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降龙木’神异之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8 22: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30 16: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者,为五要之精,亦称仙木,木体清香,为避邪镇灾之神物,而深得道家方士之爱青睐.商朝后期殷纣王被狐狸精迷惑,朝纲衰败,后有云中子特制一把桃木剑,悬挂朝阁,使狐狸精不敢近前,三国时期的曹操,因疑心太重,落下头疼之症,久治不愈,后经军师提议,在中原精选优质桃木,制成一把桃木剑,悬挂室内,头疼之症,不治全愈,后来南征北战,建立了霸业。桃木镇宅避邪在民间广为流传,凡盖新房就用桃枝订在房屋四角,以保家宅安宁,大吉大利,迎亲嫁娶,也用桃技,意为婚姻美满,富贵平安,逢年过节,也要取桃技挂于门边,用来镇宅接福,节日祥和,桃木的应用在我国和东南亚国家广为流传和使用。桃木毕竟是祈福纳祥的吉祥物,桃木工艺品是人们居家摆放和随身佩带的吉祥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 17: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聚财神兽:貔貅   中国人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从考古发现得知,古人爱玉已经有七千年的历史了。如今玉饰品的造型款式、创意雕工在传承了古代文化的同时也加进了一些现代元素,更强调玉的吉祥性、艺术性和玩赏性。使现代人更容易接受和喜爱,如在花件类玉饰品中,往往运用民间神话,以吉祥文字及花鸟走兽等为题材,通过比喻、谐音、双关等表现手法,赋玉饰美好寓意,满足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这两年,当红的玉饰品非貔貅莫属了。   貔貅(音:皮休),为四大瑞兽之一,和龙、凤凰、麒麟一样皆不存在于现世间。传说貔貅专吃金钱和邪灵怪兽,且只进不出,因此被认为是具有聚财辟邪作用的“招财兽”。    玉貔貅的造型很多,难以细分,如有短翼、双角、卷尾、鬓须常与前胸或背连在一起,突眼、长獠牙。较为流行的形状是头上有一角,全身有长鬓卷起,有些是有双翼的,尾毛卷须。我们常见的貔貅还常常口衔灵芝,脚踩金钱,神态凶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4 00: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tim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4 16: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桃木木质细腻,木体清香。桃木在我国民间文化和信仰上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桃木亦名“降龙木”“鬼怖术”是用途最为广泛的伐邪制鬼材料。传说夸父追日,临死前将神木抛出化成了一片桃林。我国最早的春联都是用桃木板做的,又称桃符,几千年来,桃木就有镇灾避邪之说,被称为神木。
  
  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桃木辟邪,可能源于后羿的传说,古书记载,后羿是被桃木棒击杀,死后被封为宗布神,这种神经常在一颗桃树下,牵着一只老虎,每个鬼都要前去检验,宗布神一闻,如果是恶鬼的话,就会被虎吃掉,有一说是和夸父有关,相传夸父追日饥渴而死,临死前,将手中的杖一抛,化为一片邓林,也就是桃林,是为了让后世追日得人能够吃到甘甜可口的桃子,因为夸父跟太阳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鬼会害怕桃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1 17: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tim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1 18: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国家也有很多关于桃木驱邪的故事,桃木很厉害呀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4 16: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_7262453090991095532_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9 09: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o⊙)LZ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9-25 23: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