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5 v1 q* m/ C2 k/ H' w作者:王庆祥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l0 [) ]+ D) _# m' b/ s2 u% o4 p0 m( l' x6 H2 V: T
8 c$ Y0 c! k% |: L/ a. c/ r# `8 b6 |4 R3 h5 |0 x$ A
1 X, A- {. |3 h7 c* D1 {' u
* p, O; s5 e8 @[按语]3 y# H/ [* ?5 J8 [8 n) C( ?' V
+ {* \3 f1 j( S7 j8 ]7 U$ M L
自应邀出席长春市政协“川岛芳子有关史料情况听证会”以来,我仔细研读两位课题考证人最早获得的主要证据和相关重要当事人段连祥的生平经历,获知了段连祥的舅舅于德海与清末朝廷、与肃亲王善耆和川岛浪速的交往情况,也获知了“方老太太”与“老七”、于景泰乃至长春般若寺澍培法师、浙江国清寺老僧人等交往情况。
& {4 f5 z" E+ r+ J0 p) a) `
* s' c# u. N+ r* x K" x5 l/ j在此基础上,我又亲身参与了多项步步深入的调查考证工作,协助两位先期课题考证人,寻访到拥有与川岛芳子相同家世、身份的爱新觉罗?德崇(溥旻)先生,就此出现了在上世纪50年代中叶亲眼见过川岛芳子、并把川岛芳子和“方老太太”关联起来的强有力人证。进而我又约到爱新觉罗?德崇和爱新觉罗?兆基两先生聚会长春,对“方老太太”遗留物证做出新的解读。此后,我还借助当地媒体的影响而使考证所获主要证据有机会接受社会考验,特别是得到日本学者野崎晃市的积极响应,他从怀疑和异议入手,最终却对“日本风情女子浴嬉图”、法国望远镜、李香兰的唱片《苏州之夜》和景泰蓝坐狮等物证,做出更加接近真相的新解。- y& D* V _6 x* v) n
) m# ]' W# a% q5 _0 [: A5 u从课题考证人李刚、何景方长时间艰苦缜密地追踪史料、提出证据、拓宽思路、实事求是、以史论史的调查考证,一直到我也全方位介入考证、亲赴天台山国清寺实地调查,再应邀前往日本探寻科学鉴定的过程和结果……这些日记载录着课题组人员参与考证的每一段过程、每一个细节、每一波曲折和每一项成功。
# Z; U7 t |- n) A
& s; U+ l' T/ N x/ g我把日记内容公诸于世,借以再现那段完全出于民间自费且熬心血、花时日而在调查中又不断提出疑问,或予否定、或以升华而追踪正确答案的考证全过程,真诚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从中看到考证背后那些会令您深感趣味的动人故事,看到考证人的科学态度和实践精神。尽管目前的研究成果还不能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定论,但其间蕴含的求真务实的做法和精神还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
% s, z/ d. a; |1 g' R* X/ g6 q4 u& R6 h _# k& p3 k
2008年4月28日星期一
! g6 y9 a7 x; a9 T
. ^, _) c6 K a/ t接到省委政法委退休干部李刚电话,说当年川岛芳子被处极刑实际是“替身受刑”,他们已就相关历史过程做了调研,长春市政协将于5月7日上午9时召开听证会,邀请我出席。希望我能对他们的调研成果予以考核和评论,也可以“炮轰”,目的是要让历史真相更加清晰。 e. H( X0 R a9 V- D) X7 d3 [
" F) W% F) ]5 o2008年4月30日星期三/ N9 y# z a) P: _; ^
0 k5 {2 n( a3 s* S9 y上午,李刚和一位同事来访。在社科院历史所办公室我们商谈考察“川岛芳子生死之谜”所得到的一些证据,主要是说川岛芳子在长春郊区新立城和市内般若寺又度过三十余载的“余生”,关涉那段历史时期的状况、她如何应对社会等,李刚和他那位同事已经把调研成果写成一本十几万字的书稿。从内心来讲我对这件事情还不是太认可,但作为历史学者,我表示支持他们这项研究。我想,对此起码还是可以做进一步的调研工作。他们手中还有一些遗物和照片等证据,也确能说明一些问题。他们还希望我协助查找“以百根金条买命”相关传说的历史依据,我已允。' C/ N; D- p6 d A* Y
% Q: K$ o4 q# g; F8 ?, H2008年5月11日星期日
3 b& I* U2 [) P! K5 `8 d$ @7 {) N. Z+ W" O
与市政协文史委吕冬雷以及副秘书长徐春范等讨论在天津召开第二届溥仪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事宜,又谈起关于“川岛芳子生死之谜”考证的事,据说是王庚申向政协推荐的,凌正凯主任向方曙光副主席汇报,后经张元富主席同意,市政协决定参与这项工作,应该说这件事是有意义的,但是还是有一些漏洞,比如,众所周知的上世纪50年代我国的户籍制度是相当严格的,不可能让很多的“黑人”存在;再一种是张钰的母亲与“方老太太”生活多年,也不可能什么也说不出来;还有一件事就是有些字画出于谁手,现在看来也难说,最后为什么“方老太太”当年并没有土葬,其骨灰却找不到,如此等等,还需要进一步探查。
