T( c! C1 M7 z% o

# Z! R- D% r) U! D5 l+ K这时,团部内外,碉堡上下,到处短兵相接,当场杀死六名特工,缴获30余支步枪、一挺机枪。随后,在南通警卫团接应、掩护下,“汤团”团部胜利地撤出了金沙镇。
) o/ Y+ r7 r. T" q8 }3 C$ `5 u# b' }! J3 }% E  `
与此同时,其它点上的“汤团”部队,也在我方接应下顺利地撤出,并摧毁了石港、季家灶伪区公所,平毁了金余碉堡。) W, ]" O) h8 k: O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史上,“汤团行动”跟北方的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等一样,成为江海平原上抗击日寇的一个经典战例,也成为中国人代代相传的充满悬念的“东方新特洛伊木马计”演义。其实,“汤团行动”的价值更在于其理念的超前,战略上的博大,战术上的成熟。从这一点上说,创新的作用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时代,价值都是一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4 23: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当时, 这事也是有争论的, 反对的人认9 P7 ?& K& E7 P( w; v; T
为这事在当地群众中影响极坏.! a% S& v) ]3 E0 c+ g1 x
! n* x/ \  _" a# H5 g+ }8 V. b
4 H9 H) Y4 ^0 ~3 q8 D6 D; a3 s9 k
1943年春,新四军通海自卫团在粟裕等授意和组织下投敌,9月底又返回新四军。
2 I6 D% p) Z) _, Y" z
8 Y" u+ A1 ~9 _4 [& w2 I6 N其间无大的对敌作战行动,仅在返回时带走警察署的枪械、打死打伤伪军数人。然而这一行动给八路军、新四军抗战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敌伪不仅就新四军整团投敌事件大肆宣扬,破坏我军的抗日形象和威望,还给国民党诬蔑我“消极抗战、积极内战”以证据,积极鼓动国民党军效仿这一事件“曲线救国”——连新四军都曲线救国了,你们还等什么呢? ! |( }- x: y2 `0 s( L
   % D2 m6 U& c+ f. z' H# M- E
 以下是敌伪的相关文件:
* p) ^1 O- @8 e! G  (源引自:苏北“清乡”地区政治工作团第三、四分团的呈文(海循字第二十一号)和《中共苏中四地委城工部关于配合反“清乡”斗争汤景延团伪装投敌及暴动的始末》。)
8 H- _7 X7 R8 Y" x7 q( f  
; P* b0 ?" g* h) |( M) ?: Z( V; {  ……谨将欢迎前新四军通海区人民自卫团奉编为特工总部江苏实验区苏北分区外勤警卫团汤团长率部来海参加清乡工作经过情形胪陈于左: # i. M* b! {* D* n; m) C. V
   ) p5 Y4 e$ n# `1 C2 S5 i
  一、发动各团体赴车站欢迎——查汤团参加新四军在通海一带游击抗战为时已久,现率部来归诚非易事,而海启匪军为数颇夥,数年以来幡然觉悟效忠和运有如汤团者实所仅见。职团为尊重其团体人格及感召其对和运之信心计,乃函知各机关团体在职团领导之下于四月二十日汤团开抵海门时赴车站竭诚欢迎,并张贴标语,高呼口号,民众观念为之一变。   n" t2 h$ z! H
  
