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374|回复: 2

[转]中国历代奇女子1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31 02: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韩宝英情系石达开4 L0 l* A: s( o2 f# L

" e' Y( g; l) Q5 [5 O0 `作者:车水& Q8 ^+ k+ i$ d4 k6 l* i% c3 M
, N0 w& ~3 l3 k/ l

% J7 q( _% ~" e    韩宝英是石达开收养的孤女,石达开本可以娶她为填房夫人,可出于种种原因,他们以父女相称,而两人之间生死相依的深情,既超越了情侣夫妇,也远非一般的亲父女所能及。
; G/ t# l6 {% w& r
9 u) g6 Q4 a6 x! s* K    韩宝英出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世居湖南桂阳,父亲韩葆忠是一个教书为生的老书生,韩宝英是家中的独生女儿,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还在呀呀学语的时候,父亲就把她抱在膝上,一字一句地教她背诵唐诗,小宝英竟能模仿得有板有眼,到了三四岁,便能流利地背出上百首唐诗,而且能作简单的解析,当地人都称她是“女神童”。 " i3 A9 l! `+ C+ R+ Q( \# i

* x, C6 J( k4 x4 X    咸丰九年,太平军与清军交锋的战火又燃到韩宝英的家乡,韩葆忠带着全家到山中避难;不料山中亦不安宁,他们进山不久,就遇到一伙当地的土匪搜山抢劫,争夺中,韩葆忠夫妇被匪寇杀死。韩宝英幸亏藏在茂密的草丛中,才算躲过了这一劫,目睹父母遇难的惨状,韩宝英痛苦得晕死过去。待她悠悠醒转时,薄暮已笼罩了山野,四处寂静无声,只有刺鼻的血腥气荡漾在空气中。韩宝英脑海里几乎一片空白,跌坐在草丛中,茫然地举目四顾。突然,她发现不远的山间小路上正走过来一支整齐浩大的军队,心中一下子认定那是进山剿匪的大军,于是连爬带滚地扑到路旁,跪在地上大声喊冤。 8 ~  p+ J6 a/ A6 c% z( _: `  T

8 M5 |) C0 i* V" |    这支队伍并不是清朝官兵而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的一支人马。这时,曾辉煌一时的太平天国已因内部争斗而大为颓废,石达开带着他的人马愤然出走。当初,在洪宣娇等人的谋划下,天王洪秀全急召在外领兵作战的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入京,合力剪除东王杨秀清。当时石达开因战事繁忙分不开身,韦昌辉却奉召入京,设计杀掉了东王,并一举消灭了东玉府的全部兵力。石达开闻讯后,认为此举大伤了太平天国的元气,于是赶到南京,对韦昌辉大力。指责,韦昌辉此时正杀红了眼,不但不听石达开的劝告,反而产生了杀石达开之心。不料事先走漏了风声,石达开深夜缒城逃走,韦昌辉一不作二不休,竟把石达开留在南京城内的全家老小杀了个净光。 " |$ `, [3 h& Z* R& Z5 l" }

$ }4 Q) J9 K, K- R    石达开在外挥泪誓师,准备杀回南京报仇,而洪秀全这时已察觉了韦昌辉的险恶用心,设计将他诱杀,并催促石达开回京主持军国大计,这是咸丰六年冬天的事。 0 x* M* M" e' C1 R5 E