0 U: g; [9 o7 N+ s1 \* Z ~
2 J$ ?* a, w( [5 [9 h" o4 t: O2008年6月14日星期六
! n3 }8 a2 g3 A0 N4 Z/ ] G; E* [) Q0 D9 J
上午,来到设在原伪满协和会办公楼二层的李刚办公室。上午9时,美国女作家菲莉斯与其翻译郑琼洁来访。
/ J( m8 Z5 F* c8 L& l ?2 p
. n& f: L7 K v由李刚和何景方主讲川岛芳子逃脱死刑后,存世30年间遗留的证物和相关证人。菲莉斯向我提出的一个问题是怎样解释川岛芳子的胞妹金默玉确认川岛芳子已在1948年被枪毙这一情况。1 O% a M% b2 d' X, \( {
5 g" j1 B& t/ ~+ j) @! V r W; m我说,因为芳子并不联系其妹,当然是担心她受到连累,再者金默玉在当时的政治条件下即便明知实情也是不可能照实说出的,有鉴于此,她的说法不足为凭。1 e5 p4 h8 U! U; ^
1 A% h# ?5 B2 k: Y! b; r% J X& G2008年9月15日星期一1 P& `' v) a6 n7 A a( L
7 y6 o' J# e4 m
下午与德崇先生通话。
k$ [; C A j4 x4 c/ Q& u7 U# ?3 d2 G g5 q9 \+ d+ @0 @
他说,他对川岛芳子逃脱死刑这件事是深信不疑的,因为他本人就在1955年至1956年间见过芳子本人,芳子曾去沈阳皇姑屯三义站大院内,当时德崇的家就住在那个大院里。
7 [1 x1 D& R3 Y ^% H9 Y* Q2 d& z/ V
这次沈阳之行,得到了德崇先生的支持,我原来不曾料到,德崇居然能够成为川岛芳子生死之谜考证中的一个有力的人证。
# x7 [ h' O2 b6 i* h& [; t, g! K3 ^7 x+ S; M; ^; E
2008年9月28日星期日9 W" G) e7 ]$ [% O1 I5 o/ m
2 q! r* Y* b( C" C9 A0 l7 x" @2 ]
与何景方通电话,刚好张珏也在。她说,去年就向何先生讲过以下事实:据她母亲段续擎回忆,1955年春节,段病了,由“芳姨”陪她到沈阳、天津治病,花了不少钱。当时,“芳姨”确实身穿一件很特别的棉猴,戴着围巾,与德崇先生所说的情况,正相吻合,此又一证也。1 Y9 d* C& f1 ]4 X) C! M
# z: A' L% N3 E2 W: Q/ b2008年9月29日星期一' t6 N8 s& @" D6 y/ E4 H9 t) V
, @0 T# F* q' B3 Y3 H; Y7 _9 o1 c李刚在电话里告诉我,刚刚接到日本友人寄来的新书《川岛芳子评传》,其中有松冈洋右与周恩来的一次谈话,内容涉及到川岛芳子的生死问题,书中还有一些未见过的川岛芳子历史照片,其中有一张是她身穿囚服梳短发的照片,与那张处死刑后躺在木板上的照片,绝非同一人。此又一证据也。( j: @- X$ q+ ?' G; r
2 v# L1 `/ n$ j3 d; Q2008年10月11日星期六. W- N& w5 z- ]+ j; M* M
, d9 X% r$ x8 d
中午到李刚办公室,主要是商定在张钰家中发现的六份“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档”是否可以写入书中?我说可以写,还应让张钰写一份关于其来源的证明。又听说周恩来曾对一位日本人士谈到过川岛芳子。
# r% d1 y: J6 ~$ E2 j' T7 R
5 Z5 F& i( i" M! m4 }$ k4 A2008年10月30日星期四( Z! {- y& P% O( b5 h
6 F. I" U* Z( v% ?' Z( C# T
李刚主任派车来接我并告诉我一个消息,德崇和兆基见到张钰拿来的“日本女子浴嬉图”以后,很振奋,立刻联想到“藏名画”是满族皇族的传统,他们经常使用。例如“早起”、“借钱收条”、“红色橘子”等等,说明川岛芳子以画藏名是族内通常的方式,并非偶然也,这就又从皇族习俗的角度,再一次印证了此种事情的真实可信。
9 T6 N% D1 ~0 ? [7 G) v
# U6 {' ]* {) Q: T2008年10月31日星期五8 e4 Z7 @8 p9 b% @5 `" u2 f% i
6 S! O8 i% Y& C! Z3 g8 `, v上午,在李刚办公室,由德崇先生对“方姥”遗留的“藏名画”作进一步解析,他发现画上的“八个女子”应该暗指“八旗”;而画面上“有人倒立”,是特指“肃王府”;“俯身”即指“府”,如此等等,按照如此解析,最后,落笔写成词一篇。5 k( b0 z3 x4 i+ `3 Q# @4 ]
( x6 F3 a6 r, U+ @6 B
2008年11月4日星期二
, g8 L, `% g8 l* X/ I; y* r; j
. c- B3 y0 y- M3 N$ a, L《新文化报》记者刘昕采访张钰以后,感到证据都是“间接的”,似乎还没有出现一个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证据。所以现在应该让我出来说说话了。我认为段连祥老人的临终遗言就是直接证据,谁又能证明那是八旬老人临死还要撒谎呢?再者,“方姥”“倒挂金钟”,如果她没有军旅生涯,能做得到吗?“藏名画”反映了皇族家庭的习尚家风,也并非偶然。特别是确实有人在上世纪50年代亲眼见到了川岛芳子,对此你又怎么反驳?
