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字军东征是西欧封建主、大商人和天主教会以维护基督教为名,对地中海东岸地区发动的侵略性远征。因东侵军队的衣服上均有红十字的标记,故称为十字军。东侵活动从1096年起,到1291年止,历时近200年,大规模的侵略共8次。 + i2 f6 {1 d& Q, U: c
1095年,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召开宗教大会,宣布组成十字军远征,从异教徒(穆斯林)手中夺回圣城耶路撒冷。但实际上,天主教会、封建主和大商人都企图扩大势力、掠夺财富,并借以缓和西欧的社会矛盾。教会更想以武力在东方传播天主教,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则期望领先西欧封建主的势力,抵御突厥人。参加东征的国家有法、意、德、英等国,大批没有领地的骑士成为主力军。
o& h9 W! k# E& C第一次东征(1096年—1099年)分四路进军,攻占耶路撒冷。十字军大肆劫掠,杀戮7万人,并建立耶路撒冷拉丁王国。第二次东征(1147年—1149年)为响应耶路撒冷国王求援,企图夺回被土耳其军队收复的埃德萨,遭失败。第三次东征(1189年—1192年)企图夺回被埃及苏丹萨拉丁攻克的耶路撒冷,遭到顽强抵抗未能如愿。第四次东征(1202年—1204年)由教皇英诺林三世发动,攻陷拜占庭帝国,在巴尔干建立拉丁帝国。第五次(1217年—1221年)第六次(1228年—1229年)第七次(1248年—1254年)东征都把进攻矛头指向埃及,均告失败。第八次(1270年)进军突尼斯,也以悲剧告终。历次东侵所占据点后来不断丧失,1291年最后据点阿克城失守,标志着十字军东征彻底失败
& w% [' L/ ^1 w
. s& h" k! Q4 z3 a* Q8 B6 e2 M2 H0 t4 L- G F3 B
, R- j+ D; }0 K4 {' D& E* ` 6 H6 L$ ?3 F2 Q5 E, r6 s. o& A1 ?
公元637年,阿拉伯人兴起,占领耶路撒冷,仍对教会比较宽仁,教友还可以去朝圣。但到1070年,土耳其的塞尔格人打败阿拉伯人占领耶京。(土耳其,小亚细亚一带)破坏圣殿,教友朝圣也遭到破坏。于是在1074年,教宗额我略七世写了许多文章,希望东西方教会能够合一,共同御敌。此时,教宗正与俗人授予圣职作改革。教宗欲以圣战收复耶京,可未实现,就去世了。就把这使命留给了下任教宗乌尔班二世。 4 D: _# @5 l# r8 f1 H
6 W( q! c# W3 e. N! j! y! O3 X& c至1095年,君士坦丁堡城的皇帝亚来克西·龚南向教宗求救,是否能联合御敌,教宗接受皇帝邀请后在克勒蒙召开会议。希望西欧能起来收复失地及圣地,为此颁布很多大赦。在1095年,在乌尔班二世的倡导下,发起了十字军东征。
$ d0 M. A% }2 s' f" Q$ [, ]1 U W5 F9 r; a. [4 _4 E
十字军东征的目的:1、收复失地;2、防止土耳其对欧洲的进一步侵略;3、团结整个欧洲;4、援救整个东方教会,实现教会的统一。
+ j# Y" q8 Y# }+ f6 [- u
; w n! C6 x9 h. { f4 g: f1096年,各地方人汇合于君城,1099年,攻下耶京,然后在整个巴勒斯坦建立了许多小的拉丁王国,由西方人当领袖,为更好的防止土耳其人回来。然而十字军作了一些不好的事,掠回东方的财富而引起东方的憎恨。
, |# d6 @, @) H5 `* e
, w9 z0 n) Y1 n# X6 D! D东征失败的原因:1、缺乏战略;2、长途跋涉;3、政治、经济缺乏配合。 / s1 E, J" n& y% K5 J1 _7 U) i
3 U" s" G5 |4 ^, O; v/ s- j
十字军东征的意义:虽未收复失地,但1、防止土耳其人对欧洲进一步侵略,挽救了基督教文化;2、让欧洲人意识到东征的团结是建立在信仰上而不是政治原因;3、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4、传教方面引起了西方教会的传教热忱。
: x3 R$ v6 t" T7 F
# ]) U d# F! ]+ E消极方面:1、加强了东西方教会的分裂,1203年,抢掠东方财物;2、伦理的堕落,烧杀抢掠,杀死许多回民;3、教宗权力下降,东方教会把东征归罪于教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