* ?6 G8 E7 {: G. b9 ^- B- q- |8 V; O    石在开在南京待了半年多,眼看形势十难以掌握,遂决定出京另创一番新局面,也好让太平天国有个退路。他于咸丰七年五月离开南京,率大军由安徽进入江西、浙江、福建,打下了很大一块地盘;由于曾国藩指挥的湘军逐步围逼,使他不得不放弃那一片丰饶的地区,挥军进入清国兵力薄弱的湖南。 7 I& I* A6 m1 B1 P8 ~. e/ |/ C  U- ?
- S) e, O2 _( @! V9 R# p
    就在进入湖南桂阳的途中,石达开遇到了跪在山路旁高声。冤的韩宝英,其声凄切悲绝,深深打动了石达开心。命左右将路旁女子带来马前,石达开定睛一看,的是他那已遭杀害的次女,他不由地在马上晃了一晃,好容易镇定下来,细问女子有何冤情。韩宝英见马上的将军言语温和可亲,心中一热,声泪俱下地把父母的遭遇倾力一遍,并仆伏在地上垦请将军为自己报仇。
+ {0 Z% W# I8 ~" H
* u1 E/ l. T# t- E    石达开的队伍原本只是路过此地,根本没有与区区地痞土匪动手打算,但眼前这个自称韩宝英女子总让他想起自己可怜的女儿,不由得软下心来,答应替韩宝英收拾那些匪徒。以石达开骁勇善战的队伍,搜寻捕杀百十个土匪,丝毫不费力气,不到一个时辰,那帮土匪便被收拾得干干净净。为安慰韩宝英,石达开还命人去附近的镇上买来棺木,厚礼盛葬了韩宝英父母的尸首,韩宝英感激得直朝他磕头。 ' P3 u: n, J' h
3 K6 [$ D) S8 z8 h9 P
    埋葬了父母,韩宝英成了孤女,她无路可走,只好求石达开收留她,并表示愿意跟随他做牛做马,石达开无法拒绝她,便带上她一同行军。
# N, K3 i5 h" N. T" o1 H) U9 Q) E$ s% l
    石达开将军的大恩大德,韩宝英始终不知如何报答,可自己一无所有,最大的报恩方式就只能是献出自已的身体。石达开的家眷尽在南京被杀,事隔三年,仍是孑然一身,生活少人照顾。韩宝英拿定主意后,找了个机会向石达开表明了心愿,不料石达开却大摇其头说:“不成,不成,我已年过而立,而你年方及笄,怎可图你之报,占你青春年华!你我有缘,不如给我做女儿吧!”石达开心中仍然把韩宝英看成是自已的次女,当然不肯娶她做闺房夫人,韩宝英跪在地上,行过了叩拜义父之礼。石达开原有三个女儿现在收下义女韩玉英,按顺序该是排在第四了,所以大家都称她“四姑娘。” # C! v7 |( [3 m' D. V
  Y/ B' ?) W, A" Q. Q- M2 }
    四姑娘在军中并不闲着,她有出众的文才,所以在军中为石达开掌管文书工作。四姑娘书写文牍别有风采她端坐在桌旁,运笔如风;桌子左右还各设一几,另有两个书生分坐几旁,四姑娘一边不停地写,还一边口授左右,三牍并成,顷刻千言,才思之敏捷,世上少有。翼王石达开本是举人出身,平日以文事自高,在四姑娘面前却只有自叹不如。
" k; R8 y, A9 Z8 P" W
; u4 S* A  k7 [" ^    军事劳烦之余,四姑娘便陪石达开信步山水间,赏景散心。两人避开军务话题,只说些轶闻逸事,俨然一双寄情山水间的闲散文人,浑然忘我地陶醉在山水草木之间。有时来了兴致,两人还一唱一和地吟诗赋词,信口拈来,佳句天成。
  i% T  M) L/ ?8 {4 Q5 ^* F& K+ G, d3 J' B6 b) {6 @
    一次夜行受寒,石达开患上寒热病,韩宝英比自己得了病还着急,日夜守候在石达开的床榻前,侍伺汤药,喂水喂饭,夜里就坐在小凳子上,靠着床边休息一会儿,不敢沉睡。一直到石达开完全痊愈,她才肯回自己的房间去。 0 O2 z7 u. C3 V( Y+ A
/ G/ {- V# {# d: f0 K. N0 ~7 v2 U
    随着时间的推移,韩宝英与石达开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彼此都把对方看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每日早晚,韩宝英都依父女之礼,到石达开房里给义父请安,哪次若是有事耽搁了一点,石达开便会在房里坐卧不安,忍不住就派人来探视韩宝英是否有什么不舒适,有时甚至亲自前往询问。 - N+ b/ D# Q1 Z

% A7 N+ h9 Y6 j. L    由于清军实行“清野政策”,石达开部队的粮食供给发生了困难,一向号称战无不胜的这支队伍,战斗力大大减弱,在湖南已难以站住脚,只好回师广西,围攻桂林。由于广西巡抚曹澍钟守御得力,石达开的部队围了两个月,仍不能攻下桂林,又只好南走永安。
6 [4 X. J1 Y1 Z7 [; W( Y
! X* t' M' |1 X4 D& G9 @    时值清秋季节,入夜明月皎洁,石达开独步帐外,回想当年邂逅洪秀全,不惜舍弃富贵家业,随他起兵,开创出辉煌的局面。实指望扫平胡虏,恢复中原,不料功业未成,起义军内部就发生猜疑厮杀,幸亏自己跑得快,才拾得一条性命,可一家老小却平白遭难。思前想后,他不禁仰天叹道“大丈夫当建功立业,何必依附他人,我非弱者,何不独树一帜!”
$ I7 G! @2 y5 l) l$ |: j& b" K2 s0 d; `2 E- ~
    话音未落,忽听得身后有动静,石达开按剑转身察看,却见是四姑娘站在不远处。 7 o1 j3 R8 b/ _' j4 k/ y# h

0 g, Q3 B/ G6 l. t: ]    石达开不安地责问道;“夜深露重,你出来干什么?”   G/ |7 i% s0 I& g9 X' W

* c% D! h6 L: o/ d% R( Z, X    四姑娘柔声答道:“见父王心绪不宁,已在林中陪同许久了。”
. `! K9 y, G1 X
2 [8 Y3 y  [1 _, \3 }* n    “我的话可曾听清?”石达开问得有些紧张。
( F/ g% k- g  Z3 L* {4 Q! O4 Y  x! j8 ?! U$ ^- P- r
    “一字不漏,且沉感同身受,我已为父王密筹此事已久,正不知如何向父王启口。”
; _- m" g, m, b2 A4 \; K6 j1 E" M2 `* I/ i" ?" v
    四姑娘回答得十分坚定,见四姑娘与自己所见略同,石达开放心了。于是,父女俩又就脱离洪秀全的问题,在林中谈了很久。 $ y  O! _; W" y. E

& r% s  j9 g  S7 n5 J  [, x    第二天一早,石达开召集部将商讨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最后采取了大多数人的意见,决定退入物产富庶,且官兵势力较弱的四川。四姑娘对挥军入川却又持异议,她认为曾国藩的湘军主要征战于南方,无力北顾,我军不如连合苗捻,北进江左,以大行山一带为根据地,前途才比较稳妥。她一人难说服众将,只好保留了自己的意见,暗暗流露出忧伤的神态。 9 F$ a. z- c$ n: W

