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005|回复: 3

细说《道德真经》第一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7 10: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①道如果用文字或者语言加以解释②就不再是真正的道了。

这个原因就在于,我们使用的文字或者语言是不真实的,有区别的。没有哪一种文字语言是个根源,同一种东西中国人说它是这样,外国人又说它是那样。比如说,眼前的高高的绿树,我不说它的时候,它的印象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有的。但是一旦说出来,有的人会说是“树”,有的人也可以说它是“tree”等等。文字也是一样,古文也好现代文学也好,因为这些差异,人们会迷惑在其中,从而找不到真正的那个东西了。

所以第一句的含义是说,道就在这世间这么存在着,我们修道就要感知它的存在,而不是用文字和语言去描绘它的样子。因为我们不知道,用语言可以这么说,可以那么改造;用文字可以这样写出,也可以用另外一种语言和文化阐述。一这样做,其中的本质就被这些遮住了,重视外表而忽略其内心,也就不再是真正的道了。

③万千世界的名属,如果是这样给它起名而得出的,那就不是真正的名属。

  世界上的东西无非是一个出现,另一个出现,这样动态更迭的。现在,一物一物的分别我们都知道,是因为每个事物都有自身的名字。这个是“树”,而那个是“花”,他们之所以不同,一是因为外形,二是因为名字。在这两个出现的时候,没人刻意分别他们,他们只有外形的不同,但是更重要的是人们会关注他们的作用,而不是叫什么的最表层现象。

  慢慢地,东西出现得多了,人们必须给它们一一对上号,于是慢慢地起了名字。名字的出现,就是分别的出现。名字的出现,更是不实的出现。只注意到名字了,从而忽略了物质本身的内涵。因为名字和名属的不同,轻而易举就看出了“树”和“花”在外形上的区别,也就从不重视外形到重视外形,最后是把它们的内涵忘却了。

  所以,这不是批判不该有名字。而是告诉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事物的名字,它只是虚伪的附属物,倘若用此凸显一物的外形,那么忽略的是该物的真正名属,那最真实的核心。

④无形是万物的开始状态。

  万物归结于无,无是最虚弱,最微弱的状态。因为什么都没有,慢慢才从中出现了一些东西。事物都是由无到有的发展着的。

⑤有形⑥是万物的基础。

  由无中产生了气,产生了些许物质,再继续发展就成就了现在。而现在我们回首,只会看到母是物质,却看不到最初虚无的状态,其实那个状态才是最根本的源头。(而后文说,我们就把这种无的境界称为“道”——故道为世界本源。)

⑦所以对于人来说没有任何欲望⑧可以看到世间所有微妙的东西。

  人从无的境界看,就可以回到无的境界,那么就是接近道的。接近道那么就能看到事物的衍生规律,事态的发展变化,以及世间更多微乎其微的东西。那么也就能不为寻常的烦恼所烦恼了。那是最大的规律,包含着一切事物的最大的规律,最虚无的本质。

⑨人怀揣着欲望,只能把世间看个大概齐。

  人若从有的地方看,就在其中感受了快乐,感受了失败的烦恼。这些都是道的一部分,短时间内,并不能看透,只是透彻完整的一个端倪而已。

⑩是有也好,无也好都是从道这里而来的,都能看到道。但是,带来的东西不同,名称不同,各有作用。

  从无中看,可以看到微妙的世间,可谓好;从有中看,经过世间的磨砺,看到道的端倪,时间越长看得越清。都是从道而来,归于道的。所以人还是要长从无中看,那样更加详细,但是也可以历经磨难,看清道的本质。它们的作用不同,适用于不同的人,名称也就不同了。

⑾它们都是非常神奇玄妙的东西⑿也是开启所有变化的途径。

不管是从有中看,还是从无中看,它们本身就是奇妙的东西,也就能让我们看到奇妙的东西。通过这样去做,可以看到宇宙中变化的本质。

发表于 2011-8-7 13: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哦,还没看过,先顶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3 14: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量天尊{:soso_e1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3 19: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道之道重妙之门,谢过道友。我Q1911255523
忘道友交流道学,交流心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4 10: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