4 r4 F! H0 [! Y' k# P( K! R r* [- T
2008年11月5日星期三7 u/ ~( t2 ?7 c* k6 L
! v& \0 O# ?6 }1 i7 _: ^+ R上午,我们在李刚办公室接受了《新文化报》记者的采访。先已见报内容引起一位在长春的日本年轻学者野崎晃市的兴趣,他与夫人找到《新文化报》,就“方姥”遗作“藏名画”提出异议。他说,日本原本有位画家就叫“芳几”、又号“一惠斋”,而且她有一幅作品正是这幅“浴嬉图”,怎么又说是“方姥”所画呢?为了搞清这一事实,我们让张钰把原画拿了出来,经仔细辨认和对照,两幅画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由此证明,“方姥”之画确为临摹品,恰好能够证实“方姥”的画有日本画风格,同时还带有清朝官员、服饰、形象等特点,更加能够印证“藏名”的特色,应该是出于川岛芳子的手笔无疑。再者,他又提出,关东军司令部盖印的“七三一档”,其中有简体字,应该是1955年以后出现的仿制品。他还听说像这样的东西,在哈尔滨“731”博物馆内是可以见到的。然而,我认为即便属于仿制品,也能证明真品的存在,而且因“方姥”熟悉其背景而特意购存,此并无大谬也。2 u9 M" Q' M- ~, E4 ?) `
' X y! u% a% s1 G; q为了进一步考证,让张钰把保险箱整体端过来,这个铁匣子上面的英文标识带有“日本制造”字样。我们又开箱细看了一遍,装在保险箱内的“日本风情女子浴嬉图”、“关东军秘密档”,以及澍培法师赠给“方姥”的照片和题诗等。其中,“关东军秘密档”涉及有简体字,印文中有“满洲国关东军司令部”的字样,可知其内容是有问题的,有必要深入探讨。
) D7 s, D0 m& o9 S4 [. w' ~3 q" r2 P/ n3 h0 T+ m/ C9 ^
2008年11月6日星期四1 P' \; k* [: s
6 Q6 Z% c5 E: j
上午,接到李刚电话,据《新文化报》记者刘昕讲,那位日本读者有新发现,张钰那只铁手提箱内的望远镜是日本关东军将领使用,其标识是用法文书写的。上面还有名字,似乎为“金璧辉”三字。拟于今日下午1时再鉴定,让我到现场。如此事可确定,则必然又要掀起一个新的考证热潮。
% \$ M# N0 P! k' e# \$ Q4 g3 S+ }! z! W+ o/ Z+ m3 v8 L) Y' M
下午,到《新文化报》社三楼,对张钰拿来的几件实物进行鉴定,其中望远镜被确定为1887年前后由法国制造,为一日本将级军官使用。其上面有刀刻的“HK”字样,有可能是“金璧辉”这一名字的缩写。据云,甘粕正彦曾去巴黎,可能带回此物,而转给川岛芳子。另一件物品为小掏勺,日本学者野崎晃市认为这是日本医生用于拨药之具,也让“方姥”与日本又靠近了一步。
4 p2 Z6 P/ m0 S4 E/ e$ n
* t8 c: b2 I! M5 F8 R昨天,孙仁杰开车带着长春电视台和《新文化报》的记者,带着“方姥”的画像,进入新立城,找到了当年房东之子,问他当年见到的“方老太太”是不是此画中人,答曰“正是”。可见“方姥”实有其人,这是没有问题的了。
2 @3 D, h7 M4 p* G2 G0 q6 F5 }2 L7 I2 {
2008年11月7日星期五
' j3 C1 g5 S# d! Y+ l T: d' v2 d0 x! C, S
又据李刚说,下周一去沈阳的日程已经确定。经进一步考证“浴嬉图”,发现与原作大有不同,在三幅画作中唯有一幅是“八个女子”,男子的数目也不相同,颜色有蓝有黑,证明“方老太太”是有目标的选择与自己的想法更接近的先人画作,而且是按照自己的意图改变画面,并非完全照着画,所以还是能够体现其思想与感情。另外,凤凰卫视、台湾电视台都已经关注了这一报道,近期可能会来,这次媒体曝光可能会带来重大后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