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5-15 18: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董来到洛阳后,先替死去的汉灵帝“实现”了他没能实现的愿望,就是把刘协拉上了皇位。之后,老董开始大肆拉拢人,而当过几次地方官,政绩相当不错的曹操,自然也在他拉拢范围之内。
9 W$ T. ] n9 A4 _ 董卓为了拉拢曹操,准备封官加爵,但是曹操根本看不惯董卓,他拒绝了董卓加封给他的骁骑校尉。并且莫名其妙的在一瞬间离开京城。
- a1 b! @4 m) D8 P3 e' | 很多人说,这是曹操表示为了和董卓划开界限,这种说法其实明显不对。曹操离开,实际上已经被董卓通缉,但是为什么被通缉呢?任何史书没有交代。仅因为拒绝当董卓的官吗?不现实,仅因为不当官,董绝对不至于把通缉令发遍整个司隶一带。《三国演义》杜撰说,曹操借了七星宝刀刺杀董卓,尽管这是罗贯中一贯的编造,但由于史家没有说曹操为什么被通缉,所以,很有可能这次真被罗贯中撞上了。
# Q m0 }. ~8 \+ {* ?2 u5 l; I 很显然,通缉令贴出的时候,曹操还没离开洛阳。因此,曹操相当狼狈,家都来不及回,不敢走大路。而且还改了姓名。至于《三国演义》里说他改姓皇甫那是罗贯中的“辛苦考证”。 @' Q0 t. W9 E
这时候,最幸灾乐祸的就是袁术少爷,也许是想看下人失去家人痛苦的样子,这变态跑到曹操家去,向卞夫人等造谣说曹操已经被董卓杀死,幸亏卞夫人女中豪杰,见识广,稳住了家里的动乱局面。 4 b+ x3 t1 w% l$ d
就在这逃亡中,一桩争议悬案产生了,成了曹操被某些人弹劾的借口。 ; J: C8 `; `0 Q
首先,我们来看下各记载。
! B' z& W, _0 W) K, a; U+ l 王沈的《魏书》说,曹操在逃亡中,路过成皋,经过朋友吕伯奢的家,结果他不在,吕家公子接待了曹操。但是,看到曹操是逃亡,于是就起了歹念,想顺带敲诈加打劫,结果,根本不是曹操对手,被杀了八人。
0 C' E" v( \! l' C* R9 R 郭颁的《魏晋世语》正好相反,他说,是曹操对吕家的款待起了疑心,于是就杀了八个人。这条记载,正中孙盛下怀,他为郭同志的记载进一步添油加醋,说曹操是听到了食器的碰撞,结果以为是兵器,于是就杀了八个人,顺便还说了句冷血的话,《三国演义》里说通俗点就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并且还编造了吕伯奢也在途中被曹操杀死的说法。 # l k# [. U0 I& p0 F* I# r1 @! {
三本书,意思上是两种说法。相信第一种说法的,只有鲁迅和郭沫若。其他大多历史学家认为第一种说法不可信,认为是王沈为曹操辩护,《曹操传》的作者张作耀顺便还说,逃跑中的曹操,没什么值得好抢的。
& e+ v7 x# R$ ?; u5 r' A 其实这类说法同样没太多说服力,王沈固然可能为曹操辩护,但没人敢保证郭颁和孙盛这两个东西说的就是真的。这两个人人品,在当时年代其实是出了名的坏,尤其是孙盛,最喜欢编故事蛊惑人。
+ ?' r3 |3 ?2 o& y: U 而且,存在另一种说法,说曹操在逃跑时候,已经要为自己以后的活动做打算,所以从他办公地点逃亡时,顺便带了府中的一些财物。 ' V, i; w, D" p! I; X
如果说,按照王沈的说法,曹操属于正当防卫。按照郭的说法,曹操就属于误杀。至于“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显然就是孙盛为了扩大故事影响编的。 9 e( P* Y9 j H k+ |
其实,退一万步讲,曹操狠心无辜杀死了吕家人,这在封建时代其实比较正常,本来没有必要紧抓不放。但《三国演义》肯定不会放过,罗贯中才不管事情真假,先编了再说。他的顺序是,曹操到了中牟县后,被陈宫逮捕。然后,陈宫不满董卓,将曹操释放,然后在经过成皋时候,曹操杀了吕家人。这时候,陈宫觉得曹操和董卓是一路人,于是想在曹操睡觉时候杀死他为吕家人报仇。但是又考虑到反董大计,于是“大义凛然”地离去。