/ g" R! u8 x* _$ S. q    一天夜里,石达开正苦苦计划着挥军入川的路线,四姑娘悄悄推门进来,站在义父身边,几次欲言又止,蹑嚅之际,红晕飞上了脸颊。石达开见她似有事难以启口,便鼓励道:“你有话尽管直说,我不会责怪你的。”
3 M9 K6 m+ y) H( k8 b
( f6 V, V: k5 P% ^9 y+ i8 D    好半天,四姑娘才鼓起勇气说出:“父王以为马德良这个人怎么样?”
9 V" J2 P1 P- A3 u( @4 F2 H. z* j
    马德良是石达开军中的一个年轻文书,为人憨厚拘谨,字还写得工整,才气倒是平平。石达开照实评说道:“人品敦厚,人才中下等。”
8 Z- {; p* q# a
+ s  _% E( `* S* {  q6 U4 @    四姑娘似乎也同意义父的评价,但却小声说道:“儿愿嫁给他,父王同意吗?” - A. p# V9 R. J8 A/ B0 }1 v9 T( o( a3 ~
6 o9 W% }5 c% s
    “嫁给他?”石达开大吃一惊,问道:“军中文武之才济济,你为间独看重这个平庸之人?” ( d5 L, I0 ]" C. v/ B+ M$ f

5 r9 H1 M1 q7 e( e, ?$ E    四姑娘含羞解释道;“我看中的不是他的才气,女儿自有女儿的想法,父亲他日也许会明白的!” 0 A2 W0 B( a1 l
3 @; G! W  G. n5 ^  a
    既然四姑娘主意已定,石达开也不想强加干涉,几天后,便高高兴兴为他们操办了婚事,石达开忙前管后,俨然是个疼爱女儿的好父亲。喜宴后,石达开回房休息。不禁自言自语道:“我过去亲生儿女众多,从不管他们的家庭琐事,现在只有这么一个异姓女儿。却象婆婆妈妈一样为她料理起家务来了,真是可笑啊!这人间情意,说也说不清。”
9 Q7 w5 s6 R( x+ g4 U/ c
5 J: [! P2 G! B+ q* [6 o; e! L    四姑娘结婚后,仍然负责军中文读之事,每次发文,都是四姑娘口授,丈夫马德良笔录,夫妻俩倒也配合用默契。 1 t* |! G6 g! U6 |( C" l

% L7 U2 C+ q% F2 b7 A3 K    石达开的队伍陆续北上,准备由湖北溯江西上入川。这时,洪秀全从南京传来急丈,召石达开回师解救曾国荃对安庆的围攻;石达开已下定了离开他的决心,趁机让四姑娘修书一封,表明了自己挥师独立的心意,洪秀全对此无可奈何。
' N- x/ V" z' g9 j$ ^
/ }$ A; U, s9 T$ u( G7 ?& z& \    同治元年初春,石达开率领部队浩浩荡荡地沿长江进入四川境内,由于四川总督骆秉章治军严历,防守有方,石达开的队伍始终被限在四川的东南角上折腾,无法进入四川的腹地。眼看入川无望,石达开只好决定从贵州遵义退到云南,在那里略作准备,再谋大计。 2 X( w( {% |( Q5 j8 l6 F2 [

" j: _' g5 j( Z2 a; ?    数日后,石达开求胜心切,决定冒险使出出奇制胜的一招,率领仅剩的四万人马,穿越西康的崇山峻岭,抢渡大渡河,直人四川腹地。按这一计划,沿途需经过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石达开认为对那些未开化的土司,只要用威胁加利诱双管齐下的办法,就会乖乖地提供方便。四姑娘韩宝英却认为这个计划太危险,少数民族土司喜怒难测,弄不好就会全军覆没;她苦苦哀劝义父放弃这一计划,无奈石达开心意已决,根本听不进她的话。 + {/ p9 H  g5 M' @" W) o5 U. i5 j. Z

5 j% S7 x5 f; x    部队穿过青海越隽,准备从万工汎渡江。这一路山道崎岖,地势险峻,孤军深入,补给十分困难。开头时,当地土司还与以合作支援,后来部队数次抢渡不成,退入一片大峡谷中,土司竟突然反目成仇,把石达开的部队堵在出口狭窄的峡谷中,进退两难。 ( r6 m9 v# z4 C7 a. A

7 m6 x& r# w! ^: u% o7 x0 W5 Q5 s4 x; {    形势万分危急,石达开指挥着部队奋力突围,土司的兵将从山顶推下巨石粗木,山下峡谷内的义军无处藏身,逃到老鸦漩时,石达开手下只剩四千多人,辎重尽失,无力应战,这时,他们又遭渡河前来的清军团团包围,清军竖起招降牌,上书“投诚免死”。 : i4 @% G( ?, Y" U& y& ]
3 p/ V$ A5 B9 e' @% \
    看着自己手下的残兵败将,石达开心如死灰,他仰天长叹一声:“此天亡我也!”又转头对紧随身旁的四姑娘说:“真后悔没听你的劝告。”话刚说完,猛地拔起腰间的佩剑,朝自己的颈间抹去。 9 T  S- q0 X9 x

* c0 P7 c  n$ }. ?7 A1 ~    石达开倒下了。但没有死,幸亏四姑娘眼明手快,伸手握了一下利剑,剑锋落到了石达开的肩头和四姑娘的手臂上,石达开因血流过多而昏倒了,四姑娘却咬紧牙关挺立着。 ( e) J) ~3 t1 z1 Z2 T' F+ j- v: h

/ u" B4 d' f4 n* N# X' G    随从卫兵赶紧为石达开进行包扎抢救,四姑娘忍着剧痛,强撑着对丈夫马德良说:“父王平日待我们甚厚,今日面临危急,你怎么办?” % L# y8 d4 M% _4 c# ?

