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6-12 10: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屠破比较
( ~+ G: K3 |% a: P8 H+ }( R& `! Z3 z7 r
「破」字就带很大的杀戮,何必非「屠」不可?
4 G" } z% u N4 ~3 @' V( K" z
: Y- _5 e X& `# V! y( O 1、项羽「破」汉军 9 o3 g/ c4 c; \& A* v; H: |! S
/ x' L) R7 W- l6 @7 w8 ?$ s* n 「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 y7 N2 Q. Z6 X9 N P) y7 Z) r* a6 [3 g- Y$ Q) v3 s
2、曹操「屠」徐州
( Y( }/ _" {$ {0 a8 x5 x; L( z) r0 \& c! B7 {, D
「(陶)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 0 D+ V/ Z: A/ K, H2 K* X
" z! @& c- L; U/ n% t
注意到两者被害者皆为军队兵卒(刘邦汉卒及陶谦士兵),不为平民,而且「破军」不比「屠城」逊色,死伤人数不惶多让。 . ~9 D, n0 `; G: h) J
5 j( H W9 J4 R ~4 f$ o+ @( b ~
秦「坑」赵卒都能称为「破」赵,皇甫嵩「屠」黄巾改称「破」黄巾,有何不可?丞相蔡泽当面对秦王称功时,便提到「诛屠四十余万之众,尽之于长平之下,流血成川,沸声若雷。」人臣当面赞扬君主,屠字在古代是个褒义字。
+ E2 g2 |' `3 h; i. n4 z
( {1 [. k( g% K0 l& Q. ~ 长平坑四十万赵卒:明明是在长平坑陷屠杀四十万赵卒,却称为「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主要言及「破」赵卒,而非「屠」赵卒。 1 j. u% ~9 J9 N8 T G) [' ^& }( Q! T
0 z; a% S# J& ?1 i8 f) I
黄巾首功级数:《后汉书.皇甫嵩列传》:「嵩、操与朱隽合兵更战,大破之,斩首数万级...又进击东郡黄巾卜己于仓亭,生禽卜己,斩首七千余级...大破之,斩梁,获首三万级,赴河死者五万许人...嵩复与巨鹿太守冯翊郭典攻角弟宝于下曲阳,又斩之。首获十余万人,筑京观于城南...而嵩既破黄巾,威震天下。」如此严重的杀戮,成千上万的屠杀,行文却仅言及「破黄巾」,不道及「屠黄巾」,可见「破」比「屠」还严重。 ' L8 U0 S4 c8 t. {! N# b3 W( `
2 X, r4 b" S4 r+ U# b
「屠城」当然含有「破城」的意思,不「破」如何「屠」?当然先「破」再「屠」,至于「破」是否不流血或少杀人?还是如同「屠」般带有大量的杀戮,可参考项羽「大破汉军」,汉军(没有平民喔!)死亡数超过十万以上,「破」字的战功,数量大不大呢? : I3 s& s$ g8 V) b7 v6 [
, E: v! E4 F/ F! f& }- h) ^ 三、屠必预谋有军纪
6 F% A7 W! Z/ D* s$ f% F- _/ M( h5 r; k
屠具杀意,而且是有计划的杀害,没有军纪很难全面扑杀,因为会疲于追捕,只有布署安排像关门杀狗等,才有办法施以坑杀或兜剿。绑而后杀,缚而后宰,屠杀不会是意外,屠城更少不了杀戮。
- p8 j% z Z) [# @4 e
8 t/ Q$ o" k# y9 U 屠城一定是有纪律的组织行为,军纪太差还不能屠城,否则部分士兵脱队而走,势必破坏全体计划,例如原令包围,若有士兵擅离职守,就会造成缺口,待宰的肥羊就会趁机逃亡。而且屠城一定要分工,指定有人搜查(以寻目标)、指定有人围捕(以防脱逃)、指定有人备战格斗(以消抵抗)及指定有人执刑(刺剑插刀)等,甚至要常常与上级保持连络,以免落单遇到叛民聚众抵抗,或者支持友军应付压力、甚至随时听命上级的命令,或中止任务、或扩大范围以及分合包抄等。
$ b) J( x B! r; P9 _6 e7 C/ a5 A# s$ m" t% U- y
彻底服从命令的军队,才有可能屠城。
% w" f: l( ]) n' G2 ^; N9 Q, m' z2 X4 [" d& D
汉光武帝的治兵军纪良好:《光武本纪》:「城中出降尤者言光武不取财物」、《冯异传》「今诸将皆壮士屈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祭遵传》:「光武谓诸将曰:『当备祭遵!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李忠传》:「世祖会诸将,问所得财物,唯忠独无所掠。」、《杜诗传》:「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冯异传》:「(光武)敕异曰:『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重以赤眉、延岑之酷,元元涂炭,无所依诉。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异顿首受命,引而西,所至皆布威信。」
- N" X8 Z; l7 j4 ]5 E6 F- g6 Q4 j' n- H/ ^! H7 J D7 ?
