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294|回复: 1

5000年中国悬案:明清皇帝为何崇拜故宫的木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9 12: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占夕 于 2010-6-29 12:14 编辑
3 ^6 J2 y; I% F: G' W% |7 M8 j/ b" v- K' C1 I& P3 X# |
自明成祖朱棣决定营建北京故宫时起,修建故宫就注定成为一场浩大的工程载入史册,为此而消耗的人力物力无以计数。由于故宫是木结构建筑,因此,故宫的营建需要大量的木材。在收集木材的过程中,有很多巨大的木料被发掘和采伐,这些木料的巨大程度足以使人望而生畏,因畏生敬,最后竟然得到了人们的崇拜?人们为什么对大木头如此执著的崇拜,难道只是因为木料很大吗?- M" [" m$ d0 }( ~6 G8 c. o
4 V. d1 d" v5 J

/ T' x  y: t. |  [
( E" N) \) u: O( L+ T) k. I2 G' C- {- E  r

古老的东方神魔文化有着与西方截然不同的风貌,人们对万事万物都有着十分敬畏的心理,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每个事物的背后都有灵性的光晕。正是由于人们对万物的崇拜,所以人们才会如此审慎的看待太过不同寻常的事物,例如太大的,或是太小的,都足以诱发人强烈的崇拜情结。故宫里的巨木崇拜应该就源自人们的这种情感依托。

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考虑诸多因素,决定迁都,将原在南京的都城迁往北京,并开始着手营建北京。将北京营建成首都的规格并非易事,虽然北京从金代起一直作为首都行使职能,但原来的宫殿早已在战争中损毁,此次修建的工程量极大,仅是材料的准备就工程浩大。修建庙坛、宫殿、门阙等建筑需要大量的木材,而北京周围难以解决,因此,明永乐四年朱棣皇帝遣派大批官员,以监督采运木材身份,分赴江浙、湖广、四川、云贵等盛产木材的省份采伐,采木之役自此开始。从备料的阵容上看,此次采伐是全国性的:工部尚书宋礼负责四川;刑部右侍郎金纯、吏部侍郎师奎负责湖广;户部右侍郎古朴负责江西;右付都御史刘观负责浙江;右佥都御史仲成负责山西;江西参议柴车负责福建。这些官员全部都是中央六部及督察院一级的政府要员,出职各地,犹如钦差大臣,权力在各地方政府官员之上,可见中央对采伐工作的重视。

采伐工作共用了巨大的人力,整个过程艰苦异常。根据《明史·宋礼传》中的记载:“会北京营建,命取材川蜀。既至,赐有司率更民,历溪谷险绝之地,凡材之美者悉伐取之。由是,楠、杉、松之属出三峡,道江汉涉淮泗,以输于北者先后相属。”由此可知,政府在组织更戍之民采伐木材是强行征招的;所选的木材是有严格的标准,木材按照长短和围长分成不同的等级,围长一尺以上者为六等,二尺以上者为五等,以此类推,四尺以上者为头等,五尺以上的,就是罕有的巨大了,称为“神木”,所有这些符合等级标准的木材全部砍伐;由于好的木材都是产于人烟稀少的“险绝之地”,披荆斩棘,找到它们已经非常困难了,采伐以后,再辟出道路,经由水路辗转运到北京,整个运输过程非常艰难。天然长成的巨大木材本身就令人神往,而采伐的艰苦更是给巨木的出世平添了几分惊世骇俗的意味。

当然,巨木神格的诞生总是离不了各种各样离奇的传说。相传,当年,工部尚书宋礼在蜀地马湖府一带,发现了大片的原始森林,木材丰富,甚为幸事。但是,一想到此地幽险僻绝,山石峥嵘,人迹不到,虎豹出没的恶劣环境,一定会使木材外运成为艰难之事,宋礼的脸上也不禁愁云满布。忽然一日傍晚,大木顺水自行漂浮,顺流而下,一路之上,木借水势声吼如雷,水助木威,巨石为开。这样的奇事再次为巨木加蒙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后来,皇帝听说了此事,认为此乃神助,便诏封其山为神木山。

采于各地的木材运到北京后,工部随即设立神木厂、大木厂、台基厂、黑窑厂和琉璃厂等五大厂,以作为贮藏材料之所。其中神木厂和大木厂是专门存放木材的地方,而神木厂就是因存放巨木而得名。也许是由于这些木材实在太过巨大,非常罕见,所以,发现巨木的工部尚书宋礼不忍将它们破开,在修建紫禁城的过程中也没有使用,一直将其存放于神木厂。

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清代,清代的统治者满族人进一步深化了巨木的神格色彩。满族原本就有自己的民族宗教——萨满教,而萨满教的教义就是原始的多神崇拜。斗转星移,世事变换,巨大的木头依然静静的停卧,尽管枝干剥落,面目全非,但庞大的身躯依然让人望而生畏。结合萨满教万物皆有神性的教义,可以想象当看到巨大木头时的震撼程度,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块巨大的木头可以得到人们的崇拜了。

清代乾隆皇帝对巨木的崇拜是相当明显的,甚至写诗大加赞颂。乾隆在《神木行》诗中对神木的产地、采伐原因以及阅尽岁月的经历都进行了描述,并引用了《山海经》中夸父追日的典故,对神木之巨给予了盛赞。诗中写道:“天地精英神鬼辅,化为林疑夸父。”夸父乃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巨人,为了让人间留住光明,他不顾太阳的炽热,执杖追赶将要西落的太阳,在将要抓住太阳之时,因口渴弃杖而死,身躯化为一座高山,手杖化为高山上的一片树林。而这片树林由于吸收了天地的精英和日月的精华,长得犹如当年夸父所用的手杖那样巨大。在这里,乾隆皇帝将神木比作夸父的手杖,可见对其进行了大胆的想象。除了写诗赞颂,乾隆对神木的崇拜非常重实务,不但在神木厂建立御制诗碑亭一座,并在周围添砌围墙一道。此外,又命工部于木旁周围的石栏上搭盖罩棚,每年春末时节支搭,秋后拆卸,阴雨遮盖,晴天开启,以此来抵御风雨的侵蚀,可谓修缮有加。乾隆四十九(1784)年,乾隆降旨,命内务府于每年春秋二季致祭神木,届期派总管内务府大臣一员,将所需祭品、香烛等物品备办齐全,前往敬谨行礼,此后形成定制。

2 v; r0 I$ j2 D0 O1 E$ M+ N; v6 L
7 i9 o. x3 ]5 t

清代如此重视神木崇拜,那么,巨木究竟大到何等程度,使得人们对其如此敬畏呢?从清官的档案记载中可有所了解,根据记载,乾隆四十九年,内务府的工匠遵旨前往神木厂,对神木进行查勘。靠北一根似属楠木,长6丈,头径圆周2.55丈。尾径圆周1.65丈。当时计量长度的单位为清营造尺,按一营造尺约等于今32厘米计算,靠北一根最大,长约19.2米,大头直径约2.6米,小头直径约1.7米。这样巨大的木头,在自然界中实属罕见,难怪人们会将其视作神灵而顶礼膜拜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发表于 2010-7-2 13: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真的假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3 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