$ z9 X, ~. H- L& V0 l9 o1 P  二、对该团士兵训话——汤团长抵达海门后,即来职团参观,对全体同志谈话,说明投诚意义……该团全体士兵闻听之余,咸有悔恨归来太迟之慨。
/ ~  l  H* g* k  
% ~2 m- w" @6 ]2 Q! s  三、犒赏一千元——该团士兵衣服褴褛,生活艰苦,鹄面鸠形,状甚堪怜。职团为维系人心,激发其天良,而使对和运更有深切之信念起见,特犒赏一千元,以资慰劳。其数虽微,而所生之效力则颇宏大(慰劳函暨复函附呈)。
9 ~: L$ E! |+ n   + K) l- s) d8 o/ o
  四、发动举行欢迎大会——汤团率部来归,少数民众尚未明了真相,以致观感分歧。职团有鉴于斯,遂于该团到达之第二日(二十三日)召集各机关、各学校及人民团体举行欢迎大会,届时参与者达五千余人(详情见海门新报,欢迎大会摄影附呈)。
& F) H% w& K7 Y6 N6 [' N3 ]4 F3 l  
$ ~7 k- t6 [7 {, j& [3 @  此文件的落款:苏北“清乡”地区政治工作团第三分团兼团长陆超、第四分团兼团长汤同书和第三、四分团副团长陈铭盘,发文时间:中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四月二十四日。文件后面所附的三个附件齐全完整:一为政工团三、四分团的慰劳函;二为汤景延的复函;三为欢迎“汤团”大会照片。特别是这张60多年前的照片尤显珍贵。欢迎大会会场好像设在海门某中学的操场,会场中央站满黑压压的人群,左边是身着长衫的各界代表,右边是全副武装的伪军,空中悬挂着五色彩旗,四周张贴着欢迎标语。可以想象,当时的会议不可谓不隆重,当时的气氛不可谓不热烈。 0 S8 m! `  b- X: q( C
  
% I" `/ X1 h0 J" h  
1 _- |  I( e4 u- t  以下是南通市档案馆收藏的南通特别区公署的《汤景延部哗变卷》,其中收集、整理的文件都是1943年10月初敌伪各据点汇报的紧急军情,这些军情都汇聚为一个焦点——汤景延部暴动。这里我们不妨摘录几份一阅: 5 F6 S; X+ L' z7 t# v
   & P9 x6 N+ T- C7 }3 X
  ——窃以驻防本区教导大队第三、四中队突于本月二十九日下午八时许,全部叛变携械他去。查驻防石港镇之第三中队临走时将本区警察署枪械缴去一部分,并带走警士十余名(详情另由张署长呈报)。驻防季家庄、骑岸镇之第三中队临走时将本所派驻该处办理保甲兼办征收田赋之职员陈汝泉、区警张怡文及沙坝乡乡长何子屏捆扎带走,并缴去盒枪一支(451571)、步枪一支(075864号)、子弹三十颗。该处所收赋款以及各项物件亦已损失无存…… . _! ^8 c! Q9 Y
   ( c" q+ _# K; \) G* ~
  ——窃职署于九月三十日上午一时许在附近东北方面发现匪军向我攻击,情势紧张。未几,邻近驻防教导大队全部向我署连(联)络,特工组行动大队亦出动与职署密切警戒。讵料该教导大队突然叛变开枪,向我全体官警暨特工组行动大队射击,并强缴枪械,援助敌匪猛攻,职当即寻地势卧倒,一面开枪混战。结果因寡众不敌,我方巡官孙寿山书记、张良栋中弹殒命。职与署员姚禹九蛇形于河边草丛中得免于难。至三时许,匪等呼啸而去。又查特工组长翟光耀同时中弹殒命,并将该组及行动大队枪支掳去(不详其数)。
3 U$ d& f' ~3 Y4 v1 R9 g/ E& n5 x   ) Z4 t" y  u* b8 L
  ——窃于九月二十九日夜十时许,闻附近人声犬吠,职即率领长警布伏防御。旋即枪声四起,尤以第六区署更烈。约一时许,教导队忽然哗变,由六署后河沿蜿蜒活动向我方猛击。职即指挥长警迎头还击,历时三十分,敌遂不支溃退。俄闻敌方集合口号,忽又见东北方面约半里突见火光熊熊,后经探悉,敌将大小木桥各一座焚毁。职等措力严守至天明,别无动静。检查长警,一无损伤。时役查计耗六五弹四十发、七九弹一五发,惟实力消耗至为缺乏…… 9 w+ z( I) x- h% r" s, t# A: s. J
9 y8 S! q4 k2 H- r
                                                 做了大好事+ H' x- H& x; S2 v9 m