但是《耿弇传》却有:「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
- G* f1 q6 i7 u4 I; e8 y2 G% q, n8 c7 B i4 E6 l: B4 x0 }
为何治兵军纪良好的汉光武帝,却有屠城辉煌纪录的名将?其实认清屠城本来就不是部分军纪败坏的士兵的突发行为,便容易理解。像汉光武帝对吴汉屠川,也只有寥寥几字「帝闻之怒,以谴汉。」最多骂吴汉副将:「城降三日,吏人从服,孩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于兵纵火,闻之可为酸鼻!尚宗室子孙,尝更吏职,何忍行此?仰视天,俯视地,观放麑啜羹,二者孰仁?良失斩将吊人之义也!」但是汉光武帝没有对吴汉作出任何惩罚,益州人民人死不能复生,这就算了,不但不骂吴汉骂副将,而且汉光武帝对吴汉的处置是「赐谷二万斛」,以答灭蜀之功。 ' A, A. k D V9 f4 {
( F* ~3 w5 q7 s3 c3 g% f1 V1 @) t 吴汉屠川,汉光武帝口头谴责,实际赏谷二万斛,这根本就是奖励。 " C G. A+ P( z+ L/ ~5 l+ u; Y
/ i0 G+ _6 N& ~5 @; T 江东孙策也是军纪良好善兵征战的人,举凡「军士奉令,不敢虏略,鸡犬菜茹,一无所犯,民乃大悦,竞以牛酒诣军。」但是为孙策在正史的战绩却是:「屠东冶」、「获其吏士妻子四千人」、「得术百工及鼓吹部曲三万余人」及「斩虎、韩晞已下二万余级,其赴水溺者一万余口,船六千余艘,财物山积。」总不能再把屠城的命令推给部分失控没军纪的士兵吧!那个大胆的士兵敢违背孙策的意志而屠城呢?想必此即孙策本人授意,士兵顶多执行命令。
( d) L% \7 Z/ C' M1 E
; f. z9 _4 K; J0 O; d8 d 曹操征吕布、屠彭城;围张超、屠雍丘;征乌丸,屠柳城;战袁氏,屠邺城;伐陶谦,屠彭城、傅阳、取虑、睢陵及夏丘——此皆曹操早期亲率领军,军纪保持在最佳的时候。甚至于夏侯诸曹也是:屠兴国、屠枹罕、屠河池、屠宛及屠太原,其中还有官渡之坑杀八万人,也应够资格称屠杀。曹操不会不善治军,也不会有军纪败坏的将领出来挑战曹操的指挥?曹操的爱将会不善治军、被部分劣兵乱肆军纪吗?
, i5 n+ B) l0 D$ B5 ]# y1 V( b/ t4 I
曹操军令:「围而后降者不赦,以示威天下。」对降兵降民不赦是什么意思?而以严令赏罚着称的曹军,其纪律能在乱世中脱颖而出,足见其能。因此与其反问曹操治兵良好而不可能屠城,不如说曹操借由屠城来检验治军的成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