( D% S& U# \7 u6 F8 x& t* L( ]% f 但是,假的永远是假的,罗贯中瞒不了所有人,成皋在洛阳东面,中牟又在成皋东面,曹操按照历史顺序当然是先到成皋后到中牟。急于逃亡的他不可能到了中牟又返回成皋再回中牟,单从这顺序说,就很不对。
) K4 A: d$ ]' }# u; I 不管如何,曹操确实是杀了吕家的人,而且行色慌张,于是在路过中牟县时候,被一个夜晚加班的亭长逮捕。送到监狱里讯问,对照通缉令,马上认出了那是曹操。这时候,史书上明不见经传的亭长和当地县令,肯定对董卓不满,于是干脆当没发生这回事,把他放走了。这两个人,也是对曹操有恩的人,至于他们以后如何,同样没交代,很可能死于之后的战乱。
# }. V0 n9 |# o: q- Q) `6 Z* D 很多演义派的人肯定要迷惑,陈宫呢?而且京剧里还有“捉放曹”(其实这个京剧在演义出版后出现)。
1 H/ G' x: [2 q# h+ T 历史上的陈宫,与“捉放曹”没有丁点关系,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v4 `4 [5 C) n; g: a7 k& ]
《后汉书》讲的很简单,说他是东郡武阳人,然后基本没什么介绍了。
) r/ h% M" r6 i! | 《魏略》就详细的说了他的简历,不仅说明他确实是东郡武阳人,而且说他性格刚烈,早年就开始结交朋友,天下大乱时候,跟随曹操。至少可以说明,他在曹操讨伐董卓时候,还没开始当曹操手下。他开始在曹操手下干活,最早也是191年(初平二年),曹操当东郡太守时候。曹操当了东郡市长后,把直辖县搬到了陈宫老家东武阳。
' u0 \- O+ [! F7 Y% t2 s; C 192年,黄巾党百万军攻击兖州,省长刘岱不鲍信的话,出击,但是又没本事,结果被一个黄巾小兵干掉。 7 K! @& T0 m' s: F4 z+ `
这个时候,陈宫终于登场了,他前去说服当地人,迎接曹操当新任省长。其实,陈宫确实就是在知道曹操心意后,前去说服当地人。但是,如果没有曹操的粉丝--济北相鲍信等人的鼎立支持,陈宫就是把舌头说断了都没用。
. N% E2 v6 G) T 陈宫做了一次说客后,倒也开始受曹操的厚遇。结果,他在两年后,194年,在曹操率领主力部队攻打陶谦时,他串通了陈留太守张邈造反。 9 O; Q8 t9 _- q9 z% W, c! Y
他为什么造反?很多人开始借题发挥了,并且借用《魏略》里的话“自疑”,说曹操太残忍了,于是他就要造反。
9 _# Z6 y( N: m5 \ 问题在于,曹操对他实在很好,好到连吕布老婆都知道,说曹操待他如同“赤子”。所以,“自疑”是绝对说不过去的。 $ s0 B. a8 j. @5 N% g5 W3 s
对于这点,《资治通鉴》补充了点,说陈宫虽然目前待遇好,但是怕哪天的下场和边让一样,被“残忍”的曹操干掉。 ' ]1 W0 d! r6 _# q$ t* E
边让,确实因为对曹操胡说八道落了个全家脑家落地的下场。但是,陈宫和边让不同,边让毕竟不是曹操的下属也没为曹操尽什么力,有的只是对曹操的攻击,曹操容不下边让,却不见得容不下为他立过功劳的陈宫。
+ A, y( E/ @5 b3 e A. T7 k 他为什么要造反,从以后他的行事看,很大程度上就是他个人野心作祟,而边让事件不过是促发了他的行动而且使他对自己的行动心理上找到一个反对待他不薄的主公曹操的理由罢了。
* r3 d. A8 V" R5 b6 v: A2 v 陈宫非常明白一点,兖州人目前对曹操的拥戴只是因为被黄巾武力逼迫做的决定,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随着当地对曹操最大的支持者鲍信的战死,还没在兖州站稳脚跟的曹操,取代他的时候终于到了。 ( |! N0 W' N' s: k
所以,他和张邈一宣布反叛,除了鄄 范 东阿三个城外,其他77个县城全部不归曹操所有(兖州共8郡80城)。
5 x; Y$ t9 P4 r6 X 同样在曹操那里待遇良好的张邈为什么也要造反呢?