2 T, b0 N2 `+ O: u- V  研究党史军史,最棘手的是对历史事件、人物如何评价、结论。王强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尊重事实,维护真理。
9 s  |4 x* Y3 Y8 H- ]# X  @8 g/ D, `" K. @
  对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的历史地位如何看,特别是对反“清乡”斗争时期的“汤团行动”的评价,一直是研究苏中抗日斗争的同志争论的热点。所谓“汤团行动”就是在1943年反“清乡”斗争期间,以汤景延为团长的通海自卫团,奉上级命令,以假投降的形式,打入日伪内部,在经过5个月机智顽强的斗争后,又从敌人内部破腹而出,胜利地回到了抗日民主根据地。但对“汤团行动”如何评价,却存在着原则性分歧。一种意见认为,当时这样做政治上是错误的,策略上是冒险的,在根据地干部群众中产生了很坏的负面影响;另一种意见认为,“汤团行动”是根据当时斗争形势的需要,采取的特殊斗争方式,其结果对反“清乡”斗争起了配合作用,应当给予肯定。; R( {! P5 C; M, F$ {
+ v( A# C$ U9 n$ Y6 [% \! \
  由于两种观点争论不休,直到1983年11月南通市委举行反“清乡”斗争胜利40周年纪念活动,谁也不在大会上提“汤团行动”。王强根据省和南通市领导的指示,与有关同志一道,对“汤团行动”展开了全面调查。
# x- s- E4 _! K
  K* g+ v4 t- [* _  通海自卫团惟一健在的领导人、当年的副团长沈仲彝,正在福州军区总医院养病。冒着酷暑赶来的王强,也已经快要倒下了,一跨进病房就连喝了四大杯水。沈仲彝因受“汤团行动”的牵连,文革中被关进水牢。听说南通来人,以为这次又要被抓了。所以,任凭王强怎样开导,他只是闭目养神,只字不提。. A) v2 F3 F! ?/ C

  x+ T  L% O+ T, r. b  y. B  首次接触失败了,可王强并不甘心,第二天他又赶到医院,谁知沈仲彝只管睡觉,还是不理。怎么办?t随行人员失望地打起退堂鼓。“不行,他不开口我不走。”沈仲彝终于被感动了。他一边吩咐工作人员送西瓜,一边含泪讲述起当年的斗争内幕,并答应写一篇有关“汤团”的回忆文章。临别前,还将“汤团”健在的部分人员通讯录提供给王强。/ P! [8 q; Z, f8 z$ M

3 x9 U. |3 Y* H9 K+ U) d  王强如获至宝,立即出征,在大江南北采访了几十名“汤团行动”的亲历者。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他决定前往中南海,听取当年领导“汤团行动”的高层领导人的意见。' G# W. e0 j$ b5 l- A0 h0 @9 D9 M

  z# O" O( y' ?5 x$ x* w/ R9 v4 E  在解放军301医院,原中央军委常委粟裕多次接待王强,抱病写出了肯定“汤团行动”的文字材料。2 ?0 W9 Q1 s+ G# |' G7 j

7 e  z6 o( L9 R# o  在中央书记处,书记处书记陈丕显对王强说:“我最担心的就是这段历史写不好。对‘汤团行动’的评价,一定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根本不是汤景延叛变,实际是民族主义。”& @2 e; p3 m; |) D, \

- a: Y' V6 \% ~: e4 [: ]  在国务院,副总理姬鹏飞高兴地握住王强的手说:“‘汤团行动’不能否定。这个问题涉及一大帮子人的问题,你做了大好事。”$ I7 V/ O4 M4 d$ U

9 t) A7 K# \( [0 k1 r  在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向王强介绍了与汤景延的交往及分手经过,明确指出“他是个好同志,好党员。”4 {- ^/ E3 s  O1 o& r5 p  ~

- R8 g" F7 o5 g& b! Y  ……
9 K% C7 h: o' b9 [
1 N' n' c2 I! {& ^4 ]  一份份当年老同志的回忆资料,一条条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连同王强等同志的考察报告,摆到了省市领导面前,“汤团行动”终于彻底平反了。在之后出版的《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等史书中,都对“汤团行动”作出了公正的评价,汤景延的亲属也享受到烈属的待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5 05: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伟大的战役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9 15: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间道风云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3 16:1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