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474|回复: 1

儒学与亚洲的崛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7 15: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⒉在这里,我很高兴地欢迎各位来到中国这个儒家发源的国度,来到北京大学这个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来讨论关于儒家和亚洲的崛起的问题。
    大家知道,儒家学说已经有2500年历史了。⒊在中国,在日本,在韩国,在亚洲的许多地方,儒家都曾是占统治地位的学说和意识形态。这个古老的学说在现代化的今天,还能不能对东方的发展和振兴,发挥他的积极作用呢?


    面对资本主义是在西方国家产生的事实,有西方学者问,为什么现代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这样的亚洲国家产生呢?
    有人认为,基督教新教改革孕育了资本主义精神,而东方的儒家或者儒教不能孕育这种精神,相反还会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在东方特别是在中国,儒家这种古老的学说,对东方的现代化进程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⒋
    还有人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动力的,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也不存在从中产生、发展科学技术的基因。⒌
    而上个世纪初一段时间里,中国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主要是我们北京大学的一些人文学科的教授,⒍也把中国落后的原因归罪于儒家,他们开展了以“打倒孔家店”为口号的新文化运动。
    但是,经过几千年的教化,儒家文化已经深深积淀在几亿到十几亿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中,积淀在接受儒家文化影响的许多亚洲人民的思想和行为中,这些影响很难在短短的几十年之间,在一些即使是很深刻的批判中消失。
    而就在最近的几十年间,亚洲开始了自己的崛起的历程。日本崛起了,韩国崛起了,许多以前和现在仍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崛起了,中国大陆也在近几十年间加快了现代化的步伐。亚洲的这些国家和地区已经被世界公认是发展最快的地区。
    很难用亚洲国家对儒家的批判和抛弃来解释他们的发展,相反,从事实上看,很多这样的国家和地区是自觉地在提倡和弘扬儒家文化。许多学者在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时,也把这种成功归功于儒家文化的影响。


    那么,儒家作为被一些学者经过似乎很严密的论证,证明是阻碍现代化进程,作为被一些激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激情讨伐的传统文化,何以可能在亚洲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呢?

    首先,儒家文化在变化中的适应性,使它可以和资本主义相融合。
    虽然资本主义的原生形态在西欧产生,一些西方学者会根据西方资本主义起源的成功经验来看待非西方地区的文化,以西方的标准来否定非西方文化对资本主义和现代化的适应性。照这样的观点看,所有非西方文化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也就不能适应现代化的进程,就应该被否定和抛弃,转而接受西方文化。这是欧洲中心论的表现。
    资本主义已经在西欧产生,并作为强势文化迅速推广到全球,这已经事实上造成了在其他地方不可能依赖其他文化再重新产生资本主义。如果这是事实,也只能证明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非西方文化缺乏产生资本主义的基因;却不能证明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其现代化的过程中,这种文化不能和资本主义,和现代化的进程相适应。
    事实上,亚洲现代化的进程取得的成功,不是去除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所造成的结果,恰恰相反,却是儒家文化采取了适当的适应形态得以发扬的结果。
    例如,儒家重视群体、社会,和西方的重视个人,似乎是对立的。但重视集体、社会不一定不适应资本主义和现代化的进程。相反,作为后发展的国家,重视群体、社会,反而比过分重视个人更有利于发展。
    日本比中国更早地产生了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儒家文化使这种民族意识得到强化,就产生了现代化的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的民族国家意识觉醒较晚,因为在儒家文化中,国家是在天下的概念之下的。中国传统儒家强调以天下为己任。⒎而当中国的国家意识一旦觉醒,儒家文本中“国治则天下平”⒏的观念,就很快和这种新的需要相适应了。
    儒家重视家庭或家族,按西方的社会理论,这似乎不利于建立资本主义的以个人为基础的契约关系。一些马克思主义者也把这看作是宗法的封建的因素加以否定。但在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以家族为核心的成功企业比比皆是。

    其次,儒家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兼容性。

    儒家产生的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派都很活跃,儒家一方面独树一帜阐明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也接受和兼容别的学派的观点。例如,传说中的孔子就曾向道家的创始人老子问道。⒐
    后来,当汉代的儒家开始走向僵化以后,魏晋时期,就出现了儒家和道家合流的情况,这使儒家重新充满了活力,也重新获得了对社会现实的解释权。当佛教在中国盛行的时候,儒家的影响又渗透到了佛教。甚至在一些时期,出现过儒家、道家、佛教三教融合的情况。
    当儒家思想传播到日本、韩国等海外国家和地区的时候,儒家也都和传入国或传入地区的宗教、文化融合,并在这种融合中发展。这使得儒家思想不仅在中国有不同的门派,而不断分化和发展,而且在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了新的变异和发展。
    例如,在日本,儒家思想的核心就从中国儒家的仁变异为以“忠”为核心;而对“忠”的理解也从中国的忠于良心、忠于皇帝,演变成忠于领主(直接领导)、忠于天皇了。这体现了日本儒家思想与日本本土宗教的融合。这使得日本儒家思想在现代化的进程的影响有别于中国。⒑


