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keze1023

关于山西红铜大槐树的传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4 15: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任少奇


    呵呵,说明你祖先可能不是从这里出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4 16: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135250


    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8 09: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我也是山西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8 23: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花非花、泪非泪、尘埃飘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8 23: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我搜了,因为本人也是两片指甲,一下是搜到的内容:
有两片的是正宗的汉人,是洪洞大槐树人
  
  洪洞大槐树
  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这里洪洞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据我老家的村民说,我们村就是那个时候从大槐树迁移出来,以充实北部边防的,村里的家谱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记起的。)
  
  明初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而已。明政府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政策,虽然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边防巩固,社会安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9 14: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脚趾甲也是2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0 11: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妈呀·这么说我的习惯跟楼主描述的一样难道~~~~应该不是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0 12: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西老表是怎么传下来的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0 17: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哈哈 有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7 14: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9-23 06: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