! C3 R0 E  K3 Y. ~    马胜良是个没有主见的老实人,面对战局的惨状,他早已吓得头脑发麻,见妻子发问,他不知如问是好,只是呆呆地望着自己怀里刚满周岁的儿子。许久,又抬头看看脸色惨白的妻子,脸上露出痛苦而恐惧的神色。
1 y5 U6 _7 J: K
$ N  Q/ W+ S- V  J8 @. B/ U- q8 N% L8 d    “懦夫!”韩宝英忽然大声怒骂道,“事已至此,还只知贪恋妻儿嘛!”骂完,她一把抢过丈夫怀里的儿子。双手猛力一掷。把娇嫩的儿子摔死在山岩上。没等马德良喘过气来,韩宝英又厉声命令道:“还不换上父王的衣冠去受降!”马德良终于明白了妻子的用意,此情此景,已容不得他思索和拒绝,在妻子的指令下,他哆哆嗦嗦地换上了石达开的衣冠,带着残军,高呼道:“翼王以众降清啦!”
; c8 Y: |6 t' l2 ^: r; ~: j/ H
! b5 d& {! s9 n4 u, }    于是,战争结束了,“石达开”及残部被清军解押到成都,经审讯后,由四川总督骆秉章上书奏明朝廷,不久,朝廷下旨,将“石达开”就地处死。
7 }* R' s$ y* K/ f8 {1 B8 A! \8 I) k; B, M
    当然,在成都处死的实际上是马德良,因为他的容貌、身体都酷似石达开,对石达开和军中情况也非常熟悉,所以审讯时没有露出破绽,韩宝英当初选择马德良为夫的一片苦心,从此便显而易见了。 1 u( A! Y4 F6 @' }$ G3 Y

* `' f/ j  c' H  R$ g: o3 ?    马德良带军受降时,四姑娘韩宝英悄悄把真正的石达开拉到一块大岩石下藏了起来,当地峡谷里尸首遍地,所以清军并没在意。
7 F8 q0 I2 s( s  p7 Z+ u6 ^. q7 @/ L( @7 Q" H8 Y
    再往后的事就没人能说清了。有人则传说,战事平静后,韩宝英与石达开相借流落到峨嵋山,削去青丝,斩断尘根,各自遁人佛门。后来,有个峨嵋山的老和尚说:“翼王乃维摩的化身,韩宝英则是散花天女也。”只为虚传。& l. d' @3 W- T' H& Q
薛花娘良巧计保贞节
0 e- z4 U  ]1 P- p  h. x; S6 b$ v$ g& t2 t3 D3 r+ U
作者:车水/ Q7 [  Q) v6 s
6 J% m0 m1 ~0 p# K# r8 w: q

" p, y) v5 x4 n% r4 A' V2 c: }7 T+ Y    清代咸丰年间,扬州城内有位叫“半截美人”的女子薛花娘。地本是真州人氏,流落到扬州,嫁给了一个姓黄的小贩,解决了温饱问题。可惜不久她的丈夫在与别人争斗中,被人打死,留下她与婆婆,还有一个刚生下不久的儿子,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她开了片花店,卖花为生,同时还到一个富裕的盐家庭去做奶妈。虽然生活是艰难的,但掩不住她的风姿,她的美纯属一种天然,不施脂粉而脸若芙蓉,通体雪白细嫩似粉妆玉琢,秀发蓬松,腰肢纤细,站在她开的花店中楚楚动人,于是人们都叫她花娘,当时为了她的美,还闹过一个小小的纠纷,就是她当奶娘的那家盐商,主妇见她人既美丽,又善伺主人的心意,曾大起妒意,大喝干醋,将她辞退,只是由于她身体健美,乳汁特多,带出的婴儿又白又胖,将她辞退后,盐商家的儿子,不肯吃别人的奶汁,啼哭不止,不得已才再把她找回去。在以“三围”为标准衡量一个女子美丽与否的今天,她完全可以成为什么什么小姐的,可在当时她却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那就是她的脚。 # Z1 z- U: k/ x: x% Z