    第三,儒家文化十分重视教育。
    儒家是中国最早的私人教育家,儒家不论以后怎样随时间和地域发生演变,但重视教育的原始特征没有改变。当然,传统儒家所谓教育的内容和今天教育的内容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传统儒家重视的教育内容,是道德教育、处理人与人关系以及治理国家的能力的教育,而今天教育的内容有了很大的扩展,而且即使是同样的科目,在内容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当儒家重视教育的思想演变成亚洲相关国家的教育政策,演变成父母对子女现代科学技术的教育时,就为培养大批适应现代化需要的人才创造了很好的人才基础。
    亚洲人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是世界上最强的。无论是望子成龙的心态,还是对子女教育的投入,都是明显强于其他文化圈的。儒家文化在这方面的影响是无庸质疑的。


    以上几个基本的因素,说明了儒家文化对现代化进程起积极推动作用的可能的原因。亚洲崛起的现实显然不是一个原因单独起作用决定的,不同国家原有的历史文化条件,原有的经济条件,接受西方文化的程度等也都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无论如何,儒家文化的作用是不能排除的。

    在亚洲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对儒家文化的影响问题的自觉程度和认可程度是不同的,也是不断变化的。但总的趋势是越来越意识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注意研究和扩大这种影响。


     在中国,上世纪之初的对儒家文化的批判,并没有在学术上废止儒家文化的研究,相反,反儒家的运动,却反过来激起了一些学惯中西的学者更深入地研究儒学。经过文化大革命对孔子的粗暴批判之后,人们现在越来越冷静地研究儒学,也越来越热情地祭拜孔子。
    在日本、韩国、新加坡,在中国的台湾地区,在海外华人学术界,以积极肯定的态度研究儒家文化的现象成为儒学研究的主流。甚至以同样积极态度来研究儒学的西方学者也日益增多了。
    如果说在上个世纪,是西方的学者从西方文化的立场来寻求与儒家文化的对话的趋势占主流的话,那么,20世纪后期以来,亚洲学者逐渐开始了从东方人、亚洲人的立场,站在儒家文化的立场寻求与西方文化的对话了。人们探讨的问题,不仅是儒家文化对亚洲崛起的影响问题了,而更扩展到了儒家文化对世界影响的问题,特别是儒家文化对当今世界普遍性的、陷于困境的问题有可能提出怎样的解决方案和理念的问题。

    第一,环境问题是当前严重的全球性的问题。儒家把“天人合一”当作最高的境界,这对人类提高对环境问题认识的境界,是有所帮助的。
    西方哲学在近代开始了把人和自然分离和对立的思路,提倡人对自然的认识、掌握、改造和获取。这引起了科学技术的革命,提高了人利用自然的能力。
    儒家文化则强调人和自然环境是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人作为万物之灵,不是要凌驾于自然之上去征服它,而是要“为天地立心”,⒒像爱自己一样爱自然。
    儒家是进取入世的,但强调中庸之道,发展要适当,不要过快,也不要过慢。这和科学发展观或新发展观的理念是一致的。


    第二,资源问题也是当前全球性的严重问题,解决的办法不外两个,一个是利用科技开辟新的资源,另一个是节约。儒家不反对前者,但更强调后者。
    儒家从人性的角度谈论这个问题。儒家承认追求更好的生活是人的本性,所以儒家不主张消极的禁欲主义,因为禁欲主义违背了人的本性。
    但儒家更反对无限制地追求物质欲望的满足。认为这样的话,就阻碍了人对更高的精神境界的追求。儒家对人的更高要求,是成为有精神追求的君子。
     而今天的现实是,资本引领着物质欲望,因为只有通过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才能获得更大利润。而膨胀了的欲望必然要求占有更多的资源。


    第三,因为利益、信仰、误解,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宗教之间、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并没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而消除,甚至减弱,相反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有西方学者提出“文明冲突论”,⒓认为因为文明或文化的差异,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主张以冲突的方式来解决冲突。
    在儒家看来,这是愚蠢的和非善意的。儒家主张应该用善意去对待别人,用推己及人的“恕”道去理解别人。这就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⒔

     这个理念已经得到了相当多的善良或者至少是明智的人士的赞同。它已于1993年被《全球伦理世界宗教议会宣言》(Declaration toward a Global Ethic of the Parliament of the World’s Religions)定为全球伦理金率(the Golden Rule of Global Ethic)。⒕


     这句话的反命题也是孔子说的: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要的,要想到别人也想要;自己能做到的,才要求别人做到。)⒖
    孔子所说的“仁”,抽象说就是“爱人”。从实践的角度说,就是以上两个命题的总合,即“忠恕之道”。前者是从消极的方面说,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叫“恕”;后者是从积极的方面说,自己想要的,要想到别人也想要;自己能做到的,才要求别人做到,这叫“忠”。忠恕合在一起,就是“仁”。


    儒家的忠恕之道,在今天仍是解决个人之间、群体之间矛盾与冲突的明智的准则。
发表于 2009-9-25 13: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了楼主的贴子,让我的心潮澎湃啊。

我喜欢开心小游戏,在线小游戏,小游戏下载,pk小游戏,网页游戏,网址导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4 08:2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