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孙皇后(公元600年~636年),长安人,祖先为北魏拓跋氏,父亲长孙晟隋时官至右骁卫将军。她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读书,而且通达礼仪,十三岁时嫁给李世民为妻。唐朝建立后,她被册封为秦王妃。在李世民与李建成的仇恨越来越深时,她对唐高祖尽心侍奉,对后宫嫔妃也特别殷勤恭顺,极力争取她们对李世民的同情,竭力消除她们对秦王的误解。就在“玄武门之变”的前天晚上,她又对秦府幕僚亲切慰勉,所有将士没有一个不被她的行为所感动。李世民登基以后,她被立为皇后。长孙皇后生性节俭,母仪天下。贞观十年(636年)六月,长孙皇后在后宫立政殿去世,年仅三十六岁。同年十一月,葬于昭陵。* x* |5 |9 b$ u" _3 c/ O5 ]
: e0 R4 Y" ?# p$ p
知性女人的贞观之魂: \" T( p% U$ k" L2 L3 T3 j
! \& s. Z7 B* n2 l9 G5 g7 ~# S
一道高墙隔绝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深宫大院之中,究竟是怎么一幅画面呢?有的人认为它是一个危险的地方,有的人却把它看成是一个改变自己一生的场所。其实,表面上风平浪静、丰衣足食的后宫,却是阴晴不定、瞬息万变、波涛汹涌的战场。但是在贞观时期,唐太宗的后宫,却一直是风平浪静,井井有条,可谓创造了一个奇迹。后宫的稳定,使唐太宗能安心地治理天下,开创了“贞观之治”。长孙皇后也因此被公认为千古第一贤后,难道只是由于她可以把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吗?有谁知道,在李世民身边,长孙皇后除了是贤淑的妻子外,还扮演了什么重要的角色?" }, f. L: b1 k _
: ]. _; K; i8 a3 o- [ 知性女人,母仪天下5 R, N2 { M# r" j' M' S. i
0 ^7 I# k o' \6 O
长孙皇后是隋朝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身上流有鲜卑族的血液。她自小就聪明伶俐、知书达理,曾有卜卦的人说她“坤厚载物,德合无疆,贵不可言”,以后必将“辅相天地之宜而左右人也”。尽管这是当时的迷信之说,但她的确是既大方又文雅,还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迷人力量。$ X6 J! x6 J- ]7 l* R1 \3 s( v/ W
# d! u9 z9 L- }( b0 Z% z
十三岁时,她嫁给了年方十七岁的李世民为妻。虽然她年龄尚小,却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媳妇,深得丈夫和公婆的喜欢。年轻有为的李世民十八岁时便劝自己的父亲李渊扯起义旗,反对昏庸无道的皇帝杨广。二十一岁便随父亲李渊在太原起兵,并亲率大军攻下隋都长安,使父亲成为唐王朝的开国之主——唐高祖。期间,长孙皇后帮了不少忙。李渊称帝后,封李世民为秦王,可野心勃勃的李世民,并不甘心只做一个小小的秦王。为了得到更高的地位,他派妻子去皇宫“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这样,一方面可以稳住老父的情绪,另一方面也可以积极探听太子党及朝廷的风向。短短几年时间,李世民就完成了统一大业,并被唐高祖封为天策上将,其位在其他诸王公之上。在李世民征战南北期间,长孙王妃追随着丈夫四处奔波,悉心照料着他的生活起居,使他在繁忙的战事之余能得到一种清泉般温柔的抚慰,从而使他在作战中更加精神抖擞,无所畏惧,英勇抗战。
$ g; I* w/ @3 ^+ p: Q( E3 l0 B4 Z( v" e/ M h, _8 w8 n
李世民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八月登基。于是,长孙王妃也随即被立为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应验了卜卦先生所说的贵不可言。但长孙氏并没有摆出成为至高无上的皇后的架势,她依然贤良恭俭。也许是因为长孙氏在玄武门事变中表现得体,李世民特别敬重她,即位后还常与她谈及朝政之事。长孙皇后有自己的原则,她深知古来妇人乱政专权的祸害,所以总以“我一个妇道人家,怎能随意论政”回绝。但唐太宗还是很固执地讲给她听,她只是听,并不发表什么意见。不过,该说话时她还是会说。她懂得如何巧妙利用母性和妻性的“润滑剂”,对太宗进行温柔而不伤体面的提醒。对于太上皇李渊,她也像一个普通儿媳那样无微不至地侍奉,并且早晚都会去请安,总是提醒宫女们调节着他的起居。总之,她“权贵而不傲,位高而不纵”,是真正的母仪天下!+ y* f2 s9 ~4 K* j4 k& _) w!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