# n( L1 L, w" u0 U! ~. A    到了满清时期,似乎是为了和男人的蓄发留辫相呼应,对女子的缠足更加变本加厉。 . E' `7 t  x+ Y! g) w- z& k' J- h

# m6 s. V, O' a    本来满州旗人对女子的脚是不太讲究的,他们把女子未经缠裹的脚称为“天足”,认为并无不可之处,只是在入关之后,好似入乡随俗一般,在一般汉族士大夫的鼓吹、提议下对女子裹足才日益重视起来,凡是未裹脚的女子,被认为奇丑无比,说成是“大脚仙”、“莲船”、“黄鱼”或“门槛里”,甚至认为不是正派人家出身,只有那“三寸金莲”,半步难移的婀娜多姿才令人惊讶赞叹。薛花娘就因为一双大脚而落了个“半截美人”的称号,谁料正是这双大脚使她获益非浅。
8 _7 R/ n! U6 B. [% F0 |8 a2 h& B4 }, M7 g8 s( Z) Z* ?. B
    洪秀全的太平军攻占江宁,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后,把它改名天京,作为都城,首富之区的扬州自然是必须获得的地方。就在扬州城的富豪盐商与官府士绅议降议御的时候,太平军包围了扬州,并三下五除二就占领了扬州。薛花娘刚刚把婆婆与幼小的儿子安排逃生,就有一太平军将领来到她的家中。
6 N+ {; i% Q( Z, ~9 J
: q  @$ w4 X* ^* R! g3 n    这个太平军将领还很年轻,长得十分威猛,还没有体验过男女之间的云水之欢,他突然见到这么一个美丽的人儿,止不住蠢蠢欲动,要知道战争可以改变一切,包括人的理智,战争中那么多强奸的事,也是无可奈何的。这太平军将领也不例外,再加上在男女方面毫无经验,便急形于色,倒是薛花娘是一个少妇,丈夫死后在花店中卖花,轻薄少年的各色表情也已见得多了,见了这青年将领一副急色猴儿的样子,便露出那淫荡的样子,把媚眼抛着,嘴儿半张着,似笑不笑地望着那青年将领,将那青年将领的胃口吊起来,却又说道:“大白天的,在堂屋中如果上演妖精打架的秘戏,声闻户外,不怕你手下的将士取笑吗?”惹得那年轻将领不知怎么办才好。薛花娘又浪浪地一笑,说道:“我已经是个小寡妇了,正想找一个靠山,你如喜欢着我,就把我带回你的府中,明媒正娶,那时夜阑更静,杯酒相乐,喝到半醉半醒的时候,园园好梦,那才是大大的乐事。”
9 V- c- v+ g  X/ r) `& T) E" U- \7 r" P) W" k$ a7 r5 l- f
    那年轻将领高兴得哈哈大笑,声震屋瓦。那年轻将领是太平军中有名的猛将,年纪虽轻,却已因军功封为“占天侯”当即就把薛花娘带回自己的府中。 8 P* Q2 ^1 _& O8 {* z
1 C) }' z' G' v( b( ]! V3 c
    事实上薛花娘正另有打算,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教育历来把农民军当作“贼”,薛花娘是一个妇道人家,自幼就受这种教育,已经根深蒂固。当她才听到太平军快打到扬州的时候,道路就传言太平军是一群妖魔鬼怪的化身,不知道会把扬州变成个什么地方。 / A- c8 {6 g0 y
' W5 Y+ k. b0 w3 F" h; l8 n
    等到那年轻的占天侯走进她家门时,她着实害怕了一阵,等到她发现那传言中威名赫赫的太平军将领,看来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居然还看上了她的美貌时,一个计划悄悄地就在心中形成。 2 o9 h! c* y, s) X

& s1 q/ f' s0 b0 C    那晚月明星稀,占天候府灯光如画,占天候与薛花娘的婚礼正在进行。太平军提倡男女平等,反对妇女缠足,薛花娘的大脚并不显眼,所以正在开筵张乐的时候,薛花娘艳装而出,向占天侯和在座宾客盈盈一礼后,高歌一曲,立即引得一群农民出身的武将拍案叫好,占天侯更是沾沾自喜。歌罢,席散,人走,占天侯携着薛花娘的手走向洞房,但见两廊之间占天侯的府卫昂首站立,目不斜视,占天侯却忽然觉得他握着的薛花娘的手颤栗不已,占天侯立即问她是不是病了,薛花娘答道:“我是小人家的女子,见到这么多带武器的士兵,便害怕!”占天侯立即撤去了两廊的士兵,但自己卧室周围的贴身卫士却仍保留着。这时薛花娘不胜娇羞地附在占天侯的身边说:“房子外面站这么多卫士,一个个虎视眈眈,等一会我俩同赴阳台,云雨巫山的时候,这些人从窗隙门缝中作壁上观,教我怎么能尽情发挥呢?”已等得心急如焚,强自压制的占天候立即叫这些卫士赶快离开,没有听到传唤就不得前来。 7 |+ G+ @# Y( C- n

) |& D6 G& i9 K    占天侯越急,薛花娘就越不急,居然又摆出酒具,要和占天侯对酌几杯。抵不住美人的胜情,占天侯终于醉倒。占天侯胡乱地脱掉衣服,大马金刀地赤裸裸躺在床上,连声催促薛花娘赶快就寝。薛花娘一面慢慢地脱着内衣,一面把温水倒入浴盆,慢慢地回答占天侯:“我就会来,我就会来。”薛花娘一丝不挂地洗涤下身,把水擦得渍渍有声,占天侯的鼾声时起时落。薛花娘又故意用亵语问占天侯,床上鼾声如故,于是薛花娘柳眉倒竖,把白天就藏好的一把剪刀抽了出来,看准了占天侯的咽喉奋力一剪。立时占天侯的喉间鲜血狂喷,占天侯想喊又喊不出声来,几度奋身欲起,又訇然倒下,终于呜咽两声,僵仆而死。一个少年有为的青年将领,因贪恋美色就此死在一个无知的女子手中,薛花娘用被子把占天侯盖起来,然后把手洗干净,把灯熄灭,把衣服穿好,偷偷从占天侯府中逃出,随着难民逃出城去,太平军绘图大索,终于找她不到。 ; l/ Q7 D/ v! j  k# {5 D& N0 Q
) _. v% Z8 e- |: ^6 j2 _5 j
    薛花娘逃出城来,心中充满了激动,想着那样一个神奇的人物就被自己的一剪刀收拾了,只怕今后讲给熟识的人听,他们还不相信,怀揣着杀死占天侯的剪刀,仗着一双大脚,出得城来寻访婆婆和幼子的下落。 , H" `# O" ?/ |( `) ]- g) e& y: R

