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说曹操。曹操之父曹嵩,是东汉末期大宦官曹腾的养子,但他的本家却是夏侯氏。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曹瞒传》及《世语》二书:“(曹)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指曹操)于惇为从父兄弟。”这就是说,从血缘关系来看,曹操其实应该说是夏侯氏的后代;他手下的头号大将夏侯惇就是他的堂弟,另一员大将夏侯渊也是他的族弟。夏侯惇长期独当一面,“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三国志·魏书·夏侯惇传》);夏侯渊多次领兵出征,也极受信任;除了他们自身的才干勋业之外,与曹操的亲族关系乃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不仅如此,曹操还有意识地与夏侯惇、夏侯渊亲上加亲。夏侯惇之子夏侯楙(按:《三国演义》说夏侯楙原是夏侯渊之子,自幼过继给夏侯惇,误),娶曹操之女清河公主为妻,封列侯,“历位侍中、尚书、安西、镇东将军,假节”(《三国志·魏书·夏侯惇传》),可谓官高爵显;夏侯渊的长子夏侯衡,也“尚太祖弟海阳哀侯女,恩宠特隆”(《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总之,在曹魏集团内,夏侯惇、夏侯渊家族真是尊荣无比。所以,陈寿在写史书《三国志》时,干脆把夏侯惇、夏侯渊与曹仁、曹洪等曹氏宗亲合为一传,标名《诸夏侯曹传》。
6 v% U# i6 \1 j! f
, G. L2 `5 V+ _1 ?* c" [# Y
5 P1 J8 d' v' i$ N: c. M* t
1 S0 {0 X! D" O- ^! p3 ~7 ~) x! o: W
% c4 I9 I! Q: L3 ?至于张飞,作为刘备的心腹大将,无论就其家世出身还是政治观点来看,本来是很难与夏侯氏家族产生什么瓜葛的。然而,在那天下大乱,人的命运变幻无常的年代里,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却成了夏侯氏的女婿。据《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注引《魏略》,事情是这样的:“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时(夏侯)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这就是说,张飞的妻子是夏侯霸(夏侯渊次子)的“从妹”,也就是夏侯渊的堂侄女。论起辈分来,张飞还得算是夏侯渊的堂侄女婿哩!
5 j7 i5 l; @9 P% l4 W3 X$ c7 O& @: w% H( y
2 g% I- ^8 N5 B7 M* e, V
- v- P. N- A, `& |) K w# z; q
通过这样两方面的说明,事情已经很清楚了:既然曹操是夏侯渊的族兄,而张飞是夏侯渊的堂侄女婿,那么,张飞也可以说是曹操的堂侄女婿。不仅如此,就连蜀汉后主刘禅(张飞的女儿是他的皇后),也得算曹操的隔房侄孙女婿! / L0 Q9 ]4 Q" {8 j- M! B: I
3 e- k, O0 x& `; U" \; d
# E! _0 N7 q3 w) F) j
& \% u6 w+ i. g# R" b' U
# X( @4 d, _) r自从建安五年元月曹操亲自率军击败刘备,重占徐州以后,曹、刘两大集团一直处于尖锐对立的态势。所以,曹操和张飞虽然成了亲戚,却没有机会互相走动,互叙亲戚之谊。不过,即使在双方兵戎相见之时,也还没有完全忘记这一层亲戚关系。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进兵争夺汉中地区,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以来一直镇守汉中的夏侯渊与之相拒,在定军山被刘备部下黄忠所杀。张飞之妻闻讯后,便“请而葬之”,算是对这位堂叔尽了一点孝道。再过二十年,魏、蜀两国的开创者们均已谢世,两国的对峙态势虽然如故,但这种对峙和彼此攻伐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而双方———曹操、夏侯渊的子孙和刘备、张飞的子孙———在感情上的仇恨心理却有所淡化,这一层亲戚关系更成了急难时的一张王牌。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诛灭曹爽集团,独揽曹魏大权。当时任右将军、“征蜀护军”的夏侯霸害怕被株连,惶惶然投奔蜀汉,在阴平道上迷了路,粮食尽绝,杀马充饥,步行又打破了脚,真是狼狈不堪。蜀汉方面闻报,急忙派人迎接。夏侯霸到了成都,刘禅亲自接见,特地向他解释道:“卿父自遇害于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刘禅还指着自己的儿子说:“此夏侯氏之甥也。”从此,刘禅对夏侯霸“厚加爵宠”,一直让他做到车骑将军。就这样,夏侯霸成了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之一。
0 ^& o% X; s( Y5 F/ Y" {, g3 X/ m- {/ v% ]6 Z- u0 Z' d
# G' S; ]5 q! Y g1 H2 n& D
' S8 {% s6 q+ k$ ]
2 q1 r, t9 y8 |, D; T8 o
曹操和张飞是亲戚,这本来是很好的小说材料。但是,罗贯中写作《三国演义》时,却完全没有涉及这一点,不仅张飞之妻根本不曾露面,就是写到夏侯霸投奔蜀汉时,也没有顺便略作交待。不知罗贯中是没有注意到这层亲戚关系,还是有意舍弃这一事实,抑或是担心写了这一点会模糊“尊刘抑曹”的思想倾向,这是一个难以索解的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