4 `; ~! A8 s& p& l 一,这老小子,当年参加反董同盟时候,没出什么力,倒把当时他手下曹操追击董卓的功劳说成他自己的。还以此为资本指责盟主袁绍不出力,专权等罪责,袁绍就吩咐曹操干掉他,曹操没听,还在出征前,把自己家人全部托付给他。但是,他始终担心曹操哪天真听从儿时伙伴袁大头的话把他干掉。二,当年反董时候,曹操是在他手下,但是现在呢,曹操的地位其实在他之上了,两人一个当了省长,一个还在市长位置上原地打转,所以他的心态绝对发生了转变。三,他也没什么能力,马上就被陈宫许诺的好处说服。 ; Z) d% H+ @) U5 i3 _3 m9 F) f, u
这时候,陈宫还认为,应该把吕布请来。吕布同样是张邈的朋友,而且,陈宫指望他来做自己手下,抵挡曹操。陈宫对于自己能力很有信心,他认为,吕布一个武夫懂什么?张邈又老实巴交,所以,最终决策者只会是他。
! Z' y: X8 z2 K7 }: z1 O, x 结果,情况恰恰相反,吕布来后,马上反客为主,成了真正的主人。陈宫肯定大喊失算,主要是吕布并不完全是个有勇无谋的人,更何况手下还有张辽 高顺等精干将领。至于张邈和陈宫,充其量不过精神领袖,陈宫也把自己太高估了。
. T* C, Z$ p5 ], Y ^. B- Q0 A 对于这个结果,陈宫根本不甘心,于是在196年,再次表演拿手绝活,造吕布的反。
- l" _ Q8 M6 M+ |& N 历史学家公认的可信度非常高的《汉末英雄传》写的非常清楚。这次造反,陈宫拉拢了吕布的手下郝萌,当天晚上,叛军在吕布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入下邳城。吕布当时还在睡觉,当有人满身鲜血的向他报告说,有人造反时候,正前方已经被包围,吕布和自己的妻子非常狼狈,从厕所的窗户翻出去逃身。
Y9 G6 i" P6 k8 E: o y" ?. W3 F 吕布的军队赶到把叛乱摆平后,郝萌的手下曹性与陈宫当庭对质,说袁术是幕后主谋,而陈宫是内应。
! H+ L+ I% b: \6 Y0 e( g4 r 陈宫这时候根本说不出话来,甚至连狡辩都没有,因为所有证据都不利于他,所以他也只能站那装镇静。
( m7 }4 k0 `1 q 吕布呢,可能是觉得身边实在缺少文官,更碍于陈宫曾经“迎接”他当省长,所以就帮他打了个圆场。 5 [- `' u/ M/ `4 I
彻底没戏了的陈宫,又被吕布饶恕,也只能帮吕布出主意来还他的“负遗产”,当曹操来讨伐时候,陈宫说趁曹操远来,先给他一击。在吕布守下邳时,他又说他想了“高招”可以打垮曹操,让吕布在城外,他在城内呼应。与曹操持久下去。 # P7 N9 [# d* t: g6 X8 ~0 ]; Z
先不说他的“深谋远虑”怎么样,在经历了陈宫的叛变后,吕布和吕布的手下将领张辽高顺等人,对陈宫从头到脚怀疑,对他的主意根本不批准。吕布的夫人说的很对,他不是一个值得托妻寄子的人,尤其是当他劝吕布出城他在城内应时候,所有人都不得不回想两年前他的“杰出贡献”。
( L) g# o" g2 X2 l. G( [4 x 城破,他被俘虏,被押送曹军答应接受东京军事审判时候,他一点羞愧都没有,还说如果吕布全听他的,也就不至于这样。其实,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他除了一些小聪明外,并没有显露出大的才干。而且他至死也没想过,凭什么要让吕布等人对他完全相信。 % k6 } q+ k# r9 ]
已经沦落到这地步的陈宫,曹操看到他时,竟然还流露出了一丝同情,想放他一条生路。曹操也实在太仁慈,他死后,还去厚待他的家人,陈宫倒也脸皮厚到认为这都是曹操该做的。 * Z8 [# N9 A" d7 j" ^3 V
陈宫本也可以活下去,但他拼命请求曹操给他一个死,这不是什么战败的下场,其实他知道自己根本没脸活下去,假使他活,以后在曹操阵营里有脸见谁?见过去的同事?还是见张辽等吕布旧部?
" q$ e7 r, ]- \1 A% }3 S- A; W 陈宫的一生,坑了很多人,曹操吃了他的亏,还对他既往不咎就算了。他同样害了张邈,还对不起吕布,但运气实在好,吕布也没杀他。 8 @/ W/ D: V; _. X
积极说曹操坏话的《三国演义》有个逻辑,凡是和曹操作对的,都是正人君子,陈宫,就是这其中最大的收益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