/ ?" N+ o# L+ }" `, p    一天,薛花娘她沿着一条小路到一个江边的小村,探望一门远房亲戚,看看能不能得到一些婆婆与幼子的消息,正一个人在江边急急地走着,忽然听到身后有急促的马蹄声传来,急忙转身,只见一个化痞,不知从什么地方捡了一匹马来,穿一套捡来的军装,正斜着眼睛望着她,薛花娘一看就知没有好事,立即摆出镇定自若的神态,了无惊惧,回眸浅笑,就象多年的旧识。那地痞看着这么一个雪白粉嫩的小娘们,周围又没有一个人,更何况正是兵荒马乱的时候,地方治安是根本无人管的,忍不住浮想联翩,想着想着,喉头发干,心头发慌,不管三七二十一,饿虎扑羊一样地从马上跃下,把薛花娘压在身下,但觉得热乎乎,软绵绵。薛花娘抛着媚眼,哼着浪声,退后两步,挣脱他的怀抱,撇嘴而笑,万般委屈地说道:“怎么这么着急呢?慢慢来嘛!”那地痞见她毫不反抗,喜上眉梢,忙问“应当怎么办呢?”
7 Z7 i) Y1 Q# [2 d% d1 a* H0 l0 B2 A8 X/ o9 f  j
    薛花娘翻了那地痞一眼,说:“也该找一个隐蔽的地方,以免遇上路过的人来打扰。
7 }; A4 W- g; _0 o. j
& _7 D; }9 F& a' o% k( e    再说象你获得这样一匹骏马也不容易,倘若你正跟我那个时,那马儿脱缰而逃,怎么办呢?” 1 k% v( b! Z" X6 D4 O

2 O; M+ P2 x) ], R- f  Y9 C    那地痞正认为薛花娘多情,难得的是她还替自己设身处地的想,自己正愁不好把马儿挂在什么地方,亏她也在帮自己想这个问题,于是急急忙忙找到了一处芦草丛生的地方,但就近却没有拴马的地方,那地痞不免急得跺脚咒骂,薛花娘她轻轻地说道:“我有一个办法,就不知你愿不愿采纳。”地痞自然求她赶快说出来,薛花娘笑道“你为什么不把马缰绳系在你的脚踝上呢?”
; S; c6 Q( ?% Y' N& t1 L
: r( U/ o, l' P! |" m% Z    那地痞抚掌连声说好,弯腰把着绳牢牢绑在脚踝上。薛花娘趁他绑绳的时候不注意,从怀中迅速把剪刀掏出,狠狠地朝马屁股插下去,那马受伤,就象脱了弓的箭一样飞奔出去,咆哮着向前狂奔,地痞被倒拖着,顿时血肉模糊,薛花娘重重地叹口气,迈开大脚急急赶路。
) J  p+ ]0 D/ n' n+ ^- C! M+ ?9 m5 h: O. @
    薛花娘在亲戚家终于打听到了婆婆和儿子的消息,说是藏身在春杨镇的姨妈家中。
. k  _; m4 Q7 A$ X" `- @  Z7 e9 i8 U( `) C( _0 j
    经过两次惊吓,虽然自己应付得宜,有惊无险但毕竟余悸还在,一直听说太平军已经撤走,扬州城乡已基本恢复了秩序,才放胆前往春扬镇,看看来到一条河边,渡船已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由于过不了河,就暂时坐在柳树底下休息一下,就这时,一个清兵提枪佩刀,腰缠累累,哼着“十八摸”的黄色小调施施然走来,看来也是准备渡河的,见没有渡船,正准备在河边坐一坐,看见了薛花娘,便走来有一句,没一句地挑逗薛花娘。 3 Q; D3 a1 h7 }) m$ r+ d6 D

3 Y! ]- W3 I$ E" A- _6 I3 ^    对薛花娘来讲,不管你是什么人,想占老娘的便宜那是没门的,在她的潜意识中,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已是深入骨髓,这时她看到是一个清兵,或者还是个小小的官吏,传统的观念告诉她,这是自己的领导者,不能得罪,因此正襟危坐,默不作声,一脸的严肃。想不到那个清兵见她不作声,以为她胆怯,便愈发亢奋,挨近身来,放下自己的刀枪,解下腰间的袋囊,就动手去脱薛花娘的衣。薛花娘心中愤怒,但仍不作声,转眼间被那清兵脱得一丝不挂,赤裸裸地仰卧在河畔的柳荫下,芳草如茵,玉体如花,那清兵一阵狞笑,笨拙地把裤子褪掉,作势就向薛花娘扑来,薛花娘缩成一团,那清兵抱她辗转不得要领,就那么滚来滚去,薛花娘带着那清兵顺势滚入河中。薛花娘生在南方水乡,熟谙水性,原意她是想借水逃走的,不料那清兵来自北方,无意间作了枉死鬼。薛花娘乘机把他遗留下来的打劫得来的财物一把包了,去接婆婆和儿子。 - I, l) ~6 u# w9 X& r. I3 z/ Q

* A; P- G- A) u5 X1 q9 g( [  `    随着太平军在长江下游一带势力的深入,广大百姓也逐渐从清朝的欺骗宣传中清醒过来,薛花娘后来曾大力支持太平天国的事业。$ R3 Y2 B- i: ^6 P4 H. ^$ l
杜宪英、李淑贞善战太平军) f* D7 v/ c5 G9 M6 \* H4 _! B

# m5 S1 W0 S4 }; T作者:车水1 P& s0 L, v5 @8 M. e( ?% c: p# _
( B1 _  x) @5 d" N7 |
" V  B! U! e  W2 {% B) u. Q
    太平天国运动迅速发展,各地豪绅纷纷仿照曾国藩在湖南办理团练的模式,纷纷募壮丁,加紧操练,维护自己的势力。在这些纷扰活动中,也出现了几个与太平天国对抗的女性,如河南的杜宪英,李淑贞。
5 U# }& @' B; C" a. U- J' ^% z# Q+ C, p2 }4 a7 W$ j+ n4 Q
    杜宪英的父亲杜苟鹤自幼寒窗苦读,十五岁那年就考中了秀才,家里人都认为他在科场上必定大有出路,谁想他突然兴趣大变,只身前往嵩山少杯寺学艺去了,五年时间,练就一身拳脚功夫,精通十八般武艺,下山之后,一面重理旧课,一面勤练武功。他只有一个女儿,就是杜宪英,他把他一身本事,文的武的全传给了她,杜荀鹤死的时候,杜宪英已长大成人,就与他的得意学生周啸云结为夫妻。 / A$ O/ C7 H! R( p* \% _' U

! G1 y# W% o$ K9 k9 n# \4 l2 ]+ N    太平军北仗,兵锋直指京师,进入直隶,周啸云是大地主家庭,自然办起了团练,但指挥大权却归妻子杜宪英,杜宪英指挥的团练曾大败林凤祥手下大将左山虎,太平军北伐失败,南返途中又遇到了杜宪英的截击,损失惨重。据传,有一次杜宪英和使女银花搭乘一条官船沿运河北上办事,晚上官船停在岸边,夜深人静,一片漆黑,岸边芦苇,风吹过,哗啦作怀就听一声梆子响,便见三五点黑影在芦苇边出现,渐聚渐多,逼近官船,杜宪英擎出宝剑,她的使女也拔出双锥,将那妄图打劫的贼人来一个杀一个,武功之高,令群贼人胆寒,悄然而退,杜宪英在不知不觉中使一船的人得到平安,杜宪英的名头渐渐响亮。
4 H' c" A$ `: R" y8 }$ A
" Y* Y, P( K& ]# u( ?; O0 l    与杜宪英同时,还有一个李淑贞名头更响。
  x# K9 t; q. K) x! R, J; k5 X' z& Y4 }0 L# `6 @
    武汉,包括湖北的省城武昌,工业重镇汉阳及商业码头汉口其中以武昌最为重要,汉阳次之,至于汉口,当时还处在发展阶段武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武汉有警则邻省震动,谁能牢牢地掌握武汉地区,谁就能进退自如。当年西周征讨淮河一举,师出江汉;西晋灭吴,谋在荆襄,王滹造船,沿江而下;东晋陶侃的功劳就在于镇守武汉,宋代韩世忠,岳飞的谋划,都以武汉有高屋建瓴之势,后来蒙古兵占领湖北,就动摇了南宋的都城临安。武汉的重要性,清朝廷了若指掌,太平天国也十分清楚,因此在太平天国起事的过程中,武汉地区就一直是清廷和太平军争夺的重点,武昌三次易守,汉阳更四次被太平军占领。 + l6 A5 F7 h; @1 q( F
: u" }: w  y! \% i
    镇压太平天国的所谓中兴名臣曾、李、左、彭、胡中的胡林翼就在夺武汉的战役中,为清朝廷迭建殊勋,前后不过九个月的时间,便由四品道员而三品按察使,而二品布政使,而一品巡抚,升官之快,古今罕见。
" I% I5 q7 V3 e/ b9 p
. m1 j6 ]/ E+ W. R    清廷当时长江以北的军事任务由湖广总督杨需负责,荆襄一带的防务由将军官文负责,而长江南岸的攻剿任务,完全落在胡林翼的肩上。胡林翼虽然当上了湖北巡抚,然而武昌省城和汉阳重镇却仍在太平军的控制之中,太平军势力弥漫在长江两岸,巡抚的号令不出三十里,因此胡林翼一心一意要有所开展,责成部下将士多次猛攻武昌城,可几度进攻,都因后勤物资供应不上,士气低落,功败垂成,甚至胡林翼的军中还出现过大的饥荒,几乎酿成大的溃败,胡林翼被人奏告朝廷,朝廷把他交部议处,后来只是因为慈禧太后下了一道恩旨才免议,情况艰难困苦,可见一斑。 - T* d. J' R- \  G3 F  T

/ c, r+ d. T: v: K4 J    不久,杨需被指责指挥不力罢官,官文继任湖广总督,他与胡林翼仔细合计,都认为武汉在太平天国都城天京的上游,荆襄一带是南北的关键,且两湖巴蜀的鱼米多在这里汇集,只有收复武汉,才能饷足粮足,才能使军队士气高涨,才能援救东南大局,于是决定由官文负责攻取汉阳,胡林翼全力进攻武昌。
5 ?7 y, |1 k$ I6 o$ J" O7 R0 p# ^. e7 Y
    除了向曾国藩要求派兵支援以外,一切可以利用的军事力量都在争取之列,河南光州的团练办得有色有声,办团练的是陈庆璋和他的妻子李淑贞,胡林翼的手下大将李孟群刚好是李淑贞的表兄,于是在李孟群的一再催促下,光州团练五百多人在陈庆漳、李淑贞夫妇带领下,意气风发地向武汉地区而来。 + z! u0 X: s% V
) y0 I* t' Q1 W; L# F
    毕竟远离了自己的家乡,毕竟缺乏实战的经验,夫妇二人带者光州团练来到黄肢这个地方,中了太平军的埋伏,陈庆漳战死在乱军之中,李淑贞仅和心腹十余骑突围而出,来到高堂李孟群的帐幕中,声泪俱下请李孟群派兵增援,去报夫仇,李孟群犹豫不决,认为太平军正处在势头上,不可轻出。李淑贞愤怒地问道:“我丈夫的尸体现在还留在敌阵中,怎么还能久等呢?”于是撕下一块白布裹首束身,佩了挂剑,绰枪上马,带着原来的十余骑,心腹杀回黄肢,李孟群阻止不及,深恐有失,只得派遣将领带五百余士兵尾随而去,作为接应。太平军正在庆祝胜利,想不到李淑贞去而复来,猝不及防,被李淑贞的十余骑一阵冲杀,搞得手忙脚乱,李淑贞乘机把丈夫的尸体抢回,等到太平军醒过神来,李淑贞已被李孟群派来接应的五百军士接走,李淑贞全身裹着的白布被鲜血染成一片鲜红。 6 n4 }. b& A! W

, O" {7 o# z; _! z* M    李淑贞随后收拾起溃散的部属,更收复江汉一带无家可归的壮年饥民,加以整编,日夜操练,投入战场。战场上的训练最为扎实,她的队伍经过炮火的洗礼,日益成为一支劲旅。
2 b! `! Z/ F8 v* g% n, Q4 M" \( A; x7 A6 G: q' g
    咸丰五年八月,太平军又陷金口,李孟群陷入重围,亲自搏击,已渐渐精疲力竭,自知不免,正准备拔剑自刎,突然见到左面敌人不战自溃,李孟群立即带军向左边突围,迎面出现一支铁骑,当先一员女将,矫捷如游龙,剑砍枪挑,一路杀来,正是李淑贞,李孟群大喜,合兵一处,奋力冲杀,居然反败为胜。
! t8 u9 a! @2 J; q$ \9 l' [  f' ]# s0 A" _7 ~+ x4 W( N/ A! C! H0 ]
    李淑贞因痛夫阵亡,复仇的观念深深植在心中,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在战阵中反而常有意外的收获。胡林翼干脆调拔劲旅三千人归李淑贞指挥,发挥她那飘忽不一的游击战法,断绝太平军援助,烧毁太平军的辎重,给太平军的打击十分沉重。李淑贞用五彩绮罗做旗帜,服饰铠甲十分鲜明,她配一张龙纹宝弓,可连发一百五十矢,白金剑囊中装着吹毛立断的宝剑,当时太平军都彼此相戒,不愿与她的队伍交锋。李淑贞这个地主婆娘,给太平军的事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同时,这也渐渐地助长了李淑贞轻敌的思想,太平军终于找到了机会,将她一鼓擒获。 * G7 ?9 T- l  U8 a( l) A8 P# D( N5 Y

8 {# X$ z8 i# N) L) F! [    就在胡林翼猛攻武昌的时候,太平军设下一个圈套让李淑贞去钻。这天,但见一队太平军的大车由马拉着,尽快地往武昌城赶去,看去,每辆大车都装有沉重的东西。大车的货物上都用稻草覆盖了,看不清究竟是什么东西,押车的太平军将士也就五百人左在。李淑贞当即点齐二百五十人杀将去,押车的太平军看到李淑贞的彩色旌旗,发一声喊,当即四散逃走,李淑贞轻而易举就夺得了那些大车,就在她正为自己的威名赫赫感到十分自豪时,手下人来报,稻草覆盖的东西都是砖头沙石,李淑贞知道中计,下令就撤,可已经来不及了,几千太平军把她围在核心,一场激战,当场把她擒下,太平军对李淑贞恨之入骨,把她带回武昌城,用高杆把她吊起来,先肢解她的身体,再砍下她的头颅,使得在城下的李盂群悲痛不已,胡林翼伤痛不已,对攻城清军的士气打击很重。
; A/ [3 E6 h& K* f0 \% s# x
6 |, m4 X$ }4 S  C6 x# W& V    当然后来胡林翼最终攻占了武昌,但胡林翼没有来得及扑灭太平天国运动就亡故了,据说是他看到外国的轮船枪炮在长江中横行,觉得即使平定了太平天国,清政府也终于无法抵御外国的船坚炮利,回到帐篷就呕血不止,一病不起,但胡林翼生前对李孟群青睐有加,李孟群累升至湖北按察使,封爵武愍公,据说与胡林翼对李淑贞的偏爱有关。
. Y, Y8 C: s5 J) E( h) }6 f
2 y' m4 s) d/ L1 O) n    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廷对李淑贞夫妇都加封赠,在他们原藉河南建了衣冠塚,建祠祭祀。
5 w. a, n' L8 e0 P' Y

1 p  L" N& P+ c- K7 d[ 本帖最后由 冷月飞花 于 2007-6-3 14:35 编辑 ]
发表于 2007-5-31 02: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好困哦,看下来,头有点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3 06: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个顶啊,连续的总不可以段吧,啊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4-13 09:31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